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引流管及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732发布日期:2019-05-11 01:0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引流管及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引流管及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是近10年来提出并开展的伤口治疗新方法,它包括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最先提出的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mnage,VSD)和1997年美国外科医师Argenta_2J首创的封闭负压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两项关键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难治性伤口的治疗,包括急性、慢性、感染性伤口,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负压治疗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封闭负压引流促进在全方位、高负压下被引流区的“零积聚”,因而能有效地预防伤口积液,加快感染腔隙闭合和感染伤口的愈合。

但是,现有技术的引流管的功能比较单一,只具备引流、冲洗功能,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及时采集样本,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地判断创面是否有细菌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引流管及引流装置,该多功能引流管不仅具备引流、冲洗功能,还能及时采集血液样本,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地判断创面是否有细菌感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引流管包括:引流管Ⅰ、多功能接头Ⅰ、引流管Ⅱ、多功能接头Ⅱ、止水夹、引流管Ⅲ、取样罐,其中,所述多功能接头Ⅰ和所述多功能接头Ⅱ均为T型或Y型的三通结构,所述三通结构包括接头本体、前引流端、后引流端、取样端;所述引流管Ⅰ的一端的外侧管壁上固定有冲洗管,另一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Ⅰ的前引流端与连接;所述引流管Ⅱ的一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Ⅰ的后引流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功能接头Ⅱ的前引流端连接;所述多功能接头Ⅱ的后引流端与所述引流管Ⅲ连接;所述止水夹设置在所述引流管Ⅱ上;所述取样罐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与所述罐体连通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取样端Ⅰ和取样端Ⅱ相匹配;所述多功能接头Ⅰ的接头本体上还设有护帽组件Ⅰ;所述多功能接头Ⅱ的接头本体上还设有护帽组件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引流管Ⅰ与所述多功能接头Ⅰ的前引流端远离的一端设有贯穿所述引流管Ⅰ的一侧管壁的引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冲洗管的一端沿所述引流管Ⅰ的方向延伸,并固定在所述引流管Ⅰ的外侧管壁上,另一端沿所述引流管Ⅰ远离的方向延伸并设有冲洗管接头,所述冲洗管接头上设有封盖,所述冲洗管接头用于连接注射器或输液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止水夹包括U型夹体、限位板,所述U型夹体的两侧内壁上设有一对角型凸肋;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U型夹体一侧壁上,另一端设有呈锯齿状的定位凹槽,所述U型夹体靠近定位凹槽的一端设有与定位凹槽相匹配的角型凸起,所述角型凸起的外壁上设有防脱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取样罐的罐体上设有刻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取样罐的连接头由硅胶材质制成,所述多功能接头Ⅰ的取样端和所述多功能接头Ⅱ的取样端均由硅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取样罐的罐体由硅胶、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护帽组件Ⅰ和所述护帽组件Ⅱ均包括:连接件、与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护帽,其中,所述护帽组件Ⅰ的连接件与所述多功能接头Ⅰ的接头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护帽组件Ⅰ的护帽与所述多功能接头Ⅰ的取样端密封配合;所述护帽组件Ⅱ的连接件与所述多功能接头Ⅱ的接头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护帽组件Ⅱ的护帽与所述多功能接头Ⅱ的取样端密封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护帽组件Ⅰ和护帽组件Ⅱ均由硅胶材料制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引流装置,包括软垫及至少两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多功能引流管,其中,引流管Ⅰ的一端固定在软垫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引流管的引流管Ⅰ的外壁固定有冲洗管,使其具备引流、冲洗功能,该多功能引流管取样罐与通过三通结构的多功能接头Ⅰ、多功能接头Ⅱ连通,进行样本采集,以便医务人员根据所采集到的样本,准确地判断创面是否有细菌感染,对患者精准治疗。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引流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多功能引流管,可以同时对不同部位进行引流,能防止单管堵塞,提高引流效率,减少手术的工作量,降低因导管数目多造成患者伤口感染的机会具有引流效率高、使用方便、安全卫生、创伤面小、效果好的优点,避免创面因外部环境影响再次感染,缩短治疗时间。

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引流管及引流装置可简化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操作流程,便于基层医疗机构推广,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功能引流管01处于取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取样罐7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止水夹5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多功能引流管01处于引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多功能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01-多功能引流管,1-引流管Ⅰ,2-多功能接头Ⅰ,3-引流管Ⅱ,4-多功能接头Ⅱ,5-止水夹,6-引流管Ⅲ,7-取样罐,8-护帽组件Ⅰ,9-护帽组件Ⅱ,11-冲洗管,111-冲洗管接头,112-封盖,12-引流孔,51-U型夹体,52-限位板,53-角型凸肋,54-定位凹槽,55-角型凸起,56-防脱凸台,71-罐体,72-连接头,81-护帽,82-连接件,02-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引流管01包括:引流管Ⅰ1、多功能接头Ⅰ2、引流管Ⅱ3、多功能接头Ⅱ4、止水夹5、引流管Ⅲ6、取样罐7。

多功能接头Ⅰ2和多功能接头Ⅱ4均为T型或Y型的三通结构,该三通结构包括接头本体、前引流端、后引流端、取样端;引流管Ⅰ1的一端的外侧管壁上固定有冲洗管11,另一端与多功能接头Ⅰ2的前引流端与连接;引流管Ⅱ3的一端与多功能接头Ⅰ2的后引流端连接,另一端与多功能接头Ⅱ4的前引流端连接;多功能接头Ⅱ4的后引流端与引流管Ⅲ6连接。

取样罐7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71、连接头72,其中,连接头72与罐体71连通,连接头72与多功能接头Ⅰ2的取样端和多功能接头Ⅱ4的取样端相匹配。止水夹5设置在引流管Ⅱ3上。所述多功能接头Ⅰ2的接头本体上还设有护帽组件Ⅰ8;所述多功能接头Ⅱ4的接头本体上还设有护帽组件Ⅱ9。

进一步地,引流管Ⅰ1与多功能接头Ⅰ2的前引流端远离的一端设有贯穿引流管Ⅰ1的一侧管壁的引流孔12。

进一步地,冲洗管11的一端沿引流管Ⅰ1的方向延伸,并固定在引流管Ⅰ1的外侧管壁上,另一端沿引流管Ⅰ1远离的方向延伸并设有冲洗管接头111,冲洗管接头111上封装有封盖112,冲洗管接头111用于连接注射器或输液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止水夹5包括U型夹体51、限位板52,U型夹体51的两侧内壁上设有一对角型凸肋53;限位板5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U型夹体51一侧壁上,另一端设有呈锯齿状的定位凹槽54,U型夹体51靠近定位凹槽54的一端设有与定位凹槽54相匹配的角型凸起55,角型凸起55的外壁上设有防脱凸台56。

进一步地,多功能接头Ⅰ2和多功能接头Ⅱ4均由硅胶材质制成,硅胶材质为软质材料。取样时,多功能接头Ⅰ2的取样端和多功能接头Ⅱ4的取样端可与取样罐7的连接头72密封配合连接,气密性好,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取样罐7的的罐体71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地,取样罐7由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材质制成。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均为透明的硬质材料,均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由此制作的产品能在100℃以上的温度进行消毒灭菌。

进一步地,护帽组件Ⅰ8包括护帽81、连接件82,其中,连接件82的一端与护帽8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多功能接头Ⅰ2的接头本体固定连接,护帽81呈T型,护帽81可与多功能接头Ⅰ2的取样端密封配合。

护帽组件Ⅱ9与护帽组件Ⅰ8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护帽组件Ⅰ8和护帽组件Ⅱ9均由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质的护帽组件Ⅰ8与多功能接头Ⅰ2的取样端,护帽组件Ⅱ9与多功能接头Ⅱ4的取样端密封配合,气密性好,操作方便。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引流装置,包括软垫02及至少两个多功能引流管01,其中,引流管Ⅰ1的一端粘合固定在软垫02内。

进一步地,软垫02由医用海绵或医用泡沫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装置的使用方法:首先,将软垫02置于伤口处,外用医用粘膜进行密封处理;然后,使用护帽组件Ⅰ8将多功能接头Ⅰ2的取样端密封,使用护帽组件Ⅱ9将多功能接头Ⅱ4的取样端密封;再将引流管Ⅲ6远离多功能接头Ⅱ4的一端连接负压源,进行引流(如图4所示,多功能引流管01处于引流状态)。

使用止水夹5阻断引流管Ⅱ3后,取下护帽组件Ⅰ8和护帽组件Ⅱ9,将取样罐7上的两个连接头72分别与多功能接头Ⅰ2的取样端及多功能接头Ⅱ4的取样端连接,即可在负压源的作用下引流至取样罐7内(如图1和5所示,多功能引流管01处于取样状态),采集样本,以便医生及时根据所采集到的样本,准确地判断创面是否有细菌感染。

另外,利用冲洗管接头111进行对接注射器、静脉输液器,通过冲洗管2注入液体进行冲洗。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