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辅助植骨功能的缺损性下颌骨骨折重建钛板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9484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辅助植骨功能的缺损性下颌骨骨折重建钛板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颌骨骨折复位辅助器械,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辅助植骨功能的缺损性下颌骨骨折重建钛板件。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正处于的经济及社会发展稳步加快的特殊历史时期,随着交通工具的大量普及和人民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颌面部外伤及颌骨骨折的患者也逐年增多。而下颌骨位于颌面部的突出部位,且是人体头面部唯一可以运动的骨骼,易受撞击而发生骨折,其骨折发病率一直位居颌面部骨折的前列。下颌骨折常引起包括咬合错乱、张口受限以及下牙槽神经损伤在内的一系列症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高能量的致伤因素如车祸、爆炸等正逐步增多。这类致伤因素导致的下颌骨骨折除了上述的常规症状之外,还常常伴有骨质的缺损。然而,与肿瘤性下颌骨缺损不同的是,外伤性的下颌骨缺损主要以小范围的缺损为主,在治疗上较少需要血管化的骨移植,相反较多采用的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基础上同期进行非血管化的自体骨移植。

在钛板的选用上,通常需要采用应力承担(及全负载)固定:即采用2.4mm重建板进行固定,同时还需要采用双皮质螺钉,两侧各固定三到四颗螺钉。

对于这类伴有骨缺损的下颌骨骨折来说,复位是手术的第一步,良好的复位往往才能确定正确的植骨量。由于骨缺损的存在,没有了骨折线这一复位的重要标准,主刀医生往往只能凭借经验来判断骨折复位与否,但这样的复位往往不够准确,容易导致并发症的产生。

在进行非血管化的骨移植时,植骨床的预备和固定的稳定性是手术的成功关键。一般来说,植骨床的要求包括:软组织充分且血运良好、无感染存在。而稳定对于植骨来说更是重中之重:一旦稳定性欠佳,残余骨之间容易产生移动,引起感染,最终导致植骨手术的失败。而目前所有的重建板都没有辅助植骨的功能,松质骨或者人工替代骨往往只能放置于软组织植骨床的表面,稳定性欠佳,感染几率相对较高。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是商品化的重建板,术中弯制困难,不易与颌骨完全贴合,不但影响手术效率,还容易导致骨折块的移位,引起不必要的手术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辅助植骨功能的缺损性下颌骨骨折重建钛板件,提高植骨床的稳定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放置于下颌骨下缘的桥接部和放置于唇颊侧的支撑部,所述桥接部包括与下颌骨下缘弧度相匹配的主桥体和主植骨床;所述支撑部包括与唇颊弧度相匹配的辅桥体和辅植骨床;所述主植骨床设置在主桥体的舌侧位置上,所述辅桥体设置在辅植骨床的中部,所述辅植骨床与主桥体和主植骨床移行相接,所述主植骨床和辅植骨床均为钛网结构。

在手术复位后优先固定桥接部,完成植骨后再固定支撑部。辅植骨床与主植骨床用于容纳松质骨或者人工骨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主桥体的厚度为2.0或2.5m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钛网结构的厚度为0.6m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辅桥体的厚度为0.8m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主桥体的两侧具有3~4个用于连接固定螺钉的主孔洞。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辅桥体的两侧具有1~2个用于连接固定螺钉的辅孔洞。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钛网植骨床的设置,提高了植骨床的稳定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钛网植骨床的设置,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通过钛网植骨床标记了缺损范围,同时指导了骨折块的复位,避免了术中弯制重建板,减少了手术时间重建板与下颌骨高度贴合,避免了因不贴合而造成的骨折块移位。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下颌骨角部用桥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颌骨颏部或体部用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下颌骨颏部或体部用桥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放置于下颌骨下缘的桥接部1和放置于唇颊侧的支撑部2,所述桥接部1包括与下颌骨下缘弧度相匹配的主桥体11和主植骨床12;所述支撑部2包括与唇颊弧度相匹配的辅桥体21和辅植骨床22;所述主植骨床12设置在主桥体11的舌侧位置上,所述辅桥体21设置在辅植骨床22的中部,所述辅植骨床22与主桥体11和主植骨床12移行相接,所述主植骨床12和辅植骨床22均为钛网结构。

在手术复位后优先固定桥接部1,完成植骨后再固定支撑部2。辅植骨床22与主植骨床12用于容纳松质骨或者人工骨粉。

所述主桥体11的厚度为2.0mm。所述钛网结构的厚度为0.6mm。

所述辅桥体21的厚度为0.8mm。

所述主桥体11的两侧具有4个用于连接固定螺钉的主孔洞13。

所述辅桥体21的两侧具有1个用于连接固定螺钉的辅孔洞23。辅桥体21用于张力带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桥接部1由原来的放置于下颌骨的唇/颊侧面转而改为设计在下颌骨的下缘。在桥接部1分的舌侧设置了钛网型的主植骨床12,用于容纳松质骨或者人工骨粉,提高了植骨的稳定性。钛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必要时可以术中按照实际情况重新塑形。同时钛网的宽度应与骨缺损的范围完全一致,从而起到指导复位的作用。主桥体11弧度应与下颌骨骨折块复位后的弧度完全一致,从而避免了术中弯制,并具有指导复位的作用。

如图3所示,图3是下颌骨颏部或体部用的桥接部1,主桥体11两侧有3个用于连接固定螺钉的主孔洞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植骨功能的缺损性下颌骨骨折重建钛板件,包括放置于下颌骨下缘的桥接部和放置于唇颊侧的支撑部,所述桥接部包括与下颌骨下缘弧度相匹配的主桥体和主植骨床;所述支撑部包括与唇颊弧度相匹配的辅桥体和辅植骨床;所述主植骨床设置在主桥体的舌侧位置上,所述辅桥体设置在辅植骨床的中部,所述辅植骨床与主桥体和主植骨床移行相接,所述主植骨床和辅植骨床均为钛网结构。简化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通过钛网植骨床标记了缺损范围,同时指导了骨折块的复位,避免了术中弯制重建板,减少了手术时间重建板与下颌骨高度贴合,避免了因不贴合而造成的骨折块移位。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徐兵;徐晓峰;李明喆;张诗雷;王旭东;沈国芳;姜腾飞;代杰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6.20
技术公布日:2017.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