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贴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4170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贴剂。



背景技术: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可以传染的疾病。大多数患儿是忽然发病,出现发热症状,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在38度以上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严重。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起效快,但是毒副作用大,容易破坏患儿的肠道消化系统的平衡,从而引发新的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贴剂,中药治疗见效快且无毒副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贴剂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贴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花粉2-6份,猪苓3-7份,黄柏3-6份,水牛角2-6份,蒲黄1-5份,山豆根2-4份,没药1-4份,葛根1-3份,紫花地丁3-6份,牛蒡子1-5份,鸭跖草3-8份,金银花1-3份,地骨皮1-3份,银朱粉1-4份,红枣6-12份和巴豆2-6份。

可选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天花粉3份,猪苓5份,黄柏4.5份,水牛角4份,蒲黄3份,山豆根3份,没药2.5份,葛根2份,紫花地丁4.5份,牛蒡子3份,鸭跖草5.5份,金银花2份,地骨皮2份,银朱粉2.5份,红枣9份和巴豆4份。

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贴剂的制备方法,按照重量份取天花粉2-6份,猪苓3-7份,黄柏3-6份,水牛角2-6份,蒲黄1-5份,山豆根2-4份,没药1-4份,葛根1-3份,紫花地丁3-6份,牛蒡子1-5份,鸭跖草3-8份,金银花1-3份,地骨皮1-3份,银朱粉1-4份和巴豆2-6份研磨成超细粉末混合均匀,红枣蒸熟去核去皮捣为泥状制成红枣泥,所述红枣泥与所述超细粉末混合拌匀。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贴剂,一天一贴,贴于头顶百会穴处3-4个小时后取下,患儿头痛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和流涕等症状也有减轻。本发明使用贴剂治疗手足口病,贴剂贴于百会穴处,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药物可起到全身性的作用。本发明的中药贴剂以银朱粉和巴豆为主,与其他成分协同作用,有效遏制手足口病引发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身体循环系统的疾病表现。

本发明使用中药贴剂治疗手足口病,去除了肝脏的首过清除效应,避免了药物化学与生物效应对于胃肠道的刺激,降低或避免副作用的发生,而且由于药物的靶向性较好,药物的使用剂量也大为减少,病人使用也较方便。

本发明中药贴剂从奇恒之腑论治,引药上行至百会,辐射全身调脏腑经络,达到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活血化瘀之功效,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组合,达到标本兼治,愈后不复发的优点,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效如桴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称取天花粉3g,猪苓5g,黄柏4.5g,水牛角4g,蒲黄3g,山豆根3g,没药2.5g,葛根2g,紫花地丁4.5g,牛蒡子3g,鸭跖草5.5g,金银花2g,地骨皮2g,银朱粉2.5g和巴豆4g,研磨成超细粉末混合均匀,称取红枣9g,蒸熟捣烂成泥,将混合均匀的超细粉末揉入到红枣泥中,制成贴剂。

实施例二

称取天花粉2g,猪苓3g,黄柏6g,水牛角2g,蒲黄5g,山豆根2g,没药4g,葛根1g,紫花地丁6g,牛蒡子1g,鸭跖草8g,金银花1g,地骨皮3g,银朱粉4g和巴豆2g,研磨成超细粉末混合均匀,称取红枣6g,蒸熟捣烂成泥,将混合均匀的超细粉末揉入到红枣泥中,制成贴剂。

实施例三

称取天花粉6g,猪苓7g,黄柏3g,水牛角6g,蒲黄1g,山豆根4g,没药1g,葛根3g,紫花地丁3g,牛蒡子5g,鸭跖草3g,金银花3g,地骨皮1g,银朱粉1g和巴豆6g,研磨成超细粉末混合均匀,称取红枣12g,蒸熟捣烂成泥,将混合均匀的超细粉末揉入到红枣泥中,制成贴剂。

实施例四

称取天花粉5g,猪苓4g,黄柏5g,水牛角3g,蒲黄4g,山豆根2g,没药3g,葛根2g,紫花地丁5g,牛蒡子4g,鸭跖草7g,金银花2g,地骨皮2g,银朱粉3g和巴豆3g,研磨成超细粉末混合均匀,称取红枣10g,蒸熟捣烂成泥,将混合均匀的超细粉末揉入到红枣泥中,制成贴剂。

银朱粉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入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外用具有攻毒,杀虫,燥湿,劫痰的功效,《本草纲目》:"银朱:破积滞,劫痰涎,散结胸,疗疥癣恶疮,杀虫及虱,功同粉霜。

巴豆

性味:性热,味辛;

功能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热性泻药,可温肠泻积、逐水消胀、宿食积滞以及涤荡肠胃中的沉寒痼冷。

天花粉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清肺热。

猪苓

性味: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脾、胃、肺、肾经;

功能主治:利尿治水肿。

黄柏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

水牛角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定惊解毒。

蒲黄

性味:甘,平;

归经:肝,心经;

功能主治:之血化瘀,通淋,外用。

山豆根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肺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没药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散瘀定痛。

葛根

性味:味甘、辛,性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紫花地丁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牛蒡子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消肿。

鸭跖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清热解毒,消肿利尿。

金银花

性味:性寒,味甘;

归经:归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宣散风热。

地骨皮

性味:性味: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退热除蒸,凉血,清肺降火。

银朱粉与巴豆配合主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菌,天花粉、猪苓、黄柏、牛水角、蒲黄、山豆根、葛根、紫花地丁、牛蒡子、鸭跖草、金银花、地骨皮、葛根协同作用去除手足口病引发的发热、头痛、咳嗽和流涕等症状,贴剂贴的头顶百会穴处,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药物散发到全身,各种药物协同从头到身体各部肺、心,其中天花粉、金银花等协同作用清肺热消除呼吸系统疾病,牛水角、紫花地丁协同凉血消除身体循环系统的疾病,防止因肠道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引发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身体循环系统的疾病。

用药:针对手足口病患者,贴于百会穴2~4个小时,一个病例仅用一贴即可,配合常规治疗即可治愈。

用药后百会穴附近出现米粒状突起,说明体内毒素即已排出。

病例:

彭××:男孩,5岁,2015年5月16日来我处就诊。

症状:体热39度、伴有咳嗽和流涕,手足分别有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贴剂3个小时,体温明显下降,第二天体温只出现低于38.5度的低烧,不再出现发烧状况,咳嗽、流涕明显减轻,三天后痊愈。

高××:男孩,3.5岁,2016年4月23日来我处就诊。

症状:体热39.3度,伴有咳嗽,不断哭闹,手足有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

使用发明提供的中药贴剂2个小时,体温明显下降,第二天体温只出现低于38.5度的低烧,不再咳嗽,不再哭闹。两天后痊愈。

赵××:男孩,4岁,2015年10月22日来我处就诊。

症状:体热39.5度,伴有咳嗽流涕,不断哭闹,诊断为手足口病。

使用发明提供的中药贴剂4小时,体温明显下降,第二天体温只出现低于38.5度的低烧,不再咳嗽流涕,不再哭闹。四天后痊愈。

石××:女孩,2岁,2017年3月21日来我处就诊。

症状:体热38.7度,不断哭闹,手上有疱疹,诊断为手足口病。

使用发明提供的中药贴剂2小时,体温下降,不再哭闹。三天后痊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