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型医疗设备的移动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8254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型医疗设备的移动推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搬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型医疗设备的移动推车。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的临床需要,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向小型化,可移动方向发展,如医疗影像检测设备:X光、大C、小C、骨科CT等,需要在随时能在手术室内移动甚至直接移动到患者床前。现在的解决方案大都是带有制动器的万向脚轮,这种机构虽能便捷的移动设备,但对于医疗影像设备来说拍摄过程的细小微动都会影响到成像质量,而即使制动的万向脚轮因设备运转的震动,医生或患者的接触都会造成设备的不稳定性。而且,每个万向脚轮需要分别锁住,操作也较繁琐。当然,也可以通过液压和电动方式升降脚轮来实现移动和稳定,但设备变得更笨重、复杂和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小型医疗设备的移动推车,以解决现有推车停车时容易晃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小型医疗设备的移动推车,包括脚轮支架和载物支架,所述脚轮支架底部设有脚轮,脚轮支架相对于载物支架上下运动设置,使脚轮的底部轮面能够从载物支架的底面伸出或收缩于载物支架的底面以上;所述脚轮支架与载物支架之间设有用于将脚轮顶出的抬升机构。

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与载物支架铰接的摆杆,以及与脚轮支架铰接的连杆,所述摆杆与连杆铰接构成曲柄连杆机构,使摆杆旋转过程中能够带动脚轮支架相对于载物支架上下运动;所述载物支架上还设有拨杆和限位块,所述拨杆与摆杆同步转动设置,且拨杆的长度大于摆杆的长度;所述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摆杆或拨杆的摆动路径上,并在摆杆刚偏过与连杆共线的工位时,对摆杆或拨杆形成阻挡,此时曲柄连杆机构在载物支架的重力作用下锁死,使载物支架保持抬升状态。

所述脚轮支架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载物支架上。

所述载物支架包括载物台和机架,所述机架固定设置在载物台上方,所述载物台由两根开口向下的槽状横梁构成;所述脚轮支架包括两根方钢,两根方钢分别位于两根槽状横梁的槽体内,所述脚轮设置在两方钢的底面两端,所述方钢两侧设有导滚,所述横梁两侧的槽壁上设有竖直方向的直槽,所述导滚与该直槽构成限位配合,使脚轮支架沿该直槽上下滑动;所述导滚和和直槽分别设有两组,并分置于横梁和方钢的两端。

所述摆杆和连杆分别设有两组,两组摆杆分别与机架的两侧铰接,两组连杆分别与两方钢铰接;每个摆杆上各设有一根拨杆,两拨杆的顶端通过一横杆相连形成把手。

方钢的上表面和/或槽状横梁顶壁的下表面设有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垫。

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机架侧面,限位块位于拨杆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拨杆与摆杆焊接固定,且拨杆与摆杆成90°夹角设置。

所述脚轮支架与所述载物支架之间通过两短杆相连,两短杆相互平行,且短杆两端分别与脚轮支架和载物支架铰接形成四连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脚轮伸缩式设置,在移动状态下,脚轮伸出,脚轮与地面滚动配合,方便推车移动;在停车状态下,脚轮缩回,载物支架直接支撑在地面上,保证了成像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其他实现机构带来的重量、价格、可靠性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立体爆炸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配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工位一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工位一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工位二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工位二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工位三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工位三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脚轮支架传动结构立体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提供的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小型医疗设备的移动推车,包括脚轮支架10和载物支架20,所述脚轮支架10底部设有脚轮11,脚轮支架10相对于载物支架20上下运动设置,使脚轮11的底部轮面能够从载物支架20的底面伸出或收缩于载物支架20的底面以上;所述脚轮支架10与载物支架20之间设有用于将脚轮顶出的抬升机构。本实用新型的脚轮11伸缩式设置,在移动状态下,脚轮11伸出,脚轮11与地面滚动配合,方便推车移动;在停车状态下,脚轮11缩回,载物支架20直接支撑在地面上,保证了成像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其他现有机构带来的重量、价格、可靠性等问题。

优选的,如图2、9所示,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与载物支架20铰接的摆杆23,以及与脚轮支架10铰接的连杆12,所述摆杆23与连杆12铰接构成曲柄连杆12机构,使摆杆23旋转过程中能够带动脚轮支架10相对于载物支架20上下运动;所述载物支架20上还设有拨杆24和限位块25,所述拨杆24与摆杆23同步转动设置,且拨杆24的长度大于摆杆23的长度;所述限位块25固定设置在摆杆23或拨杆24的摆动路径上,并在摆杆23刚偏过与连杆12共线的工位时,对摆杆23或拨杆24形成阻挡,此时曲柄连杆12机构在载物支架20的重力作用下锁死,使载物支架20保持抬升状态。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省力杠杆和自动锁紧的机械结构,能够简单和可靠地实现脚轮11的升降,保证设备运转时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其它液压或电动升降方式带来的重量、价格、可靠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两种载物支架20与脚轮支架10的连接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所述脚轮支架10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载物支架20上,

图3-8是本实施例各个工位状态的侧视图和主视图。

优选的,所述载物支架20包括载物台21和机架22,所述机架22固定设置在载物台21上方,所述载物台21由两根开口向下的槽状横梁构成;所述脚轮支架10包括两根方钢,两根方钢分别位于两根槽状横梁的槽体内,所述脚轮11设置在两方钢的底面两端,所述方钢两侧设有导滚13,所述横梁两侧的槽壁上设有竖直方向的直槽26,所述导滚13与该直槽26构成限位配合,使脚轮支架10沿该直槽26上下滑动;所述导滚13和和直槽26分别设有两组,并分置于横梁和方钢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摆杆23和连杆12分别设有两组,两组摆杆23分别与机架22的两侧铰接,两组连杆12分别与两方钢铰接;每个摆杆23上各设有一根拨杆24,两拨杆24的顶端通过一横杆相连形成把手26。

优选的,方钢的上表面和/或槽状横梁顶壁的下表面设有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垫14,防止脚轮支架10与载物支架20之间产生刚性碰撞。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25固定在机架22侧面,限位块25位于拨杆24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拨杆24与摆杆23焊接固定,且拨杆24与摆杆23成90°夹角设置。以提供便于施力的操作角度。

图10是本实施例的传动原理图。主动杆(L形杆,即A杆与D杆形成的杆,相当于具体实施例中的拨杆24和摆杆23)顺时针旋转,将滑块(相当于具体实施例中的脚轮支架10)向下推,当A、B杆共线时,到达死点位置,此时滑块下移的距离最大。把手26相对于其铰链中心较远,力臂长,形成一省力机构。实际工作时,操作者下压把手26,脚轮11下移或整体机架22上移,当两连杆12共线时,到达死点位置,机架22升到最高,此时理论上松开把手26,机构也能保持稳定。但实际,在推动设备转移的过程中,会有震动等情况,此时的死点位置并不是稳定的状态,因此本实施例在拨杆24摆动路径上设置限位块25。把手26越过死点位置一点角度(如图7所示),在机构重力作用下,把手26产生顺时针的转矩,将紧紧压在限位块25上,此时,脚轮则不会因震动或遇障碍物发生回复,机构上升高度也会下降一点。因此由图10可知

h≤A+B-C

所以

假设操作者手拉把手26的距离为D,拉力为F,忽略摩擦阻力的损耗,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D*F*θ=G*h

其中h为机构上升高度,G为整个机构除去内承重框及其脚轮11等连接件的重量,θ为把手26转过的角度。这里θ=π/2,通过选择合适的把手26长度D,就可得到合适的力F。

总结起来,其使用过程为:初始时,载物台21触地起支撑作用,操作者往下扳动把手26,载物台21及其上面的机构抬起,脚轮11触地承重起支撑作用,到达死点位置,机构升到最高点,越过死点位置时,在机构重力作用下,把手26卡在限位块25上。操作者推动把手26将设备转移到想要的位置,在向上拉把手26,把手26只要越过死点位置,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回复到初始位置,载物台21承重,完成设备的转移。

实施例2

如图11所示,所述脚轮支架10与所述载物支架20之间通过两短杆15相连,两短杆15相互平行,且短杆15两端分别与脚轮支架10和载物支架20铰接形成四连杆12机构。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载物支架20与脚轮支架10形成的四连杆12机构能够使载物支架20与脚轮支架10之间的作用力相对均衡,避免载物支架20单边受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