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7818发布日期:2018-12-11 23:44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鼻炎是鼻黏膜或黏膜下组织因为病毒感染、病菌感染、刺激物刺激等,导致鼻黏膜或黏膜下组织受损,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主要特征为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量清水样鼻涕不同程度的鼻塞、鼻痒,部分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或消失。随着人类生活环境越来越差,鼻炎患者也越来越多,但目前可供患者服用的药物中,多数存在药量过大、疗程太长、服用后易反复、疗效不够稳定的现状,况且鼻子居于敏感区域,不能随意开刀做手术,这样就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和身心上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鼻炎的药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芷16-19份、苍耳子8-13份、升麻6-17份、细辛7-12份、鹅不食草12-16份、菊花8-15份、制马钱子1-6份、木通12-18份、藿香8-17份、薄荷6-15份、艾草5-9份、葱白7-13份、甘草4-9份、大黄9-16份。

制备方法为:将本发明的各原料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后,粉碎,过200目筛,即得。也可以将各原料药粉碎后,加入制剂成型所需的辅料或赋型剂,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本发明3g,每日三次,温水送服,十天为一疗程。

药理作用如下: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用于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牙痛、风寒温痹、痰饮咳喘、鼻塞鼻渊、风眼目翳、耳闭咽痛、口疮口臭。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用于感冒、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鼻渊、鼻息肉、疥癣、跌打。

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制马钱子:祛风、除湿、通络、强筋壮骨,用于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

木通:泻火行水、通利血脉,用于胸中烦热、喉痹咽痛、尿赤、五淋、水肿、周身挛痛、经闭、乳少。

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发热倦怠、胸闷不舒、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薄荷:疏风、散热、辟秽、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

艾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用于脘腹冷痛、经寒不调、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葱白:发汗解表、通达阳气,用于外感风寒、阴寒内盛、脉微、腹泻、疮痈疔毒。

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

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痈疡肿毒、疔疮、水肿腹满、小便不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药物组方严谨、配伍科学,具有祛风清热、益气固表、疏风通窍的功效,能快速消除鼻腔粘膜红肿、收缩鼻粘膜血管,且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疗程短、见效快,既减轻患者痛苦,又减少经济负担,适合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芷16份、苍耳子8份、升麻7份、细辛8份、鹅不食草13份、菊花8份、制马钱子2份、木通13份、藿香8份、薄荷6份、艾草6份、葱白8份、甘草4份、大黄10份。

制备方法为:将本发明的各原料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后,粉碎,过200目筛,即得。也可以将各原料药粉碎后,加入制剂成型所需的辅料或赋型剂,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本发明3g,每日三次,温水送服,十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芷17份、苍耳子9份、升麻12份、细辛8份、鹅不食草14份、菊花11份、制马钱子3份、木通13份、藿香9份、薄荷8份、艾草6份、葱白7份、甘草7份、大黄14份。

制备方法为:将本发明的各原料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后,粉碎,过200目筛,即得。也可以将各原料药粉碎后,加入制剂成型所需的辅料或赋型剂,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本发明3g,每日三次,温水送服,十天为一疗程。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芷18份、苍耳子11份、升麻15份、细辛9份、鹅不食草14份、菊花13份、制马钱子1份、木通17份、藿香15份、薄荷13份、艾草8份、葱白13份、甘草8份、大黄14份。

制备方法为:将本发明的各原料药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后,粉碎,过200目筛,即得。也可以将各原料药粉碎后,加入制剂成型所需的辅料或赋型剂,按照常规方法制备成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本发明3g,每日三次,温水送服,十天为一疗程。

典型案例:

病例一:

钱某某,18岁,患鼻炎4-5年,每到换季时,喷嚏不断、清鼻不停地流,非常难受,用了不少外用滴剂,只能缓解症状,停药后又复发,2016年春天开始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药物,服用8天后,临床症状消失,继续服用20天巩固疗效,至今无复发。

病例二:

刘某某,38岁,患鼻炎5年,自述一次回家途中被雨淋后感冒引起鼻炎,经常流清涕,头昏并打喷嚏,发冷,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药物,服用10天后,临床症状消失,继续服用20天巩固疗效,至今无复发。

病例三:

孙某某,52岁,患鼻炎多年,每年换季,或气温降低时就会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嗅觉减退,不想吃饭,伴有头疼,吃了不少西药,效果不佳,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药物,服用15天后,临床症状消失,继续服用30天巩固疗效,至今没有复发。

对其发明的内容作了详尽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任何单位、任何人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和修饰,都会落入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芷16‑19份、苍耳子8‑13份、升麻6‑17份、细辛7‑12份、鹅不食草12‑16份、菊花8‑15份、制马钱子1‑6份、木通12‑18份、藿香8‑17份、薄荷6‑15份、艾草5‑9份、葱白7‑13份、甘草4‑9份、大黄9‑16份;本发明的药物组方严谨、配伍科学,具有祛风清热、益气固表、疏风通窍的功效,能快速消除鼻腔粘膜红肿、收缩鼻粘膜血管,且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疗程短、见效快,既减轻患者痛苦,又减少经济负担,适合大力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焦趁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焦趁英
技术研发日:2017.05.30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