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护理用听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803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感染护理用听诊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染护理用听诊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住院病人在护士给护理做听诊时,听诊器头必须密切接触病人的皮肤才能进行,但这也为病人之间产生交叉感染带来了机会,所以,我们亟需一种听诊器以彻底消除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既能过滤有毒颗粒物,又能抑制细菌滋生,可有效避免和预防听诊时的病人交叉感染的感染护理用听诊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染护理用听诊器,所述感染护理用听诊器包括耳塞、与所述耳塞连接的导音管、与所述导音管连接的听诊头、套设在所述听诊头上的抗菌袋;

所述抗菌袋包括袋体、设置在所述袋体袋口的收缩环、设置在所述袋体外周的弹性带、设置在所述袋体上的透明窗;

所述袋体包括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聚丙烯纤维纺粘无纺布外层、纳米银抗菌面料层、过滤层和聚丙烯纤维熔喷无纺布内层;

所述纳米银抗菌面料层为粘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纺制成的无纺布浸润了纳米银液体后压榨烘干或晾干制成的纳米银抗菌面料层;

所述过滤层由活性炭颗粒与高聚碘树脂混合而成;

所述聚丙烯纤维纺粘无纺布外层和所述聚丙烯纤维熔喷无纺布内层厚度均为0.1~0.7mm,克重均为15~45g/m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无纺布层,较为柔软,满足病人的舒适度需求,设置纳米银抗菌面料层,既能过滤有毒颗粒物,又能抑制细菌滋生,可有效避免和预防听诊时的病人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染护理用听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菌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感染护理用听诊器,参见图1,所述感染护理用听诊器耳塞1、与耳塞1连接的导音管2、与导音管2连接的听诊头3、套设在听诊头3上的抗菌袋4。

参见图2,抗菌袋4包括袋体41、设置在袋体41袋口的收缩环42、设置在袋体41外周的弹性带43、设置在袋体41上的透明窗44。

具体地,袋体41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聚丙烯纤维纺粘无纺布外层、纳米银抗菌面料层、过滤层和聚丙烯纤维熔喷无纺布内层;

纳米银抗菌面料层为粘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纺制成的无纺布浸润了纳米银液体后压榨烘干或晾干制成的纳米银抗菌面料层;

过滤层由活性炭颗粒与高聚碘树脂混合而成;

聚丙烯纤维纺粘无纺布外层和聚丙烯纤维熔喷无纺布内层厚度均为0.1~0.7mm,克重均为15~45g/m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无纺布层,较为柔软,满足病人的舒适度需求,设置纳米银抗菌面料层,既能过滤有毒颗粒物,又能抑制细菌滋生,可有效避免和预防听诊时的病人交叉感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染护理用听诊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所述感染护理用听诊器包括耳塞、与所述耳塞连接的导音管、与所述导音管连接的听诊头、套设在所述听诊头上的抗菌袋。本发明通过设置无纺布层,较为柔软,满足病人的舒适度需求,设置纳米银抗菌面料层,既能过滤有毒颗粒物,又能抑制细菌滋生,可有效避免和预防听诊时的病人交叉感染。

技术研发人员:邓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十堰凯林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1.16
技术公布日:2018.05.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