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呼吸供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4693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呼吸供氧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氧器,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呼吸供氧器。



背景技术:

目前,供氧大多针对医疗或潜水等专业领域,供氧设备大多结构都比较复杂,不便于携带,也不便于普通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呼吸供氧器,以方便普通用户携带及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呼吸供氧器,包括氧气瓶,设置在氧气瓶上并具有氧气流通通道的阀门座;在所述阀门座上分别设有均与氧气流通通道相配合的减压阀和流量控制阀,所述氧气流通通道的进口位于氧气瓶的瓶口上方,该氧气流通通道的出口上设有呼吸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氧气瓶的瓶口上设有与阀门座相连接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有与氧气流通通道相连通的连接头通孔。

其中,所述氧气流通通道包括设置在阀门座底部的高压室,与高压室相连通并与减压阀相配合的降压室,与降压室相连通的导气孔,以及与导气孔相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呼吸接头通过软管连接在出气孔上,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在出气孔上并能调节出气孔中氧气流出的流量大小。

再进一步的,所述减压阀包括减压阀阀芯,设置在减压阀阀芯上的减压阀膜片,以及设置在减压阀膜片上的减压阀弹簧;所述减压阀膜片通过减压阀压紧环固定在阀门座的降压室上,该减压阀膜片将降压室分割为相互独立的降压区与低压区,所述减压阀弹簧位于降压区内,所述低压区分别与高压室和导气孔相连通。

为了便于实现减压,所述减压阀阀芯上设有贯穿减压阀膜片的螺纹柱,所述减压阀弹簧套在螺纹柱上,所述螺纹柱上设有固定减压阀弹簧的螺帽。

为了便于控制氧气流出的流量大小,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设置在阀门座上并具有与出气孔相连通的安装孔的流量控制阀阀座,与流量控制阀阀座的安装孔相配合并能沿流量控制阀阀座上下移动的流量控制阀阀杆,设置在流量控制阀阀杆底部并能穿过出气孔进入导气孔的流量控制阀阀芯。

更进一步的,所述流量控制阀阀杆通过螺纹连接在流量控制阀阀座的安装孔中,所述流量控制阀阀杆上还设有手柄。

为了便于向氧气瓶中充入氧气,所述阀门座上还设有快充接头,所述快充接头通过设置在阀门座上的进气孔与高压室相连通。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快充接头的进气端设有过滤器,该快充接头的出气端设有与阀门座相配合的止回阀阀芯,所述止回阀阀芯上则设有与阀门座相配合的止回阀弹簧。

为了确保效果,所述氧气瓶上还设有将氧气瓶包覆在内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还设有分别与呼吸接头和流量控制阀阀座以及快充接头相连接的端盖,所述阀门座设置在外壳内部并位于端盖与氧气瓶之间,所述氧气瓶与外壳之间还设有减震填充物。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较低,通过阀门座上设置的减压阀可方便将高压氧气降为适合人体吸入的低压氧气,同时通过阀门座上设置的流量控制阀可方便调节输出氧气的流量大小,因此可方便普通用户携带及使用。

(2)本发明的氧气瓶的瓶口上设有与阀门座相连接的连接头,且该连接头上设有与氧气流通通道相连通的连接头通孔,可方便通过该连接头将氧气瓶中的氧气导入阀门座上的氧气流通通道中,即可方便在氧气流通通道中对氧气进行降压并可调节其流量大小。

(3)本发明的氧气流通通道包括高压室、降压室、导气孔以及出气孔,方便将氧气瓶中的高压氧气在高压室中形成一个缓冲,而在降压室中则可通过减压阀对高压氧气进行降压,在出气孔中则可通过流量控制阀来调节导气孔中输出氧气的流量大小,即可调节氧气流出的流量大小。

(4)本发明的减压阀通过减压阀膜片将降压室分割为相互独立的降压区与低压区,即可通过减压阀弹簧的弹力与低压区内氧气的压力之间的关系来调节减压阀膜片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从而使输入导气孔中的氧气压力维持在适合的0.5Mpa左右,可便于流量控制阀调节氧气流量。

(5)本发明的减压阀阀芯上设有贯穿减压阀膜片的螺纹柱,该螺纹柱上设有螺帽,方便通过该螺帽将减压阀弹簧固定在减压阀膜片上。

(6)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阀座上设有能沿流量控制阀阀座上下移动的流量控制阀阀杆,同时流量控制阀阀杆底部设有能穿过出气孔进入导气孔的流量控制阀阀芯,流量控制阀阀芯进入导气孔中即可对导气孔形成封堵的作用,从而实现对输出氧气流量大小的调节。

(7)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阀杆通过螺纹连接在流量控制阀阀座的安装孔中,可方便通过转动流量控制阀阀杆的方式上下调节流量控制阀阀芯,进而实现对输出氧气流量大小的调节;而流量控制阀阀杆上还设置的手柄则可方便转动流量控制阀阀杆。

(8)本发明的述阀门座上还设有快充接头,方便在氧气瓶中的氧气量不足时向氧气瓶中充入氧气,以供后续使用。

(9)本发明的快充接头的进气端设有过滤器,方便过滤充入氧气瓶中的氧气;该快充接头的出气端设有止回阀阀芯和止回阀弹簧,则可防止氧气瓶中的氧气通过快充接头倒流。

(10)本发明氧气瓶设有外壳,可对氧气瓶形成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美观的效果;而在氧气瓶与外壳之间还设置的减震填充物则在外出携带使减小氧气瓶的冲击,可使得本发明的使用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减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设置压力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为:

1—手柄,2—流量控制阀阀座,3—流量控制阀阀杆,4—呼吸接头,5—流量控制阀阀芯,6—软管,7—软管接头,8—软管压紧环,9—减压阀弹簧,10—堵头,11—泄压孔,12—减压阀膜片,13—减压阀阀芯,14—连接头密封圈,15—连接头,16—氧气瓶,17—阀门座,18—过滤器,19—快充接头,20—盖板,21—止回阀阀芯,22—止回阀弹簧,23—减震填充物,24—外壳,25—连接头通孔,26—出气孔,27—导气孔,28—降压区,29—减压阀压紧环,30—低压区,31—高压室,32—流量控制阀密封圈,33—进气孔,34—螺纹柱,35—螺帽,36—压力引出孔,37—压力表,38—压力表观察窗,39—流量计固定座,40—流量计,41—流量计观察窗,42—流量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便携式呼吸供氧器,包括氧气瓶16,所述氧气瓶16为铝合金钢瓶,该氧气瓶16用于盛装氧气。根据使用需要,氧气瓶16可制成不同大小的容量,以方便用户使用为准。为了便于保护氧气瓶16并美化外观,所述氧气瓶16上还设有将氧气瓶16包覆在内的外壳24,该外壳24为塑料外壳。为了便于携带,所述氧气瓶16与外壳24之间还设有减震填充物23,本实施例中的减震填充物23为泡沫。同时,所述外壳24上设有端盖20,端盖20设置在外壳24的顶部开口处,从而可将氧气瓶16与减震填充物23封闭在外壳24内。

为了便于封闭氧气瓶16,该氧气瓶16的瓶口上设有连接头15,所述连接头15上连接头通孔25,如图1或2所示。所述氧气瓶16上还设置有与连接头15相连接的阀门座17,该阀门座17位于端盖20的下方。所述氧气流通通道的进口位于氧气瓶16的瓶口上方,该氧气流通通道的进口与连接头通孔25相连通,该氧气流通通道的出口上设有呼吸接头4。同时,在所述阀门座17上设有均与氧气流通通道相配合的减压阀和流量控制阀。使用时,氧气瓶16中的高压氧气通过连接头15上的连接头通孔25进入阀门座17上的氧气流通通道中,在减压阀的作用下可将氧气瓶16中释放出的25~30Mpa的高压氧气降压至0.5Mpa左右的低压氧气,然后通过流量控制阀调节氧气输出的流量大小,用户则可通过呼吸接头4吸入氧气。

具体的,所述氧气流通通道包括设置在阀门座17底部的高压室31,与高压室31相连通并与减压阀相配合的降压室,与降压室相连通的导气孔27,以及与导气孔27相连通的出气孔26。所述高压室31与连接头通孔2相连通,所述连接头15的顶部则连接在高压室31的进口端,如图1或2所示,该高压室31的进口则为氧气流通通道的进口。为了防止氧气通过配合间隙外泄,在所述连接头15上还设有位于氧气瓶16与阀门座17之间的连接头密封圈14,如图1或2所示。所述呼吸接头4设置在端盖20上,该呼吸接头4通过软管6连接在出气孔26的出口端,该出气孔26的出口即为氧气流通通道的出口。为了便于连接,在所述出气孔26的出口端设有软管压紧环8,所述软管6则连接在软管压紧环8上,如图1或2所示。

为了便于观察输出氧气的流量,在所述软管6与呼吸接头4之间还设有流量计40。具体的,所述流量计40的上端设有与呼吸接头4相配合的流量计固定座39,其下端则设有与软管6相配合的流量计接头42;该流量计40的上端则通过流量计固定座39与呼吸接头4相连接,其下端则通过流量计接头42与软管6相连接。同时,在所述外壳24上对应流量计40的位置还设有观察窗口,该外壳24上则设有封闭观察窗口并与流量计40相配合的流量计观察窗41,如图1或2所示。所述流量计观察窗41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可方便透过该流量计观察窗41观察到流量计40上的显示值。

所述减压阀包括减压阀阀芯13,在该减压阀阀芯13上设有减压阀膜片12,所述减压阀膜片12的边缘通过减压阀压紧环29固定在阀门座17的降压室上。该减压阀膜片12将降压室分割为相互独立的降压区28与低压区30,如图2所示,所述降压区28位于低压区30的上方,该低压区30分别与高压室31和导气孔27相连通。所述减压阀膜片12上还设有位于降压区28中的减压阀弹簧9,为了便于将减压阀弹簧9固定在减压阀膜片12上,所述减压阀阀芯13上设有贯穿减压阀膜片12的螺纹柱34,所述减压阀弹簧9套在螺纹柱34上,所述螺纹柱34上设有将减压阀弹簧9固定在减压阀膜片12上的螺帽35,如图3所示。所述减压阀膜片12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薄片,在减压阀弹簧9与低压区30中的氧气压力作用下减压阀膜片12的中部可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

使用时,设定减压阀弹簧9的预制压力为0.5Mpa,此时减压阀阀芯13位于低压区30与高压室31之间并将低压区30与高压室31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区域。由于降压区28为密闭空间,在减压阀弹簧9发生形变而产生弹簧力时随着减压阀膜片12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将会使降压区28中空气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减压阀弹簧9调节低压区30中的氧气压力,因此,在所述降压区28中还设有贯穿阀门座17的泄压孔11,从而可使降压区28始终与大气相连通,即可保障减压阀输出压力的稳定性。当低压区30中的氧气压力大于0.5Mpa时减压阀弹簧9被压缩,减压阀膜片12的中部在减压阀弹簧9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向上凸起,并带动减压阀阀芯13向上运动,即可使低压区30中的氧气压力降低。当低压区30中的氧气压力小于0.5Mpa时减压阀弹簧9被拉伸,减压阀膜片12的中部在减压阀弹簧9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向下凹陷,并带动减压阀阀芯13向下运动,减压阀阀芯13进入高压室31中并使高压室31与低压区30相连通,则高压室31中的高压氧气进入低压区30中,即可使低压区30中的氧气压力升高,从而在减压阀的作用下可使输入导气孔27中的氧气压力维持在适合的0.5Mpa左右,可便于流量控制阀调节氧气流量。

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在出气孔26上并能调节出气孔26中氧气流出的流量大小,本发明流量控制阀调节的氧气流量范围为0~2L/min。具体的,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设置在阀门座17上且其顶部贯穿端盖20的流量控制阀阀座2,如图1或所示。所述流量控制阀阀座2具有与出气孔26相连通的安装孔,该安装孔位于导气孔27的出口的正上方。该流量控制阀阀座2上设有与其安装孔相配合并能沿流量控制阀阀座2上下移动的流量控制阀阀杆3,在流量控制阀阀杆3的底部设有能穿过出气孔26并进入导气孔27的流量控制阀阀芯5。所述流量控制阀阀芯5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形,使用时,在流量控制阀阀杆3与流量控制阀阀座2的安装孔的配合下使流量控制阀阀杆3向下移动,则可带通流量控制阀阀芯5向下移动并封堵导气孔27的出口,从而可通过流量控制阀阀芯5进入导气孔27中的长度进而调节氧气输出的流量大小。

本发明中,所述流量控制阀阀杆3通过螺纹连接在流量控制阀阀座2的安装孔中,即在流量控制阀阀座2的安装孔中设有内螺纹,同时在流量控制阀阀杆3上设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流量控制阀阀杆3通过其外螺纹与安装孔中的内螺纹配合后连接在流量控制阀阀座2的安装孔中。为了便于转动流量控制阀阀杆3,从而使流量控制阀阀芯5通过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调节输出氧气的流量大小,在所述流量控制阀阀杆3上还设有手柄1,该手柄1与流量控制阀阀杆3固定连接且该手柄1能转动。

为了便于在氧气瓶16中的氧气不足时向氧气瓶16中充入氧气,在所述阀门座17上还设有快充接头19,所述快充接头19的进口端贯穿端盖20,以便于连接外部充气设备。所述快充接头19通过设置在阀门座17上的进气孔33与高压室31相连通,如图1或2所示。为了便于加工,所述进气孔33与导气孔27在阀门座17上都形成有加工口,为了防止氧气通过阀门座17上的加工口外泄,在阀门座17上的加工口中都设有封堵该加工口的堵头10,如图1或2所示。为了防止在向氧气瓶16中充气时氧气倒流,在所述快充接头19的出气端设有与阀门座17相配合的止回阀阀芯21,所述止回阀阀芯21上则设有与阀门座17相配合的止回阀弹簧22,该止回阀弹簧22处于压缩状态。充气时,充入氧气的压力大于止回阀弹簧22的压力,止回阀弹簧22收缩,止回阀阀芯21向下运动,使快充接头19与进气孔33相连通,即可将氧气充入氧气瓶16中。不充气时,止回阀弹簧22的压缩力将止回阀阀芯21向上顶起,使止回阀阀芯21封堵住快充接头19,从而可防止氧气通过快充接头19流出。

为了便于过滤充入氧气瓶16中的氧气,在所述快充接头19的进气端还设有过滤器18。

为了便于检测氧气压力,在所述阀门座17上还设有压力表37。具体的,在所述阀门座17上设有与高压室31相连通的压力引出孔36,如图4所示,所述压力表37则设置在压力引出孔36的出口处。由于高压室31通过连接头15上的连接头通孔25与氧气瓶16中的氧气相连通,则高压室31中的氧气压力即为氧气瓶16中的氧气压力。使用时,通过压力表37即可观察到氧气瓶16中的氧气压力,当压力表37显示值小于0.5Mpa时则表示氧气瓶16中氧气量不足,即可通过快充接头19向氧气瓶16中充入氧气。

为了便于观察压力表37,在所述外壳24上对应压力表37的位置也设有观察窗口,该外壳24上则设有封闭该观察窗口并与压力表37相配合的压力表观察窗38,如图4所示。所述压力表观察窗38也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可方便透过该压力表观察窗38观察到压力表37上的显示值。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施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