一种治疗中暑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6571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暑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



背景技术: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目前,又很多治疗中暑的药物,西药占多数,众所周知,西药中含有毒成分,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不适合采用西药治疗。中医领域治愈中暑的配方不多见。为此,我们急需研制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来帮助患者摆脱中暑带来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中暑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具有缓解中暑症状的作用,并可从根本上起到治疗中暑的效果;疗效显著,治疗周期短,安全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治疗中暑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由金银花20-30份、藿香叶15-25份、薄荷叶5-15份、赤豆10-20份、细辛15-25份、沉香5-15份、檀香10-20份、凉粉草5-15份、木姜子6-12份、荷叶5-15份、三轮蒿10-18份、大沙叶12-16份。

前述治疗中暑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由金银花22-26份、藿香叶18-23份、薄荷叶7-12份、赤豆12-16份、细辛18-23份、沉香7-12份、檀香12-16份、凉粉草7-12份、木姜子7-10份、荷叶7-12份、三轮蒿12-16份、大沙叶13-15份。

前述治疗中暑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由金银花24份、藿香叶20份、薄荷叶10份、赤豆14份、细辛20份、沉香10份、檀香14份、凉粉草10份、木姜子8份、荷叶10份、三轮蒿14份、大沙叶14份。

前述的治疗中暑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散剂或霜剂。

前述的治疗中暑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颗粒剂这样制作: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

前述的治疗中暑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胶囊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和0.7%的硬脂酸镁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

前述的治疗中暑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片剂的制作方法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上述混合粉及浸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诸药相合具有清热降火、清暑利尿、化湿解暑、行气止痛、清热除烦的功效,对于治疗中暑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优点,本发明独到组方能够直击病灶,驱除病气,可广泛应用于中暑的临床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配方:金银花24份、藿香叶20份、薄荷叶10份、赤豆14份、细辛20份、沉香10份、檀香14份、凉粉草10份、木姜子8份、荷叶10份、三轮蒿14份、大沙叶14份

工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浸膏量20%的淀粉和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颗粒剂。

规格:5g/袋。

用法用量:每次5-10g,每日2-3次。

实施例2

配方:金银花24份、藿香叶20份、薄荷叶10份、赤豆14份、细辛20份、沉香10份、檀香14份、凉粉草10份、木姜子8份、荷叶10份、三轮蒿14份、大沙叶14份工艺:取上述药物,用6倍量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浸膏,另取浸膏量30%的淀粉和0.7%的硬脂酸镁与浸膏混匀,用60%的乙醇制粒,干燥,粉碎,填充胶囊,即得胶囊剂。

规格:0.3g/粒。

用法用量:每次5-10g,每日2-3次。

实施例3

配方:金银花24份、藿香叶20份、薄荷叶10份、赤豆14份、细辛20份、沉香10份、檀香14份、凉粉草10份、木姜子8份、荷叶10份、三轮蒿14份、大沙叶14份

工艺:取上述药物,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成50-60℃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浸膏与上述混合粉及浸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剂。

规格:0.3g/片。

用法用量:每次5-10g,每日2-3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治疗中暑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由金银花、藿香叶、薄荷叶、赤豆、细辛、沉香、檀香、凉粉草、木姜子、荷叶、三轮蒿、大沙叶。本发明诸药相合具有清热降火、清暑利尿、化湿解暑、行气止痛、清热除烦的功效,对于治疗中暑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的优点,本发明独到组方能够直击病灶,驱除病气,可广泛应用于中暑的临床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勇;陈修仕;陈才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润生制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0.29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