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5406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收垫(尿垫)及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一次性尿布(下面也简称为“尿布”)或吸收垫等吸收性物品要求迅速地吸收排泄的体液,并且不泄漏。并且,为了有效地利用吸收体,必须使体液迅速地从胯下部分扩散至背腹部分。

另外,吸收性物品因覆盖胯下部分,所以会受到腿的动作、腰的动作的影响。如果在穿着者的身体与吸收性物品之间形成间隙,那么体液可能会从该间隙泄漏,因此,为了防止该泄漏,要求吸收性物品具有跟随各种身体动作的服贴性。为了实现该服贴性,已知有例如从提高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体的体液扩散性/吸收性及防止变形的观点考虑,在整个吸收体上形成压纹图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对吸收体的肌肤抵接面侧实施压纹加工的内容,该压纹是相对于从尿布的前身片遍及至后身片的方向倾斜延伸的斜格子状的压缩沟。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01621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当大量的体液排泄至吸收体的胯下部分时,体液被胯下部分吸收,并且体液将通过胯下部分的压纹,扩散到前身片部分及后身片部分的压纹。另一方面,由于压纹为连续花纹,所以体液会通过吸收体的前身片部分及后身片部分的压纹而强势流至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端部,从而有体液从该端部泄漏的担忧。

另外,由于斜格子形状为连续花纹,所以难以沿着与吸收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痕线弯折,而存在穿着者的服贴性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穿着者的服贴性且抑制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端部漏液的吸收体物品。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材、液体非透过性的背面片材、以及配置在正面片材与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在吸收体中,在正面片材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凹部,多个凹部是以形成多个第1图案和多个第2图案的方式排列,所述多个第1图案在第1方向上延伸,所述多个第2图案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且在吸收体的中央区域与夹着中央区域的两端区域之间,设置有未形成多个凹部的非形成区域。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提高穿着者的服贴性且抑制了从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端部漏液的吸收体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应用于带型一次性尿布的第1实施方式的外观的立体投影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尿布展开,从肌肤抵接面侧观察到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尿布在iii-iii线上切断的剖视图。

图4a是将图1所示的尿布展开并分解的分解立体图。

图4b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展开立体图。

图5是从上层片材侧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图1所示的尿布的吸收体部分的局部俯视图。

图6a是表示图5中的胯下部分的斜格子状的压纹图案的示意性局部放大图。

图6b是表示图6a的压纹图案在vib-vib线上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5的吸收体部分在vii-vii线上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压纹图案的例子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9使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压纹图案的例子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边参照图1至图9,一边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也包含归属于本发明的概念的其它吸收性物品。此外,也可以将下面的第1至第3实施方式或各处所记述的变化例的吸收性物品的形态相互组合。

[第1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对于将本发明应用于带型一次性尿布的第1实施方式的外观从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中示出将图1所示的尿布展开,从肌肤抵接面侧观察到的局部剖切俯视图。图3中示出图2的ⅲ-ⅲ线剖切剖视图。图4a中示出将图1及图2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展开并分解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图4b中示出将该分解状态的构成物品组合而完成的尿布的展开立体图。

尿布10具有前身片区域10f、后身片区域10r、以及将所述前身片区域10f和后身片区域10r连结的胯下区域10c。另外,形成有腰围开口部10w,该腰围开口部10w在穿着时由前身片区域10f与后身片区域10r包围穿着者的腰身部分。同样地,形成有左右一对腿围开口部10l,所述左右一对腿围开口部10l是由前身片区域10f及后身片区域10r的下端部与胯下区域10c包围穿着者的两腿的大腿部分。并且,使安装在后身片区域10r的两侧缘部的带10t与安装在前身片区域10f的前贴片10s接合,而成为带型尿布。

在穿着时,前身片区域10f位于穿着者的腹侧,后身片区域10r位于穿着者的背侧。并且成为胯下区域10c覆盖穿着者的胯下,且穿着者的腿分别通过左右一对腿围开口部10l的形状。因此,腿围开口部10l位于穿着者的两腿的根部至大腿附近的任一位置。

假想线p在尿布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腹侧通过胯下部分向背侧延伸。具体来说,例如,如果将尿布的腰身侧设为上,将胯下侧设为下,那么假想线p沿着尿布表面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经由胯下部分在背侧也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换句话说,所谓该上下方向是沿着从穿着者的头向胯下的身体中心轴的方向,假想线p沿身体中心轴延伸。

如图2、图3、图4a及图4b所示,从穿着者的肌肤侧观察时,本实施方式中的尿布10是从外侧起依次将覆盖片材11、液体非透过性的底层片材(背面片材)12、由作为亲水性薄片的包芯片材(纸巾)15包覆的吸收体13、以及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液体透过性的上层片材(正面片材)14重叠接合而成。此外,也能够以底层片材12、由包芯片材15包覆的吸收体13、以及上层片材14形成安装在内裤等用来吸收液体的吸收性物品。

为了获得良好的手感,覆盖片材11由矩形的薄无纺布形成,且与宽度比覆盖片材11窄的矩形底层片材12接合。

底层片材12以成为如下位置的方式接合在覆盖片材11上,即,长度方向为与假想线p大致平行的方向,且假想线p通过其宽度方向的中央或中央附近。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为细长形状,为了保持它的形状,例如用端部彼此以胶粘接合且为亲水性薄片的包芯片材(纸巾)15进行包覆。被包芯片材15包覆的吸收体13配置在底层片材12与上层片材14之间。本实施方式的上层片材14经由被包芯片材15包覆的吸收体13而与底层片材12接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被包芯片材15包覆的吸收体13,但本发明中的吸收体也可以不利用包芯片材包覆。

用来形成腿围褶皱的多个橡胶线16分别以伸长状态接合在覆盖片材11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端部。另外,用来形成腰围褶皱的多个橡胶线17以在覆盖片材11的宽度方向上伸长的状态与接合有底层片材12的覆盖片材11上的后身片区域10r侧的端部接合。

在上层片材14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缘部,具备供立体褶皱形成的液体非透过性的一对侧部片材18。一对侧部片材18是在穿着尿布10时沿吸收体13的两侧缘部立起而用来防止穿着者所排泄的尿侧漏的部件。在一对侧部片材18,分别以将所述一对侧部片材18的内侧端缘部向吸收体13侧回折并固持的形状呈伸展状态配置作为立体褶皱伸缩材料的橡胶线19,橡胶线19在收缩时向穿着者的肌肤抵接方向竖立。立体褶皱可采用以往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的公知构成。例如,可通过在拨水性片材的层间夹入伸展状态的立体褶皱伸缩材料并进行固定而形成。进而,在一对侧部片材18各自的外侧端缘部,在与覆盖片材11的后身片区域10r接合的位置从上层片材14侧接合有带10t。

在将图4a所示的尿布10的构成物品重叠后,在覆盖片材11的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缘部的中央部分形成一对切口部11a,该一对切口部11a分别呈半圆弧状,且成为图1的腿围开口部10l。当形成一对切口部11a后,则完成图4b所示的尿布10。

如图2所示,所完成的尿布10的侧部片材18通过橡胶线19的伸缩而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并且,如图3所示,内侧端缘部成为竖立的立体褶皱。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尿布10中,吸收体13沿假想线p变长,尿布10的长度方向与假想线p平行。并且,将相对于假想线p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此外,尿布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比率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该比率根据穿着者的体型而适当变更。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吸收体部分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5是从上层片材14侧观察吸收体13及上层片材14所处部分的局部俯视图。

位于上层片材14之下的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主要是由纸浆及高吸水性树脂(superabsorbentpolymer,下面也称为“sap”)所构成。吸收体13以遍及前身片、胯下及后身片的方式呈细长形状。并且,划分为前身片部分m1、胯下部分m2、后身片部分m3该三部分。在胯下部分m2,依照包围两腿的大腿部分的左右一对腿围开口部10l,形成有呈圆弧状的一对切口部13a。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为沙漏型,即,设置有切口部13a,且胯下部分m2的宽度比前后端窄,但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如果将从前身片部分m1到后身片部分m3设为前后(上下)方向,将与该前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那么包含例如前后(上下)端的角被切为圆形、前后(上下)延伸的椭圆形、圆形、前后(上下)左右的长度为相同程度的矩形等各种形状。此外,根据吸收体13的大小,也可以不形成该切口部13a。

此处,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本发明的吸收体13的“中央区域”是指吸收体13的肌肤抵接面侧的中央及其附近的区域,是指最先与排尿等液体接触的可能性较高的区域及其附近的区域。此外,该“中央区域”可根据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的体格及性别等而变化。另外,“中央区域”例如可像本实施方式那样与胯下部分m2一致,也可像下述第3实施方式那样与胯下部分m2不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吸收体13中设置有中央区域k2、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所述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以隔开特定间隔(d1)地夹着中央区域k2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区域k2与胯下部分m2一致。前端区域k1是以从吸收体13的前方向端部向胯下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后端区域k3是以从吸收体13的后方向端部向胯下侧延伸的方式形成。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将“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称为夹着中央区域k2的“两端区域k1、k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吸收体13在吸收体13的中央区域k2与夹着中央区域k2的两端区域k1、k3之间,设置有未形成多个凹部21的宽度d1的非形成区域51。关于非形成区域51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记述。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从上层片材14向吸收体13形成的压纹加工的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所应用的尿布10在排尿时等一次性排出很多体液时,会迅速地吸收大量的体液。

如图5及图6a所示,尿布10具有压缩部形成区域(压纹图案形成区域)n1,该压缩部形成区域(压纹图案形成区域)n1是从上层片材14表面向吸收体13通过规则的压纹加工实施压缩而形成。于压缩部形成区域n1,形成通过压缩而产生的多个凹部21,由该凹部21的排列而形成远视呈斜格子状图案的多个压缩列22。此外,如图5所示,压纹图案并未形成在吸收体13的两端。因此,在吸收体13中,压缩部非形成区域(压纹图案非形成区域)n2位于压缩部形成区域(压纹图案形成区域)n1的两侧。其目的在于,防止体液沿着压纹图案从腿围开口部10l泄漏。

图6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形成在吸收体13的胯下部分m2的压缩列22的一部分(图5中以虚线圆via包围的沟形成区域n1内的吸收体13的压缩列22)的放大图。如图6a所示,压缩列22是通过将多个凹部21隔开固定间隔地间歇排列而形成。并且,压缩列22根据其倾斜方向而分为第1压缩列(第1图案)22a及第2压缩列(第2图案)22b。

第1压缩列22a相对于假想线p以倾斜角度α1向作为第1方向的图5中的右方向倾斜。另一方面,第2压缩列22b相对于假想线p以倾斜角度β1向作为第2方向的图5中的左方向倾斜。也就是说,多个凹部21以形成多个第1压缩列22a和多个第2压缩列22b的方式排列,所述多个第1压缩列22a在第1方向上延伸,所述多个第2压缩列22b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压缩列22a与第2压缩列22b所成的角(α1+β1)为直角90°,且角度α1与β1为相同角度,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将压缩列22配置成斜格子状,防止吸收体13因腿的前后动作而扭结。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1压缩列22a及第2压缩列22b,相对于因腿的前后运动而向斜方向施加的力,吸收体13沿各压缩列22变形,所以能够抑制吸收体13扭结。另外,通过压缩列22,吸收体13的斜方向上的刚性增加,而抑制吸收体13因腿的动作所产生的斜向拉伸力被拉断。

图6b是表示图6a的压纹图案的vib-vib线上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6b所示,第1压缩列22a中交替地排列形成有凹部21与准凹部23,所述凹部21是压缩率最高的最大压缩部,所述准凹部23是压缩率低于凹部21的准压缩部。同样地,第2压缩列22b中也交替地排列形成有凹部21与准凹部23。此处,图6b中的虚线表示非压缩区域25的高度h。

凹部21通过高压缩率而成为将上层片材14、包芯片材15及吸收体13一体固定的状态。另一方面,准凹部23通过弱于凹部21的压缩率,而成为将上层片材14、包芯片材15及吸收体13暂时固定的状态。

凹部21的压缩列22的毛细现象强,准凹部23的压缩列22的毛细现象弱,所以液体的扩散力随之也成为,凹部21的扩散快,准凹部23的扩散比凹部21的扩散性慢。另外,关于压缩列22的扩散速度,凹部21与凹部21的间隔窄的部位,液体的扩散快,凹部21与凹部21的间隔宽的部位,液体的扩散慢。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压缩列22形成有从非压缩区域25的高度h分2个阶段压缩成的凹部21及准凹部23,因此,能够避免当在1个阶段压缩得较深时上层片材或包芯片材在压缩部与非压缩区域25的交界部急剧被拉伸而破裂的情况。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压缩列22中排列有最大压缩部及准压缩部这两种压缩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由3种以上的压缩部排列形成压缩列。

另外,如图7所示,多个凹部21是在上层片材14与由包芯片材15包覆的吸收体13之间夹杂着接着剂,并将上层片材14与吸收体13一起压缩而形成。这样,通过从上层片材14表面压缩上层片材14与吸收体13,即便在坐下等增加穿着者体重的状态下,凹部21也会维持其形状,压缩列22不会倒下。由此,利用该压缩列22,能够使体液扩散并维持透气。

如图5所示,分别以倾斜角度α1倾斜的多个第1压缩列22a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同样地,以倾斜角度β1倾斜的多个第2压缩列22b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

另一方面,两端区域k1、k3与中央区域k2之间的宽度d1的区域中未形成压缩列22。也就是说,两端区域k1、k3与中央区域k2之间设置有未形成凹部21的非形成区域51。由此,前身片部分m1及后身片部分m3的压缩列22与胯下部分m2的压缩列22是以不连续的方式形成。此处,所谓宽度d1,如图5所示,是指位于前端区域k1的压缩列22的最下列的凹部21与位于中央区域k2的压缩列22的最上列的凹部21之间的宽度、或者是位于中央区域k2的压缩列22的最下列的凹部21与位于后端区域k3的压缩列22的最上列的凹部21之间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宽度d1为15mm,优选10mm~50mm的范围。

关于图5至图7所示的压纹图案的各部位的大小如下所述。

如图5所示,形成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的压缩列22的凹部21的相邻凹部21间的间隔r1为约5mm。间隔r1优选2mm~15mm的范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压缩列22a的配置间隔s1及第2压缩列22b的配置间隔s2为30mm。配置间隔s1及s2理想为15mm~50mm。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1压缩列22a间的间隔s1与多个第2压缩列22b间的间隔s2相等,但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并且,如图6a所示,形成中央区域k2的压缩列22的凹部21的相邻凹部21间的间隔l1为约2mm。间隔l1优选1mm~5mm的范围。并且,一个凹部21的长度l2为约2.5mm。长度l2优选1mm~50mm的范围。另外,凹部的宽度l3为约2mm。宽度l3优选1mm~5mm的范围。在图5及图6a中,凹部21设为平行四边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应用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

如图7所示,上层片材14与吸收体13中的主吸收区域25等非压缩部分的厚度l4为约3mm。厚度l4优选2mm~10mm的范围。并且,凹部21的最深部分的深度l5为约2.5mm。深度l5优选1.5mm~9.5mm的程度。

此处,在通过将多个凹部21相连而形成的压缩列22中,其底面被压缩成吸收体13的密度较高的状态,所以在底面上因毛细现象液体容易扩散,大量液体在列内流动,一部分被凹部21的侧壁等吸收。另一方面,被压缩列22包围的主吸收区域25由于吸收体13未被压缩,所以能够充分地吸收体液。

并且,如由图5及图6a理解那样,中央区域k2的凹部21间的间隔l1比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的凹部21间的间隔r1窄,所以位于中央区域k2的压缩列22的凹部21的配置密度(下面也称为“第1配置密度”)比位于前端区域k1的压缩列22的凹部21的配置密度(下面也称为“第2配置密度”)及位于后端区域k3的压缩列22的凹部21的配置密度(下面也称为“第3配置密度”)高。由此,在因排尿等大量体液一次性排泄到中央区域k2时,在中央区域k2中由主吸收区域25a吸收体液,并且一部分在细密遍布的压缩列22中流动,而使所排泄的体液从中央区域k2迅速地扩散到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然后,由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的主吸收区域25b吸收从中央区域k2流来的体液。因此,体液不会在中央区域k2溢出而确实地被吸收,并且适当地扩散到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吸收体13整体。

此外,在本发明中,压纹图案的形态并不限定于图5的形状,还可采用第1配置密度不高于第2配置密度及第3配置密度的形态等各种形态。例如,也可将第1配置密度、第2配置密度及第3配置密度设为3个相同的值。这可以通过例如将形成于前端区域k1、中央区域k2及后端区域k3的凹部21的压纹图案设为3个相同的花纹而实现。另外,也可将最想使液体在此扩散的中央区域k2的第1配置密度设为最大,将其余的第2配置密度及第3配置密度设为不同的值。

另外,在本发明中,压纹图案的形态并不限定于图5的形状,只要设置有非形成区域51,那么也可以是压缩列22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形状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未形成压缩列22的不连续的非形成区域51,所以能够在大量体液从中央区域k2通过压缩列22强势流向两端区域k1、k3时,使体液暂时在凹部21不连续的非形成区域51渗入吸收体,而降低流速。由此,非形成区域51发挥关口的作用,能够抑制强势流向吸收体13的前后方向端部的体液从尿布10的腰身部分泄漏。

优选以前端区域k1与后端区域k3分别成为与穿着者的身体接触的状态且中央区域k2与穿着者的身体分离的状态进行穿着,而设置未形成凹部21的非形成区域51的位置优选配置在不接触穿着者的身体的区域。

另外,如果像所述那样将非形成区域51配置在不接触穿着者的身体的区域,那么能够将渗透的体液以与身体分离的状态吸收。

另外,通过设置不存在吸收体13的长度方向成分的压缩列22的非形成区域51,能够在非形成区域51容易地将吸收体13弯折,所以能够提高穿着者的服贴性。

进而,通过使体液暂时在凹部21不连续的非形成区域51渗入吸收体13,能够使体液不仅流入连续的压缩列22,也流入相邻的多个压缩列22中,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体液的扩散性。

[第2实施方式]

图8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吸收体13的上层片材14侧的面设为上时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的形状的第一个不同点在于,相比第1实施方式的第1压缩列22a的间隔s1及第2压缩列22b的间隔s2,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的第1压缩列220a的间隔s3及第2压缩列220b的间隔s4形成得宽。另外,第二个不同点在于,在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在吸收体13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宽度d2的未形成压缩列220的凹部21的非形成区域82。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压缩列220a及第2压缩列220b相对于假想线p的倾斜角度α1及β1与第1实施方式的倾斜角度α1及β1相同,但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区域k2中的被第1压缩列220a及第2压缩列220b包围的主吸收区域(非压缩区域)25a的面积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央区域k2中的主吸收区域25a的面积相同,但也可以是不同的值。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中的被第1压缩列220a及第2压缩列220b包围的主吸收区域25b的面积形成为比第1实施方式的中央区域k2中的主吸收区域25b的面积宽。

在本实施方式中,和两端区域k1、k3与中央区域k2之间的宽度d1的非形成区域81同样地,在设置于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且沿吸收体1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宽度d2的非形成区域82中未形成压缩列220。也就是说,前端区域k1与后端区域k3的压缩列220是以宽度方向不连续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宽度d1为15mm,优选10mm~50mm的范围。另外,宽度d2为10mm,优选5mm~20mm的范围。

进而,如图8所示,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中的第1压缩列220a的配置间隔s3为30mm。配置间隔s3理想为10mm~30mm。中央区域k2中的第1压缩列220a及第2压缩列220b的配置间隔s1及s2为20mm。配置间隔s1及s2理想为15mm~40mm。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配置间隔s1及s2、以及配置间隔s3及s4设为相同的值,但也可以是不同的值。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满足位于中央区域k2的压缩列220的凹部21的第1配置密度比位于前端区域k1的压缩列220的凹部21的第2配置密度及位于后端区域k3的压缩列220的凹部21的第3配置密度高的关系,且在中央区域k2与两端区域k1、k3之间设置有未形成凹部21的非形成区域81,所以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发明中,压缩列220可由一个连续的凹部所形成,也可由多个凹部21相互隔开间隔地间歇排列而形成。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中具备凹部21在吸收体13的长度方向上不连续的非形成区域82,所以即便在穿着者的腰围等带弧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沿非形成区域82将吸收体13弯折,因此,能够提高穿着者的服贴性。

[第3实施方式]

图9是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0的吸收体13的上层片材14侧的面设为上时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的形状的第一个不同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区域k2的第1压缩列230a的间隔s3及第2压缩列230b的间隔s4形成为比第1实施方式的中央区域k2的第1压缩列22a的间隔s1及第2压缩列22b的间隔s2宽。另外,第二个不同点在于,在中央区域k2中,在连结第1压缩列230a及第2压缩列230b的交叉点的吸收体13的长度方向上形成追加压缩列(第3图案)240,从而形成向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对向的方向凸出的箭头形状。也就是说,形成于中央区域k2的多个凹部21是以还形成沿不同于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第3方向延伸的追加压缩列240的方式排列。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中的第1压缩列230a的间隔s3及第2压缩列230b的间隔s4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为比第1实施方式的第1压缩列22a及第2压缩列22b的间隔s1及s2宽。进而,第三个不同点在于,中央区域k2与胯下部分m2不一致。如图9所示,中央区域k2呈现在吸收体13的前后方向上具有突出部分的形状,且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分别具有例如与中央区域k2的前后方向的突出部分隔开特定间隔(d3)而配置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吸收体13的中央区域k2与夹着中央区域k2的两端区域k1、k3之间设置有宽度d3的非形成区域9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两端区域k1、k3与中央区域k2之间的非形成区域91未形成压缩列230。也就是说,前端区域k1及后端区域k3与中央区域k2是以压缩列230不连续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宽度d3为8mm,优选5mm~20mm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满足位于中央区域k2的压缩列230的凹部21的第1配置密度比位于前端区域k1的压缩列230的凹部21的第2配置密度及位于后端区域k3的压缩列230的凹部21的第3配置密度高的关系,且在中央区域k2与两端区域k1、k3之间设置有未形成凹部21的非形成区域91,所以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3同样的效果。此外,本发明的压缩列230及240可由一个连续的凹部所形成,也可由多个凹部21相互隔开间隔地间歇排列而形成。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中央区域k2中形成有纵向连续的凹部,所以能够沿凹部纵向地弯折,因此,例如当穿着者为男性时,能够由前端区域k1侧的箭头形状的区域包住男性生殖器,后端区域k3侧的箭头形状的区域接触于穿着者的臀部形状,并沿非形成区域91将吸收体13弯折,因此能够提高穿着者的服贴性。另外,当穿着者为女性时,能够沿凹部呈w型弯折,使吸收体13对准靠近排尿孔的位置,从而减少漏尿。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既可应用于大人用尿布也可应用于儿童用尿布。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带型尿布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也可应用于短裤型尿布。另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并非仅特定为尿布,可应用在吸收垫等其它一般的所有吸收性物品中。

另外,所述各实施方式的非形成区域51、81、82、91的形状是具有固定宽度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非固定宽度、含有曲线等各种形状。

进而,在本发明中,只要发挥提高穿着者的服贴性且抑制从吸收体13的前后方向端部漏液的效果,那么允许不连续形成非形成区域的形态。

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前端区域k1与中央区域k2之间的宽度d1和后端区域k3与中央区域k2之间的宽度d1的距离相同,但也可以不同。此情况对于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宽度d2或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的宽度d3也一样。

[符号的说明]

10一次性尿布

10f前身片区域

10r后身片区域

10c胯下区域

10w腰围开口部

10l腿围开口部

10t带

10s前贴片

11覆盖片材

11a切口部

12底层片材(背面片材)

13吸收体

14上层片材(正面片材)

15包芯片材

16橡胶线(腿围橡胶线)

17橡胶线(腰围橡胶线)

18侧部片材

19橡胶线(立体褶皱伸缩材料)

21凹部

22、220、230压缩列

22a、220a、230a第1压缩列

22b、220b、230b第2压缩列

23准凹部

240追加压缩列

25、25a、25b主吸收区域(非压缩区域)

51、81、82、91非形成区域

k1前端区域

k2中央区域

k3后端区域

l1、r1压缩列中的相邻凹部间的前后间隔

l2压缩列中的凹部的长度

l3压缩列中的凹部的宽度

s1、s3多个第1压缩列的形成间隔

s2、s4多个第2压缩列的形成间隔

h非压缩区域的高度

d1~d3非形成区域的宽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