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度可自由伸长的网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8800发布日期:2018-07-27 18:3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学骨科领域,涉及一种长度可变的网笼,尤其涉及一种长度可以自由拉伸或缩短的钛合金网笼。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慢性劳损增加,急性外伤及颈、胸、腰椎慢性疾病导致的脊柱脊髓损伤发生几率急剧上升,该疾病的诊治往往需要进行骨科手术。在手术中,经常需要对病变节段脊柱、脊髓进行减压,并对减压区域应用填充骨质的钛合金的网状管道即网笼进行融合固定。钛合金网笼质量轻、刚性强度大,可以有效的对相邻脊柱进行有效的固定,但是目前使用的钛合金网笼,在长度上是根据病人需要融合、固定的骨骼空间大小进行截取,截取后的钛合金网笼长度不可调节,手术过程中需要把一定长度的网笼放到同样长度尺寸的病灶空间内。在放置过程中,由于需要植入的钛合金网笼尺寸和病灶空间大小一致,同时又由于手术区域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等解剖结构的阻碍,往往造成钛合金网笼在人体病灶空间内的放置困难,在放置过程中时常会造成对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组织的刺激和损伤,造成手术中的二次伤害。同时需要反复调试,不仅费时费力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副损伤,而且会导致网笼植入困难导致手术失败。其次,在手术过程中,网笼没有填充骨骼组织的通道,只有从网笼两端管道口进行填充,一般是在放置前进行骨骼组织的填充,然后再放到相关病灶位置,这就同样提高了放置的难度,同时在放置中骨组织会掉落,最后放置到病灶位置后,经常导致骨骼填充不满。而且网笼的长度需要根据手术需要的长度进行截取,没有形成产品的标准化系列进行自由选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度可以自由伸缩的钛合金网笼,解决目前在骨科手术中钛合金网笼放置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采用组合方式设计一长度可变的网笼,开始放置较短的网笼到有效的病灶空间,然后进行拉伸至需要长度进行固定,解决钛合金网笼放置难度的问题,提高手术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设计中,在网笼的一端留有一窗户,可以自由开关,用来进行骨材料的导入,这样就可以先进行网笼的放置,再进行骨材料的填充,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和效率。可自由伸长的网笼,在手术中可以应用于一定长度范围内,根据设计网笼长度的不同,可以形成一系列长度的网笼,满足一般手术中的需要,避免了每次手术需要根据病灶空间现场进行网笼截取的弊端,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型号系列即可,提高手术效率。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长度可调的钛合金网笼,包括两根外管医用网笼和一根直径较细一点的内管网笼,两根外管网笼和设置在两根外管之间的内管网笼采用导轨进行连接,内管网笼和外管网笼之间可以自由滑动,应用时根据手术对网笼长度的需要,放置时内管网笼和两外管网笼重合较多,放置到病灶部位后,对内管网笼和外管网笼进行拉伸,拉伸到合适的长度后,通过内外网笼之间的细螺钉拧紧固定,使网笼的整体长度达到合适的位置。

考虑到手术中骨骼物资方便填充的问题,设计中在网笼的一端,主要是一外管网笼的一端设计了一可以开启和闭合的窗户,窗户呈椭圆形,一端采用铆钉固定,有可以自由旋转的合页连接于窗户,在应用中当网笼放到病灶内后,开启窗户进行骨骼物资的填充,等填充满后,对窗户进行关闭,另外一端有错位的按钮和可以进行错位锁紧。

设计的可以自由伸长的网笼,设计中两根外管网笼等长,内管网笼固定为2cm,外管网笼固定为1.5cm时,考虑内管网笼和外管网笼固定重合的空间,预留1cm的空间,此时的网笼可以满足3cm到4cm之间的需求。当外管网笼分别为1.5cm、2.5cm、3.5cm、4.5cm等四个长度时,设计的网笼分别可以满足3cm~4cm、4cm~5cm、5cm~6cm、6cm~7cm等四个层次的应用,这样再应用中就不用现场根据病灶空间进行精确截取网笼的长度,就可以根据病灶空间的需要自由选取不同系列的网笼了,实现了应用的方便。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两外管网笼和一内管网笼滑动组合的方式,实现了网笼长度的自由伸长,实现了手术过程中,先以较短的长度容易的放入病灶内,然后根据病灶长度进行拉伸到合适的长度,提高了手术的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一外管网笼出设计了一窗户,方便了骨物质的导入,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同时根据外管不同尺寸,该网笼可以设计成系列长度的产品,手术使用中,避免了现场根据长度的需要,实时的截取,实现了根据手术空间需要,自动进行网络系列的选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伸长网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伸长网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管网笼、2-凹型滑槽、3-导轨、4-内管网笼、5-紧固螺钉、6-窗户、7-合页开关、8-紧固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长度可调的钛合金网笼,如图1所示,采用两根外管医用网笼和一根直径较细一点的网笼组成,网笼都有钛合金材料构成。两根外管网笼1内壁都焊接上了凹型滑槽2,内管网笼4外侧焊接上了导轨3,导轨3可以在凹型滑槽2内自由滑动。同时在一外管网笼边沿0.5cm出开螺丝孔,放置螺钉5,可以起到对外网笼1和内网笼4固定的作用。同时在一外网笼外侧开有窗户6,窗户6一端由合页7与外网笼1相连接,另一端由铆钉8进行紧固。

工作中,根据图1进行把外网笼1和内网笼4进行组装,然后挤压2个外网笼使总体网龙的长度变的较短,然后放入手术需要固定的病灶区域内。然后对外网笼进行拉伸,拉伸至病灶区域内后,紧固螺钉5进行固定,此时整个网笼充实满整个病灶区域内。这样避免了放置过程中造成对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组织的刺激和损伤,杜绝了造成手术中的二次伤害。然后开启窗户小孔6进行骨质的填充,当填充满后,关闭窗户小孔6,并采用铆钉8进行固定。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设计中两根外管网笼1等长,内管网笼固定为2cm,外管网笼固定为1.5cm时,考虑内管网笼和外管网笼固定重合的空间,预留1cm的空间,此时的网笼可以满足3cm到4cm之间的需求。外管网笼分别为采用1.5cm、2.5cm、3.5cm、4.5cm等四个长度,设计的网笼分别可以满足3cm~4cm、4cm~5cm、5cm~6cm、6cm~7cm等四个层次的应用,基本满足了一般手术中的需要。这样应用中就不用现场根据病灶空间进行精确截取网笼的长度,就可以根据病灶空间的需要自由选取不同系列的网笼,实现了自动选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骨科领域中长度可自由伸缩变化的网笼,解决目前骨科手术中钛合金网笼放置困难等一些问题。其技术方案是:通过两根外管医用网笼和一根内管网笼,采用导轨连接组合成一可自由伸缩移动的网笼,工作中可以先以较短的网笼放入病灶空间,然后再进行拉长到合适的长度,避免了目前放置过程中对周围重要组织的刺激和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手术效率。同时在一外网笼的外壁开设一窗户,可以通过窗户进行骨质填充,提高了骨组织放置的方便性,保证了手术质量。通过此方案设计的可自由伸缩的网笼,通过采取系列化的外管组合,可以实现手术中对网笼的自动自由选取,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明;王磊;许海燕;曹永;范从海;马勇;黄桂成;郭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2.25
技术公布日:2018.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