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透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8266阅读:1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透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液透析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手段。血液透析就是将人体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及多余水分通过血液透析器排出体外。而现有的血液透析器在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透析液内部过滤量较小、动脉加药口管路内侧脱落的血栓存在进入患者体内的危险、血液透析的动脉管路和静脉管路中血液的压力无法监控、透析管在使用时无法调节血液流速、静脉管路对患者进行回输时液体的温度低于患者的体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装置,能够增大透析液内部过滤量,避免动脉加药口管路内侧脱落的血栓进入患者体内,并能监控各管路中血液的压力,利于医生准确掌握透析情况以便通过限流阀进行调速,且能够对通过静脉进行注射的血液进行恒温处理,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血液透析装置,包括动脉血液透析管路、静脉血液管路和血液透析器,所述动脉血液透析管路和所述静脉血液管路分别与所述血液透析器两端的血液入口和血液出口相连,所述血液透析器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析液入口和透析液出口,所述血液透析器的横截面设置为六边形,所述血液透析器的外壳设置为高密封六角套壳,所述血液透析器外壳的端部设置为锥体形状,所述血液透析器的内部设置有聚醚砜空心纤维膜。

进一步的,所述动脉血液透析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动脉压力传感器、生理盐水注液口、动脉加药口、血泵、抗凝剂接口和动脉壶,所述动脉壶与所述血液入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抗凝剂接口所述动脉壶之间设置有探测头。

进一步的,所述动脉血液透析管路上设置有动脉采血标本孔,所述动脉采血标本孔上设置有胶塞。

进一步的,所述静脉血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有静脉给药口、静脉壶和恒温装置,所述静脉壶与所述血液出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静脉壶和所述恒温装置之间设置有血液气泡传感器,所述静脉壶与所述血液出口之间设置有静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恒温装置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恒温装置上设置有温度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动脉壶和所述静脉壶均设置为锥台形,所述动脉壶和所述静脉壶的顶端均设置有注药口和排气口。

进一步的,透析液袋通过透析液泵与所述透析液入口与相连,废液袋通过废液泵与所述透析液出口相连,所述透析液袋与所述废液袋之间设有平衡秤。

进一步的,所述动脉血液透析管路的输入端和所述静脉血液管路的输出端均设置有限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血液透析器设置为六边形,在进行组装时不会破损其内部的聚醚砜空心纤维膜,进而减少透析液流路的断面积,可以增加内部过滤量及内部逆过滤量,血液透析器外壳的端部设置为锥体形状,使中空丝束中的血液流动符合流体力学规律,从而使血液分流更加流畅,消除了湍流,从而达到提高透析效率,减少透析器内凝血堵塞,增大过滤量。

将动脉加药口位置设置为高于生理盐水注液口的位置,能够避免在下机回血过程中经生理盐水冲洗后,动脉加药口管路内侧脱落的血栓进入患者体内的危险,保证患者安全。

通过动脉压力传感器、静脉压力传感器以及血液气泡传感器能够对整个管路中的血液压力进行监控,并收集管路中血液的净化情况以及各部件运行的情况,利于医生准确掌握透析情况,并通过限流阀对管路中的血液的流速进行调节。

动脉血液透析管路上的探测头能够伸入动脉采血标本孔提取血液样本,用于检测管路中血液的水分含量。

通过恒温装置能够对静脉输入的血液进行恒温处理,使其与患者的体温一致,并通过温度控制器对血液的温度进行控制。

动脉壶和静脉壶均设置为锥台形,有利于血液从上到下的流动;动脉壶和静脉壶的顶端均设置有注药口和排气口,当动脉壶或静脉壶发生凝固时,可以通过注药口注射肝素等抗凝剂,当进行冲洗操作时,排气口打开;当进行治疗时,排气口关闭,保证安全性。

透析液袋与废液袋之间设有平衡秤,能够通过测定透析液袋与废液袋的重量来控制血液透析器的运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脉血液透析管路;11、动脉压力传感器;12、生理盐水注液口;13、动脉加药口;14、血泵;15、抗凝剂接口、16、动脉壶;17、探测头;18、动脉采血标本孔;2、静脉血液管路;21、静脉压力传感器;23、静脉壶;24、血液气泡传感器;25、恒温装置;26、静脉给药口;3、血液透析器;31、血液入口;32、血液出口;35、透析液袋;36、透析液泵;37、废液袋;38、废液泵;4、限流阀;5、注药口;6、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装置,包括动脉血液透析管路1、静脉血液管路2和血液透析器3,动脉血液透析管路1和静脉血液管路2分别与血液透析器3两端的血液入口31和血液出口32相连。患者的血液通过动脉血液透析管路1的输入端从血液入口31流入血液透析器3中,在血液透析器3中进行净化处理后从血液出口32流入静脉血液管路2中,并通过静脉血液管路2的输出端输入患者的体内。

血液透析器3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析液入口和透析液出口,透析液袋35通过透析液泵36与透析液入口与相连,废液袋37通过废液泵38与透析液出口相连,透析液袋35与废液袋37之间设有平衡秤。在透析液泵36的作用下,透析液袋35通过透析液入口向血液透析器3中加入透析液,在废液泵38的作用下,通过透析液出口将废液从血液透析器3中排出,透析液袋35与废液袋37之间设有平衡秤39,能够通过测定透析液袋35与废液袋37的重量来控制血液透析器3的运作,保证血液透析器3中透析液保持恒定的渗透压和溶质清除率,并补充患者缺乏的物质,如钙离子、氨基酸等。

优选的,血液透析器3的横截面设置为六边形,血液透析器3的外壳设置为高密封六角套壳,血液透析器3的内部设置有聚醚砜空心纤维膜。聚醚砜空心纤维膜卷起并胶封组成的多个中空丝束,并将封胶的胶封端切削形成血液流道开口,以提供开放的血液流道,而该壳体内壁与中空丝束的间隙形成的透析液流体通路。血液从血液透析器3的血液入口31进入中空丝束,并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后,经由血液出口32流出,而经过交换的透析液从透析液出口流出。血液透析器3的结构简单,而且组装时不会损坏聚醚砜空心纤维膜,进而通过减少透析液流路的断面积,可以增加内部过滤量及内部逆过滤量。

血液透析器3外壳的端部设置为锥体形状,且中空丝束的两端也呈锥体形状,使中空丝束中的血液流动符合流体力学规律,从而使血液分流更加流畅,消除了湍流;并使中空丝束中间和外周间血液流速及血液对空心纤维束管壁压力更均匀,从而达到提高透析效率,减少透析器内凝血堵塞,增大过滤量。

优选的,动脉血液透析管路1上依次设置有动脉压力传感器11、生理盐水注液口12、血泵14、抗凝剂接口15和动脉壶16,在进行准备工作时,通过生理盐水注液口12加入生理盐水对整个管路进行冲洗;抽血时血泵14提供动力,并从抗凝剂接口15中加入肝素等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动脉压力传感器11监测动脉血液透析管路1中血液的压力情况。动脉壶16与血液入口31相连,动脉血液透析管路1中的血液先流入动脉壶16,再由动脉壶16进入血液透析器3,动脉壶16的作用是当管路中的血流不足时,动脉壶16的压力会下降,当血液透析器3发生凝固或有血栓产生时,动脉壶16的压力会上升,在不同情况下可通过动脉血液透析管路1的输入端的限流阀4调节管路中血液的流速。

优选的,静脉血液管路2上依次设置有静脉给药口26、静脉壶23和恒温装置25,静脉壶23与血液出口32相连,经过血液透析器3净化后的血液通过血液出口32流入静脉壶3中,静脉壶23主要用于控制静脉血液管路2中血液的压力。具体来说,静脉壶23和恒温装置25之间设置有血液气泡传感器24,静脉壶23与血液出口32之间设置有静脉压力传感器21,用于检测静脉血液管路2中血液的压力及气泡。当血液透析器3凝固或有血栓形成,或静脉血液管路2输出端的针头脱落时,静脉壶23的压力会下降;如果静脉壶23本身有凝固或血栓产生或静脉血液管路2被扭曲时,静脉壶23的压力即会上升,并发出报警声响,提醒医护人员注意。由于静脉血液管路2的输出端设置有限流阀4,因此通过限流阀4能够调节管路中血液的流速。

优选的,动脉壶16和静脉壶23均设置为锥台形,有利于血液从上到下的流动;动脉壶16和静脉壶23的顶端均设置有和注液口5和排气口6,当动脉壶16或静脉壶23发生凝固时,可以通过注药口5注射肝素等抗凝剂,当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操作时,排气口6打开;当进行治疗时,排气口6关闭,保证安全性。

优选的,生理盐水注液口12和血泵14之间设置有动脉加药口13,使动脉加药口13的位置高于生理盐水注液口12的位置。通过动脉血液透析管路1上的动脉加药口13进行注射,在动脉加药口13管路的内侧会形成小血栓,若动脉加药口13位置低于生理盐水注液口12的位置,在下机回血过程中,经生理盐水冲洗,有的血栓会脱落,就会有进入患者体内的危险。因此将动脉加药口13的位置设置为高于生理盐水注液口12位置,能够避免小血栓进入患者体内,保证患者的安全。

优选的,动脉血液透析管路1上设置有动脉采血标本孔18,动脉采血标本孔18上设置有胶塞,抗凝剂接口15与动脉壶16之间的探测头17通过伸入到动脉采血标本孔18中采集血液,用于检测管路中血液的水分含量。当不用时,通过胶塞进行密封。

优选的,恒温装置25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层,恒温装置25上设置有温度控制器。通过恒温装置25能够对静脉血液管路2输出端的血液进行恒温处理,使其与患者的体温一致,并通过温度控制器对血液的温度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