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9681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灸针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灸针。



背景技术:

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特别是在治疗一些风寒湿性疾病、慢性虚劳性疾病以及预防保健方面更有其独特效果。现在临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和艾灸器灸,应用于治疗虚寒性顽疾,如腰痛,关节痛。

温针灸是一种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同时使用的疗法,适用于既需留针又需施灸的病证,目前的温灸针主要包括针头、针体和针柄,使用时常常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一段2cm左右的艾绒,点燃后施灸,直至艾绒燃尽,艾绒燃烧的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在艾绒燃烧过程中,正在燃烧的艾绒或艾绒燃烧后的艾灰和火星容易脱落下坠,很容易感染针刺点或者烫伤患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温灸针,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温针灸时,将艾绒直接套在针柄上,导致艾绒燃烧过程中的艾灰或火星烫伤患者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温灸针,包括针头和针体;针体的外壁设有包裹针体的储料腔,储料腔包括艾绒腔和造氧腔,造氧腔与艾绒腔之间设有将两者分离的隔离板,隔离板为以针体为中心线的环状,隔离板的壁体上均布设有通气孔;所述造氧腔内填充有臭氧化物。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在针体的外壁上设有包括艾绒腔和造氧腔的储料腔,使用时,可以将艾绒搓成粉末放置在艾绒腔内,而造氧腔内填充有臭氧化物;造氧腔与艾绒腔之间设有隔离板,分离板的壁体上设有通气孔。使用过程中,点燃艾绒后,随着储料腔内的温度升高,造氧腔内的臭氧化物受热加速分解,分解产生的氧气通过隔离板上的通气孔进入到艾绒腔内,有助于艾绒渣的燃烧;由于艾绒燃烧的过程均在艾绒腔内进行,其产生的艾灰或火星留存在艾绒腔内,从而避免了艾灰或火星烫伤患者和污染针头的情况发生。同时,隔离板为以针体为中心线的环状,使得艾绒腔和造氧腔间的接触面更大,从而有利于造氧腔内产生的氧气进入到艾绒腔内,从而使艾绒的燃烧更旺盛,提高温灸针的温度,有利于对患者的治疗。

进一步,所述储料腔的外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封闭储料腔的盖板,盖板上均布设有出气孔,出气孔位于所述艾绒腔的正上方。通过设置盖板,能有效避免艾绒腔内的艾灰或火星落出;同时,在盖板的作用下,造氧腔内产生的氧气只能通过艾绒腔向外流动,而氧气进入到艾绒腔内有助于艾绒渣的燃烧,艾绒渣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能进一步与臭氧化合物分解生成的过氧化物进行反应,从而生成更多的氧气;进而保证艾绒渣的正常燃烧;多余的气体则通过盖板上的出气孔流出储料腔。由于盖板的作用,储料腔与空气的接触减少,有助于提升储料腔内的温度,热量再通过针体和针头传导到人体,有利于对患者的治疗。

进一步,所述隔离板为40~45℃的相变材料。40~45℃是针灸较为适宜的温度,隔离板采用40~45℃的相变材料,当储料腔内的温度过高时,隔离板吸收热量,降低储料腔内的温度,从而减少传导到针头的热量,避免烫伤患者。而当储料腔的温度低于35℃时,隔离板向往释放热量,有助于提高储料腔的温度,从而提高导向针头的热量,保证针灸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所述艾绒腔位于隔离板靠近针体的一侧。艾绒腔位于隔离板靠近针体的一侧,艾绒渣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直接通过针体传导到针头,有利于温针灸的进行。

进一步,所述储料腔的外壁上设有与造氧腔贯通的通风孔,通风孔内设有可控制通风孔开合的控风片。通过设置通风孔和控风片,当储料腔内的温度过高,导致传导至患者身体的热量过多时,通过控制控风片,使通风孔处于流通状态,让外界的风进入到储料腔中,降低其温度;当温度适宜后,通过控风片关闭通风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温灸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图1中的温灸针去掉盖板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温灸针中盖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盖板1、出气孔2、针体3、储料腔4、通风孔5、造氧腔6、通气孔7、隔离板8、艾绒腔9、控风片10、针头11。

实施例1:如附图1~3所示的一种温灸针,包括针头11和针体3,针头11和针体3一体成型,针体3的外壁设有包裹针体3的储料腔4,储料腔4的上端面扣接有用于封闭储料腔4的盖板1,盖板1上均布设有出气孔2,储料腔4的壁体上均布设有通风孔5,通风孔5内铰接有控风片10;储料腔4包括艾绒腔9和造氧腔6,造氧腔6与艾绒腔9之间设有将两者分离的隔离板8,隔离板8为以针体3为中心线的环状,隔离板8的壁体上均布设有通气孔7,隔离板8为45℃的相变材料;造氧腔6位于隔离板8远离针体3的一侧,造氧腔6内填充有臭氧化钠、臭氧化钾、臭氧化钙和臭氧化锂中的一种,通风孔5与造氧腔6连通;出气孔2位于艾绒腔9的正上方。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隔离板8为40℃的相变材料。

使用时,将艾绒搓碎成艾绒渣放入艾绒腔9内,将臭氧化钠放入到造氧腔6中,通过操作控风片10闭合通风孔5;将针头11插入至患者合适位置后,点燃艾绒渣;艾绒渣燃烧使储料腔4温度达到35℃后,将盖板1扣合;随着储料腔4内的温度升高,臭氧化钠分解生成氧气和过氧化钠;氧气通过通气孔7进入到艾绒腔9内为艾绒渣的燃烧提供氧气,艾绒渣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部分通过出气孔2流出艾绒腔9,部分通过通气孔7与造氧腔6内的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进一步提升了艾绒腔9内的氧气含量。在此过程中,盖板1一方面有利于阻挡艾灰或火星的外落,同时减少了储料腔4与空气的接触,有利于提高储料腔4内的温度。艾绒渣燃烧产生的热量部分通过针体3传导至针头11到达患者;另一部分扩散到储料腔4中,随着储料腔4内温度的升高,隔离板8对温度进行一定的调节,当温度过高时,可以控制控风片10使通风孔5打开,从而使外界的空气进入,降低储料腔4的温度,从而使到达患者的热量降低;温度过低时,隔离板8外释热量,提高储料腔4的温度,从而使到达患者的热量得到提升,从而保证针灸的正常进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技术:
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方案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温灸针,包括针头和针体;针体的外壁设有包裹针体的储料腔,储料腔包括艾绒腔和造氧腔,造氧腔与艾绒腔之间设有将两者分离的隔离板,隔离板为以针体为中心线的环状,隔离板的壁体上均布设有通气孔;造氧腔内填充有臭氧化物。本方案通过设置储料腔,再将储料腔分隔为艾绒腔和造氧腔,利用造氧腔内的臭氧化物为艾绒渣提供氧气,加速艾绒渣的燃烧,有利于针灸的进行,同时由于艾绒腔的限制,避免了艾灰和火星外落,烫伤患者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陈普庆;蒲尚喜;赵晓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庆县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5.27
技术公布日:2017.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