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396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柜。



背景技术:

市场上消毒柜的加热元件发热管一般安装在内腔的腔壁上,在腔壁上形成一个凸出的凸出管,占用内腔的空间,不方便用户在内腔内取拿物品,也不美观。特别是包括上腔和下腔两个腔体的高低温柜,在上腔和下腔的腔壁上分别设置凸出的发热管作为烘干消毒用,对两个腔体的空间都要占用,导致空间利用率低,使用也不方便,而且由于发热管设置在上腔和下腔的内壁上,所以传统的高低温柜的上腔内胆和下腔内胆是单独的,不能通用。高低温柜的内胆转换成单纯的低温柜时,其内胆不能通用。

因此,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约空间,使用方便的消毒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消毒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2的柜体1,所述的柜体1内设有将内腔2分成上腔21和下腔22的隔层3,所述的隔层3内设能对上腔21加热的上加热件4和能对下腔22加热的下加热件5。

如上所述的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层3包括上隔层板31和下隔层板32,所述的上隔层板31与下隔层板32围成腔室33,所述的上加热件4和下加热件5设在所述的腔室33内,所述的上隔层板31上设有供上加热件4的热量流入上腔21的上通道34,所述的下隔层板32上设有供下加热件5的热量流入到下腔22的下通道35。

如上所述的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室33内设有将其分成第一腔室331和第二腔室332并与柜体1固定连接的中分隔板36,所述的下加热件5设在第一腔室331内,所述的下通道35连通第一腔室331与下腔22,所述的上加热件4设在第二腔室332内,所述的上通道34连通第二腔室332与上腔21。

如上所述的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分隔板36包括与上隔层板31连接的上连接段361和与下隔层板32连接的下连接段362,所述的上连接段361和下连接段362之间设有与二者一体成型的中间连接段363。

如上所述的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通道34为密布在上隔层板31上的通孔。

如上所述的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通道35为密布在下隔层板32上的通孔。

如上所述的消毒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加热件4和下加热件5为发热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消毒柜的内腔由隔层分开而形成上腔和下腔,用于加热烘干消毒的上加热件和下加热件设置在隔层内,不再设置在上腔和内腔的腔壁上,节省了空间,而且上加热件和下加热件被隐藏在隔层内,用户在取拿物品时也不用担心物品撞碰上加热件和下加热件,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而且消毒柜的整个内胆可以是一体的,制造时只需将装有上加热件和下加热件的隔层装入即可,因此,高低温消毒柜的上腔和下腔这两个腔体共用一个内胆,内胆制造更简单方便,降低产品成本。

2、本发明的上隔层板、下隔层板和中分隔板连接而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上加热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下加热件设置在第一腔室内,而且上加热件的热量通过上隔层板上密布的通孔流入到上腔,而下加热件的热量通过下隔层板上密布的通孔流入到下腔,整个结构简单而紧凑,制造也很容易。

3、本发明结构简单,节约空间,使用方便,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部件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部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消毒柜,包括具有内腔2的柜体1,所述的柜体1内设有将内腔2分成上腔21和下腔22的隔层3,所述的隔层3内设能对上腔21加热的上加热件4和能对下腔22加热的下加热件5。消毒柜的内腔2由隔层3分开而形成上腔21和下腔22,用于加热烘干消毒的上加热件4和下加热件5设置在隔层3内,不再设置在上腔和内腔的腔壁上,节省了空间,而且上加热件4和下加热件5被隐藏在隔层3内,用户在取拿物品时也不用担心物品撞碰上加热件4和下加热件5,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而且消毒柜的整个内胆可以是一体的,制造时只需将装有上加热件4和下加热件5的隔层3装入即可,因此,高低温消毒柜的上腔21和下腔22这两个腔体共用一个内胆,内胆制造更简单方便,降低产品成本。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的隔层3包括上隔层板31和下隔层板32,所述的上隔层板31与下隔层板32围成腔室33,所述的上加热件4和下加热件5设在所述的腔室33内,所述的上隔层板31上设有供上加热件4的热量流入上腔21的上通道34,所述的下隔层板32上设有供下加热件5的热量流入到下腔22的下通道35。

如图4所示,所述的腔室33内设有将其分成第一腔室331和第二腔室332的中分隔板36,中分隔板36与柜体1固定连接,所述的上隔层板31与下隔层板32则可以采用扣接或采用螺钉固定到中分隔板36上,上隔层板31与下隔层板32可以从中分隔板36上取下,方便更换上加热件4和下加热件5。所述的下加热件5设在第一腔室331内,所述的下通道35连通第一腔室331与下腔22,所述的上加热件4设在第二腔室332内,所述的上通道34连通第二腔室332与上腔21。

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的上通道34为密布在上隔层板31上的通孔。

如图5所示,所述的下通道35为密布在下隔层板32上的通孔。

如图1至图5所示,上隔层板31、下隔层板32和中分隔板36连接而形成第一腔室331和第二腔室332,上加热件4设置在第二腔室332内,下加热件5设置在第一腔室331内,而且上加热件4的热量通过上隔层板31上密布的通孔流入到上腔21,而下加热件5的热量则通过下隔层板332上密布的通孔流入到下腔22,整个结构简单而紧凑,制造也很容易。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中分隔板36包括与上隔层板31连接的上连接段361和与下隔层板32连接的下连接段362,所述的上连接段361和下连接段362之间设有与二者一体成型的中间连接段363。中分隔板36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成型工艺简单,而且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牢固性更好,也更便于装配。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上加热件4和下加热件5为发热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