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抱移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35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托抱移动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抱移动车,属于护理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下肢残疾或行走不便的人,在室内移动主要靠轮椅等器械,但对于下肢的人很难移动到轮椅上。目前,没有一个能够让下肢行走不便的人方便移动的辅助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为下肢残疾或行走不便的人设计的室内移动的托抱移动车,可以把人从床上或座椅上托起进行移动,从而使下肢残疾以及行走不便的人完成从床上到座椅以及到卫生间的自由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下支座、上护套、托架、托板、车把,其特征是:下支座上设有两个叉型分布的水平支腿,两个水平支腿左右对称,在每个水平支腿的末端设有一个后车轮,在下支座的上部设有垂直支筒,垂直支筒的底部设有前车轮,上护套套装在垂直支筒上,并能够在垂直支筒上上下升降,车把从上护套的顶部穿下与前车轮的轮轴连接,且车把能够随上护套上下升降,托架为u形架,顶端固定在上护套的上部,托架架体呈水平设置,托架的开口部位设置有靠背带,靠背带的至少一端与托架的开口端的连接为活动连接。

所述托板的两端是通过吊带挂在托架的两壁上,且与托架均为活动连接。

所述上护套在垂直支筒上的上下升降是通过安装在垂直支筒内的电动推杆、液压或机械结构的顶升机构实现的。

本发明的托抱移动车的行走是通过电机驱动前车轮正传或反转实现,或是通过人工推动实现。

本发明的优点是:方便的实现了把人从床上或座椅上托起进行移动,从而使下肢残疾以及行走不便的人完成从床上到座椅以及到卫生间的自由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发明包括下支座1、上护套3、托架4、托板9、车把5,下支座用来支撑整个移动车,下支座上设有两个叉型分布的水平支腿6,两个水平支腿左右对称,在每个水平支腿的末端设有一个后车轮8,在下支座的上部设有垂直支筒2,垂直支筒的底部设有前车轮7,上护套套装在垂直支筒上,并能够在垂直支筒上上下升降,车把从上护套的顶部穿下与前车轮的轮轴连接,且车把能够随上护套上下升降,托架为u形架,顶端固定在上护套的上部,托架架体呈水平设置,托架的开口部位设置有靠背带11,靠背带的至少一端与托架的开口端的连接为活动连接,可以自由挂上摘下。托板的两端是通过吊带10挂在托架的两壁上,且与托架均为活动连接,可以自由挂上和取下。托架的对称中心线和两个水平支腿的对称中心线位于同一个垂直平面内,即:托架与水平支腿位于下支座的同一侧。两条水平支腿及后车轮设置比较低平,可以伸到床、座椅及沙发的下边,托抱车可以靠在床、座椅及沙发的边上,从而完成把人从床及沙发座椅上托起,放下,并进行自由行走。托抱移动车的将人托起或放下是通过上护套带动托架和托板沿垂直支筒上下升降完成的,上护套在垂直支筒上的上下升降是通过安装在垂直支筒内的电动推杆、液压或机械结构的顶升机构实现的;托抱移动车的行走是通过电机驱动前车轮正传或反转实现,或是通过人工推动实现。车把与前车轮的轮轴连接用来控制托抱移动车的行走方向。

以人在床上为例,使用时首先把托抱移动车后退靠在床边上,两个水平支腿及后车轮伸到床下边,在床上事先放好托板,人坐在托板上,人体的上肢进入托架中,然后挂上吊带,再挂上靠背带,然后提升托架,这时人就被托起离开床面,手握车把操作托抱移动车前进就可以在室内自由行走了,需要把人放下时,操作托抱移动车后退到床边,操作下降托架就可以把人放在床上了。同样也可以把人放在沙发、座椅、坐便器以及轮椅上从而使下肢残疾及行动不便的人完成室内的自由移动及生活自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抱移动车,包括下支座、上护套、托架、托板、车把,其特征是:下支座上设有两个叉型分布的水平支腿,在每个水平支腿的末端设有一个后车轮,在下支座的上部设有垂直支筒,垂直支筒的底部设有前车轮,上护套套装在垂直支筒上,并能够在垂直支筒上上下升降,车把从上护套的顶部穿下与前车轮的轮轴连接,托架为U形架,顶端固定在上护套的上部,托架架体呈水平设置,托板的托架的开口部位设置有靠背带,靠背带的至少一端与托架的开口端的连接为活动连接。其优点是:方便的实现了把人从床上或座椅上托起进行移动,从而使下肢残疾以及行走不便的人完成从床上到座椅以及到卫生间的自由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宏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宏涛
技术研发日:2017.04.06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