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141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矫正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



背景技术:

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scoliosis,eos),是指发病年龄<10岁的任何形式的脊柱侧凸,根据年龄进一步分为婴儿型和儿童型。发病年龄越早,患儿生长潜力越大,脊柱畸形进展风险越大,容易出现严重胸廓畸形,影响患儿心肺功能甚至成年后寿命(胸廓功能不全综合征),而早期手术治疗往往效果不理想,因此临床常采取一种“拖延策略”(delaytactic)。而系列石膏背心矫正方法,正是其中被证明有效的方法之一,可有效推迟最终手术干预年龄,甚至约30%患儿可治愈,避免最终融合手术,保留正常脊柱生理功能。鉴于此,设计了一种简易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是非常必要的,便于术中行头颅和骨盆牵引,便于术中去旋转矫正脊柱侧凸及石膏托固定,便于术中麻醉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为了提供一种便于术中行头颅和骨盆牵引和去旋转矫正脊柱侧凸的矫正床,所提出的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

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包括底部带有万向轮的床架,所述床架的四角上均固定有垂直于床面的第一竖直支撑杆,床尾的两根第一竖直支撑杆之间通过顶丝活动设置有第一水平支撑杆和第二水平支撑杆,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上套有两个盆骨牵引滑轮,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杆位于第一支撑杆的上方且其上垂直连接腿部悬架;床头的两根第一竖直支撑杆之间通过顶丝活动设置有第三水平支撑杆和第四水平支撑杆,所述第三水平支撑杆上套有一个颈椎牵引滑轮,所述第四水平支撑杆位于第三水平支撑杆的上方且其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输液挂钩;所述床架的两侧边之间从床头到床尾依次通过顶丝活动设置头部支撑杆、第二背部支撑杆和第一背部支撑杆,所述头部支撑杆的中间固定有头托;所述床架的内部中央设置有置片台,置片台通过两根第二竖直支撑杆固定于床架下部的横杆上;所述床架内部床头处与床架的立边成一定角度的设置有视镜托架,视镜托架上放置背部视镜。

所述腿部悬架成“u”型,在“u”型腿部悬架的弯折部套有一个腿部悬架滑轮。

所述头托上设置有软垫层,在头托和软垫层的外部包裹有织物层。

在床头的两根第一竖直支撑杆之间通过顶丝还活动设置有第五水平支撑杆,第五水平支撑杆位于第四水平支撑杆的上方。

所述第二竖直支撑杆上设置有顶丝并通过顶丝固定其长度。

本发明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简易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便于术中行头颅和骨盆牵引,便于术中去旋转矫正脊柱侧凸及石膏托固定,便于术中麻醉控制。本发明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充分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架;2.万向轮;

3.第一竖直支撑杆;4.第一水平支撑杆;

5.第二水平支撑杆;6.第三水平支撑杆;

7.第四水平支撑杆;8.第五水平支撑杆;

9.顶丝;10.盆骨牵引滑轮;

11.腿部悬架;12.腿部悬架滑轮;

13.颈椎牵引滑轮;14.输液挂钩;

15.视镜托架;16.背部视镜;

17.第二竖直支撑杆;18.置片台;

19.第一背部支撑杆;20.第二背部支撑杆;

21.头部支撑杆;22.头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包括底部带有万向轮2的床架1,所述床架1的四角上均固定有垂直于床面的第一竖直支撑杆3,床尾的两根第一竖直支撑杆3之间通过顶丝9活动设置有第一水平支撑杆4和第二水平支撑杆5,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4上套有两个盆骨牵引滑轮10,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杆5位于第一支撑杆4的上方且其上垂直连接腿部悬架11;床头的两根第一竖直支撑杆3之间通过顶丝9活动设置有第三水平支撑杆6和第四水平支撑杆7,所述第三水平支撑杆6上套有一个颈椎牵引滑轮13,所述第四水平支撑杆7位于第三水平支撑杆6的上方且其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输液挂钩14;所述床架1的两侧边之间从床头到床尾依次通过顶丝9活动设置头部支撑杆21、第二背部支撑杆20和第一背部支撑杆19,所述头部支撑杆21的中间固定有头托22;所述床架1的内部中央设置有置片台18,置片台18通过两根第二竖直支撑杆17固定于床架1下部的横杆上;所述床架1内部床头处与床架1的立边成一定角度的设置有视镜托架15,视镜托架15上放置背部视镜16。

所述腿部悬架11成“u”型,在“u”型腿部悬架11的弯折部套有一个腿部悬架滑轮12。

所述头托22上设置有软垫层,在头托22和软垫层的外部包裹有织物层。

在床头的两根第一竖直支撑杆3之间通过顶丝9还活动设置有第五水平支撑杆8,第五水平支撑杆8位于第四水平支撑杆7的上方。

所述第二竖直支撑杆17上设置有顶丝9并通过顶丝9固定其长度。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1)根据患儿躯干的长度及颈椎和躯干之间的长度分别调节第二背部支撑杆20和第一背部支撑杆19之间以及头部支撑杆21和第二背部支撑杆20之间的距离,最终使第二背部支撑杆20位于患儿的肩部,第一背部支撑杆19支撑患儿的臀部;(2)根据患儿头颅大小调节第三水平支撑杆6的高度,牵引带通过颈椎牵引滑轮13一端连接重物,另一端包裹患儿的下颌;(3)根据患儿腿部抬高的角度调节第二水平支撑杆5的高度,提拉带绕过腿部悬架11末端的腿部悬架滑轮12并固定于患儿的踝关节;(4)根据患儿盆骨平面的高低调节第一水平支撑杆4的高度,两根牵引带均通过盆骨牵引滑轮10一端连接重物,另一端固定于患儿一侧盆骨;(5)根据x光片拍摄需要,调节置片台18的高度,并将x光片置于置片台18上从而获得患儿术中脊柱全长x片;(6)视镜托架15上的背部视镜16便于术中观察患儿背部塑形情况;(7)需要给患儿输液时,将输液袋挂于第四水平支撑杆7的输液挂钩14上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包括床架,床架四角上均固定第一竖直支撑杆,床尾的两根第一竖直支撑杆之间通过顶丝活动设置第一水平支撑杆和第二水平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上套有两个盆骨牵引滑轮,第二水平支撑杆垂直连接腿部悬架;床头的两根第一竖直支撑杆之间通过顶丝活动设置第三水平支撑杆和第四水平支撑杆,第三水平支撑杆上套有颈椎牵引滑轮,第四水平支撑杆上设置输液挂钩;床架的两侧边之间通过顶丝活动设置头部支撑杆、第二背部支撑杆和第一背部支撑杆,头部支撑杆的中间固定有头托;床架的内部中央设置置片台;床架内部床头处与床架的立边成一定角度的设置背部视镜。本发明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解礼伟;李慧英;杨红军;曾裴;杨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天津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4.28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