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8113发布日期:2019-09-03 22:1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护理床。



背景技术:

临床上在骨外科所使用的护理床大多是普通护理床,患肢长时间躺卧,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良,引起水肿,且这种护理床在给病人换药时,容易污染被褥,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现有的医用护理床功能越来越多,但是病人坐起来的时候不方便倚靠,需要病人向后移动靠到床头上或在病人后腰处垫上枕头等物品,虽然大多数都带有背位床板可以升起,但只能缓慢升起,除对少数重症病人外都不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护理床,解决现有医用护理床在病人坐起来的时候不方便倚靠、护理换药时容易污染被褥和不能对腿部恢复练习的问题。

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医用护理床,包括床体和床头,所述床头由框架、前挡板和后挡板组成,所述框架的边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到框架内与齿轮连接,所述后挡板与前挡板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通孔,所述后挡板的通孔内设有轴套,所述前挡板的的通孔内设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后端设置在轴套内,所述轴杆的底端设有齿牙与齿轮啮合,所述前挡板的上端通过轴铰接有靠板,所述靠板的下方与轴杆的前端连接,所述床体的上设有架体,所述架体的顶端等距设有凹槽,所述架体上设有挂环,所述挂环通过挂带连接有托板。

所述转轴上设有手摇把手。

所述轴套的后端通过支架与后挡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可以在病人坐起后,摇动把手,转轴带动齿轮运转,齿牙与齿轮的配合使轴杆在齿轮上移动,将靠板的下方顶起,供病人倚靠,病人不用费力向后移动靠到床头上。将腿放在托板内,进行腿部恢复练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架体与托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床体,2-框架,3-前挡板,4-后挡板,5-转轴,6-齿轮,7-轴套,8-轴杆,9-齿牙,10-轴,11-靠板,12-把手,13-支架,20-架体,21-挂环,22-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一种医用护理床,包括床体1和床头,所述床头由框架2、前挡板3和后挡板4组成,所述框架2的边侧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一端延伸到框架2内与齿轮6连接,所述后挡板4与前挡板3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通孔,所述后挡板4的通孔内设有轴套7,所述前挡板3的的通孔内设有轴杆8,所述轴杆8的后端设置在轴套7内,所述轴杆8的底端设有齿牙9与齿轮6啮合,所述前挡板3的上端通过轴10铰接有靠板11,所述靠板11的下方与轴杆8的前端连接。所述床体1的上设有架体20,所述架体20的顶端等距设有凹槽,所述架体20上设有挂环21,所述挂环21通过挂带连接有托板22。所述转轴5上设有手摇把手12。所述轴套7的后端通过支架13与后挡板4固定连接。

床体1与床头的框架2通过螺栓固定,把手12上设有外四棱与转轴5上的内四棱相配合,摇动把手12,转轴5带动齿轮6运转,齿牙9与齿轮6的配合使轴杆8在齿轮6上移动,将靠板11的下方顶起。挂带可根据需要调节长短,将腿放在托板22内,挂环21放在相对应的凹槽内,防止挂环21的移动,进行腿部恢复练习,护理换药时避免了污染被褥。

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范性说明而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人员还可以对其进行局部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视为对本专利的等同替换,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医用护理床,包括床体和床头,所述床头由框架、前挡板和后挡板组成,所述框架的边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到框架内与齿轮连接,所述后挡板与前挡板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通孔,所述后挡板的通孔内设有轴套,所述前挡板的通孔内设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后端设置在轴套内,所述轴杆的底端设有齿牙与齿轮啮合,所述前挡板的上端通过轴铰接有靠板,所述靠板的下方与轴杆的前端连接。本发明可以在病人坐起后,摇动把手,转轴带动齿轮运转,齿牙与齿轮的配合使轴杆在齿轮上移动,将靠板的下方顶起,供病人倚靠,病人不用费力向后移动靠到床头上。

技术研发人员:高忠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鸣桐环保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27
技术公布日:2019.09.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