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铅衣支撑移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9428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辐射防护铅衣支撑移动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辐射防护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辐射防护铅衣支撑移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导管室和其他介入科室的工作人员或者其它辐射相关行业人员需要长期在射线环境下工作,需要辐射防护铅衣进行必要的辐射防护,辐射防护铅衣防护效果显著,但辐射防护铅衣普遍较重,且防护效果和重量呈正相关,长期穿戴并保持站立姿势,会影响穿着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别容易引起腰椎和颈椎和下肢关节的损伤。射线环境下工作的人员需要一种能够使其穿戴防护铅衣时工作人员身体不承重的辅助设备,以实现在有效防护的同时防止因防护铅衣过重而引起的其他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人穿戴铅衣时本身不承重的仪器,以实现在有效防护的同时解决因防护铅衣过重而引起的其他不适的问题,同时用电动平板车提供系统移动的动力,方便实用。

辐射防护铅衣支撑移动系统,包括有头颈肩部分,背部活动关节部分,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以及位于底部的底座支撑移动部分;头颈肩部分包括有头盔,颈部关节部和肩部支撑架;颈部关节部可支撑颈部的防护脖套,颈部关节部可由竖直位向前弯曲,颈部关节部两侧的弹力部件提供一定的回复力,将压力向下传导至背部活动关节部分;头盔下部经由头部缓冲调节部连接于颈部关节部的上部,肩部支撑架从左右两侧连于颈部关节部的下部,颈部关节部向下连于背部关节部上而与背部活动关节部分;肩部支撑架由肩部支撑架尺寸调节器和肩部支撑架尺寸调节杆构成,肩部支撑架是铅衣重量的主要直接承重部位,并将所受重力传递到颈部关节部;背部关节部上设有长度调节装置;背部活动关节部分包括有背部关节部,和位于下部的背部缓冲调节部,背部关节部可由竖直位向前弯曲,背部缓冲调节部使背部活动关节部分的长度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包括有主支撑架上部高度调节部,主支撑架下部高度调节部;主支撑架上部高度调节部可调节系统上部的高度;主支撑架下部高度调节部可调节系统下部的高度;底座支撑移动部分包括有座椅及座椅调节部,底座高度调节部和底座支撑部;底座支撑移动部分上部连接于主支撑架下部调节部分,用于为主支撑架下部调节部分提供支撑移动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辐射防护铅衣支撑移动系统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铅衣穿着人员近乎零承重的情况下,对铅衣穿着人员提供足够的防护,同时增加铅衣穿着人员的操作灵活性,另可有电动平板车提供铅衣穿着人员移动的动力,方便实用。该设备设计精巧,功能完备,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实用简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简单版本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简单版本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动版本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动版本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简单版本俯视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动版本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头盔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头盔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头盔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头盔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头盔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颈部背部可活动关节结构单元的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颈部背部可活动关节结构单元的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颈部背部可活动关节结构单元的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颈部背部可活动关节结构单元的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高度调节部分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高度调节部分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底座支撑移动部分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底座支撑移动部分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底座支撑移动部分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底座支撑移动部分主视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肩关节结构示意图;

其中:i、头颈肩部分;ii、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i、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v、底座支撑移动部分;1、头盔;2、颈部关节部;3、肩部支撑架;4、背部关节部;5、背部缓冲调节部;6、主支撑架上部高度调节部;7、主支撑架下部高度调节部;8、座椅及座椅调节部;9、底座高度调节部;10、底座支撑部;11、头盔顶部;12、头盔左右侧壁;13、防护铅玻璃;14、防护铅玻璃制动控制部;15、铅玻璃移动轨道;16、防护铅玻璃移动控制弹簧;17、弹簧弹性微调部;18、面部防护部;19、头部缓冲调节部;31、肩部支撑架尺寸调节器;32、肩部支撑架尺寸调节杆;33、肩关节;331、肩关节肩部部;332、肩关节外壳;333、肩关节平面转动部;334、臂架;335、平面转动部与外壳连接轴;336、平面转动部弹簧卡位部;337、外壳弹簧卡位部;40、颈背部关节部关节单元;401、弹力部件;402、关节窝左右侧壁;403、关节窝部连接孔;404、关节单元主体;405、关节左右两侧撑杆连接孔;406、关节突部连接孔;407、关节左右两侧撑杆;408、关节横轴;41、胸部固定带;51、腰部固定带;61、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杆;62、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母;63、上部高度调节部外壳;71、下部高度调节部螺杆;72、下部高度调节部螺母;73、下部高度调节部外壳;81、坐垫部;82、座椅支撑调节杆与坐垫连接部;83、坐垫与上部高度调节部连接部;84、座椅支撑调节杆;85、调节杆高度调节部;91、底座高度调节部内芯;92、调节杆高度调节部与底座高度调节部连接结构;93、底座高度调节部上部螺纹连接结构;94、底座高度调节部弹簧;95、底座高度调节部脚控调节控件;96、底座高度调节部外壳;97、底座高度调节部下部螺纹连接结构;100、电动平板车;101、底座三角支撑架;102、万向轮;103、下面板配重;104、驱动轮;105、脚踏速度及方向控制部;106、控制器;107、电动平板车支架连接部;108、蓄电池;109、球形万向轮;141、线圈及导线;142、顺磁性中空铁芯;143、强力磁铁;144、卡位杆;191、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192、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限位轴;193、头部缓冲调节部螺纹连接结构;194、头部缓冲调节部外壳;195、头部缓冲调节部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辐射防护铅衣支撑移动系统,包括有头颈肩部分i,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以及位于底部的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

头颈肩部分i包括有头盔1,颈部关节部2和肩部支撑架3。头盔1下部经由头部缓冲调节部19连接于颈部关节部2的上部,肩部支撑架3从左右两侧连于颈部关节部2的下部,颈部关节部2向下连于背部关节部4上而与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相连。

头颈肩部分i中,头盔1的外壳由辐射防护材料制成,能为头部提供一定铅当量的防护,内部设有内衬以实现佩戴舒适,内衬有固定部与人的下颌部相连。头盔1的前面设有防护铅玻璃13,防护铅玻璃13可在防护铅玻璃移动轨道15内移动,防护铅玻璃制动控制部14可在防护铅玻璃13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对其进行卡位制动,并可在控制器信号的控制下放开制动使防护铅玻璃13恢复移动。

不需要防护铅玻璃13防护眼睛时可将其收纳于上方额部的位置并制动,需要其防护时操作控制器提供脉冲信号对防护铅玻璃制动控制部14的线圈及导线141通电产生一个与强力磁铁143极性相反的一过性磁场产生斥力使卡位杆144外移而放开制动,其后断电极性相反的一过性磁场消失,强力磁铁143与顺磁性中空铁芯142之间恢复为引力,防护铅玻璃1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到预设位置时卡位杆144即在强力磁铁143与顺磁性中空铁芯142之间引力的作用下卡入制动卡槽实现制动,在防护铅玻璃13下降的过程中防护铅玻璃移动控制弹簧16提供一个向上的力,防护铅玻璃13先加速再减速下降,将大部分的能量储存在防护铅玻璃移动控制弹簧16中,待不需要防护铅玻璃13防护眼睛时操作控制器提供脉冲信号放开制动,防护铅玻璃移动控制弹簧16为防护铅玻璃13的收回提供动力,为了保证防护铅玻璃移动控制弹簧16中储存的能量能够使防护铅玻璃13完全收纳归位并被成功卡位制动,放下防护铅玻璃13时应使头盔1处于竖直位置,而收起防护铅玻璃13时应使头盔1处于一点角度的倾斜位置。

调节弹簧弹性微调部17可以调控防护铅玻璃移动控制弹簧16的弹性性能,使其能够储存适量的能量使防护铅玻璃13更好的完成整个运动过程。面部防护部18由两部分构成,为可以从中间向两侧打开的门状结构,打开后头可进入头盔1,其后关闭可由简单的磁性吸引结构进行左右两侧部之间的简单固定。

头部缓冲调节部19包括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191,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限位轴192,头部缓冲调节部螺纹连接结构193,头部缓冲调节部外壳194,头部缓冲调节部缓冲弹簧195。头盔1与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191相连,可相对于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191水平转动实现头盔1的水平转动,头部缓冲调节部螺纹连接结构193使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191可相对与头部缓冲调节部外壳194相连接不能相互脱出分离,同时可相对滑动,实现长度的调节,同时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191的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限位轴192位于头部缓冲调节部外壳194内设置的前后位凹槽内,使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191能够相对头部缓冲调节部外壳194进行左右方向的侧倾运动,前后运动受到限制,凹槽内竖直方向设有卡槽,头部缓冲调节部内芯限位轴192上设有弹簧卡位件,可使卡位件卡在卡槽内,需要一定的力量方能使卡位件脱出)而运动,否则制动在卡槽内不能进行上下方向的运动,头部缓冲调节部缓冲弹簧193提供缓冲的弹力,头部缓冲调节部19使颈部的长度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以适应低头抬头时颈部结构的长度变化。

头颈肩部分i中,颈部关节部2可支撑颈部的防护脖套,颈部关节部2可由竖直位向前弯曲,关节两侧的弹力部件提供一定的回复力,用于减轻低头时可能作用于颈部的压力,同时将压力向下位颈部关节传导直至传导到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

头颈肩部分i中,肩部支撑架3由肩部支撑架尺寸调节器31和肩部支撑架尺寸调节杆32构成,肩部支撑架3是铅衣重量的主要直接承重部位,并将所受重力传递到颈部关节部2。肩部支撑架4上设有长度调节装置,方便不同体型的工作人员使用,简单实用,人性化设计增强。

肩关节设置在肩部支撑架3的两侧边的中间位置,肩关节外壳332呈中空管状,上面有环形设置的卡位凹槽,肩关节外壳332连接在肩关节肩部部331上,肩关节肩部部331也呈中空管状,内部设有外壳弹簧卡位部337,弹簧为卡位杆提供方向向外的卡位动力,弹簧的弹性选取为正常臂部的铅衣重量不能使卡位杆从卡位凹槽内脱出,再加上一个很小的人工主动外力即可使卡位杆脱出,使卡位制动性能良好,同时保证人体臂部的运动的灵活性。肩关节平面转动部333由平面转动部与外壳连接轴连接在肩关节外壳332上,肩关节平面转动部333呈平面半圆形,上面沿半圆形的外边设有卡位凹槽,肩关节外壳332内部设有平面转动部弹簧卡位部336,选取合适的卡位弹簧使平面转动部弹簧卡位部336卡位制动性能良好,同时保证人体臂部的运动的灵活性。

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包括有背部关节部4,和位于下部的背部缓冲调节部5,背部关节部4可由竖直位向前弯曲,背部缓冲调节部5使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的长度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以适应弯腰和站直时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结构的长度变化。

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中,背部关节部4上部与颈部关节部2由螺栓结构紧密相连而连接于头颈肩部分i。背部关节部4由多个颈背部关节部关节单元40串连而成,颈背部关节部关节单元40包括弹力部件401,关节窝左右侧壁402,关节窝部连接孔403,关节单元主体404,关节左右两侧撑杆连接孔405,关节突部连接孔406,关节左右两侧撑杆407,关节横轴408,胸部固定带41。

多个颈背部关节部关节单元40由关节横轴408连接关节窝部连接孔403和关节突部连接孔406,串连后形成背部关节部4和颈部关节部2,关节突部在关节窝内可进行前倾和后倾运动,向后方运动时到竖直位时关节凸部下壁后部与关节窝下壁碰触,继续运动受到限制,向前方运动时直到关节凸部下壁前部与关节窝下壁碰触时达到最大限位运动,不可继续向前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上位关节受到一个弹力部件401提供的向后的回复力,上位关节承受的力依次传递给下位关节,弹力部件401的螺旋形中空孔部分固定在节横轴408上,弹力部件401的两个弹力脚连接在相临的两个关节单元40的关节左右两侧撑杆407上,每个颈背部关节部关节单元40上的弹力部件401的弹性性能不同,越向下部的弹力部件401提供的弹力越大,以实现受力时上部变形幅度更大。关节左右两侧撑杆407连接在关节单元主体404的关节左右两侧撑杆连接孔405,承受背部铅衣的重量。

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中,背部缓冲调节部5的上部与背部关节部4下部紧密相连。背部缓冲调节部5与头部缓冲调节部19工作原理相同,可以实现背部的左右摆动运动,同时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背部的长度,以适应弯腰和站直时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结构的长度变化,兼顾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背部缓冲调节部5上连有腰部固定带51,腰部固定带51可将背部缓冲调节部5与人体腰部相连接。

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包括有主支撑架上部高度调节部6,主支撑架下部高度调节部7;主支撑架上部高度调节部6可调节系统上部的高度以适应不同上半身高度的人体,主支撑架下部高度调节部7可调节系统下部的高度以适应不同下半身高度的人体。

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中,主支撑架上部高度调节部6的上部与背部缓冲调节部5紧密相连,而与背部活动关节部分ii相连接。主支撑架上部高度调节部6包括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杆61,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母62,上部高度调节部外壳63。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母62放置在上部高度调节部外壳63上,水平转动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母62带动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杆61上升或下降,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杆61设置有竖直的凹槽,上部高度调节部外壳63上设置有卡位结构,使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杆61只能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不能水平转动,以实现高度的调节。

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中,主支撑架下部高度调节部7的顶部经由下部高度调节部螺杆71固定在上部高度调节部外壳63上。主支撑架下部高度调节部7包括部下部高度调节部螺杆71,下部高度调节部螺母62,下部高度调节部外壳73。下部高度调节部螺母72放置在下部高度调节部外壳73上,水平转动下部高度调节部螺母72带动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杆71上升或下降,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杆71设置有竖直的凹槽,上部高度调节部外壳73上设置有卡位结构,使上部高度调节部螺杆71只能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不能水平转动,以实现高度的调节。

底座支撑移动部分分为两种可替换式结构,一种不带有电动平板车100,一种带有电动平板车100。

一种带有电动平板车100的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包括有座椅及座椅调节部8,底座高度调节部9和底座支撑部10。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上部连接于主支撑架下部调节部分iii,用于为主支撑架下部调节部分iii提供支撑移动平台。

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中,底座高度调节部9包括有底座高度调节部内芯91,调节杆高度调节部与底座高度调节部连接结构92,底座高度调节部上部螺纹连接结构93,底座高度调节部弹簧94,底座高度调节部脚控调节控件95,底座高度调节部外壳96,底座高度调节部下部螺纹连接结构97。底座高度调节部内芯91可相对于底座高度调节部外壳96上下运动改变底座高度调节部9的长度,其中底座高度调节部上部螺纹连接结构93连接底座高度调节部内芯91和底座高度调节部外壳96,使其不能相互脱离,底座高度调节部弹簧94提供长度增加时使外壳和内芯运动的动力,长度缩小的动力由系统的重力提供。高度调节部内芯91设有上下两处卡位孔,底座高度调节部脚控调节控件95上连有卡位杆可卡住底座高度调节部内芯91上的卡位孔使其制动,其上有弹性部件提供卡位杆向内卡位的动力。

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中,底座支撑部10包括底座三角支撑架101,球形万向轮102。底座三角支撑架101连接在底座高度调节部外壳96上,底座三角支撑架101有收起和撑开两种工作姿态,呈收起姿态时底座三角支撑架101呈竖直位紧贴于底座高度调节部外壳96的外侧,当处于撑开姿态时底座三角支撑架101呈三角形支撑于地上。穿着铅衣站立工作时底座三角支撑架101呈收起姿态,此时仅由球形万向轮102支撑在地上,以确保人活动的灵活性尽量不受干扰,此时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与人的双脚一起共同保证系统的稳定。需要底座三角支撑架101撑开呈三角形支撑于地上时,用脚调节底座高度调节部脚控调节控件95,在系统重力的作用下底座高度调节部长度缩小,同时底座三角支撑架101自然撑开,直到预设位置被卡位制动,并呈三角形支撑于地上,此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底座三角支撑架和球形万向轮98共同支撑整个系统。底座高度调节部外壳96的下部中空,与底座高度调节部下部螺纹连接结构97共同固定球形万向轮102,球形万向轮102直接与地面接触,完成站立时对系统重量的支撑及并辅助系统的移动。

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中,座椅及座椅调节部8包括坐垫部81,座椅支撑调节杆与坐垫连接部82,坐垫与上部高度调节部连接部83,座椅支撑调节杆84,调节杆高度调节部85。座椅及座椅调节部8的坐垫部81由坐垫与上部高度调节部连接部83连接于主支撑架上部高度调节部的外壳62上,座椅支撑调节杆84经由调节杆高度调节部85连接于调节杆高度调节部与底座支撑部连接结构92上,调节杆高度调节部85可调节座椅支撑调节杆84的高度和主支架下部高度调节部7共同配合调节座垫相对地面的高度以使不同高度的人坐位时舒适。坐垫部81前部较窄后部较宽,有竖直的收起姿态和水平的工作姿态,由座椅支撑调节杆84完成姿态的调节,在人体处于站立位时,底座高度调节部9处于最大长度时坐垫也处于竖直状态收于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的前面,当人体变为坐位的过程中底座高度调节部9的长度逐渐减小,同时座椅支撑调节杆84由竖直位向前倾,坐垫部81也跟随移动,在底座高度调节部9的长度最小时坐垫部8变为水平位置和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及座椅支撑调节杆84呈直角三角形。并因底座高度调节部9的卡位而稳定保持,此时人体处于坐位,直至起身收起底座三角架9时坐垫部81再次变为竖直的收起姿态。

带有电动平板车100的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包括底座高度调节部9,电动平板车100,座椅及座椅调节部8。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上部连接于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用于为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提供支撑平台,并提供系统移动的动力。

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中,底座高度调节部9底部连接在电动平板车100上,顶部连接于主支撑架下部高度调节部外壳72上而与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相连。底座高度调节部9包括有底座高度调节部内芯91,调节杆高度调节部与底座高度调节部连接结构92,底座高度调节部上部螺纹连接结构93,底座高度调节部弹簧94,底座高度调节部脚控调节控件95,底座高度调节部外壳96,底座高度调节部下部螺纹连接结构97。底座高度调节部内芯91可相对于底座高度调节部外壳96上下运动改变底座高度调节部9的长度,其中底座高度调节部上部螺纹连接结构93连接底座高度调节部内芯91和底座高度调节部外壳96,使其不能相互脱离,底座高度调节部弹簧94提供长度增加时使外壳和内芯运动的动力,长度缩小的动力由系统的重力提供。高度调节部内芯91设有上下两处卡位孔,底座高度调节部脚控调节控件95上连有卡位杆可卡住底座高度调节部内芯91上的卡位孔使其制动,其上有弹性部件提供卡位杆向内卡位的动力。

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包括有电动平板车100,电动平板车上面板上的左右两侧设有通过双脚控制电动平板车100的移动方向及速度的脚踏速度及方向控制部105。电动平板车100的底部设有以保持系统稳定的下面板配重体103,由于辐射防护铅衣的重量比较大,支撑移动系统的整体高度比较高,为了防止支撑移动系统在使用时倾倒发生意外,电动平板车100的底部设有下面板配重体103,通过调节下面板配重体103的重量,进而调整支撑移动系统重心的高度,以提高支撑移动系统的安全性能。电动平板车100的内部设有行走系统。控制器及蓄电池106中的蓄电池为行走系统和脚踏速度及方向控制部105及控制器提供所需的电力。控制器及蓄电池106提供整个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控制和运动所需的电力,设计为可移动更换,以方便随时更换蓄电保证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的正常运转。控制器及蓄电池106中的控制器,控制器采用plc设计,控制器分别连接于蓄电池、脚踏速度及方向控制部105和行走系统。蓄电池为控制器提供所需的电力。通过脚部对脚踏速度及方向控制部105进行左右前后方向的控制并产生方向控制信号,方向控制信号传送至控制器中进行解析生成驱动信号,并将驱动信号传送至行走系统中。行走系统包括有步进电机和球形万向轮109,步进电机经由控制器控制并驱动球形万向轮109。电动平板车100的底部还有可原地转动的驱动轮104。使用时,人的双脚踩在上面板的脚踏速度及方向控制部105上,欲移动时踩左右上下四个方向的对应位置进行方向及速度的控制;踩一下,步进电机旋转一定的角度,即万向轮向指定的方向前进一定的距离;长踩,步进电机持续旋转,即万向轮向指定的方向持续前进。踩中心圆圈时,电动平板车100通过驱动轮104进行原地转动。踩一下,驱动轮104旋转一定的角度;长踩,驱动轮104持续旋转。

底座支撑移动部分iv中,座椅及座椅调节部8包括坐垫部81,座椅支撑调节杆与坐垫连接部82,坐垫与上部高度调节部连接部83,座椅支撑调节杆84,调节杆高度调节部85。座椅及座椅调节部8的坐垫部81由坐垫与上部高度调节部连接部83连接于主支撑架上部高度调节部的外壳62上,座椅支撑调节杆84经由调节杆高度调节部85连接于调节杆高度调节部与底座支撑部连接结构92上,调节杆高度调节部85可调节座椅支撑调节杆84的高度和主支架下部高度调节部7共同配合调节座垫相对地面的高度以使不同高度的人坐位时舒适。坐垫部81前部较窄后部较宽,有竖直的收起姿态和水平的工作姿态,由座椅支撑调节杆84完成姿态的调节,在人体处于站立位时,底座高度调节部9处于最大长度时坐垫也处于竖直状态收于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的前面,当人体变为坐位的过程中底座高度调节部9的长度逐渐减小,同时座椅支撑调节杆84由竖直位向前倾,坐垫部81也跟随移动,在底座高度调节部9的长度最小时坐垫部8变为水平位置和主支撑架高度调节部分iii及座椅支撑调节杆84呈直角三角形。并因底座高度调节部9的卡位而稳定保持,此时人体处于坐位,直至起身时坐垫部81再次变为竖直的收起姿态。

辐射防护铅衣支撑移动系统的使用方法,以无菌手术室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简易版本的辐射防护铅衣支撑移动系统的使用方法:

1)做好个人准备后确定底座三角支架101处于撑开姿态,根据工作人员的身高体型调节肩部支撑架3的长度和宽度,主支撑架上部支撑部6,及主支撑架下部高度调节7的高度,将辐射防护铅衣挂在支撑移动系统上并检查后双臂伸进两侧的辐射防护铅衣袖子里,戴好头盔1并关闭固定两侧面部防护部18,此时人体处于坐位,绑上胸部固定带41和腰部固定带51,将人体与主支撑架相连,其后将辐射防护铅衣固定,调节底座高度调节部9收起底座三角支架101并活动肩关节及进行低头弯腰和抬头挺胸动作,看是否活动自如,并遥控测试防护铅玻璃13的收起和放下;

2)如一切正常则到洗手池进行手及前臂的清洗及消毒,完成后返回手术室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给患者消毒铺巾后即可开始手术操作;

3)处于工作状态时底座三角支架101处于收起姿态方便人体灵活移动,人体处于低头弯腰状态时背部可活动关节处的弹力部件401提供一定的回复力,使作用在人体背部的压力减轻;手术中需要坐下休息时通过调节底座高度调节部9来调节高度,同时由机械部件自然调节座椅7的坐垫移到水平位置,坐垫在之前已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到坐位时的舒适高度;

4)手术完毕后,通过调节降低底座高度调节部9的长度,使可收放三角形支架处于撑开姿态保持系统稳定,同时由机械部件自然调节坐垫71移到水平位置,坐下后脱掉手术衣及辐射防护铅衣,解开胸部固定带41和腰部固定带51,将防护铅衣取下挂到指定位置,同时将本装置放在合适位置,必要时对辐射防护铅衣和支撑移动系统进行相关消毒处理以备下次使用。

电动版本的辐射防护铅衣支撑移动系统的使用方法:

1)做好准备后打开蓄电池20的系统开关,并观察显示的蓄电池电量,如电量过低则更换蓄电池;如电量正常则双脚站到电动平板车100的上面板上,用脚踏速度及方向控制部105是否正常,根据工作人员的身高体型调节肩部支撑架3的长度和宽度,主支撑架上部支撑部6,及主支撑架下部高度调节7的高度,将辐射防护铅衣挂在支撑移动系统上并检查后双臂伸进两侧的辐射防护铅衣袖子里,戴好头盔1并关闭固定两侧面部防护部18,绑上胸部固定带41和腰部固定带51将人体与主支撑架相连,其后将辐射防护铅衣固定,调节底座高度调节部9收起底座三角支架101并活动肩关节及进行低头弯腰和抬头挺胸动作,看是否活动自如,并遥控测试防护铅玻璃13的收起和放下;

2)如一切正常则用脚控制电动平板车100到洗手池进行手及前臂的清洗及消毒,完成后返回手术室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给患者消毒铺巾后即可开始手术操作;

3)人体与系统的移动全部由电动平板车100进行,人体处于低头弯腰状态时背部可活动关节处的弹力部件401提供一定的回复力,使作用在人体背部的压力减轻;手术中需要坐下休息时通过调节底座高度调节部9来调节高度,同时由机械部件自然调节座椅7的坐垫移到水平位置,坐垫在之前已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到坐位时的舒适高度;

4)手术完毕后,脱掉手术衣及辐射防护铅衣,解开胸部固定带41和腰部固定带51,并将铅衣和本系统放在指定位置,必要时对辐射防护铅衣和支撑移动系统进行相关消毒处理及充电,以备下次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