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4102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度测试模体。



背景技术:

核医学设备(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SPECT)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分别通过获取患者的功能和解剖图像用于疾病诊断,是现代影像诊断医学中常用的两种成像模式。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核医学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核医学设备都是多模式融合,主要是PET/CT和SPECT/CT。由于核医学设备的空间分辨力比较差,需要借助CT图像进行定位等,临床医生需要把核医学图像和CT图像融合起来进行医学诊断,如果融合效果不好或者误差较大时,会对于诊断结果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人员需要测量PET/CT和SPECT/CT的图像融合精度。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即采用图像软件算法将这两种图像融合,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是由于CT和核医学设备图像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的两次采集分别获得,因此运动导致的图像不匹配非常明显,这种纯软件图像融合方法的应用受限。后出现的如基于诊断CT的SPECT/CT和PET/CT一体机,SPECT、PET和CT子系统共用一个检查床,在采集两种图像时患者无需移动,图像配准精度主要由系统机械校准和检查床运动准确程度决定,因此配准精度相比于独立成像系统得以大幅度提高。

在SPECT/CT和PET/CT一体机中,除两个子系统独立的诊断功能,还可提供融合图像以精确定位病灶,并使用CT图像对核医学设备的图形进行衰减和散射校正,提高SPECT和PET的定量准确性。而准确地配准是图像融合和衰减/散射校正的基础,因此,配准精度成为一体机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因不同SPECT/CT和PET/CT机配准的校正方法和测试方法不完全公开,测试用的模体各异,测试的指标也不尽相同,因此无法统一横向比较,而且国际上仍无定制配准相关的标准。

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放射性点源来进行测试图像融合精度,把一定数量的放射性电源放置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分别测试不同位置的图像融合偏差。现在常用的测试模体,其模体支架由两层层板和四根立柱组成,层板和立柱都由对γ光和X射线吸收较低的塑料制成,每个层板的四角各有一个圆形开孔,其直径与离心管上端开口一致,用于固定离心管以便于成像。在该模体支架上可以放置8个点源,形成边长为20cm的立方体。由于核医学图像采集是按床位采集的,使用放射性点源不能全面评估异机的图像融合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测试模体。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全面评估图像采集中每个空间位置的图像融合精度的测试模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所述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包括模架和上盖,其中,所述模架为圆柱状,包括环状侧壁和底座,所述环状侧壁和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盖与所述环状侧壁的顶端连接。

其中,所述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还包括第一线源和第二线源,所述第一线源和所述第二线源交叉设置在所述模架内。

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模块和第二固定模块,所述第一线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源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上盖设置;所述第二线源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模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线源的第二端穿过所述上盖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和所述第二固定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底座的边缘处,且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和所述底座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固定模块和所述底座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互相垂直。

其中,所述上盖包括盖体和第一橡皮塞和第二橡皮塞,其中,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第一穿透孔和第二穿透孔,所述第一橡皮塞设置在所述第一穿透孔上,所述第二橡皮塞设置在所述第二穿透孔上;所述第一橡皮塞上设置有第一小孔,所述第一线源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小孔设置;所述第二橡皮塞上设置有第二小孔,所述第二线源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小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穿透孔与所述第二穿透孔在所述底座的投影均位于所述底座的边缘处,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模块和所述第二固定模块的连线为正方形。

其中,所述上盖还包括密封盖,所述盖体的中央部位设置有注水口,所述密封盖与所述注水口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中核医学和CT影像在空间上分布更广,可以更全面的评估SPECT/CT和PET/CT的图像融合精度。该测试模体用于测量SPECT/CT和PET/CT系统中由于系统机械校准误差和检查床运动定位误差导致的SPECT、PET和CT图像中病灶定位的偏差,为SPECT/CT和PET/CT性能检测标准化提供参考。

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是,采用两条在模体内交叉形成对角线的线源,并且考虑到人体中的散射对测试图像融合精度的影响,在模体中注入水介质,可以全面评估图像采集中每个空间位置的图像融合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100包括模架1和上盖2。其中,模架1为圆柱状,包括环状侧壁11和底座12,并且环状侧壁11和底座12为一体成型结构,上盖2与环状侧壁11的顶端连接。

另外,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100还包括第一线源3和第二线源4,第一线源3和第二线源4交叉设置在模架1内。本实用新型的核医学设备图像融合精度测试模体100采用线源代替传统使用的点源,考虑到人体中的散射对测试图像融合精度的影响,向模架1内注入水介质,可以对采集图像的每个空间位置的图像融合进行全面的评估。

具体地,底座1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模块121和第二固定模块122,其中,第一线源3的第一端与第一固定模块121固定连接,第一线源3的第二端穿过上盖2设置;第二线源4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模块122固定连接,第二线源4的第二端穿过上盖2设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模块121上设置有一个横向贯通的小孔,用以第一线源3的第一端穿过、固定;第二固定模块122上也设置有一个横向贯通的小孔,用以将第二线源4的第一端穿过、固定。

其中,第一固定模块121和第二固定模块122均设置在底座12的边缘处,并且第一固定模块121和底座12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与第二固定模块122和底座12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互相垂直,实现模架1的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具体地,上盖2包括盖体20和第一橡皮塞21和第二橡皮塞22,盖体20上设置有第一穿透孔201和第二穿透孔202,第一橡皮塞21设置在第一穿透孔201上,第二橡皮塞22设置在第二穿透孔202上。其中,第一橡皮塞21上设置有第一小孔210,第一线源3的第二端穿过第一小孔210设置;相适应地,第二橡皮塞22上设置有第二小孔220,第二线源4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小孔220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线源3和第二线源4均可以采用内径为1mm、外径为1.2mm的线源管,相适应地,第一小孔210和第二小孔220均设置为1.2mm直径即可,在第一橡皮塞21塞入第一穿透孔201、第二橡皮塞22塞入第二穿透孔时,通过挤压即可将相应的小孔挤小,可以有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缝隙向外漏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穿透孔201与第二穿透孔202在底座12的投影均位于底座12的边缘处,且与第一固定模块121和第二固定模块122的连线为正方形。

另外,上盖2还包括密封盖23,盖体20的中央部位设置有注水口203,密封盖23与注水口203密封连接。

在使用时,先将上盖2取下,分别把第一线源3的第一端和第二线源4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模块121和第二固定模块122上,将第一线源3和第二线源4交叉后分别将其第二端穿过上盖2上的相应橡皮塞的小孔;将上盖2与模架1的顶端进行固定、密封,打开密封盖23,从注水口203向模架1内注满水、并排除气泡,拧紧密封盖23、并密封;将放射性药物(含CT增强剂)从第一穿透孔201或者第二穿透孔202注入模架1内,塞紧相应的橡皮塞。

把该测试模体水平放置于PET/CT和SPECT/CT的诊断床上,通过扫描核医学影像和CT影像获取线源的图像,分别测试线源图像在核医学和CT中成像的中心位置,通过对比即可获得相应的图像融合精度。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