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寒湿困脾型肝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9505发布日期:2018-07-03 20:5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尤其是一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肝炎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寒湿困脾型肝炎多是由于身体脾胃虚弱,气血亏损,或病后脾阳受伤,胆汁外溢所致。常表现为身体和眼睛发黄,大便不实,小便自利,神疲胃寒,脉象沉而细的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寒湿困脾型肝炎的中药配方,其成本低、见效快、副作用小,温中健脾,和中化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寒湿困脾型肝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肉桂3-5克,鸡骨草20-30克,茵陈5-8克,茯苓6-9克,白术6-9克,干姜3-6克,炙甘草3-6克。

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肉桂3克,鸡骨草30克,茵陈6克,茯苓6克,白术6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

上述中药为1副药的用药剂量,将上述中药放到砂锅中,加三碗水,大火烧开,中火煎熬,煎熬到剩余一碗水时,倒出药汁口服,每天三次,一副药可以喝2天。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的药性、药理及作用如下:

肉桂:温中散寒;抗溃疡,抗菌消炎

鸡骨草:活血化淤,解热利气,消肿止痛

茵陈:解肝郁热,利胆退黄;促进胆汁分泌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抗菌抗病毒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促进蛋白合成

干姜:温中健脾,散寒回阳;强心,保肝利胆

炙甘草:补脾调中,缓和药性;抑制胃酸分泌

本发明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结合多年的临床试验,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种寒湿困脾型肝炎的中药。经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99%以上,治愈率达95%以上,见效快,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胃肠功能,具有温中健脾、化湿的功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寒湿困脾型肝炎的中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肉桂3克,鸡骨草30克,茵陈6克,茯苓6克,白术6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

上述中药为1副药的用药剂量,将上述中药放到砂锅中,加三碗水,大火烧开,中火煎熬,煎熬到剩余一碗水时,倒出药汁口服,每天三次,一副药可以喝2天。

根据临床观察疗效总结:

病例1,患者,男,29岁,患者症状:身体和眼睛都发黄,大便不实,神疲畏寒。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病例2,患者,男,43岁,患者症状:面色发黄如烟熏,脘闷纳少,身冷,。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病例3,患者,女,49岁,患者症状:色黄灰暗,脉沉细,口淡,舌苔腻。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两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方案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寒湿困脾型肝炎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组成和重量为:肉桂3克,鸡骨草30克,茵陈6克,茯苓6克,白术6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本发明的效果为:取材方便,见效快,能够增强免疫力、促进胃肠功能,具有温中健脾、化湿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于朝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于朝强
技术研发日:2016.12.24
技术公布日:2018.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