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转运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7646发布日期:2018-11-07 09:19阅读:16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转运床。

背景技术

转运床是一种用于病人进行床与床之间、床与手术台或检查台之间的转运,以及将病人从手术台转运到病房的专用医用床。转运车的运用,解决了病人进行手术后从手术台到病房的困难,减少了传统的手抬转移病人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困难。

现在各大医院都在使用,是医院的必备医用设备。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0106191095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装卸手术病人的转运床,它包括床架,床架的上面是床体,床架的下面是行走轮,所述的床架是升降式床架,所述的床体包括床箱,床箱的两端设置床面滑道;在滑道上安装由床面侧移步进电机带动其横向移动的侧移式床面;侧移式床面上包覆由传送带步进电机带动其滚动的传送带;所述的床面侧移步进电机和传送带步进电机由可编程控制器和操作面板控制。它不仅能升降,而且通过传送带的滚动和床面的平移同时动作。还有,申请号为2013102478831发明专利申请介绍了一种平移医疗床板机构,包括床板本体和平移板,所述床板本体的中部为用于容置所述平移板的下凹部,所述床板本体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滑轮。在手术后,家属、护工或医护人员通过平移板把病人直接从转运床上平移至病床上。再有,专利号为2011201095180实用新型专利报道了一种病人转运床,包括床架和病人移动板;其中病人移动板为设置在床架上方的一个相对床架纵向和横向移动的板状结构;其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移动板插入床垫下的方式将病人托起。上述转运床,在移动病人过程中会使病人身体产生振动或波动起伏,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

另外,申请号为200710188388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将病人从病床向手术台转运、并继而由手术台向病床转运的新型转运床,包括底座、床体框架和万向脚轮,床体框架通过第一电机、传动丝杆及偏摆机构与底座可升降连接,床体框架上安装有转运平台,转运平台通过第二电机和齿轮齿条机构可左右平移,转运平台外周设有可转动的床栏,转运平台表面包覆有传送带,传送带通过第三电机和辊传动机构可顺、逆时针转动;此外,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由控制器中的升降按钮、平移按钮及拖推按钮分别控制。类似的还有,如专利号为2013207350986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转运床,它包括床架、活动床板、水平移动电机、驱动轴、升降装置、底托和脚轮,活动床板位于床架中部,水平移动电机固定在床架下部,水平移动电机连接有驱动轴,升降装置安装在床架下侧,升降装置下端安装有底托,底托下部安装有脚轮。还包括皮带轮组、大同步轮、同步带和皮带,皮带环绕在活动床板外部,皮带两端固定在床架内部,皮带轮组安装在床架中部,皮带轮组包括两个同步轮和上下各两个导向轮,大同步轮安装在驱动轴上,同步带位于活动床板下方,两端固定在活动床板上。该类结构的转运床,其设计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

再者,专利号为2011202255666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转运床,包括可沿地面移动的床架、可上下升降的升降架、可由所述升降架带动上下升降的床架以及置于所述床架上且可沿所述床架左右移动的床板,所述升降架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床架,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底架。专利号为2010206953770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平移式自动装卸病人的转运床,它包括床架,床架的上面是床体,床架的下面是行走轮,所述的床架是升降式床架。上述转运床设有的床架升降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且功能单一,床板左右移动范围有限,无法根据需要实现床板上下、左右连续调整。

上述已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上述已有技术多属于手动或半自动转运床,无法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移动病人。

2、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省时省力,减轻医护人员在转运病人中的劳动强度,但是直接抬动病人存在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

3、上述转运床的床架升降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且功能单一,床板左右移动范围有限,无法根据需要实现床板上下、左右连续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医用转运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运床在转运病人时,需要直接抬动病人在转运床和检查床间来回转移,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本方案中的一种医用转运床,包括床板,床板下设有支脚,床板的两相对侧面上设有挡板,两所述挡板均位于床板的宽度方向上;两所述挡板间连接有在床板宽度方向上水平滑动的支撑板,支撑板的正上方设有在床板宽度方向上水平滑动的转运板,转运板位于两所述挡板间,转运板与支撑板间设有齿轮,齿轮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挡板外;所述啮齿支撑板和转运板上都均布有与齿轮啮合的啮齿;转运板上的多排所述啮齿沿转运板的宽度方向分布;支撑板上的多排所述啮齿沿支撑板的宽度方向分布。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其有益效果:将病人从转运床转移至检查床时,将床垫放置在转运板上,将转运床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检查床接触,使转运板的底面与检查床的上表面平齐;然后顺时针转动转轴,转轴带动齿轮顺时针转动,齿轮转动过程中带动转运板向检查床的一侧移动,将转运板转移到检查床上,此时病人也被运送至检查床上;而在此期间,支撑板向远离检查床的一侧移动。

需要将病人从检查床转移至转运床时,逆时针转动转轴,进而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过程中带动转运板向转运床上移动;而支撑板向靠近检查床的一侧移动。本方案中的转运床在实现病人转移的同时,不需要人工抬动病人,进而避免了抬动过程中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弹性垫,弹性垫的上端面与所述转运板的底部相接触,弹性垫上设有用于转运板上的所述啮齿通过的凹槽。通过设置弹性垫,弹性垫一方面有助于对转运床起到支撑作用,减少转运板的倾斜,同时在齿轮带动转运板移动的过程中,弹性垫有助于降低两者间的抖动,进而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而通过设置凹槽,在转运板移动的过程中,啮齿从凹槽内通过,使得转运板和弹性垫间始终处于平缓的接触,避免了啮齿卡在弹性垫上的情况发生,有助于转运板的移动和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进一步,支撑板上的多个所述啮齿位于两所述弹性垫间,且两端的啮齿与弹性垫间存在空隙。弹性垫与啮齿间存在空隙,当齿轮带动支撑板移动的过程中,沿同一方向移动一端距离后,可以控制转运板继续移动而支撑板处于停止的状态,便于方向移动时可以快速运行,避免再次安装,同时由于支撑板的外移距离缩小,有助于减少医用转运床的整体占用面积。

进一步,所述床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滚轮与支撑板的下表面相接触,滚轮的转动方向与支撑板的移动方向一致。通过设置滚轮,有利于降低支撑板在移动过程中的阻力。

进一步,所述转运板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置床垫的安置槽。通过设置安置槽,能有效对床垫进行固定,使得转运板在移动过程中,床垫的稳定性更好,使得病人的转移过程更平稳。

进一步,所述支脚内竖直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一端延伸出支脚的底部;支脚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升降杆的紧固件。通过设置升降杆,可以快速调节转运床的高度;进而使转运床适应于不同高度的检查床。

进一步,所述床板的对应两侧铰接有防护栏,防护栏位于床板的长度方向。通过设置防护栏,使得病人使用时更加安全;而采用铰接的方式,有利于实现防护栏的转动,避免其影响支撑板和转运板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床板上设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通过设置电机,通过其带动转轴转动,有助于降低劳动强度。

进一步,所述转轴位于挡板外的一端设有把手。通过把手的设置,转动转轴更省力、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医用转运床宽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转运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挡板1、转运板2、安置槽3、啮齿4、支撑板5、转轴6、齿轮7、滚轮8、床板9、弹性垫10、支脚11、紧固件12、升降杆13、万向轮14、电机15、防护栏16、把手17、凹槽18。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4所示:一种医用转运床,包括床板9,床板9下设有支脚11,支脚11内竖直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升降杆13,升降杆13的一端延伸出支脚11的底部;支脚1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升降杆13的紧固件12(紧固件12可为螺栓、螺钉等)升降杆13的底部设于万向轮14;床板9的对应两侧铰接有防护栏16,防护栏16位于床板9的长度方向;床板9的两相对侧面上设有挡板1,两挡板1均位于床板9的宽度方向,两挡板1间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5和弹性垫10,支撑板5水平滑动连接在两挡板1之间,弹性垫10设置在支撑板5的两端且位于支撑板5的长度方向上,支撑板5的正上方设有转运板2,转运板2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置床垫的安置槽3,转运板2水平滑动连接在两挡板1间,转运板2与支撑板5间设有齿轮7,齿轮7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一端延伸至挡板1外;转轴6位于挡板1外的一端设有把手17,床板9上设有用于驱动转轴6转动的电机15;支撑板5和转运板2上都均布有与齿轮7啮合的啮齿4;转运板2上的多排啮齿4自转运板2宽度方向的一侧排布至另一侧;支撑板5上的多排啮齿4的排布方向位于支撑板5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垫10的上端面与转运板2的底部相接触,弹性垫10上设有用于转运板2上的啮齿4通过的凹槽18;支撑板5上的多个啮齿4位于两弹性垫10间,且两端的啮齿4与弹性垫10间存在空隙;床板9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8,滚轮8与支撑板5的下表面相接触,滚轮8的转动方向与支撑板5的移动方向一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