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神经内科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20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智能神经内科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装置,具体的是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于神经系统的疾病进行检查时,通常需要叩击等操作,临床都是人为进行敲打,而且只能是前后敲打,对于左右敲打的部位,不太方便操作,同时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劳动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神经内科检查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包括底座、外管、空心转轴、波纹弹性管、空心横杆、摆杆和锤头,所述的外管的下部垂直安装在底座上,空心转轴的下端封闭,并通过轴承转动的安装在外管的上部,波纹弹性管的上部安装有盖板,下部安装在空心转轴的上部;所述的空心横杆通过定位机构安装在波纹弹性管上,该空心横杆的一端设置有挡板,另一端通过摆杆安装有锤头,所述的摆杆安装在空心横杆内的转轴上,该转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正反旋转驱动电机连接,该空心横杆的端部设置有供摆杆摆动的竖直豁口;所述的空心转轴通过动力机构驱动。

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在波纹弹性管上的两个端板,两个端板相对设置,位于波纹弹性管的两侧,两个端板之间的波纹弹性管上设置有用于空心横杆穿过的凹槽,所述的盖板与两个端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挡板通过盖板限位。

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第二正反旋转驱动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所述的空心转轴的底部设置有内管,该内管位于外管的内部,在该内管上安装有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安装在第二正反旋转电机的转轴上,并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正反旋转电机和第二正反旋转驱动电机分别通过设置在外管外部的按键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需医务人员进行敲打,可以实现前后左右的叩击,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包括底座1、外管2、空心转轴3、波纹弹性管4、空心横杆6、摆杆8和锤头7,所述的外管2的下部垂直安装在底座1上,空心转轴3的下端封闭,并通过轴承转动的安装在外管2的上部,波纹弹性管4的上部安装有盖板5,下部安装在空心转轴3的上部;所述的空心横杆3通过定位机构安装在波纹弹性管4上,该空心横杆6的一端设置有挡板,另一端通过摆杆8安装有锤头7,所述的摆杆8安装在空心横杆6内的转轴上,该转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正反旋转驱动电机12连接,该空心横杆6的端部设置有供摆杆摆动的竖直豁口,即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豁口,供摆杆8上下摆动;所述的空心转轴3通过动力机构驱动。

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在波纹弹性管上的两个端板14,两个端板14相对设置,位于波纹弹性管4的两侧,两个端板14之间的波纹弹性管4上设置有用于空心横杆穿过的凹槽16,所述的盖板5与两个端板14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挡板通过盖板5限位,以实现空心横杆在波纹弹性管上的固定。

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第二正反旋转驱动电机11、主动锥齿轮10、从动锥齿轮9,所述的空心转轴3的底部设置有内管,该内管位于外管2的内部,在该内管上安装有从动锥齿轮9,主动锥齿轮10安装在第二正反旋转驱动电机11的转轴上,并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的第一正反旋转电机12和第二正反旋转驱动电机11分别通过设置在外管2外部的按键控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第二正反选择驱动电机驱动空心转轴沿水平方向转动,进而实现锤头在水平方向的往复叩击;通过第一正反旋转驱动电机的驱动,实现锤头在竖直方向的叩击。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包括底座、外管、空心转轴、波纹弹性管、空心横杆、摆杆和锤头,所述的外管的下部垂直安装在底座上,空心转轴的下端封闭,并通过轴承转动的安装在外管的上部,波纹弹性管的上部安装有盖板,下部安装在空心转轴的上部。本发明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需医务人员进行敲打,可以实现前后左右的叩击,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宝林
技术研发日:2017.06.27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