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707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针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针刺疗法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广义的针刺疗法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针刺操作的全过程,其中,针刺进针是临床针刺论治疗的重要手段,更是施用补虚泻实手法的基础。总的来说,针刺操作需要做到快慢结合,即穿皮宜快、捻针宜慢,指力均匀;若捻针角度过大或只向一个方向搓针,必然会使患者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因此,针刺疗法是一门复杂的技术,需要更精确的操作。

中医针刺进针法有很多种,如《中医方法学·治疗方法篇》将进针法分为很多种类,其中快速旋转进针法为临床应用中所推崇,即进针时,利用指力将毫针快速旋转并加速至高速状态,同时利用腕力和惯性将旋转的毫针旋刺入身体穴位内。由于毫针快速旋转,穿透力强,并且刺入迅速,所以患者疼痛感极微,从而实现快速、无痛、无菌、精确的治疗效果。

该方法在临床中操作有很大的优势,且疗效甚好,若能将其普及开来,将是广大患者的福音。可是若要熟练掌握,医务人员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耗时耗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否则容易造成操作不当,即使掌握了操作技术,医生每日的治疗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快速旋转进针法”固然能够减轻患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却需要操作者具备很高的技能,这样就限制了这种方法的推广。因此,在当今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将古老的技术推广需要现代科学的手段,借助机械设备提高劳动效率将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针灸装置,解决“快速旋转进针法”技巧复杂、细致、难以掌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灸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正面底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的底板正面位于固定板上方设置有滑板,所述的滑板表面活动连接有进针板,所述的固定板正面设置有固定座、针座和针座抱箍,所述的针座抱箍内侧壁与针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针座抱箍底端与固定座上表面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的固定座背面与固定板正面固定连接,所述的针座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孔,所述的进针板正面的近顶端设置有上轴承座,所述的进针板正面底端设置有下轴承座,所述的进针板表面设置有活动连接于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内的转杆,所述的转杆表面位于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之间设置有弹力装置,所述的弹力装置顶端与上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弹力装置底端与转杆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转杆侧壁顶端设置有螺纹,所述的转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柄,所述的进针板正面顶端对应转杆螺纹位置活动连接有两个螺母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转杆底端与旋转孔形状一致均为正六边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均为直线轴承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螺母座为半圆环形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转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针座由医用304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针灸装置,通过设置弹力装置、螺母座、针座等装置实现了简便快捷的操作“快速旋转进针法”,使针灸针快速、稳定、准确、安全的进入穴位,便于医务工作者开展工作,降低其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固定板,3.滑板,4.进针板,5.固定座,6.针座,7.针座抱箍,8.旋转孔,9.上轴承座,10.下轴承座,11.转杆,12.弹力装置,13.转柄,14.螺母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针灸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正面底端连接有固定板2,底板1正面位于固定板2上方设置有滑板3,滑板3表面活动连接有进针板4,固定板2正面设置有固定座5、针座6和针座抱箍7,针座抱箍7内侧壁与针座6表面固定连接,针座抱箍7底端与固定座5上表面通过弹簧相连接,固定座5背面与固定板2正面固定连接,针座6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孔8,进针板4正面的近顶端设置有上轴承座9,进针板4正面底端设置有下轴承座10,进针板4表面设置有活动连接于上轴承座9和下轴承座10内的转杆11,转杆11表面位于上轴承座9和下轴承座10之间设置有弹力装置12,弹力装置12顶端与上轴承座9固定连接,弹力装置12底端与转杆11表面固定连接,转杆11侧壁顶端设置有螺纹,转杆11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柄13,进针板4正面顶端对应转杆11螺纹位置活动连接有两个螺母座14。

实施例1:使用该装置进行针灸时,一种针灸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正面底端连接有固定板2,底板1正面位于固定板2上方设置有滑板3,滑板3表面活动连接有进针板4,固定板2正面设置有固定座5、针座6和针座抱箍7,针座抱箍7内侧壁与针座6表面固定连接,针座抱箍7底端与固定座5上表面通过弹簧相连接,固定座5背面与固定板2正面固定连接,针座6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孔8,进针板4正面的近顶端设置有上轴承座9,进针板4正面底端设置有下轴承座10,进针板4表面设置有活动连接于上轴承座9和下轴承座10内的转杆11,转杆11表面位于上轴承座9和下轴承座10之间设置有弹力装置12,弹力装置12顶端与上轴承座9固定连接,弹力装置12底端与转杆11表面固定连接,转杆11侧壁顶端设置有螺纹,转杆11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柄13,进针板4正面顶端对应转杆11螺纹位置活动连接有两个螺母座14。

转杆11底端与旋转孔8形状一致均为正六边形,上轴承座9和下轴承座10均为直线轴承座,螺母座14为半圆环形结构,转柄13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针座6由医用304不锈钢材料制成。

将螺母座14夹紧转杆11,旋转转柄13,由于螺母座14和螺纹配合,转杆11被向上提拉并在水平位置做一定的旋转,当提拉到合适高度时,将转杆11底端插入针座6的旋转孔8内,松开螺母座14,由于弹力装置12作用,转杆11被下压,同时在水平位置做旋转,针座6被旋转下压,将针灸针插入患者皮肤内。

实施例2:不使用时,一种针灸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正面底端连接有固定板2,底板1正面位于固定板2上方设置有滑板3,滑板3表面活动连接有进针板4,固定板2正面设置有固定座5、针座6和针座抱箍7,针座抱箍7内侧壁与针座6表面固定连接,针座抱箍7底端与固定座5上表面通过弹簧相连接,固定座5背面与固定板2正面固定连接,针座6的顶端设置有旋转孔8,进针板4正面的近顶端设置有上轴承座9,进针板4正面底端设置有下轴承座10,进针板4表面设置有活动连接于上轴承座9和下轴承座10内的转杆11,转杆11表面位于上轴承座9和下轴承座10之间设置有弹力装置12,弹力装置12顶端与上轴承座9固定连接,弹力装置12底端与转杆11表面固定连接,转杆11侧壁顶端设置有螺纹,转杆11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柄13,进针板4正面顶端对应转杆11螺纹位置活动连接有两个螺母座14。

转杆11底端与旋转孔8形状一致均为正六边形,上轴承座9和下轴承座10均为直线轴承座,螺母座14为半圆环形结构,转柄13表面设置有防滑层,针座6由医用304不锈钢材料制成。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