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一次性陶瓷穴位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56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一次性陶瓷穴位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案发明涉及中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一次性陶瓷穴位贴。



背景技术:

穴位贴敷治疗是我国临床常用的,可用于防治多种疾病的治疗手段。穴位贴敷治疗是通过药物直接刺激体表腧穴,通过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以及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发挥出防治疾病的功效。目前临床常用的无纺布穴位贴存在:一次性使用造成材料浪费、贴敷部位药物不易渗入皮肤、易过敏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替代目前临床常用的无纺布穴位贴,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非一次性陶瓷穴位贴,包括采用远红外陶瓷粉末制成的储药部,硅橡胶粘贴片制成的贴体部以及防粘层;所述储药部为内部中空的草帽结构,其由用于填放药物的填药区和贴于皮肤的外延区组成,所述贴体部为空心圆形,其空心圆内圆的直径等于储药部的填药区的直径,所述贴体部空心圆向下套于储药部的填药区,并覆盖储药部的外延区,所述防粘层粘贴在贴体部上。

优选的,所述防粘层用隔离纸或薄膜制作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设计非一次性次性陶瓷穴位贴,可拆卸;可清洗;可多次使用;具有远红外作用;有效减少因无纺布及医用压敏胶等材料引发的皮肤过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组装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储药部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储药部主视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贴体部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贴体部覆盖储药部的俯视图。

图中:1、填药区;2、外延区;3、贴体部;4、防粘层;φ、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阐述。

如图1-6所示,一种非一次性陶瓷穴位贴,包括采用远红外陶瓷粉末制成的储药部,硅橡胶粘贴片制成的贴体部3以及防粘层4;所述防粘层4用隔离纸或薄膜制作成,所述储药部为内部中空的草帽结构,其由用于填放药物的填药区1和贴于皮肤的外延区2组成,所述贴体部3为空心圆形,其空心圆内圆的直径φ等于储药部的填药区1的直径φ,所述贴体部3空心圆向下套于储药部的填药区1,并覆盖储药部的外延区2,所述防粘层4粘贴在贴体部3上。

使用时,先将药物填充进填药区,将储药部贴于皮肤,将防粘层膜从贴体部揭去,将贴体部空心圆向下套于储药部的填药区并覆盖储药部的外延区,将陶瓷穴位贴固定于皮肤,持续发挥穴位贴功效;使用完后,将陶瓷穴位贴所有组件从皮肤同时取下,然后将贴体部从储药部上取出;将储药部填药区内的药物去除;贴体部和储药部用清水清洗干净,晾干,再重新组合到一起,然后将其与防粘层膜贴合,存放。本品易拆卸,可清洗,可多次使用,贴体部的粘性减弱,用清水进行简单擦洗后即可恢复粘性,运用具有远红外材质的陶瓷粉制成的储药部,可发挥远红外作用;以陶瓷及硅橡胶等人体低过敏材质作为原料,有效减少因无纺布及医用压敏胶等材料引发的皮肤过敏。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一次性陶瓷穴位贴,包括采用远红外陶瓷粉末制成的储药部,硅橡胶粘贴片制成的贴体部以及防粘层;储药部为内部中空的草帽结构,其由用于填放药物的填药区和贴于皮肤的外延区组成,贴体部为空心圆形,其空心圆内圆的直径等于储药部的填药区的直径,贴体部空心圆向下套于储药部的填药区,并覆盖储药部的外延区,防粘层粘贴在贴体部上。本发明是设计非一次性次性陶瓷穴位贴,可拆卸;可清洗;可多次使用;具有远红外作用;有效减少因无纺布及医用压敏胶等材料引发的皮肤过敏。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涛;魏海梁;闫曙光;常占杰;杨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技术研发日:2017.03.28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