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组合式骨科内固定钉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319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自由组合式骨科内固定钉板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骨折内固定的自由组合式骨科内固定钉板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的骨折患者超过450万人,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在骨科临床工作中有很多时候需要用到内固定器,近年来,根据不同部位解剖形态设计的解剖型钢板发挥了巨大优势,但对于肩胛骨、髋臼等处扁骨骨折,由于此处骨折通常无定型,特别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中一般都无法用某一特定形状的解剖钢板去完成固定,故重建钢板为其首选;另外,扁骨具有骨骼厚度低的特点,内固定后的稳定性常常需要一定的螺钉数量来保证,有时也会出现重建钢板位置相互干扰的情况,因此,内固定板的选择及位置摆放密切关系到内固定后的最终效果,若能根据不同的骨折情况将多个内固定板自由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还能兼顾内固定板的摆放方向,对于扁骨骨折的固定将会使得程序更为简化,接骨螺钉数量得到减少,稳定性却能有效提高。

目前,骨科内固定领域并无真正有效的适用于扁骨固定的组配式钢板出现,申请公布号为CN 10188456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骨科组配式钢板螺钉固定系统”,该发明经多个相似单元的分体钢板进行组配后使用,理论上具有自由组配的效果,但该发明在实施例中并未说明分体钢板之间是通过几枚锁定螺钉固定的,若是两枚,与配图不符,也不能达到“转向”的效果,而只能是在轴线上不断延长,如此设计有何意义?若是一枚,可实现“转向”效果,但此时一枚锁定螺钉就能牢靠的固定连接处吗?整体稳定性如何保证?所以,该专利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而申请公布号为CN 103961170A的中国发明专利也公开了“一种骨科组配式钢板螺钉固定系统”,其结构言之不详,同样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需要使用多个重建钢板,且整体稳定性欠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由组合式骨科内固定钉板系统”,通过连接钢板上的关节连接处来串联多个连接钢板,不但可实现连接钢板的灵活转向,还能实现稳定性提高,最终将扁骨各骨块有效的连接为一个整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由组合式骨科内固定钉板系统,包括连接钢板,关节固定螺钉,接骨螺钉。

所述的连接钢板,在板体的横轴线上分布有数个锁定接骨螺孔和一枚滑动加压孔,在板体的两端分别设置关节连接处A端和B端,关节连接处俯视外形似火柴头。A端关节连接处厚度为板体厚度的2/3,整体较板体均匀上抬,上抬高度也为板体厚度的2/3,该关节连接处共有三枚关节固定螺孔,其中圆心位置设置有一枚中心固定螺孔,圆心外周另有两枚外周固定螺孔,三枚螺孔均位于板体横轴线上,且两枚外周固定螺孔相对于中心固定螺孔对称分布,上述三枚螺孔均没有内丝。B端关节连接处俯视外形与A端相同,其顶面削薄,削薄的部分为板体厚度的1/3,该关节连接处也有三枚关节固定螺孔,其中圆心位置为一枚中心固定螺孔,另外两枚外周固定螺孔的位置其设置方法不同于A端,根据该位置的不同将连接钢板分为I、II、III型:I型连接钢板B端关节连接处的两枚外周固定螺孔其连线通过圆心且对称分布,该连线与板体横轴呈60°夹角;II型连接钢板B端关节连接处的两枚外周固定螺孔其连线通过圆心且对称分布,该连线与板体横轴呈90°夹角;III型连接钢板B端关节连接处的两枚外周固定螺孔其连线通过圆心且对称分布,该连线与板体横轴呈120°夹角;I、II、III型连接钢板的B端关节连接处的三枚关节固定螺孔均设有内丝,内丝外径与A端三枚关节固定螺孔直径相等。

所述的关节固定螺钉直径较板体的接骨螺钉偏小,该固定螺钉的螺帽与板接触面为平面,螺钉尖端可埋入骨内。

所述的接骨螺钉在锁定接骨螺孔处使用锁定螺钉,而在滑动加压孔内使用普通接骨螺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扁骨骨折的固定时,术者可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将多只连接钢板按需要组合连接,如“<”形、“V”形、“L”形、“Z”形等多种基本形,以及基本形的相互连接,而连接钢板的不同长度还可演变出更多的组合方式,如:三角形、矩形、菱形、梯形、“∑”形等形状,应用该发明既能根据骨折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固定位置,也能有效增加骨折固定的整体稳定性,与传统重建钢板相比,在相似稳定程度下还可以减少钻孔数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I型连接钢板的斜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I型连接钢板的斜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II型连接钢板的斜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II型连接钢板的斜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III型连接钢板的斜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III型连接钢板的斜仰视图。

图7为本发明各型连接钢板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正方形连接的效果图。

图9为本发明“Z”形连接的效果图。

图10为本发明等边三角形连接的效果图。

附图标记说明

1.I型连接钢板;2.II型连接钢板;3.III型连接钢板;11.连接钢板锁定螺孔;12.连接钢板滑动加压孔;13.A端关节连接处外周固定螺孔;14.A端关节连接处中心固定螺孔;15.B端关节连接处中心固定螺孔;16.I型连接钢板B端关节连接处外周固定螺孔;17.II型连接钢板B端关节连接处外周固定螺孔;18.III型连接钢板B端关节连接处外周固定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I型连接钢板(1)的横轴线上分布有数个连接钢板锁定螺孔(11)及连接钢板滑动加压孔(12),在I型连接钢板(1)关节连接处有上抬的一侧端头设为A端(A),其俯视外形似火柴头,A端关节连接处的厚度约为板体厚度的2/3,其整体较板体均匀上抬,上抬高度也为板体厚度的2/3,其圆心位置设置有一枚A端关节连接处中心固定螺孔(14),外周另有两枚A端关节连接处外周固定螺孔(13),上述三枚螺孔大小相同,均位于连接钢板的横轴线上,且两枚A端关节连接处外周固定螺孔(13)相对于A端关节连接处中心固定螺孔(14)对称分布,上述三枚螺孔均没有内丝。I型连接钢板(1)的另一端头设为B端(B),俯视下其外形轮廓与A端(A)相同,其圆心位置设置有一枚B端关节连接处中心固定螺孔(15),其外周另有两枚I型连接钢板B端关节连接处外周固定螺孔(16),两枚I型连接钢板B端关节连接处外周固定螺孔(16)相对于B端关节连接处中心固定螺孔(15)呈对称分布,其连线与板体横轴线呈120°夹角,上述三枚螺孔均设有内丝,丝口外径与A端关节连接处的三枚固定螺孔直径相等。

如图3~图4所示,II型连接钢板(2)与I型连接钢板(1)的区别在于,B端关节连接处的三枚固定螺孔连线与板体横轴线呈90°夹角。

如图5~图6所示,III型连接钢板(3)与I型连接钢板(1)的区别在于,B端关节连接处的三枚固定螺孔连线与板体横轴线呈60°夹角。

如图7所示,上述各型连接钢板的侧视结构相同。

图8为使用本发明进行正方形连接时的效果图。

图9为使用本发明进行“Z”形连接时的效果图。

图10为使用本发明进行等边三角形连接时的效果图。

图8~图10仅展示了部分形状的连接效果,更多型号及配置方式未一一列举。

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先对扁骨骨折进行复位,然后根据骨折的具体形态选配合适的连接钢板,不同连接钢板之间通过A端对应B端进行连接,关节连接处固定螺孔内使用三枚关节连接处固定螺钉进行加压固定,螺钉的尖端可埋入骨内增加整体稳定性。当第二枚钢板与第一枚钢板需要进行60°或240°连接时,第一枚钢板选用I型连接钢板(1);需要进行90°或270°连接时选用II型连接钢板(2);需要进行120°或300°连接时,选用III型连接钢板(3)。第二枚钢板则根据其与第三枚钢板的连接角度再次选择不同型号,以此类推,最后将所有骨折块连接为一个整体;若A端不需要再进行连接时可使用大力剪将关节连接处剪断;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连接钢板进行适当塑形,但应避免在关节连接处进行塑形,若为环形固定,则需要先将连接钢板连接成环后再在板体位置适当塑形。在板体的滑动加压孔内使用普通接骨螺钉对骨折段进行加压固定,其他接骨螺孔内使用锁定接骨螺钉进行固定。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自由组合式骨科内固定钉板系统,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