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输液装置及输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9163发布日期:2018-09-14 22:3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输液装置及输液系统。



背景技术:

输液器,或称输液泵,顾名思义,是一种输液用的医疗器械。传统的输液方法是把装在瓶中或输液袋中断液体悬挂在高处,利用重力的作用使液体通过输液皮管流入静脉内,流量的大小由安放在皮管上的夹子来进行手工调节,调节的指标是看滴管中的滴速。

现有的输液器在输液时必须要专人或本人时刻注意输液液体情况,一旦疏忽就容易造成输液管路中混入空气,就可能导致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输液装置及输液系统。

其中,本发明的智能输液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输液装置,其包括输液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液管上的莫非氏滴管和形成于所述莫非氏滴管内的封堵结构;其中,所述封堵结构包括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件呈倒置漏斗状,其底部边缘与所述莫非氏滴管的内壁密封连接,使得所述莫非氏滴管内形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在所述第一隔离件顶部设置有通孔,使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能够连通;所述第二隔离件呈倒置漏斗状,在所述第二隔离件的外壁上设置有医用泡沫层;在所述第二隔离件的顶部还设置有浮体;还包括一中空锥形体,在所述中空锥形体上设置有医用软绵层;所述中空锥形体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隔离件相连接。

本发明的智能输液装置在莫非氏滴管内设置有封堵结构,当莫非氏滴管内有足够的液体时,封堵结构中的第二隔离件处于悬浮状态,液体可以从上腔体顺利流下至下腔体,再流入输液管;当液体快输完时,第二隔离件随着液体下降,第二隔离件扣合在第一隔离件上,其底部边缘浸没于第一隔离件和莫非氏滴管之间的残留液体内,从而使得上腔体和下腔体隔离,防止空气进入下腔体内,进而杜绝了空气输入人体。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隔离件与所述莫非氏滴管内壁连接处还形成有一凹槽。

通过设置凹槽,在液体快输完时,第二隔离件随着液体下降,第二隔离件扣合在第一隔离件上,其底部插入到凹槽中,进一步提高了上腔体和下腔体隔离的效果。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隔离件的内壁上靠近其下沿的位置还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用于安装医用泡沫,以使得在所述第二隔离件的内壁上形成密封圈。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空锥形体包括由医用塑料或钢针制成的锥形体;在所述锥形体内沿轴向设置有通道。

通过将锥形体设计为上述结构,当莫非氏滴管内有足够的液体时,液体可以顺着中空锥形体流下;当液体快输完时,第二隔离件可以被吸附在第一隔离件上,防止下部液体继续下流,进而防止空气进入下腔体内,进而杜绝了空气输入人体。

其中,本发明的输液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液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智能输液装置、支撑架、支架、管夹排和控制器;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其用于放置输液瓶或输液袋;所述管夹排设置于所述支架下方;在所述管夹排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自动管夹;在所述输液管的上端连接有多根连接管,在使用状态下,多根所述连接管分别穿过所述管夹排上的第一自动管夹连接至输液瓶或输液袋;在所述莫非氏滴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在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莫非氏滴管之间的输液管上设置有液体缓冲袋,并且在所述液体缓冲袋上设置有第二液位检测装置;在位于所述莫非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上设置有第二自动管夹;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且与所述第一自动管夹、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自动管夹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护士站监控系统。

本发明的输液系统可以自动更换液体,在全部液体输完时自动收紧下端输液管,不让空气输入病人身体并自动报警到护士站,提醒护士进行下一步处理;既可以解决病人在输处液时需时刻注意液体的问题,防止病人在无专人照看时或输液时睡着将空气输入的危险,又可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解决医院人手不够的问题。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伸缩杆的顶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为横杆或由横杆和多个挂钩形成的排挂;或者,所述支架为由底板、左挡板、右挡板、前挡板和后挡板组成的槽体;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放置输液瓶或输液袋的放置孔;所述放置孔呈漏斗状,并且开设有缺口;在所述槽体上还设置有挂孔或挂钩。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自动管夹包括形成于所述管夹排上的凹部和设置于所述管夹排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的微型直线电机;在所述微型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所述凹部相匹配的凸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均为光电式液位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置于所述底座或者所述支架上,为所述第一自动管夹、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所述第二自动管夹和所述控制器供电。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伸缩杆为自动伸缩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智能输液装置在莫非氏滴管内设置有封堵结构,当莫非氏滴管内有足够的液体时,封堵结构中的第二隔离件处于悬浮状态,液体可以从上腔体顺利流下至下腔体,再流入输液管;当液体快输完时,第二隔离件随着液体下降,第二隔离件扣合在第一隔离件上,其底部边缘浸没于第一隔离件和莫非氏滴管之间的残留液体内,从而使得上腔体和下腔体隔离,防止空气进入下腔体内,进而杜绝了空气输入人体。

本发明的输液系统可以自动更换液体,在全部液体输完时自动收紧下端输液管,不让空气输入病人身体并自动报警到护士站,提醒护士进行下一步处理;既可以解决病人在输处液时需时刻注意液体的问题,防止病人在无专人照看时或输液时睡着将空气输入的危险,又可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解决医院人手不够(劳动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智能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智能输液装置中存在残留液体时的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智能输液装置中中空锥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输液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6是本发明输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输液系统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输液系统中支架的第一种优选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输液系统中支架的第二种优选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输液系统中支架的第三种优选结构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输液系统中支架的第三种优选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输液系统中支架的第三种优选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输液系统中管夹排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智能输液装置中设置有环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莫非氏滴管,10-输液管,11-上腔体,12-下腔体,13-残留液体,2-封堵结构,3-第一隔离件,31-通孔,4-第二隔离件,41-环形槽,5-凹槽,6-医用泡沫层,7-浮体,8-中空锥形体,81-锥形体,82-通道,9-医用软绵层;

100-支撑架,110-底座,120-伸缩杆,200-支架,210-横杆,220-挂钩,230-底板,240-左挡板,250-右挡板,260-前挡板,270-放置孔,280-缺口,290-后挡板,300-管夹排,310-第一自动管夹,311-凹部,312-凸部,313-微型直线电机,410-连接管,420-第一液位检测装置,430-液体缓冲袋,440-第二液位检测装置,450-第二自动管夹,500-护士站监控系统,600-控制器,700-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智能输液装置,其包括输液管10,还包括设置于输液管10上的莫非氏滴管1和形成于莫非氏滴管1内的封堵结构2。

其中,封堵结构2包括第一隔离件3和第二隔离件4。优选的,第一隔离件3和第二隔离件4均可以采用医用塑料制成。

第一隔离件3呈倒置漏斗状,其底部边缘与莫非氏滴管1的内壁密封连接,使得莫非氏滴管1内形成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在第一隔离件3顶部设置有通孔31,使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能够连通。

第二隔离件4呈倒置漏斗状。在第二隔离件4的顶部还设置有浮体7,其用于为第二隔离件4提供主浮力。优选的,浮体7由医用泡沫制成。

在第二隔离件4的外壁上设置有医用泡沫层6。通过设置医用泡沫层6可以增加对第二隔离件4的浮力;同时在液体快输完时,第二隔离件随着液体下降,第二隔离件扣合在第一隔离件上,其底部的竖直部41插入到凹槽5中后,医用泡沫层6也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中空锥形体8。中空锥形体8直径较大的一端与第二隔离件4相连接,使得在第二隔离件4下落后,中空锥形体8可以从第一隔离件3上的通孔31穿过,插入下腔体12内。并且由于中空锥形体8上大下小,也便于从通孔31穿过,插入下腔体12内;同时第二隔离件4完全下落后,中空锥形体8可以堵住通孔31。进一步的,在中空锥形体8上设置有医用软绵层9。通过在中空锥形体8上设置医用软绵层9,可以使通孔31被密封。

优选的,中空锥形体8包括由医用塑料或钢针制成的锥形体81;在锥形体内沿轴向设置有通道82。进一步的,还可以在锥形体81上还设置有细孔。通过将锥形体设计为上述结构,当莫非氏滴管内有足够的液体时,液体可以顺着中空锥形体8流下;当液体快输完时,第二隔离件4可以被吸附在第一隔离件3上,防止下部液体继续下流,进而防止空气进入下腔体内,进而杜绝了空气输入人体。

进一步的,在第一隔离件3与莫非氏滴管1内壁连接处还形成有一凹槽5。通过设置凹槽5,在液体快输完时,第二隔离件4随着液体下降,第二隔离件4扣合在第一隔离件3上,其底部插入到凹槽5中,进一步提高了上腔体和下腔体隔离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智能输液装置使用时,液体从输液瓶或输液袋中流入莫非氏滴管1的上腔体11内,当液体足够多时,第二隔离件4在浮体7浮力作用下,使第二隔离件4处于悬浮状态,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通过通孔31相连通;液体可以从上腔体11顺利流下至下腔体12,再流入输液管10进入人体;

当输液瓶或输液袋中的液体输完后,莫非氏滴管1内的液体逐渐减少,第二隔离件4随着液体下降,第二隔离件4扣合在第一隔离件3上,其底部边缘插入到凹槽5中并浸没于第一隔离件3和莫非氏滴管1之间的残留液体13内,从而使得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隔离,防止空气进入下腔体12内;同时莫非氏滴管1以下部分输液管内的液体也不再流动,进而可以杜绝空气输入人体。

进一步的,在第二隔离件4的内壁上靠近其下沿的位置还设置有环形槽41,如图14所示。环形槽41用于安装医用泡沫,以使得在第二隔离件4的内壁上形成密封圈。当第二隔离件4扣合在第一隔离件3上时,密封圈可以与第一隔离件3外壁贴合,从而增强密封效果。

实施例2

如图5至图13所示,一种输液系统,其包括支撑架100、支架200、管夹排300、控制器600和实施例1所述的智能输液装置。

优选的,支撑架100包括底座110和伸缩杆120。伸缩杆120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在底座110上,如伸缩杆120的底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插接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在底座110上。

通过将伸缩杆120和底座110设计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使得伸缩杆120可以拆下,可安装在床、座椅或电动轮椅上,方便病人既需要输液又要接受检查等时移动。

进一步的,在底座110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以方便移动支撑架100。

进一步优选的,伸缩杆120可以为自动伸缩杆。在自动伸缩杆上距离下端0.8-1米处设置有升降按键,用于控制伸缩杆120的伸缩。伸缩杆120也可以采用手动的伸缩杆,通过人手动伸缩,调节其高度。

通过在底座110设置伸缩杆120,使得支撑架100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方便上、取输液瓶或输液袋和方便病人进出卫生间等。

支架200设置于支撑架100的顶部,其用于放置输液瓶或输液袋。具体的,支架200设置于伸缩杆120的顶部。

优选的,支架200可以为横杆210,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由横杆210和多个挂钩220形成的排挂,如图9所示。

或者,如图8-图10所示,支架200也可以是由底板230、左挡板240、右挡板250、前挡板260和后挡板290组成的槽体。

在底板23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放置输液瓶或输液袋的放置孔270。优选的,放置孔270的数量为2个、3个、4个、5个、6个或者更多。

放置孔270呈漏斗状,并且开设有缺口280。通过将放置孔270设计为呈漏斗状,并且开设有缺口280,可以方便放置不同大小的输液瓶或输液袋。

在槽体上还设置有挂孔、挂钩或者卡槽,使得支架200可以通过挂孔、挂钩或者卡槽安装到伸缩杆120的顶部。

管夹排300设置于支架200下方。在管夹排300上形成有多个第一自动管夹310。

如图11所示,第一自动管夹310包括形成于管夹排300上的凹部311和设置于管夹排300上并与控制器600相连接的微型直线电机313。在微型直线电机31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与凹部311相匹配的凸部312。

另外,在输液管10的上端连接有多根连接管410。在使用状态下,多根连接管410分别穿过管夹排300上的第一自动管夹310连接至输液瓶或输液袋。

并且,在莫非氏滴管1上设置有第一液位检测装置420。在连接管410与莫非氏滴管1之间的输液管10上设置有液体缓冲袋430,并且在液体缓冲袋430上设置有第二液位检测装置440。优选的,第一液位检测装置420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440均为光电式液位检测装置。或者第一液位检测装置420和第二液位检测装置440也可以采用输液报警器。

在位于莫非氏滴管1下端的输液管10上设置有第二自动管夹450。第二自动管夹450的结构可以和第一自动管夹310相同。优选的,第二自动管夹450设置于莫非氏滴管1以下10cm处。

控制器600设置于支撑架100上,并且与第一自动管夹310、第一液位检测装置420、第二液位检测装置440和第二自动管夹450相连接;并且控制器600连接至护士站监控系统500。

优选的,控制器600为plc控制器。护士站监控系统5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如现有的护士站监控显示应答系统等。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700。电源设置于底座110或者支架200上,为第一自动管夹310、第一液位检测装置420、第二液位检测装置440、第二自动管夹450和控制器供电。

优选的,电源可以为锂电池,其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110或者支架200上,使得其可以拆卸下来的电池由充电器充电。还可以在支撑架100上设置充电接口,使其可以直接连接电源进行充电。

另外,在支撑架100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使其可以通过充电宝和电动轮椅电源进行供电。

本发明的输液系统工作过程如下:

将病人所需输液瓶或输液袋按照输液顺序放置在支架200上,输液管10的上端连接的多根连接管41分别穿过管夹排300上的第一自动管夹310与输液瓶或输液袋连接;初始状态下,控制器控制微型直线电机313,将连接管夹紧在凹部311和凸部312之间,不让液体流下;

安装好后,控制器控制第一瓶液体对应的第一自动管夹310打开,第一瓶液体开始进行输液,当第一瓶液体输完后,第二液位检测装置440检测到液体缓冲袋430内的液体不足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瓶液体对应的第一自动管夹310夹紧,同时松开第二瓶液体对应的第一自动管夹310,第二瓶液体持续输液……,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瓶液体进行输液;

当最后一瓶液体输完时,莫非氏滴管1内的液体逐渐减少,第二隔离件4随着液体下降,第二隔离件4扣合在第一隔离件3上,其底部边缘插入到凹槽5中并浸没于第一隔离件3和莫非氏滴管1之间的残留液体13内,从而使得上腔体11和下腔体12隔离,防止空气进入下腔体12内;另外,第一液位检测装置420检测到莫非氏滴管1内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控制器控制第二自动管夹450夹紧,防止管内的液体继续流动,避免空气输入;同时控制器将报警信号发送至护士站监控系统500;护士站监控系统500在收到报警信号后发出报警,提醒护士前往对应位置处取针。

本发明的输液系统可以自动更换液体,在全部液体输完时自动收紧下端输液管,不让空气输入病人身体并自动报警到护士站,提醒护士进行下一步处理;既可以解决病人在输处液时需时刻注意液体的问题,防止病人在无专人照看时或输液时睡着将空气输入的危险,又可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解决医院人手不够(劳动力)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另外,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