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8598阅读:703来源:国知局
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



背景技术:

血管介入治疗术中需穿刺股动脉及应用肝素,为防止大出血发生,对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的有效压迫止血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手段之一。在股动脉穿刺术后的止血方法中,比较常规的是采用施加重物块进行压迫止血。例如将沙袋放在穿刺点上,但沙袋容易滑落。而沙袋一旦滑落,股动脉穿刺点会因为止血效果不好而形成血肿,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的利用多层胶布缠绕或绷带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包扎并施加重物块进行压迫止血,但是部分患者会对胶布过敏,而若绷带包扎过紧,导致患者股动脉穿刺部位出现并发症甚至出现局部皮肤坏死。

另外,术后除了对股动脉穿刺点绷带加压包扎外,术侧下肢还需要伸直制动12小时。大部分患者需要医护人员或家属在床边的监督,易造成患者陪护人员的疲劳。自制力强的患者不敢移动,影响了睡眠质量,且病人晚上在睡眠中会模模糊糊进行屈髋、屈膝,失去血管介入检测治疗的要求,容易引起出血,血肿,血供不足,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现在也有使用固定支架的,通过外部的器械来帮助患者保持伸直制动达到一定的时间。不过目前的这类固定支架又完全限制了患者运动,在治疗允许范围内的小幅运动也不被允许。患肢长时间制动使身体处于一种强迫体位,背部肌肉不能松弛,部分肌群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疲劳性损伤致腰背酸痛,肢体麻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包括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压迫装置包括置物袋。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上片和下片,并各自设有导电体。

优选的方案中,报警装置上还可包括定时器。

优选的方案中支架上包括支架横杆和导杆,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分别安装在导杆上,导杆与支架横杆之间通过滑动件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杆上设置有滑动件,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分别与滑动件连接。

固定器还可包括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下肢制动固定器即可起到重物的压迫作用,又可以防止下肢屈膝,屈髋,有一定的活动度,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而且设计有定时器提醒功能,可提醒患者定期做踝泵运动。使用该下肢制动固定器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恐惧情绪,使他们精神放松,背部肌肉得到松弛,腰酸背痛、肢体麻木的不适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了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患肢平放在下肢制动固定器内的示意图。

图2患肢在医嘱范围内做屈膝运动的示意图。

图3患肢的屈膝运动超过医嘱范围,触发报警的示意图。

图4导杆放在右侧,且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距离较远的示意图。

图5导杆放在左侧,且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距离较近的示意图。

图6报警装置的导电体未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7报警装置的导电体接触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的用于血管介入术后的下肢制动固定器,包括支架1和安装在支架上的压迫装置2和报警装置3,压迫装置内放置了重物块21,可实施股动脉穿刺点处的压迫止血。当肢体接触到报警装置3时,会触发报警。

如图1至3所示的下肢制动固定器临床应用示例。如图1,患肢平放在固定器支架1内,压迫装置2紧压在股动脉穿刺点100处,报警装置位于患肢的膝关节101上方,并与膝关节保持一定的距离。如图2,在屈膝角度小于15度的治疗允许范围内,患者做屈膝的小幅运动,此时膝关节不会触碰到报警装置3。如图3,当患者屈膝大于15度时,膝关节抬升较高后就会碰到报警装置,触发了报警,从而提醒患者和陪护人员,患者此时的患肢没有处在医嘱的要求状态,需要让患者的患肢回到规定的屈膝和屈髋的范围内,并提醒护士查看是否有出血、血肿、血供不足、支架移位等并发症。

图4和5所述的下肢制动固定器是图1至3所示的下肢制动固定器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包括支架1、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3。支架上包括了支架横杆11和导杆12,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3分别安装在导杆上。导杆12与支架横杆11之间通过滑动件4连接。滑动件4可以在支架横杆上移动,从而带动导杆11一起移动。如图4,当需要对右侧患肢按压止血和制动时,滑动件4就滑至支架的右侧,安装在导杆12上的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随之移动,并正好分别对准右侧患肢的穿刺处和膝关节处。如图5,当需要对左侧患肢压迫制动时,滑动件4滑至左侧,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就正好分别对准右侧患肢的穿刺处和膝关节处。通过移动滑动件和导杆,能轻松地将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放在右肢或左肢,而不需要搬动整个支架让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位于需要的患肢处。

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与导杆的连接可以是相对固定,也可以是相对滑动的。在相对滑动的连接方式中,导杆12上设置有滑动件4,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3分别与滑动件4连接。当滑动件在导杆上移动时,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3一起移动。患者的身高不同,穿刺点和膝关节之间的距离也不同。当患肢放在支架内时,移动滑动件调节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在导杆上的位置,使压迫装置能按压在穿刺点上,报警装置位于相应的膝关节处。如图4,身高较高的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下肢制动固定器,此时按压装置和报警装置之间的距离较大。如图5,身高较矮的患者使用所述下肢制动固定器,此时,通过滑动件的移动拉近按压装置和报警装置之间的距离,以适应身材矮小患者的使用。因此利用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与导杆的滑动连接,使所述同一个下肢制动固定器能给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适应面广。

患者不仅身高不同,胖瘦也有别。因此下肢制动固定器还可包括可调节高度的支撑脚13。如图4所示,使用所述制动固定器的患者相对较胖,其患肢的直径就大,则通过调节件14提高支撑脚13的高度,使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位于合适的高度。当图4所示制动固定器给另一个较瘦的患者使用时,如图5所示,较瘦患者的患肢直径相比胖者小,因此支架原有的高度给瘦小患者使用时就会太高。导致压迫装置不能接触到患肢的穿刺处,且报警装置也太高,无法起到监控屈膝角度功能。因此通过调节件14降低支撑脚13的高度,从而降低支架横杆的高度,使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位于合适的高度,以适应身材瘦小患者的使用。

支架1还可包括固定件15,固定件15可将支架固定安装在病床的床沿上,保持下肢固定器能平稳的立在病床上,不会翻倒压到患者,也不会移位影响压迫装置和报警装置的正常使用。在一个设计方案中,固定件与支撑脚连接。

压迫装置2包括重物2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还可包括置物袋22,使用时将重物块21放置在置物袋22中。置物袋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防水材料,当穿刺处有渗血时,血被防水材料制成的置物袋阻隔,血不会直接粘到沙袋上。没有被污染的沙袋可以给不同的患者重复使用,只要清洗和消毒置物袋或直接更换置物袋即可,有效避免发生院感。以防水材料制成的置物袋,在其外层还可包括一层透气的棉质材料,这样压迫装置放在穿刺处,皮肤是与棉质材料接触,此处的皮肤依然可以顺畅的透气,使病人感觉舒适。置物袋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透气的网兜结构。

报警装置可以是触摸式报警机构,当患肢触碰到报警器时,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声。报警装置也可采用如图6和7所示的方式,包括上安装片31和下安装片32,并各自设有导电体33。当患者做屈髋屈膝运动且膝关节没有触碰到报警器时,两个导电体33相互分离,报警装置一般处于断开状态。当患者屈髋屈膝超过医嘱范围时,膝关节会顶到报警器的下安装片32,下安装片上移导致两个导电体33相互接触,形成电学回路,报警设备接通并触发报警,且通过扩音器34发出报警声。

所述报警装置上还可包括定时器35,可提醒患者定时做踝泵运动。这就不需要医护人员去提醒患者按时做运动,减少工作量,避免双方均忘记按时做踝泵运动的情况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