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292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生活空气质量越来越差,鼻炎、肺部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而由于空气质量的逐渐变差,使得患有鼻部、肺部疾病的患者病情愈加严重。雾化治疗用于治疗鼻部、肺部疾病的方式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压缩式雾化器讲液体药物溶液雾化,让人通过正常呼吸吸入药物,在患者呼吸过程中进入呼吸道、肺等病患部位,最终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目前雾化治疗仪仅能够向面罩内输送雾化的药液,当患者处于呼气状态时,药液无法进入呼吸道,但是雾化治疗仪依旧在向面罩内输出雾化药液,易造成药液浪费,并且呼出的气体不易释放。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包括:壳体、雾化装置、给药装置、供气装置,还包括:阻抗检测装置、换气装置、控制处理器;所述壳体包括呼吸面罩;所述给药装置设置于雾化装置内,所述雾化装置将给药装置释放的药液雾化;所述供气装置与雾化装置连接,所述供气装置包括进气管与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与雾化装置连接,所述出气管一端与雾化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呼吸面罩连接;所述换气装置设置于呼吸面罩上,所述换气装置包括第一通气口、第一电动换气叶片,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覆盖于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与控制处理器连接;所述阻抗检测装置与控制处理器连接,所述阻抗检测装置通过检测呼吸波形,判断用户的呼吸,所述阻抗检测装置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所述呼吸面罩还包括内层面罩,所述内层面罩设置于呼吸面罩的内侧,其覆盖呼吸面罩与人脸接触处,所述内层面罩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出气口上覆盖有第二电动换气叶片,所述第二电动换气叶片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呼吸面罩与内层面罩重合处设置有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上设置有第三电动换气叶片,所述第三电动换气叶片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管、给药阀,所述给药管用于将给药装置中的药液释放,所述给药阀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控制处理器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呼吸波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存储模块还将呼吸波形与指定用户绑定,当指定用户使用时,控制处理器调取存储的呼吸波形,并将实时呼吸波形与存储的呼吸波形做对比当波形一致时,所述控制处理器根据存储的呼吸波形控制第一电动换气叶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呼吸面罩内设置有气流检测装置,所述气流检测装置检测呼吸面罩内的气流情况,所述气流检测装置与控制处理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与控制处理器连接,当控制处理器向警报装置输出警报信号时,所述警报装置发出警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当所述气流检测装置检测呼吸面罩内存在气流乱流时,所述控制此处理器向警报装置输出警报信号。

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在呼吸面罩设置第一通气孔,并且检测用户的呼吸波形,当用户在呼气时,打开第一电动换气叶片,将呼出的气体释放,当用户吸气时,将第一电动换气叶片关闭;

2.设置内层面罩,当用户呼气时,将内层面罩上的第二电动换气叶片关闭,将第三电动换气叶片打开,并停止给药,降低药液的浪费,减少已雾化的药液的流失;

3.存储用户的呼吸波形,当用户二次使用时,将实时呼吸波形与存储的呼吸波形作出对比,当波形一致时,控制处理器根据存储的呼吸波形控制第一电动换气叶片;

4.检测面罩内的气流情况,当出现乱流时,发出警报。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呼吸面罩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呼吸面罩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呼吸面罩内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壳体、110.呼吸面罩、2.雾化装置、3.给药装置、310.给药管、320.给药阀、4.供气装置、410.进气管、420.出气管、5.阻抗检测装置、6.换气装置、610.第一通气口、620.第一电动换气叶片、7.控制处理器、710.存储模块、8.内层面罩、810.出气口、820.第二电动换气叶片、830.第二通气口、840.第三电动换气叶片、9.气流检测装置、10.警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2,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呼吸面罩示意图。

具体的,一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包括:壳体1、雾化装置2、给药装置3、供气装置4,还包括:阻抗检测装置5、换气装置6、控制处理器7;所述壳体1包括呼吸面罩;所述给药装置3设置于雾化装置2内,所述雾化装置2将给药装置3释放的药液雾化;所述供气装置4与雾化装置2连接,所述供气装置4包括进气管410与出气管420,所述进气管410与雾化装置2连接,所述出气管420一端与雾化装置2连接,另一端与呼吸面罩连接;所述换气装置6设置于呼吸面罩上,所述换气装置6包括第一通气口610、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覆盖于第一通气口610,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所述阻抗检测装置5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所述阻抗检测装置5通过检测呼吸波形,判断用户的呼吸,所述阻抗检测装置5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1包括呼吸面罩,所述呼吸面罩与壳体1分离,所述呼吸面罩与人的面部贴合。所述给药装置3设置于雾化装置2内,所述雾化装置2可为超声波雾化装置2,所述雾化装置2将给药装置3释放的药液通过超声波震荡雾化。所述供气装置4包括进气管410与出气管420,所述进气管410与雾化装置2连接,其另一端可与气罐或供氧通道连接,所述出气管420一端与雾化装置2连接,另一端与呼吸面罩连接,所述供气装置4用于供气,通过气流将雾化装置2中雾化的药液向呼吸面罩中输送,为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所述供气装置4还可设置供气阀,所述供气阀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用于控制供气装置4的供气量,根据用户的不同,调整供气量。

其中,所述换气装置6包括第一通气口610、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所述换气装置6设置于呼吸面罩上,所述第一通气口610有若干个,分布于呼吸面罩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设置于第一通气口610上,覆盖于第一通气口610上,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接收控制处理器7输出的开启或关闭信号,并根据控制处理器7的信号开启或关闭,当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开启时,所述呼吸面罩通过第一通气口610通气,当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关闭时,所述呼吸面罩处于不通气状态。

其中,所述阻抗装置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所述阻抗装置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所述阻抗装置用于检测用户的呼吸波形,其在人体肌肉施加高频电流,当用户呼吸时胸腔扩张收缩,肌肉变化,肌肉是电阻也在变化,其导电率改变,所述阻抗检测装置5根据导电率的变化绘制出用户的呼吸波形,并将呼吸波形向控制处理器7输出,控制处理器7根据呼吸波形判断用户的呼吸状态,并根据用户的呼吸状态输出相应的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阻抗检测装置5检测用户的呼吸波形,并向所述控制处理器7输出,所述控制处理器7获取呼吸波形了,当判断用户吸气时,向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输出关闭信号,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根据关闭信号关闭,将第一通气口610封闭,同时,所述给药装置3释放药液,所述雾化装置2将所述给药装置3释放的药液雾化,所述控制处理器7向所述供气装置4的供气阀输出开启信号,所述供气装置4向装置提供高速气流,其通过进气管410将气流引入雾化装置2,气流将雾化装置2中雾化的药液携带通过出气管420进入呼吸面罩,用户吸取雾化后的药液,当用户呼气时,控制处理器7向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输出开启信号,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开启,所述第一通气口610通气,同时所述控制处理器7向所述供气装置4的供气阀输出关闭信号,所述供气装置4的供气阀关闭,不提供高速气流,所述雾化的药液不会向呼吸面罩中提供,用户呼出的废气从第一通气口610释放。根据用户的的不同,所述控制处理器7还可设置所述通气阀的通量,为不同用户提供合适强度的气流,避免使用过程中的不适,以及造成的药液浪费。

实施例二

参考图3-5,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呼吸面罩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呼吸面罩内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种基于自然呼吸的智能雾化治疗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所述呼吸面罩还包括内层面罩8,所述内层面罩8设置于呼吸面罩的内侧,其覆盖呼吸面罩与人脸接触处,所述内层面罩8上设置有若干出气口8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出气口810上覆盖有第二电动换气叶片820,所述第二电动换气叶片820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呼吸面罩与内层面罩8重合处设置有第二通气口830,所述第二通气口830上设置有第三电动换气叶片840,所述第三电动换气叶片840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给药装置3包括给药管310、给药阀320,所述给药管310用于将给药装置3中的药液释放,所述给药阀320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

其中,所述呼吸面罩还包括内层面罩8,所述内层面罩8套设于呼吸面罩内,覆盖于用户面部接触处,所述内层面罩8与呼吸面罩重合处设置有第二通气口830,所述第二通气口830上设置有第三电动换气叶片840,所述第三电动换气叶片840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器7向第三电动换气叶片840输出开启或关闭信号,所述第三电动换气叶片840开启或关闭。所述内层面罩8上设置有出气口810,所述出气口810设置有第二电动换气片,所述第二电动换气片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器7向第二电动换气叶片820输出开启或关闭信号,所述第二电动换气叶片820根据开启或关闭信号执行开启或关闭操作。

优选的,所述给药装置3包括给药管310、给药阀320,所述给药管310用于将给药装置3中的药业释放,所述给药阀320设置于所述给药管310上,电动给药阀320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器7向给药阀320输出开启或关闭信号,所述给药阀320根据控制处理器7的开启或关闭信号执行开启或关闭操作,所述给药阀320还可根据控制处理器7的信号,调整给药量,避免一次性给药量过大。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处于吸气状态时,所述控制处理器7向第二电动换气叶片820输出开启信号、向第三电动换气叶片840输出关闭信号、向给药阀320输出开启信号,所述第二电动换气叶片820开启,雾化的药液与气流通过出气口810向用户面部喷洒,所述第三电动换气叶片840关闭,即第二通气口830关闭,所述给药阀320开启,向雾化装置2释放药液;当用户处于呼气状态时,所述控制处理器7向第二电动换气叶片820输出关闭信号、向第三电动换气叶片840输出开启信号、向给药阀320输出关闭信号,所述第二电动换气叶片820关闭,雾化的药液与气流无法通过出气口810向用户面部喷洒,被封闭于内层面罩8与呼吸面罩之间,所述第三电动换气叶片840开启,即第二通气口830通气,用户呼出的废气从第二通气口830释放,该设置减少已经被液化的药液损失,所述给药阀320关闭,药液停止雾化,减少药液的损失。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控制处理器7还包括存储模块710,所述存储模块710用于存储呼吸波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存储模块710还将呼吸波形与指定用户绑定,当指定用户使用时,控制处理器7调取存储的呼吸波形,并将实时呼吸波形与存储的呼吸波形做对比当波形一致时,所述控制处理器7根据存储的呼吸波形控制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呼吸面罩内设置有气流检测装置9,所述气流检测装置9检测呼吸面罩内的气流情况,所述气流检测装置9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警报装置10,所述警报装置10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当控制处理器7向警报装置10输出警报信号时,所述警报装置10发出警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当所述气流检测装置9检测呼吸面罩内存在气流乱流时,所述控制此处理器向警报装置10输出警报信号。

其中,所述存储模块710用于存储呼吸波形,所述呼吸波形与制定用户绑定,即每个用户绑定自身的呼吸波形,当指定的用户使用时,控制处理器7调取所述存储模块710中存储的呼吸波形,并将实时的呼吸波形与存储的呼吸波形作对比,当两者波形一致时,即为用户进入稳定的呼吸节奏,所述控制处理器7将根据存储的呼吸波形控制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即当用户呼气时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开启,当用户吸气时,所述第一电动换气叶片620关闭。

优选的,所述气流检测装置9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用于检测呼吸面罩内的气流情况,作为一种检测方式,所述气流检测装置9在用户正常使用装置时检测预设时间内的面罩内的气流情况,所述预设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可为5min,在预设时间内的呼吸面罩内的气流情况将作为参照,用户在使用时呼吸面罩内出现与预设时间内的呼吸面罩内的气流情况不一致的情况时,所述控制处理器7判断用户呼吸出现异常。

优选的,所述警报装置10与控制处理器7连接,当控制处理器7判断用户出现呼吸异常时,所述控制处理器7向所述警报装置10输出警报信号,所述警报装置10发出相应警报,所述警报装置10可与医院的求助系统连接或设置警报铃声,当收到警报信号时所述警报装置10向一元的求助系统发起求助或警报铃声响起。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