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0095发布日期:2018-08-21 19:1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



背景技术:

病人的肢体如果有外伤流血需要及时消毒和包扎,并且需要将有伤口的肢体抬高,以防止血液流向伤口部位,让伤口及时止血愈合。而让伤者自己抬高受伤的肢体会太累,不利于伤者的恢复。而使用简单的支撑杆撑起伤者受伤的肢体,由于支撑杆舒适性较差,不能够自由调整高度,支持伤者很不舒适。而且支撑杆无法灵活移动,容易倒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可以将伤者受伤的肢体抬高支持起来,防止血液流向伤口部位,而且支撑舒适,可以自由调整高度,可以灵活移动,不易倒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包括矩形板状的支撑板,支撑板顶部垂直设有两相互平行的矩形板状侧板,两侧板顶部固定有矩形网状的兜网,兜网的长度比两侧板的距离大5㎝左右,支撑板底部中心处垂直设有螺纹杆,螺纹杆底部配有相互螺纹配合的螺纹管,螺纹管底部垂直设有平板状的底座,底座底面安装有三个尺寸相同的万向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板、侧板、螺纹杆均由铝合金制造,支撑板通过焊接与侧板和螺纹杆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兜网由尼龙线编制而成,兜网通过螺钉固定在两侧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螺纹管和底座均由铝合金制作,螺纹管和底座通过焊接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在螺纹管中旋转螺纹杆来调整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的高度,以便灵活适应不同的使用者。然后将万向轮摆放在地面上,伤者将受伤的肢体摆放在兜网上支持在高处,防止血液流向伤口部位。伤者移动身体时,万向轮可以在地面上自由滚动,让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可以灵活移动,不易倒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的俯视图。

其中,1—兜网、2—支撑板、3—侧板、4—螺纹管、5—螺纹杆、6—底座、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出示本发明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包括矩形板状的支撑板2,支撑板2顶部垂直设有两相互平行的矩形板状侧板3,两侧板3顶部固定有矩形网状的兜网1,兜网1的长度比两侧板3的距离大5㎝左右,从而保障兜网1在两侧板3之间处于松弛状态,以便兜网1能够稳定地兜住伤者的肢体。支撑板2底部中心处垂直设有螺纹杆5,螺纹杆5底部配有相互螺纹配合的螺纹管4,螺纹管4底部垂直设有平板状的底座6,底座6底面安装有三个尺寸相同的万向轮7。

支撑板2、侧板3、螺纹杆5均由铝合金制造,坚固耐用,重量轻,便于携带,耐腐蚀性能好,支撑板2通过焊接与侧板3和螺纹杆5连接。兜网1由尼龙线编制而成,扎实耐用,耐腐蚀性能好,网状的兜网1透气性好,兜网1通过螺钉固定在两侧板3上。螺纹管4和底座6均由铝合金制作,坚固耐用,重量轻,便于携带,耐腐蚀性能好,螺纹管4和底座6通过焊接连接。

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在螺纹管4中旋转螺纹杆5来调整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的高度,以便灵活适应不同的使用者。然后将万向轮7摆放在地面上,伤者将受伤的肢体摆放在兜网1上支撑在高处,防止血液流向肢体的伤口部位,帮助让伤口快速止血。伤者移动身体时,万向轮7可以在地面上自由滚动,让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可以灵活移动,不易倒塌,让伤者亦十分方便舒适。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涉及医疗设备领域,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在螺纹管中旋转螺纹杆来调整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的高度,以便灵活适应不同的使用者。然后将万向轮摆放在地面上,伤者将受伤的肢体摆放在兜网上支持在高处,防止血液流向伤口部位。伤者移动身体时,万向轮可以在地面上自由滚动,让该肢体外伤处理支撑架可以灵活移动,不易倒塌。

技术研发人员:邓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椒图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4.20
技术公布日:2018.08.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