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确认采血针装针到位的采血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01624发布日期:2018-12-08 06:40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采血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与一次性采血针配套使用的采血笔。该采血笔在使用中只有将采血针在针座上插装到位才能上膛,并进入待发射状态,即具有确认采血针在针座上安装到位的特点。
背景技术
:采血笔是一种与一次性采血针配套使用的采血装置,其中采血笔可重复使用,而采血针为了避免交叉传染仅为一次性使用。采血笔的发展已有数十年历史,其中对采血笔的改进也经历了许多阶段,并逐步走向成熟。目前采血笔从穿刺深度可调性来看,可以分为穿刺深度可调和穿刺深度不可调两类,但是在穿刺深度可调的采血笔中又可分为前置头部撞击调节和后置撞击调节两种。采血笔的穿刺深度可调是为了适应不同年龄(比如成人和儿童)和不同皮质厚度的采血对象,在采血笔结构中专门设计有穿刺深度调节机构,以满足不同采血对象的需要。中国专利cn202891945u于2013年4月24日公告授权了一件专利号为2012204829392,名称为《无痛采血笔》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中设计有穿刺深度调节机构,调节部件为调节帽,该调节帽设在采血笔的前部,是一种前置头部撞击调节的采血笔。美国专利us5613978于1997年3月25日公告授权了一件名称《adjustabletipforlancetdevice》(采血装置的调节帽)的发明专利。该专利中也设计有穿刺深度调节机构,调节部件为调节帽,该调节帽设在采血笔的前部,也是一种前置头部撞击调节的采血笔。中国专利cn107854129a于2018年3月30日公布了一件专利申请号为2017109927100,名称为《一种穿刺深度后置调节的采血笔》的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请案中设计有后置的穿刺深度调节机构,是一种后置撞击调节的采血笔。对于采血笔来说,不论穿刺深度可调性是那种形式,在装针时采血针相对于针座是否插装到位都或多或少对使用产生影响。对于穿刺深度不可调的采血笔,采血针插装不到位影响穿剌效果以及疼痛感;对于前置头部撞击调节的采血笔,采血针插装不到位不影响穿剌深度,但影响穿剌效果以及疼痛感;对于后置撞击调节的采血笔,采血针插装不到位不但直接影响穿剌深度(不到位使穿剌深度增大,穿刺深度调节机构无法控制穿刺深度),而且还影响穿剌效果以及疼痛感。由此可见,采血针插装是否到位对采血笔的使用影响很大。但据申请人了解就目前而言,尚未发现采血笔具有确认采血针在针座上安装到位的性能,采血笔在使用中只有将采血针在针座上插装到位才能上膛,并进入待发射状态,否则无法上膛。为此,如何设计一种具有确认采血针在针座上安装到位的采血笔是本发明研究的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确认采血针装针到位的采血笔,其目的是要解决采血针装针不到位所带来的影响穿剌深度和效果以及疼痛感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确认采血针装针到位的采血笔,包括射杆以及壳体。所述射杆为采血笔的发射部件,射杆的头部设有用来插装一次性采血针的针座。所述壳体为采血笔的笔身,壳体中设有弹射腔,射杆安置在该弹射腔中;壳体上设有发射按钮以及用于上膛锁定射杆的卡扣,发射按钮与卡扣驱动连接。其创新在于:在射杆与壳体之间设有一用来管控装针到位的检验栓,检验栓为一结构件并座落在射杆上,且与射杆在采血笔轴向上滑动连接,射杆对应检验栓设有后端限位,当检验栓在射杆上向后滑动到后端限位时,检验栓相对于射杆处于后端位置。所述检验栓上设有卡钩和第一抵靠面,其中,卡钩为钩体并对应所述卡扣的位置和路径设置,卡钩与卡扣配合形成锁定结构;第一抵靠面为一个在装针时用来接受采血针触碰的接触面,第一抵靠面的作用端位于所述针座上。所述针座的座仓底部设有第二抵靠面,该第二抵靠面为另一个在装针时用来接受采血针触碰的接触面。所述射杆上设有挡靠面,该挡靠面面朝后方并用来限制射杆向后移动的距离;对应该挡靠面在壳体上设有固定限位面,该固定限位面面朝前方,并且位于挡靠面向后移动的路径上。在采血笔装针前状态下,以采血笔轴向为参考,满足下列公式:δs=s1-s2;式中:δs为第一抵靠面与第二抵靠面之间的距离;s1为卡扣与卡钩之间的距离;s2为固定限位面与挡靠面之间的距离。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前端”、“前方”和“向前”中“前”的含义是指采血笔的笔尖所指方向或采血针的射击方向。所述“后端”、“向后”和“朝后”中“后”的含义是指采血笔的笔尾所指方向或采血针射击方向的反方向。2.上述方案中,所述“轴向”是指采血笔的轴线方向,也是采血笔的笔尖与笔尾之间连线的射线方向,或者为前后方向。3.上述方案中,所述“发射按钮与卡扣驱动连接”是指按压发射按钮可以带动卡扣解锁的一种连接关系。驱动连接通常有两种连接形式,一种是发射按钮与卡扣连接成一体,是整体连接关系;另一种是发射按钮通过一种中间机构与卡扣连接,按压发射按钮可以通过中间机构带动卡扣解锁。4.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是指相对射杆等活动部件而言的固定(静止)部件的总称。本发明设计原理和技术构思是:为了解决采血针装针不到位所带来的影响穿剌深度和效果以及疼痛感等问题,首先,本发明在射杆与壳体之间增设了一个名称为“检验栓”的结构件,用来管控装针是否到位。该检验栓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检验栓与射杆在轴向滑动连接;第二,检验栓上设有一个卡钩,用来与发射按钮上的卡扣配合,起锁定和解锁射杆的作用;第三,检验栓上还设有一个第一抵靠面,该第一抵靠面位于针座的座仓内,在装针时用来接受采血针触碰;第四,检验栓在射杆上向后滑动设有后端限位。其次,本发明在射杆上设有一个挡靠面,对应该挡靠面在壳体上设有固定限位面,用来限制射杆相对于壳体向后移动的距离,在射杆向移动时挡靠面与固定限位面接触,迫使射杆停止向后移动。在装针过程中采血针插入针座后,一方面采血针的底部接触第一抵靠面,并推动检验栓向后移动,另一方面采血针的底部接触针座底部,并推动射杆向后移动。由于检验栓的卡钩的后移锁定距离与射杆的后移距离直接相联,因此只有将采血针在针座上插装到位才能保证射杆上膛锁定,并进入待发射状态,是否射杆无法上膛锁定,这样就可以确保采血针在针座上安装到位。由于上述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发明利用检验栓与射杆进行配合可以确认采血针在针座上是否插装到位,只有将采血针在针座上插装到位才能上膛锁定,并进入待发射状态,否则无法上膛,较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血针装针不到位所带来的影响穿剌深度和效果以及疼痛感等问题。2.本发明将采血针的插装与检验栓向后移动上膛及射杆向后移动从距离上关联起来,只有当采血针插装到针座底部从距离上才能满足检验栓的上膛条件,其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具有创造性。3.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采血笔,对于穿刺深度不可调的采血笔,采用本发明后可以改善穿剌效果,减轻疼痛感;对于前置头部撞击调节的采血笔,采用本发明后也可以改善穿剌效果,减轻疼痛感;对于后置撞击调节的采血笔,不仅可以改善穿剌效果,减轻疼痛感,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穿刺深度调节机构无法控制穿刺深度的问题,即采血针插装不到位使穿剌深度增大,如果采血针插装位置不固定,无法利用穿刺深度调节机构来控制穿刺深度。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立体分解图;附图2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帽座立体图;附图3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帽座立体剖视图;附图4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帽座另一视角立体图;附图5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检验栓立体图;附图6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检验栓另一视角立体图;附图7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射杆前段立体图;附图8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射杆立体图;附图9为图8中的局部放大图;附图10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射杆另一视角立体图;附图11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射杆与检验栓组合立体图;附图12为图11中的局部放大图(一);附图13为图11中的局部放大图(二);附图14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卸针杆立体图;附图15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发射按钮立体图;附图16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发射按钮另一视角立体图;附图17为本发明原理图;附图18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初始装配状态图;附图19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装入采血针状态图;附图20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继续装入采血针状态图;附图21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插针上膛状态图;附图22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采血针插装不到位无法利用插针方式上膛状态图;附图23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采血针插装不到位无法利用尾拉杆方式上膛状态图。以上附图中:1.笔帽;2.帽座;3.射杆;4.卸针复位弹簧;5.检验栓;6.卸针杆;7.发射按钮;8.外壳;9.调节内套管;10.发射弹簧;11.调节圈;12.射杆复位弹簧;13.拉手复位弹簧;14.内套管;15.尾拉手;16.采血针;17.针座;18.卡扣;19.卡钩;20.第一抵靠面;21.第二抵靠面;22.挡靠面;23.固定限位面;24.弹性臂;25.凸台;26.被动斜面;27.锁定槽;28.主动斜面;29.后端限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能确认采血针装针到位的采血笔如图1-16所示,该采血笔是一种穿刺深度后置调节的采血笔,由笔帽1、帽座2、射杆3、卸针复位弹簧4、检验栓5、卸针杆6、发射按钮7、外壳8、调节内套管9、发射弹簧10、调节圈11、射杆复位弹簧12、拉手复位弹簧13、内套管14、尾拉手15组成(见图1)。所述笔帽1为采血笔头部的套筒式盖帽,笔帽1前端设有用来接触人体采血部位的采血端面。所述帽座2为采血笔前部用来与笔帽1连接配合的座体(见图2、图3和图4),笔帽1与帽座2通过连接端口配合连接。所述射杆3为采血笔的发射部件(见图7-13),射杆3的头部设有用来插装一次性采血针16的针座17。所述卸针杆6在使用后用来卸针(见图14),卸针复位弹簧4是在卸针后作用于卸针杆6使其复位的弹簧。外壳8和帽座2固定连接形成壳体。所述壳体为采血笔的笔身,壳体中设有弹射腔,射杆3安置在该弹射腔中。发射按钮7安装在外壳8上,发射按钮7直接设有卡扣18(图16),卡扣18用于上膛锁定射杆3。发射弹簧10作用于射杆3作为采血笔射击穿刺的动力元件。射杆复位弹簧12作用于射杆3用来迫使射杆3在射击穿刺后进行自动复位。内套管14与尾拉手15固定套接,用于射杆3上膛和卸针(推送卸针杆6来卸针)。拉手复位弹簧13作用于尾拉手15用来复位。调节内套管9和调节圈11与射杆3配合形成穿刺深度后置调节结构(见中国专利cn107854129a)。本发明的创新在于采血笔中设计有能够确认采血针是否装针到位的结构。具体内容如下:在射杆3与帽座2之间设有一用来管控装针到位的检验栓5(见图5、图6和图17),检验栓5为一结构件并座落在射杆3上(见图11、图12和图17),且与射杆3在采血笔轴向上滑动连接,射杆3对应检验栓5设有后端限位29(见图17),当检验栓5在射杆3上向后滑动到后端限位29时,检验栓5相对于射杆3处于后端位置。所述射杆3对应检验栓5设有前端限位(图中未标出),当检验栓5在射杆3上向前滑动到前端限位时,检验栓5相对于射杆3处于前端位置。所述检验栓5上设有卡钩19和第一抵靠面20(见图5、图6和图17),其中,卡钩19为钩体并对应所述卡扣18的位置和路径设置,卡钩19与卡扣18配合形成锁定结构。第一抵靠面20为一个在装针时用来接受采血针16触碰的接触面,第一抵靠面20的作用端位于所述针座17上(见图17)。所述针座17的座仓底部设有第二抵靠面21(见图7和图17),该第二抵靠面21为另一个在装针时用来接受采血针16触碰的接触面(见图17)。所述射杆3上设有挡靠面22(见图10和图17),该挡靠面22面朝后方并用来限制射杆3向后移动的距离。对应该挡靠面22在帽座2上设有固定限位面23(见图3、图4和图17),该固定限位面23面朝前方,并且位于挡靠面22向后移动的路径上。在采血笔装针前状态下,以采血笔轴向为参考,满足下列公式(见图17):δs=s1-s2;式中:δs为第一抵靠面20与第二抵靠面21之间的距离;s1为卡扣18与卡钩19之间的距离;s2为固定限位面23与挡靠面22之间的距离。所述检验栓5相对于射杆3处于后端位置时,第一抵靠面20与第二抵靠面21在采血笔的轴向上平齐(见图17)。所述检验栓5的尾部向后延伸设有弹性臂24(见图5和图6),弹性臂24的末端两侧设有凸台25(见图5和图6),弹性臂24的末端设有面朝后下方的被动斜面26(见图5和图6)。所述射杆3上对应于所述凸台25设有锁定槽27(见图8和图9),当检验栓5相对于射杆3向后滑动至所述后端位置时,凸台25落入锁定槽27中,迫使检验栓5相对于射杆3定位锁定。所述卸针杆6的尾部对应于被动斜面26设有面朝上前方的主动斜面28(见图14),当卸针杆6向前运动卸针同时,主动斜面28作用于被动斜面26,并迫使检验栓5尾部弹性臂24末端翘起,导致凸台25脱离锁定槽27,进入解锁状态,并向前滑动。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中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下面结合使用状态对本发明采血笔进行描述:1.本发明结构和原理附图17表示本发明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和原理示意图。从图17中可以比较清楚和简节的看出本发明关键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图中,采血针16上的箭头表示将采血针16插装针座17中的动作。检验栓5中的双向箭头表示检验栓5可以在射杆3上滑动的示意。固定限位面23和发射按钮7下方的“平行斜线”表示的是壳体(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帽座2或外壳8)。2.初始装配状态附图18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初始装配状态图。在初始装配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18中看出。比如,检验栓5的第一抵靠面20与针座17底部的第二抵靠面21之间的距离δs为2mm。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检验栓5尾部弹性臂24的末端,在初始状态下被射杆3的台阶挤压保持翘起状态。3.装针状态附图19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装入采血针状态图。在装针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19中看出。将采血针16装入射杆3上的针座17,采血针16尾部端面与检验栓9上的第一抵靠面20接触,而此时采血针16尾部端面与针座17底部的第二抵靠面21之间未接触(有间隙),表示还未插装到位。4.继续装针状态附图20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继续装入采血针状态图。在继续装针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20中看出。从图中可以看,继续插入采血针16,采血针16尾部端面推动检验栓5向右移动,直至与针座17底部平面(第二抵靠面21)齐平,检验栓5处于正常状态。在检验栓5右移的过程中,检验栓5尾部弹性臂24两侧凸台25滑入射杆3中部锁定槽27内,使检验栓5相对射杆3固定。5.插针上膛状态附图21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插针上膛状态图。在此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21中看出。继续插入采血针16,检验栓5顶部的卡钩19越过发射按钮7底部斜面与底部卡扣18锁定,成功上膛。此时,射杆3底部的挡靠面22(导轨凹槽端面)被帽座2底部的固定限位面23(挡块)挡住,致使射杆3不能再向后移动。6.采血针插装不到位无法利用插针方式上膛状态附图22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采血针插装不到位无法利用插针方式上膛状态图。在此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22中看出。如果在插装采血针16的过程中,第一抵靠面20与第二抵靠面21之间有位置差,而没有平齐,表示采血针16在针座17中没有插装到位。此后在继续插针时,由于此时射杆3底部的挡靠面22被帽座2底部的固定限位面23挡住,射杆3无法再向右移动,在检验栓5未进入正常状态(即检验栓5前端的第一抵靠面20与针座17底部的第二抵靠面21不在同一平面)下,导致检验栓5顶部的卡钩19与发射按钮7底部的卡扣18产生位置差,不能锁定上膛。7.血针插装不到位无法利用尾拉杆方式上膛状态附图23表示本发明采血笔实施例采血针插装不到位无法利用尾拉杆方式上膛状态图。在此状态下,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可以从图23中看出。如果在插装采血针16的过程中,第一抵靠面20与第二抵靠面21之间有位置差,而没有平齐,表示采血针16在针座17中没有插装到位。此时拉动尾拉手15,射杆3底部的挡靠面22被帽座2底部的固定限位面23挡住,射杆3无法再向右移动,在检验栓5未进入正常状态(即检验栓5前端的第一抵靠面20与针座17底部的第二抵靠面21不在同一平面)下,导致检验栓5顶部的卡钩19与发射按钮7底部的卡扣18产生位置差,也不能锁定上膛。致于后置调节穿刺深度状态、按下按钮状态、射杆和采血针发射状态、射杆复位状态、卸除采血针状态以及恢复初始状态等由于与本发明实质内容不直接相关,在此不在逐一描述。针对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可能产生的变化描述如下:1.以上实施例中,卡扣18固定设置在发射按钮7底部。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只要发射按钮7与卡扣18驱动连接就可以满足本发明的需要。驱动连接是指按压发射按钮7可以带动卡扣18解锁的一种连接关系。驱动连接通常有两种连接形式,一种是发射按钮与卡扣连接成一体,是整体连接关系;另一种是发射按钮通过一种中间机构与卡扣连接,按压发射按钮可以通过中间机构带动卡扣解锁。2.以上实施例中,帽座2和外壳8是本发明中“壳体”的具体化。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所述“壳体”是指相对射杆等活动部件而言的固定(静止)部件的总称,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的。3.以上实施例中,所述检验栓5相对于射杆3处于后端位置时,第一抵靠面20与第二抵靠面21在采血笔的轴向上平齐(见图17)。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以上实施例中的“平齐”可以改为“错位”。4.以上实施例是以穿刺深度后置调节的采血笔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结构和效果。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前置头部撞击调节的采血笔,甚至是穿刺深度不可调的采血笔,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