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体悬灸床、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9111阅读:20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体悬灸床、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通体悬灸床、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艾灸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自然疗法。艾灸就是用艾叶或艾绒制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艾灸治疗通过对人体穴位施灸,产生温热刺激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治疗一般是由专业艾灸人员根据受术者体制的寒热虚实,选择不同的穴位,准确定位并根据不同体制确定艾灸的时间和火力的大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目前艾灸行业内的设备大都采用手持艾灸条或者艾灸箱来进行艾灸治疗,或者是通过简单机械臂上的艾灸来进行艾灸治疗,这种凭施灸者的经验来进行艾灸治疗,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传统艾灸需要手动点燃艾绒,手动控制艾灸设备,容易引起误操作,造成安全隐患,并且工作效率不高;

2.艾灸治疗中不能进行艾绒燃烧的有效控制,会造成燃烧过快、温度过高,从而需人工来干预,影响了用户的体验和艾灸的效果;

3.传统艾灸治疗中产生的烟尘无法控制,影响空气环境。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艾灸治疗的通体悬灸床,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体悬灸床、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克服传统艾灸治疗及现有艾灸设备的缺陷,实现通体悬灸床的自动工作控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通体悬灸床,包括床架、安装在床架上的床面与艾灸装置以及控制艾灸装置运行的控制箱,所述床架上设有驱动艾灸装置升降的升降装置,艾灸装置位于床面的正上方,控制箱与艾灸装置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患者躺在床面上,控制箱通过升降装置控制艾灸装置与患者身体之间的距离,能够确保患者接受艾灸治疗的效果,另外,自动控制艾灸装置点火避免了传统艾灸治疗以及现有艾灸设备容易引起误操作、造成安全隐患、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艾灸装置包括开设有出烟孔的支撑架、活动连接在支撑架下方的艾绒箱与艾绒副箱以及安装在支撑架上方的出烟组件,出烟组件与出烟孔匹配,艾绒箱的底部为隔尘底细网,艾绒箱内设有红外点燃管,红外点燃管与控制箱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艾绒箱内放置艾绒,艾绒副箱内放置干艾叶,红外点燃管点燃艾绒,艾绒箱燃烧的温度传递至艾绒副箱,能够加热艾叶,艾绒箱的周围由艾绒副箱隔离,艾绒箱的顶部由盖板隔离,有利于保留艾绒箱中艾绒燃烧的红外线和热量,有效控制了艾绒燃烧的速度,隔尘底细网一方面使艾绒燃烧的红外线和热量只能向下传导至患者身体上,另一方面又防止了艾绒燃烧后的艾灰掉落。

进一步,所述出烟组件包括第一出烟管、第二出烟管、集烟箱、总出烟管以及开设有总出烟口的盖板,第一出烟管安装在出烟孔上,第二出烟管穿过支撑架并伸入艾绒箱内,集烟箱安装在盖板的下方,总出烟管安装在总出烟口的上方,第一出烟管与第二出烟管分别通过管件与集烟箱相连接,盖板安装在支撑架的上方;总出烟管内设有烟口电阀门,烟口电阀门与控制箱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艾绒箱燃烧的烟尘通过第一出烟管排到集烟箱中,再由集烟箱上的总出烟管排出,第二出烟管能够吸收遗漏在艾绒箱中的烟尘,并汇集在集烟箱中通过总出烟管排出,烟口电阀门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烟尘排出与否。

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于床架顶部的顶板、两组铰接的升降杆、连接杆以及升降电机,每组铰接的升降杆一端与顶板铰接,另一端与艾灸装置的角点铰接,在一组铰接的升降杆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杆与两个连接板相连接,连接杆一端与升降电机相连接,升降电机与控制箱电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电机带动连接杆做旋转伸缩运动,连接杆带动铰接的升降杆收缩或张开,以此来控制艾灸装置的升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控制通体悬灸床的控制系统,包括店控制模块、床控制模块、床传感模块、显示模块、参数设置模块、自动连接床模块以及网络通信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参数设置模块、网络通信模块以及自动连接床模块分别与店控制模块相连接,床控制模块分别与网络通信模块、自动连接床模块相连接,床传感模块与床控制模块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施灸者通过显示模块上的输入模块输入操作指令,参数设置模块将指令转化为数据信息发送至店控制模块,店控制模块通过网络通信模块控制床控制模块进行相应的操作,自动连接床模块启动店控制模块与床控制模块的连接,床传感模块将数据信息反馈至店控制模块,减少了施灸者的误差操作概率,提高了施灸者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艾灸的治疗效果,达到了通体悬灸床智能控制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床控制模块包括支持网络的嵌入式电路板,所述通体悬灸床上的红外点燃管、烟口电阀门以及升降电机的控制线分别与嵌入式电路板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床控制模块能够分别实现艾绒箱中的艾绒点火、烟口阀门开闭以及艾灸装置的升降的自动控制。

进一步,所述床传感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与距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艾灸装置的底部,距离传感器安装在床面的顶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温度传感器能够对艾灸装置的温度进行检测,距离传感器能够对艾灸装置与床面的距离进行检测。

进一步,还包括调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报警模块,所述调用模块、报警模块分别与店控制模块相连接,数据存储模块与调用模块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店控制模块通过调用模块能够将数据信息保存至数据存储模块中,以便控制参数、传感数据的调用与记录;当控制参数、传感数据达到警报值时,报警模块能够发出警报提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体悬灸床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显示模块输入操作指令并发送至参数设置模块;

s2.参数设置模块将操作指令转换为控制参数并发送至店控制模块;

s3.店控制模块处理控制参数并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写入床控制模块;

s4.床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红外点燃管点火、烟口电阀门开闭以及通过升降电机控制艾灸装置升降;

s5.床传感模块将温度传感器与距离传感器的传感数据通过床控制模块由网络通信模块返回至店控制模块,具体如下: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艾灸装置中温度达到预设定温度时,床控制模块控制升降电机使艾灸装置提升或下降,同时控制烟口电阀门关闭;

当距离传感器检测到艾灸装置与床面的距离达到预设定距离时,床控制模块控制升降电机使艾灸装置提升或下降;

s6.控制参数与传感数据由显示模块显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通体悬灸床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无需施灸者反复进行数据输入,操作方便、节省时间,提高了施灸者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并且避免了错误操作的概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控制参数与传感数据由店控制模块通过调用模块保存至数据存储模块,店控制模块根据所保存的数据判断报警模块是否发出警报提示:

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艾灸装置中温度超过预设定温度时,报警模块发出警报提示;

当距离传感器检测到艾灸装置与床面的距离超过预设定距离时,报警模块发出警报提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店控制模块通过调用模块将控制参数与传感数据保存至数据存储模块,便于通体悬灸床工作状态的记录;同时店控制模块根据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判断,对达到预警值的记录通过报警模块发出警报提示。

附图说明

图1为通体悬灸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艾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架与艾绒箱以及艾绒副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艾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出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通体悬灸床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床面,2、艾灸装置,21、支撑架,22、出烟孔,23、艾绒箱,24、第一出烟管,25、第二出烟管,26、集烟箱,27、总出烟管,28、盖板,29、艾绒副箱,30、隔尘底细网,31、隔板,32、红外点燃管,3、床架,4、升降杆,5、连接杆,6、连接板,7、升降电机,8、控制箱,9、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通体悬灸床,如图1所示,包括床面1、艾灸装置2、床架3以及控制箱8,床面1与控制箱8安装在床架3上,艾灸装置2安装在床面1的正上方,在床架3的顶部设置有顶板9,顶板9的底部铰接有四根升降杆4,每根升降杆4再铰接一根升降杆4,这四根升降杆4分别与艾灸装置2的四个角点相铰接。沿艾灸装置2宽度方向的相互铰接的升降杆4的铰接点之间设置有连接板6,两个连接板6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连接杆5为液压伸缩杆或气压伸缩杆,在其中一个连接板6上安装升降电机7,升降电机7带动连接杆5伸缩,从而使两个连接板6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实现艾灸装置2的升降,升降电机7与控制箱8电连接。

本发明还可以将连接杆5设置为一螺杆,并且螺杆自中间向两端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两个连接板6通过螺纹与连接杆5相连接,升降电机7带动连接杆5转动时,两个连接板6通过反向的螺纹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样能够实现艾灸装置2的升降。

如图2至图5所示,艾灸装置2包括支撑架21、艾绒箱23、艾绒副箱29以及出烟组件,出烟组件又包括第一出烟管24、第二出烟管25、集烟箱26、总出烟管27以及开设有总出烟口的盖板28,艾绒箱23呈顶面开口的箱体结构并安装在支撑架21下方的中间位置,艾绒副箱29呈l型结构并安装在支撑架21下方的艾绒箱23两侧,艾绒箱23用于盛放艾绒,艾绒副箱29用于盛放艾叶,在艾绒箱23中设有若干隔板31,以便于艾绒均匀的分布于艾绒箱23中,在隔板31下方设置有与隔板31长度相同的红外点燃管32,用于点燃艾绒,整个艾绒箱23的底部设置有隔尘底细网30,隔尘底细网30防止艾绒燃烧后的艾灰掉落。支撑架21上开设有多个出烟孔22,第一出烟管24安装在出烟孔22上,第二出烟管25穿过支撑架21并伸入艾绒箱23内,集烟箱26安装在盖板28的下方,总出烟管27安装在总出烟口的上方,第一出烟管24与第二出烟管25分别通过管件与集烟箱26相连接,整个盖板28安装在支撑架21的上方。艾绒箱23燃烧的烟尘主要通过第一出烟管24排到集烟箱26中,再由集烟箱26上的总出烟管27排出,第二出烟管25能够吸收遗漏在艾绒箱23中的烟尘,并汇集在集烟箱26中通过总出烟管27排出。另外,在总出烟管27内设有烟口电阀门,用于控制烟尘的排出与否。上述红外点燃管32、烟口电阀门均与控制箱8电连接。

本发明的通体悬灸床,艾绒燃烧的热量与红外线保留在艾绒箱23中,盖板28、艾绒副箱29对艾绒箱23中的热量与红外线进行隔离,使热量与红外线只能通过艾绒箱23底部的隔尘底细网30传导至患者的身体上,控制了艾绒燃烧的速度,保持了艾绒箱23内的温度,使患者能够长时间舒适地享受恒温艾灸治疗。

一种通体悬灸床的控制系统,如图6所示,包括店控制模块、床控制模块、床传感模块、报警模块、显示模块、参数设置模块、调用模块、自动连接床模块、网络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模块,店控制模块是本发明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的硬件是计算机,店控制模块分别与报警模块、显示模块、参数设置模块、调用模块、自动连接床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相连接,自动连接床模块、网络通信模块均与床控制模块相连接,床控制模块与床传感模块相连接,数据存储模块与调用模块相连接。

床控制模块包括支持网络的嵌入式电路板,嵌入式电路板分别与通体悬灸床上的红外点燃管32、烟口电阀门以及升降电机7相连接,以便于控制红外点燃管32点火、烟口电阀门开闭以及通过升降电机7控制艾灸装置2的升降。床传感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与距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艾灸装置2的底部,距离传感器安装在床面1的顶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艾灸装置2的温度,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艾灸装置2与床面1的距离。显示模块具有输入模块,以便于施灸者对本系统输入相应的操作指令。网络通信模块为网络路由器。

在艾灸店面中,通常经营4至10张通体悬灸床,每张通体悬灸床上均分别安装有一套床控制模块、床传感模块以及自动连接床模块,这些通体悬灸床共同连接一套店控制模块、报警模块、显示模块、参数设置模块、调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模块,由此组成本发明的通体悬灸床控制系统,便于施灸者通过本系统对多张通体悬灸床同时进行控制、管理。

一种通体悬灸床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施灸者通过显示模块上的输入模块输入操作指令,操作指令发送至参数设置模块,参数设置模块将操作指令转化为控制参数并发送至店控制模块,店控制模块每次启动时调用1次自动连接床模块,自动连接床模块使店控制模块与床控制模块通过同时保存通信参数的方式来建立通信连接,网络通信模块使用通信参数对店控制模块与床控制模块之间进行通信,店控制模块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将控制参数写入床控制模块,床控制模块处理控制参数并控制红外点燃管32对艾绒点火、烟口阀门开闭以及升降电机7驱动艾灸装置2升降。

床传感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对艾灸装置2的温度和艾灸装置2与床面1的距离数据进行检测,并且床传感模块把检测的传感数据通过数据线发送至床控制模块,床控制模块通过嵌入式电路板的网口,由网络通信模块发送至店控制模块,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艾灸装置2中温度达到50摄氏度至60摄氏度时,床控制模块控制升降电机7使艾灸装置2提升或下降;当距离传感器检测到艾灸装置2与床面1的距离达到25厘米时,床控制模块控制升降电机7使艾灸装置2提升;当距离传感器检测到艾灸装置2与床面1的距离达到105厘米时,床控制模块控制升降电机7使艾灸装置2下降。同时店控制模块把传感数据在显示模块上显示,以供施灸者查看。

店控制模块通过调用模块将控制参数与传感数据保存至数据存储模块中,以记录本系统工作的所有状态信息;当pc端的店控制模块每次启动时,店控制模块通过调用模块读取数据存储模块中所记录的状态信息,自动计算和调整通体悬灸床的工作状态,自动控制红外点燃管32对艾绒点火、烟口阀门开闭以及升降电机7驱动艾灸装置2升降。

店控制模块读取数据存储模块中所记录的状态信息后,判断是否有控制参数或传感数据达到了警报值,如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艾灸装置2中温度超过95摄氏度时,报警模块发出警报提示;如果距离传感器检测到艾灸装置2与床面1的距离低于20厘米或者高于105厘米时,报警模块发出警报提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