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952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腹腔镜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治疗腹腔疾病的手机器械,特别涉及可在手术中机动灵活进行缝合操作的腹腔镜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镜在腹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在腹腔镜手术中如剖腹手术基本缝合的那种机动灵活性却大部分失掉。为了弥补不足,在腹腔镜下止血或对合组织,采用简单但较危险的热凝、电凝、激光、夹子、u形钉等,但操作不慎可引起严重出血或周围组织的坏死,致使患者死亡。也有对应的缝合装置就此做相应的改进,如公开号为cn1729939a、名称为“腹腔镜缝合器”的发明申请以及公开号为cn101449989a、名称为“腹腔镜缝合打结器”的发明申请,都是为了提高缝合的机动灵活性,但是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不顺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腹腔内可机动灵活地进行缝合、打结的腹腔镜缝合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这样实现,设计一种腹腔镜缝合器,包括缝针、主杆、手柄,主杆为空心杆,主杆的尾部固定在手柄上;

主杆的前端端面上轴心处设有第一缝针固定孔,主杆的前端侧面设有第二缝针固定孔,第二缝针固定孔横向贯穿主杆;主杆设有内固定杆,内固定杆的尾端设有旋转把握头,内固定杆的尾段设有外螺纹,主杆的尾端设有与内固定杆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缝针为w形针,高度小于5mm,缝针的尾部段设有平遍节;

在手柄上贴近主杆的下方设置线轮安置槽,线轮安置槽中设置线轮固定轴,线轮安置槽壁上设有贯穿手柄的穿线孔。

进一步地,第二缝针固定孔的插入端口呈喇叭口,二缝针固定孔的固定端口略大于缝针的尾径。

进一步地,缝针的针眼下方设有导线槽,针眼与针底部的高度差大于1mm。

进一步地,导线槽延伸至缝针的弯位处。

进一步地,缝针的针长3.5cm、针直径1.1mm。

进一步地,主杆处于手柄上方位处设有排气排血孔座,排气排血孔座设有通孔与主杆的空心通孔相通联,排气排血孔座上设有盖帽。

本发明有利于缝针机动灵活的进出腹腔,并使腹腔镜手术中的缝针能在体内各方位进行灵活的缝合、打结;手柄与主杆构成一体,由手柄操作各种缝合及打结,缝线从缝针前后两端进出两次,缝线的另一端由操作者握在手中,并且所需缝线为剖腹手术所需的普通缝线,可取代目前腹腔镜所采用的套圈技术、缝合技术以及电凝等技术,节省了大量材料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第二缝针固定孔32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缝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腹腔镜缝合器,包括缝针1、主杆3、手柄4,主杆3为空心杆,主杆3的尾部固定在手柄4上;主杆3前端端面上设有第一缝针固定孔31,主杆3的前端侧面设有第二缝针固定孔32,第二缝针固定孔32横向贯穿主杆3。如图2所示,第二缝针固定孔32的插入端口321呈喇叭口,第二缝针固定孔的固定端口322略大于缝针1的尾径,操作时,可以较为方便地将缝针1插入第二缝针固定孔32内。

主杆1设有内固定杆5,内固定杆5的尾端设有旋转把握头,内固定杆5用于固定缝针1,内固定杆5的尾段设有外螺纹,主杆1的尾端设有与内固定杆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或者是将主杆3的尾端焊接固定在手柄4上,手柄4上设置与主杆3内孔同一轴心并可容纳内固定杆5通过的配合孔,配合孔尾端设有与内固定杆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如图3所示,缝针1为w形针,高度小于5mm,缝针的尾部段设有平遍节11;平遍节11便于内固定杆5顶压缝针1,将缝针1固定在第二缝针固定孔32上并防止缝针1固定后转动。缝针1的针眼下方设有导线槽,针眼与针底部的高度差大于1mm;导线槽的设置便于穿针眼和引线;针眼与针底部的高度差便于在手术过程中提拉缝线。导线槽延伸至缝针1上接近针眼的内侧弯位处,便于缝针1进针穿透缝合部,减少缝线对进针的影响。本实施例中,缝针1的针长3.5cm、针直径1.1mm,针眼采用8号针的针眼。现有技术中的弧形针在实际操作中,进针后人体组织将缝线挤至紧贴缝针针体,在手术过程中难于提拉缝线,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和手术时间。w形针的构造可以使人体组织不易将缝线挤至紧贴缝针针体,手术过程中提拉缝线较为容易,减少缝合时间。

如图1所示,在手柄4上贴近主杆3的下方设置线轮安置槽41,线轮安置槽中设置线轮固定轴42,线轮安置槽壁上设有贯穿手柄的穿线孔43。使用时,由缝线线轮上抽出缝线,通过穿线孔43将缝线引出手柄4外,将缝线线轮放置在线轮安置槽41内,缝线线轮的轴孔套在线轮固定轴42上,线轮固定轴42的轴径小于缝线线轮轴孔的孔径,缝线线轮可在线轮安置槽41内自由地转动。

主杆3处于手柄上方位处设有排气排血孔座33,排气排血孔座33设有通孔与主杆的空心通孔相通联,排气排血孔座33上设有盖帽34。排气排血孔座便于排出主杆3内的血气。

本发明的缝合、打结技巧:

1、进入腹腔:将穿上缝线的缝针1插入主杆3上的第一缝针固定孔31中,使缝针1与主杆3呈直线,通过6~7mm套管进入腹腔后,通过夹线钳将缝针1从第一缝针固定孔31中取下,将缝针1插入第二缝针固定孔32中,转动内固定杆5将缝针1牢固固定在第二缝针固定孔32中,缝针1与主杆3呈90°角,以利于顺利缝合。

2、缝合:右手持缝合器,使缝针1穿透缝合部位,然后进一步出针,使缝线从针孔露出4~5mm,操作者左手持夹线钳挑起前端缝线并夹紧,缝针退出,缝合穿线完成,夹线钳放开缝线断端。

3、打结:带线的缝针1绕夹线钳旋转1周(打方结)或旋转2周(打外科结)后,夹线钳持夹缝线断端,缝合器与夹线钳对应拉紧,完成一个结。同法完成第二个或第三个结。

4、剪线:缝合器与夹线钳拉直缝线,线剪剪断。缝合器不退出腹腔,进行第二次缝合、打结。

5、退出:旋松内固定杆5,通过夹线钳将缝针1从第二缝针固定孔32中取下,将缝针1插入第一缝针固定孔31中,然后将主杆3与缝针1一并抽出腹腔。

本发明可以进行:

1、递线、打结:非缝合状态时应用缝合器递线、打结,结扎组织断端。方法同上。可取代目前腹腔镜所采用的套圈技术,节省大量材料费。

2、间断缝合:上述缝合、打结技巧,即是间断缝合。

3、8字缝合:缝合器缝合穿线后,打结不剪线,进行第二针缝合穿线,夹线钳穿过针孔处缝线后,夹紧缝线另一断端并拉过牵出,缝针退出组织,缝线两端打结,完成8字缝合。

4、连续缝合、连锁缝合:同8字缝合,但进出缝针的方向不同。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腹腔镜缝合器,包括缝针(1)、主杆(3)、手柄(4),主杆(3)为空心杆,主杆(3)的尾部固定在手柄上;主杆(3)的前端端面上设有第一缝针固定孔(31),主杆(3)的前端侧面设有第二缝针固定孔(32),第二缝针固定孔(32)横向贯穿主杆(3);主杆(1)设有内固定杆(5);缝针(1)为W形针,高度小于5mm,缝针的尾部段设有平遍节;在手柄(4)上贴近主杆(3)的下方设置线轮安置槽,线轮安置槽中设置线轮固定轴,线轮安置槽壁上设有贯穿手柄的穿线孔。本发明有利于缝针机动灵活的进出腹腔,并使腹腔镜手术中的缝针能在体内各方位进行灵活的缝合、打结。

技术研发人员:李法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9.07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