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脂腺痣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45368阅读:40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草药膏,具体为一种治疗皮脂腺痣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脂腺痣是皮脂腺异常增多所致增生性皮肤病。本病多于出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部。一般随着年龄缓慢增长,皮损到成年时才被发现,呈现皮肤色或淡红色。表现为无毛发的斑块,呈乳头瘤状隆起,表面光滑,有蜡样光泽,约1一2平方厘米大。

西医治疗多用手术、液氮冷冻、激光疗法。但多数尤其是老年患者惧怕上述治法

所以,迄今仍乏一种治疗皮脂腺痣既实用,又简便易行的外用中药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使皮脂腺痣患者免受手术、冷冻之苦,研制出一种有较好疗效的中药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皮脂腺痣的药膏,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五倍子100一10份,乌梅100一10份,牡蛎100一10份,鳖甲100一10份,赤芍100一10份,泽兰100一10份,凡士林2500一200份。

本发明所述药膏的最佳配比范围是:五倍子10份,乌梅10份,牡蛎10份,鳖甲10份,赤芍10份,泽兰10份,凡士林200份。

本发明所述药膏的制备方法是:将五倍子、乌梅、牡蛎、鳖甲、赤芍、泽兰,磨成细粉,过100目筛,药粉入凡士林中充分调匀成膏,分装塑料盒中备用。

本发明的用药依据是:五倍子,味酸、咸,性寒。本品具酸涩收敛功效;乌梅,味酸、涩,性平。实践中认为,对皮脂腺痣有较好软坚收涩散结功效;牡蛎,味咸,涩,性微寒。性寒质重,具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之功;鳖甲,味咸,性寒。功可软坚散结;赤芍,味苦,性寒。功可活血散瘀;泽兰,味苦、辛,性微温。苦辛气香,性温通达,功可祛瘀散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药膏是纯中药外用制剂,凃抹患处后,诸药互用,能起到酸涩收敛,活血散瘀,软坚散结疗效,因而治疗皮脂腺痣效果显著。且使用方便,无副作用,患者均愿接受。

药膏的使用方法:毎日早晩各1次涂于皮损处,厚约2毫米。

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治疗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44一7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皮脂腺痣诊断标准。

治疗结果:以皮损全部消退,皮肤变平为治愈;皮损消退50%为显效。均在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33例中治愈25例,显效8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实施例一:五倍子30g,乌梅30g,牡蛎30g,鳖甲30g,赤芍30g,泽兰30g,凡士林800g。

该药膏的制备方法是:将五倍子、乌梅、牡蛎、鳖甲、赤芍、泽兰,磨成细粉,过100目筛,药粉入凡士林中充分调匀成膏,分装塑料盒中备用。

实施例二:五倍子70g,乌梅70g,牡蛎70g,鳖甲70g,赤芍70g,泽兰70g,凡士林2000g。

该药膏的制备过程按上述实施例一制备工艺加工即可。

实施例三:五倍子10g,乌梅10g,牡蛎10g,鳖甲10g,赤芍10g,泽兰10g,凡士林200g。

该药膏的制备工艺按上述实施例一制备工艺加工即可。

从实践中对三个实施例方案进行了疗效比较,认为实施例三疗效优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所以实施例三为最佳实施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治疗皮脂腺痣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五倍子100一10份,乌梅100一10份,牡蛎100一10份,鳖甲100一10份,赤芍100一10份,泽兰100一10份,凡士林2500一200份。制备方法是:将五倍子、乌梅、牡蛎、鳖甲、赤芍、泽兰,磨成细粉,过100目筛,药粉入凡士林中充分调匀成膏。有益效果是:该药膏是纯中药外用制剂,凃抹患处后,能起到酸涩收敛,活血散瘀,软坚散结疗效,因而治疗皮脂腺痣效果显著。且使用方便,无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国;马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建国
技术研发日:2017.12.28
技术公布日:2018.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