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7810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吸引器,特别是一种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



背景技术:

吸引器是医疗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腔脏器中的内容物,使手术清楚,减少污染机会。吸引器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制造其吸引头的负压状态,这样大气压就会将吸引头外的物质向吸引头挤压,从而完成“吸引”的效果。现有的吸引器绝大数是金属材质或者是硬塑料材质的,在吸血的时候,因其端部较硬可能会伤到肺、胸腔脏器等人体组织,引起不必要的二次损伤。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5391392U,公开日:2016-07-27)公开了一种新型吸引器头,包括吸引器手柄和吸引器探针,吸引器手柄与吸引器探针固定连接;吸引器手柄包括手柄本体、探针接口、管接口和进气口;探针接口与管接口设置于手柄本体轴向上,经由手柄本体中部的导管联通;进气口设置于手柄本体侧壁上,经由手柄本体中部的导管与探针接口和管接口联通;吸引器探针包括探针本体和手柄接口;探针本体为中空管结构,手柄接口设置于探针本体的一端;所示探针本体远离手柄接口的一端设置有吸引口;吸引器手柄的探针接口与吸引器探针的手柄接口配嵌;吸引器手柄的手柄本体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加粗防滑体;吸引器探针的探针本体外圆周表面设置有计量体。

上述专利文献中没有公开吸引器头的具体材质,而现有的吸引器头通常端部较硬,直径较小,容易在手术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而且目前的吸引器吸引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有效防止吸引器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并提高吸引器使用的便捷性和吸引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包括中空的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上套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套管,所述套管内具有与所述吸引管的内部相连通的流通孔,所述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吸引管的端部,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具有吸引凸头,所述吸引凸头沿所述套管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套管的外径,所述吸引凸头上开设有与所述流通孔相连通的吸引孔。

其工作原理如下:使用过程中,吸引头结构中的套管与人体直接接触,通过吸引孔将血液等液体吸附到吸引管中。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采用柔性材质的套管与人体组织接触,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坚硬的吸引管直接接触人体组织而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同时在套管的端部增加大尺寸的吸引凸头,能够利用该吸引凸头牵引人体组织,暴露手术视野,找准吸附位置,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吸引凸头的表面设置吸引孔局限性小,可以适当增加吸引孔的数量,这样能够增加其与血液等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

在上述的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中,所述吸引管的端部成圆柱状,所述套管的流通孔呈沿套管轴向的圆孔,所述吸引管的端部能够可拆卸的插接在所述流通孔内且所述流通孔的孔壁与所述吸引管的端部外表面密封连接。套管可以方便安装及拆卸,可以作为一次性产品,保证干净无菌环境;吸引管与套管密封连接能够保证与血液等液体接触的吸引孔具有较大的吸附力,

在上述的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中,所述吸引凸头呈圆球状,所述吸引凸头上具有若干凸纹;所述吸引凸头的外径为所述套管外径的1.5~3倍。作为优选,吸引凸头的外径为套管外径的2倍,上述结构能够增加摩擦力,既避免了硬损伤,又可利用摩擦力牵引人体组织,暴露手术视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上述的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吸引凸头呈圆盘状,所述吸引凸头的一侧面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吸引凸头的另一侧面为与套管的横截面成锐角的倾斜面且该侧面上具有若干凸纹。这样能够增加摩擦力,既避免了硬损伤,又可利用摩擦力牵引人体组织,暴露手术视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上述的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中,所述套管靠近吸引凸头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与所述流通孔相连通。通过侧孔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吸引的效率。

在上述的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中,所述套管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吸引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这样吸引管能够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保证移动和施力的顺畅进行,而且其使用寿命高,而橡胶材料制成的套管与人体接触不会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其成本较低,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可以成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保证安全卫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套管套设在吸引管上,在与人体组织接触时能够有效避免坚硬的吸引管直接接触人体组织而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

2、本实用新型中在套管的端部增加大尺寸的吸引凸头,能够利用该吸引凸头牵引人体组织,暴露手术视野,找准吸附位置,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3、本实用新型中在大尺寸的吸引凸头表面设置吸引孔局限性小,可以适当增加吸引孔的数量,这样能够增加其与血液等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吸引管;2、套管;21、流通孔;22、吸引凸头;22a、吸引孔;22b、凸纹;23、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吸引器的吸引头结构包括中空的吸引管1,吸引管1上套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套管2,套管2内具有与吸引管1的内部相连通的流通孔21,套管2的一端套设在吸引管1的端部,套管2的另一端具有吸引凸头22,吸引凸头22沿套管2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套管2的外径,吸引凸头22上开设有与流通孔21相连通的吸引孔22a;具体来说,吸引管1的端部成圆柱状,套管2的流通孔21呈沿套管2轴向的圆孔,吸引管1的端部能够可拆卸的插接在流通孔21内且流通孔21的孔壁与吸引管1的端部外表面密封连接22;吸引凸头22呈圆球状,吸引凸头22上具有若干凸纹22b;吸引凸头22的外径为套管2外径的1.5~3倍,作为优选,吸引凸头22的外径为套管2外径的2倍。使用过程中,吸引头结构中的套管2与人体直接接触,通过吸引孔22a将血液等液体吸附到吸引管1中。本技术方案中由于采用柔性材质的套管2与人体组织接触,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坚硬的吸引管1直接接触人体组织而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同时在套管2的端部增加大尺寸的吸引凸头22,能够利用该吸引凸头22牵引人体组织,暴露手术视野,找准吸附位置,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吸引凸头22的表面设置吸引孔22a局限性小,可以适当增加吸引孔22a的数量,这样能够增加其与血液等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效率。本套管2可以方便安装及拆卸,可以作为一次性产品,保证干净无菌环境;吸引管1与套管2密封连接能够保证与血液等液体接触的吸引孔22a具有较大的吸附力,凸纹22b能够增加摩擦力,既避免了硬损伤,又可利用摩擦力牵引人体组织,暴露手术视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套管2靠近吸引凸头2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侧孔23,侧孔23与流通孔21相连通,通过侧孔23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吸引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套管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套管2和吸引凸头22一体成型;吸引管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这样吸引管1能够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保证移动和施力的顺畅进行,而且其使用寿命高,而橡胶材料制成的套管2与人体接触不会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其成本较低,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可以成为一次性使用产品,保证安全卫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吸引凸头22呈圆盘状,吸引凸头22的一侧面与套管2连接,吸引凸头22的另一侧面为与套管2的横截面成锐角的倾斜面且该侧面上具有若干凸纹22b,这样也能够增加摩擦力,既避免了硬损伤,又可利用摩擦力牵引人体组织,暴露手术视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吸引管;2、套管;21、流通孔;22、吸引凸头;22a、吸引孔;22b、凸纹;23、侧孔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