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体间距测量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5410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体间距测量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椎体间距测量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椎退行性疾病,常常因为脊髓神经受压而致肢体功能障碍。目前比较常用手术方法是颈椎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亦即在椎体次全切后,将合适大小的塞满自体骨或异体骨的钛网植入椎体间,然后用钛板测量器测量上下椎体中点间的距离,根据测量结果选取合适长度的钛板固定于椎体前方。在固定钛板前通常先将钛板置于椎体前方,然后将钻孔攻丝沿着钛板上现有的植钉孔钻入形成一个植钉通道。

目前对于椎体间距离的测量没有专用器械,通常用目测方法,或直接用钛网量一量,也有用软性金属条甚至用细线测量,以确定所需植入椎体间钛网的长度。但这些方法测量的结果往往不准确,裁剪的钛网或大或小不符合要求,通常需要多次裁剪,不仅造成浪费,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有时还因为勉强植入过长的钛网,导致上下椎体的终板退变、增生,或勉强植入过短的钛网,引起椎体间塌陷,黄韧带形成皱褶或再压迫脊髓神经,现有的钛板测量仪也不能很好的在测量椎体间距长度的同时一期完成钻孔步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快速准确测出椎体间距离,同时能够辅助在测量的同时完成钻孔步骤的椎体间距测量打孔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椎体间距测量打孔装置,包括左右两测量臂,弧形标尺和旋转轴,左右两测量臂的顶端各设有一个转轴孔,旋转轴穿过两个转轴孔将左右两测量臂相连,弧形标尺的固定端与其中一测量臂中部固定连接,弧形标尺的游离端穿过另一测量臂的中部,左右两测量臂的上部外侧设有手持部,用于测量时方便控制两测量臂的开合;两测量臂的底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的中部设有立柱,立柱与测量臂的底端铰接。

作为优选,左右两个支撑脚上还分别设有两个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打孔导管。

作为优选,两个支撑脚相邻的一侧底部设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两测量臂底端设置有可活动的支撑脚,无论两测量臂开合的大小与否,支撑脚始终可保持水平或者与测量目标贴合,起到精确测量和防滑作用;

2、支撑脚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有打孔导管,可以实现在精准的完成测量的同时,通过测量臂上的导管进行打孔,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操作起来方便简单;

3、两个支撑脚相邻的一侧底部设有凸起,能够进一步加强支撑脚的防滑作用,有利于精确打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椎体间距测量打孔装置,包括左右两测量臂1,弧形标尺2和旋转轴3,所述左右两测量臂1的顶端各设有一个转轴孔,旋转轴3穿过两个转轴孔将左右两测量臂1相连,所述弧形标尺2的固定端与其中一测量臂中部固定连接,弧形标尺2的游离端穿过另一测量臂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测量臂1的上部外侧设有手持部4,用于测量时方便控制两测量臂1的开合;所述两测量臂1的底端分别设有一个支撑脚5,所述支撑脚5的的中部设有立柱51,所述立柱51与测量臂1的底端铰接,使得支撑脚5可以活动,因此,无论两测量臂开合的大小与否,支撑脚始终可保持水平或者与测量目标贴合,起到精确测量和防滑作用。左右两个支撑脚5上还分别设有两个通孔52,所述通孔内设有打孔导管53,可以实现在精准的完成测量的同时,通过测量臂上的导管进行打孔,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操作起来方便简单。两个支撑脚5相邻的一侧底部设有凸起54,能够进一步加强支撑脚的防滑作用。

说明书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该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价置换等修改均认为是落入该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