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0239阅读:10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累及神经和皮肤的急性疱疹性病毒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神经痛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春秋季节一般愈合后不再复发。重症带状疱疹主要见于老年,抵抗力极差的病人,神经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神经痛先发生于皮疹出现之前。本病常见并发症:后遗神经痛、病毒性角膜炎、中耳炎、耳鸣、面瘫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疱疹的皮肤损害已完全消退,但受侵犯的神经分布区域仍有持续性剧烈疼痛。据文献报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总发生率为0.04%,而在70--79岁年龄组人群中发生率为29%,80岁以上年龄组发生率超过34%。目前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还很欠缺,当前尚无确实有效消除疼痛的最佳治疗方案。采用中西药治疗都不去病根,容易留下后遗症,经常复发,严重影响睡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采用中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能永久治愈容易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睡眠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根治疼痛,不复发,使患者有充足睡眠,早日恢复健康。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组份及各组份的重量份为:黄芪40-60份、板蓝根25份、蒲公英25份、元胡25份、双花15份、连翘15份、僵蚕15份、丁香15份、郁金15份、柴胡15份、香附10份、川楝子10份、枳壳10份、薄荷10份、黄芩10份、陈皮10份、甘草10份。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本病是脾虚运化功能失职,水湿停运,久郁化热,毒邪乘虚而入所致。由于湿、热、毒三邪博结,经络受阻,造成血液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患者病痛如刀割、灼烫伤样疼痛,呻吟不止。湿热毒三邪又伏于血分,皮肤出现红斑疱疹,甚至血疱、坏死。尤其是7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下降,病情加重。

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采用各成分的功效如下:

板蓝根、蒲公英、双花、连翘清热凉血,化瘀解毒;柴胡、黄芩清泄肝胆郁热;元胡、丁香、郁金、僵蚕活血行气,消肿止痛,镇痉解毒;薄荷舒神解表祛风透疹;香附、川楝子、枳壳、陈皮健脾除湿,理气止痛;黄芪益气升阳,固表止汗。现代药理学研究,黄芪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所以本方重用黄芪,甘草调和诸药加强药物协同作用。上述各组分配伍,运用清热解毒、疏泄肝胆郁热、健脾除湿、化瘀行气、通脉止痛为治疗法则,使诸证消除病告痊愈。

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的配制过程:将各组分药物称量准确后倒入容器内,加水熬煎。一日一付,分三次服用,疗程:4-8周。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有效率100%,治愈率98%。

本发明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为纯中药制剂,运用清热解毒、疏泄肝胆郁热、健脾除湿、化瘀行气、通脉止痛为治疗法则,使诸证消除病告痊愈。能够祛病根,根治疼痛,不复发,使患者有充足睡眠,早日恢复健康。见效快,疗效好,有效率100%,治愈率9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称取黄芪40克、板蓝根25克、蒲公英25克、元胡2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僵蚕15克、丁香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混合用用水煎服。

实施例2

称取黄芪40克、板蓝根25克、蒲公英25克、元胡2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僵蚕15克、丁香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当归15克、赤芍各15克。

实施例3

称取黄芪60克、板蓝根25克、蒲公英25克、元胡2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僵蚕15克、丁香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瓜蒌15克。

实施例4

称取黄芪60克、板蓝根25克、蒲公英25克、元胡2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僵蚕15克、丁香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山豆根15克、麦冬15克。

实施例5

称取黄芪60克、板蓝根25克、蒲公英25克、元胡2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僵蚕15克、丁香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酒大黄5克、麻仁15克。

实施例6

称取黄芪60克、板蓝根25克、蒲公英25克、元胡2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僵蚕15克、丁香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枸杞子15克、竹叶10克。

实施例7

称取黄芪60克、板蓝根25克、蒲公英25克、元胡2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僵蚕15克、丁香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炒枣仁15克、柏子仁15克。

实施例8

称取黄芪60克、板蓝根25克、蒲公英25克、元胡2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僵蚕15克、丁香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川朴10克。

实施例9

称取黄芪60克、板蓝根25克、蒲公英25克、元胡2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僵蚕15克、丁香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

上述实施例1-9实际使用过程中,在黄芪40克、板蓝根25克、蒲公英25克、元胡2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僵蚕15克、丁香15克、郁金15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配方基础上,血虚加当归、赤芍各15g;胸闷加瓜蒌15g;口苦咽干加山豆根、麦冬各15g;便秘加酒大黄5g、麻仁15g;小便黄少加枸杞子15g、竹叶10g;失眠健忘、心悸加炒枣仁、柏子仁各15g;腹胀加川朴10g;脉细无力加人参10g,麦冬、五味子各15g。

典型病例:

病例1:

患者:孙某,男,87岁,1999年4月21日来皮肤病研究所就诊,患者主诉左肩背、左前胸红斑疱疹、血疱伴疼痛难忍一个多月,现皮疹已消退,留有色素沉着痕迹,左肩背、左前胸刀割样、灼烫伤样疼痛,夜间加重,不能入睡,既往有胃病史,食纳差,小便黄赤,大便干少2-3日1次,舌质暗红,苔黄厚腻,脉沉细。

辩证:气虚血瘀,热毒伤阴,博结肌肤。

治则:益气清热、凉血止痛,消痛饮加减。

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水煎服15剂,每日1剂,3次/日。连服15剂病痛症状明显减轻,夜间能睡眠。后又继续服至一个月(30剂)疼痛消失,病告痊愈。

病例2:

患者:赵某,男,91岁,2013年3月2日来皮肤病研究所就诊,患者主诉一个月前右前胸、后背红斑成簇水疱,血疱如绿豆粒大小连成片,火烧样、刀割样疼痛。经当地医院确诊为带状疱疹,经3周住院治疗,皮疹完全消退,疼痛未见好转,反而加重,夜不能入睡。后又转哈尔滨医大二院疼痛科住院,历经3周治疗,疼痛症状好转,出院回家疗养,带进口止痛药乐瑞卡口服150mg/次,2次/日,2周后疼痛未能得到根本控制,于2013年3月2日来皮肤病研究所就诊,要求吃中药治疗。舌质暗红,胃纳尚可,小便黄赤,大便干少2-3日1次,脉弦滑,老年人脏腑功能下降,感受风寒湿热毒邪,气血凝滞是带状疱疹发病重要因素,“凝滞”是后遗神经痛致病根源。

辩证:肝胆郁热,气滞血瘀。

治则: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止痛,消痛饮加减。

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水煎服30剂,每日1剂,3次/日,服至1个月病痛明显减轻,夜间能睡眠3-4小时。后继续服30剂,1个月后疼痛消失,睡眠能达7-8小时,恢复健康。

病例3:

患者:于某,女,59岁,主诉3天前全身发热不适、口腔红肿、进食疼痛,去当地医院诊治,确诊口腔溃疡,细菌感染,静脉滴注3天氨曲南,未见好转,疼痛加剧,不能进食。于2016年4月1日来皮肤病研究所就诊,口腔两边颊侧、上颚红斑疱疹,密集成簇,疼痛难忍,呻吟不止,此病例少见,脉弦滑,尿黄赤少,便干3天1行。

辩证:肝肾阴虚,热毒伤阴,经络失养上升于口发病。

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痛,消痛饮加减。

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水煎服15剂,每日1剂分3次服用,配合口腔搽剂,药物组成:雄黄、明矾各10g,琥珀5g,三种药共研细粉,用凉开水调成稀浆糊,用棉签蘸涂口腔患处,每日1次,连涂7-10天。半个月复诊,口腔疱疹粘膜溃疡已愈合,有时稍有疼痛,能正常进食,二便正常,再服10剂疼痛消失,病告痊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