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白滤器提高红细胞回收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6950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白滤器提高红细胞回收率的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去白滤器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去白滤器提高红细胞回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产生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临床上通常应用去白滤器(又称“白细胞过滤器”)来有效去除白细胞,以减少血小板用量和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输血引起的术后感染发生率。

目前的去白滤器产品,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灭菌操作比较复杂,灭菌成本较高,再加上去白滤器产品本身构造的复杂性,容易导致去白滤器的灭菌不彻底,从而导致临床应用中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输血所引起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偏高,不利于保证输血安全,也对受血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在去白滤器的临床应用中,经常出现滤器溶血质量问题和滤器堵塞等现象,这里的滤器溶血质量问题是指,当血液在经过去白滤器进行滤除白细胞时,由于其中的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又称“红细胞溶解”),导致在去白滤器中形成血凝块。这些血凝块的不断累积,不仅容易引起去白滤器的堵塞,影响了白细胞的滤除效果,而且降低了红细胞的回收率,从而造成红细胞的应用成本高,同时也导致血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去白滤器提高红细胞回收率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实施成本低廉。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去白滤器提高红细胞回收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准备待加注的0.9%氯化钠注射液;

其次,利用蠕动泵将0.9%氯化钠注射液加注到去白滤器中,总加注量为0.6ml-2.0ml;

最后,将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完毕后的去白滤器存放一定时间后待用。

优选地,所述的去白滤器有若干个,预先设定蠕动泵的加注量为0.6ml/次,第一次加注操作,利用蠕动泵将全部待加注的去白滤器依次加注0.6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进行第二次加注操作,利用蠕动泵依次再把上述已经加注过的去白滤器再加注0.6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

优选地,所述的蠕动泵在预先设定加注量为0.6ml/次后,再运行蠕动泵并首检加注量4-6次,蠕动泵的单次加注量均应合格。

优选地,对于所述蠕动泵的加注量的检测,采用电子称进行称量,合格范围设定在0.5g-0.65g。

优选地,所述的蠕动泵在加注操作过程中,每间隔一定时间检测一次蠕动泵的加注量,抽检若干次,每次均应合格。

优选地,所述的去白滤器在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结束后,其存放时间小于或者等于6小时。

优选地,所述去白滤器在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时,是在红细胞保存液灌装之前或者灌装之中或者灌装之后选择进行。

优选地,所述的蠕动泵的加注泵管,在每次使用前,用注射用水进行冲洗,冲洗用水量200ml以上。

优选地,所述的蠕动泵的加注泵管,如果间隔一周未使用时,在使用前应进行碱处理。

优选地,所述的蠕动泵的加注泵管在使用前,采用蒸煮袋密封加注泵管后,再进行蒸汽消毒,其消毒温度为100℃-120℃,消毒时间为50分钟-3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一定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加注到去白滤器中,并将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完毕后的去白滤器存放一定时间,以使去白滤器中的过滤膜得以被0.9%氯化钠注射液浸透,由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与待过滤的血液具有基本相同的渗透压,因此,在去白滤器的临床应用中,当血液在经过上述的去白滤器进行滤除白细胞时,其中的过滤膜对红细胞的吸附量大大减少,从而可以减少或者杜绝去白滤器在血液过滤白细胞时的溶血质量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红细胞的回收率,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且实施成本低廉,使红细胞的应用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并减少了血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去白滤器提高红细胞回收率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去白滤器提高红细胞回收率的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准备待用的500ml或者其他足够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和蠕动泵;所用的蠕动泵优选智能型蠕动泵,例如DT/601F智能型蠕动泵。

第2步,将待用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与蠕动泵进液端连接,将蠕动泵出液端与去白滤器的进血端连接。如果是采用智能型蠕动泵,可以预先设定智能型蠕动泵的加注量为0.6ml/次。为了确保蠕动泵的单次加注量准确、可靠,在设定蠕动泵的加注量为0.6ml/次之后,可以再运行蠕动泵并首检加注量4-6次,通常是5次,蠕动泵的单次加注量均应合格。

第3步,利用蠕动泵向去白滤器中加注一定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以保证去白滤器中的过滤膜得以被0.9%氯化钠注射液浸透但又不渗出为宜。根据去白滤器中的过滤膜的规格差异,总加注量通常为0.6ml-2.0ml。如果有若干待加注的去白滤器需要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为了确保去白滤器中的过滤膜能够被0.9%氯化钠注射液浸透但又不渗出,可以分批依次进行加注。

下面以单个的去白滤器的总加注量为1.2ml进行说明,预先设定智能型蠕动泵的加注量为0.6ml/次,第一次加注操作,利用蠕动泵将全部待加注的去白滤器依次加注0.6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进行第二次加注操作,利用蠕动泵依次再把上述已经加注过的去白滤器再加注0.6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也即,每个去白滤器总共均分两次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每次加注量为0.6ml。

所述的蠕动泵在加注操作过程中,可以每间隔一定时间,例如间隔1小时,检测一次蠕动泵的加注量,抽检若干次,通常是5次,均应合格。对于蠕动泵的加注量的检测,也可以利用电子称进行称量,合格范围设定在0.5g-0.65g。

最后,将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完毕后的去白滤器先存放一定时间,以使去白滤器中的过滤膜能够被0.9%氯化钠注射液浸透,然后再将去白滤器投入使用。优选地,所述去白滤器在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结束后,其存放时间小于或者等于6小时。

考虑到一套完整的去白滤器产品通常包括去白滤器、空袋和Y型三通,因此,在去白滤器产品生产过程中,在连接空袋时,去白滤器的进血端处软管与Y型三通可以暂不粘接;在无菌灌装室对去白滤器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完毕后,再立即把去白滤器的进血端软管与Y型三通粘接,在确认粘接好后,应将去白滤器产品先放置不小于30分钟,然后才进行灭菌作业。通常,去白滤器产品从开始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到加注结束,包含去白滤器的进血端处软管与Y型三通的粘接作业,不得超过6小时。根据去白滤器产品的生产计划量,在无菌灌装室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时,可以在红细胞保存液等药品灌装之前、灌装之中、灌装之后选择进行,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为准。

在对去白滤器进行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的作业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防止对去白滤器造成二次污染,对于蠕动泵的加注泵管,在每次使用前,用注射用水,即蒸馏水,进行冲洗,冲洗用水量不少于200ml;如果是间隔一周未使用时,在使用前应进行碱处理。在每次使用结束后,也用注射用水进行反复冲洗至洁净,冲洗用水量不少于200ml。进一步地,所述蠕动泵的加注泵管在使用前,采用蒸煮袋密封加注泵管后,再进行蒸汽消毒,其消毒温度为100℃-120℃,优选温度为115℃,消毒时间为50分钟-30分钟。

本发明通过先将一定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加注到去白滤器中,再将加注0.9%氯化钠注射液完毕后的去白滤器存放一定时间,最后才将存放后的去白滤器投入到临床应用中。由于该存放后的去白滤器中的过滤膜被0.9%氯化钠注射液浸透,而0.9%氯化钠注射液与待过滤的血液具有基本相同的渗透压,因此,当血液经过上述的去白滤器进行滤除白细胞时,其中的过滤膜对红细胞的吸附量将大大减少,由此可以减少或者杜绝去白滤器在血液过滤白细胞时的溶血质量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红细胞的回收率。经临床使用后验收,去白滤器发生溶血的几率降低到千分之十以下,完全符合验收标准。

本发明的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且加注的0.9%氯化钠注射液的采购成本低,用量也少,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成本低廉,从而可以很好地使红细胞的应用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并减少血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