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垫咽部通气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5420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口垫咽部通气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镜牙垫,尤其是一种口垫咽部通气道,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胃镜检查时,患者牙齿部位需含咬牙垫,避免胃镜检查中患者牙齿咬合损伤胃镜,同时也避免咬合胃镜对检查的干扰。在无痛胃镜检查中,静脉麻醉起效时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常伴随因患者舌体后坠导致的呼吸抑制发生。因患者口部张开,经鼻吸氧效果不佳,优选经口吸入氧气。

临床需要一种工具在无痛麻醉中能能保持保持患者口部张开避免咬合,同时避免舌体后坠导致呼吸抑制,同时能经口吸氧提高安全系数的呼吸道管理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口垫咽部通气道,其胃镜口垫部能保持患者口部张开,口咽通气部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吸氧管设置能经口吸氧,结构简单,方便实施,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口垫咽部通气道,包括胃镜口垫部以及与所述胃镜口垫部相连通的口咽通气部;所述胃镜口垫部包括口咬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口咬部下端的下档板;所述口咽通气部与口咬部的下缘连接,且所述口咽通气部呈半管状。

在所述口咬部的上端还设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下档板均凸设于口咬部上。

所述口咽通气部包括临接口咬部的直线形凹槽以及远离口咬部的弧形凹槽。

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形曲线与人体咽喉部弧形曲线相匹配。

所述胃镜口垫部内腔直径大于胃镜直径。

所述胃镜口垫部上部设置吸氧接口,在胃镜口垫部和口咽通气部内埋设吸氧导管,所述吸氧导管与吸氧接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无痛胃镜检查中能保持患者口部张开,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能经口吸氧,结构简单,方便实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胃镜口垫部、11-口咬部、12-上挡板、13-下挡板、2-口咽通气部、21-直线形凹槽、22-弧形凹槽、31-吸氧接口及32-吸氧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为了无痛胃镜检查中能使患者保持患者口部张开,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所述口垫咽部通气道包括胃镜口垫部1和口咽通气部2。所述胃镜口垫部1包括口咬部11、设置在口咬部上端的上挡板12和设置在口咬部11下端的下档板13。所述口咽通气部2设置为和口咬部11下缘连接的凹槽半管状结构,口咽通气部12包括邻接口咬部11的直线形凹槽21和远离口咬部 11的弧形凹槽22。上挡板12以及下档板13均凸设于口咬部11上,即设置有上挡板12、下档板13的区域外径大于口咬部11的外径。口咽通气部2的半管状结构,是指将导管的上部分切除,只保留下半部的管体,口咽通气部2与胃镜口垫部1相连通。

无痛胃镜检查时,麻醉药静脉注射患者入睡后,将患者口腔打开,以将适配型号的上述口垫眼部通气道置入,其中,口咽通气部2置入患者口腔内,胃镜口垫部1置入在患者上下牙齿之间,上挡板12在口腔牙齿外部,下档板13 在口腔牙齿内侧,使口咬部11位于上、下牙齿之间,即被限位在上挡板12下档板13之间,以避免脱出,也避免使用中过于深入造成损伤。口咬部11内腔大于胃镜的外部直径,便于胃镜进出。

口咽通气部2置入患者口腔内空间,半管状的底部对应患者上颚方向,能避免凹槽边缘凸起对上颚的损害。凹槽的两侧边缘对应患者舌体方向,开放式凹槽设计的口咽通气部2能形成相对较大的操作空间,使胃镜操作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凹槽半管状结构的口咽通气部2使进入口腔内的口咽通气部2直线形凹槽21和弧形凹槽22的有效截面积减小,尤其是头端的弧形凹槽22有效截面积减小,置入口腔内时能避免对口腔黏膜的损害。所述口咽通气部的凹槽底部的弧形曲线和人体咽喉部弧形曲线相似,置入口腔内时减小对口腔黏膜的压迫张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如图2所示,无痛胃镜检查时患者口腔打开,为了使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时能经口吸氧,所述胃镜口垫部1上部设置吸氧接口31,并在胃镜口垫部1和口咽通气部2内埋设吸氧导管32,吸氧导管32与吸氧接口31相连通。吸氧时,将吸氧管连通吸氧接口31,氧气经胃镜口垫部1和口咽通气部2内埋设吸氧导管32直接排放在口腔咽喉内,能达到最佳吸氧效果。

总之,本实用新型在无痛胃镜患者中使用,胃镜口垫部1能保持患者口部张开,避免过深和脱出,口咽通气部2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吸氧接口31和吸氧导管32能经口深部吸氧,结构简单,方便实施,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