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2102发布日期:2018-11-17 00:2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化和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



背景技术:

传统救护车一般只能起到将急救患者转运到医院的作用,在救护车上只能做输氧等简单的救治,这就给降低了病患在转运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增加了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

一种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其中,所述救护车系统集成以下模块:

通信模块,用于救护车系统与医院急救中心建立通信连接;

视音频交互模块,用于获取救护车内音视频数据,或者将通过通信模块传递的医院远程视音频进行解码播放;

采集监护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生命体征数据;

急救工作站,用于将采集监护模块获取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医院急救中心。

所述的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其中,通信模块通过3g通信网络或者4g通信网络与医院急救中心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的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其中,所述视音频交互模块和急救工作站分别通过交换机与通信模块连接,实现数据传递。

所述的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其中,所述采集监护模块由血气分析仪、无创动力学监测仪和多参监护床边机构成,血气分析仪、无创动力学监测仪和多参监护床边机分别与急救工作站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的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其中,所述多参监护床边机包括心电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及多参监护终端。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该救护车能够很好的执行院前急救,实现对患者及时、准确、有效的院前院内信息共享,打通绿色通道,为院内接诊赢得宝贵时间;同时该救护车系统具备全程实时监护和会诊指导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意外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包含智能移动救护车的院前急救系统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其中,所述救护车系统集成以下模块:

通信模块,用于救护车系统与医院急救中心建立通信连接。

视音频交互模块,用于获取救护车内音视频数据,或者将通过通信模块传递的医院远程视音频进行解码播放。

采集监护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生命体征数据。

急救工作站,用于将采集监护模块获取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医院急救中心。

具体的,通信模块通过3g通信网络或者4g通信网络与医院急救中心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视音频交互模块和急救工作站分别通过交换机与通信模块连接,实现数据传递。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监护模块由血气分析仪、无创动力学监测仪和多参监护床边机构成,血气分析仪、无创动力学监测仪和多参监护床边机分别与急救工作站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多参监护床边机包括心电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及多参监护终端。

如图1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院前急救系统由四部分组成:

1急救车:急救车是急救的前方战场,是主要的信息采集点,

2急救中心:急救中心是急救的后方基地,为急救车提高技术支持,为接诊提供准备工作。

3科室:前述急救过程的后续处理。

4医院his:存储病人历史诊疗数据、挂号/预约信息

急救车通过3g、4g或互联网与急救中心通信连接,将患者的信息发送至急救中心,急救中心根据患者病情在急救车未到达之前调配科室资源,为患者抢救做好准备,同时进入到医院his系统,为患者完成建立病历,手术申请等流程,并可调用患者历史诊疗数据以备医生查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该救护车能够很好的执行院前急救,实现对患者及时、准确、有效的院前院内信息共享,打通绿色通道,为院内接诊赢得宝贵时间;同时该救护车系统具备全程实时监护和会诊指导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意外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本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其系统集成以下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救护车系统与医院急救中心建立通信连接;视音频交互模块,用于获取救护车内音视频数据,或者将通过通信模块传递的医院远程视音频进行解码播放;采集监护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生命体征数据;急救工作站,用于将采集监护模块获取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医院急救中心。本发明用于院前急救的智能移动救护车能够很好的执行院前急救,实现对患者及时、准确、有效的院前院内信息共享,打通绿色通道,为院内接诊赢得宝贵时间;同时该救护车系统具备全程实时监护和会诊指导功能,减少不必要的意外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宁静静;冯嵩;胡建中;陈智;王一帆;熊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04.28
技术公布日:2018.1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