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稳定性的血管分流架及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7423发布日期:2019-06-05 21:5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增强稳定性的血管分流架及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植入血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稳定性的血管分流架及设置有所述血管分流架的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状破裂为其主要危险。常发生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部降主动脉、胸腹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主动脉瘤按结构可分为真性主动脉瘤和假性主动脉瘤。主动脉瘤引起血管内侧压增高,故呈进行性膨大,若长期发展,最后终归破裂,瘤体越大,破裂的可能性越大。据统计,若不作手术治疗,90%胸主动脉瘤在5年内死亡,75%腹主动脉瘤在5年内死亡。

主动脉夹层是另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是指胸主动脉中膜破坏,血管壁内出血,血液进入血管壁中膜和外膜之间。由于血流的冲击作用,当主动脉夹层一旦形成,可使撕裂沿血流方向延伸,夹层和假腔扩大,并对真腔进行压迫。因此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包括:(1)濒临血管完全破裂的威胁,一旦血管完全破裂,死亡率极高;(2)夹层逐渐扩大,并对真腔进行压迫,使血管远端供血减少。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动脉夹层继发于胸主动脉瘤,或与主动脉瘤同时存在。英国牛津血管病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每年6/10万,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国家,且发病年龄较为年轻化。

主动脉疾病均有可能涉及到分支动脉,一旦涉及到分支动脉想通过介入方法解决就会举步维艰。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动脉腔内治疗术,即采用微创方法,借助血管腔道向病变动脉内置入移植物既动脉血管支架来治疗动脉疾病改善供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所说的血管腔内的动脉血管支架是由管形刚性丝支架和固定于所述管形刚性丝支架外侧的聚合物薄膜组成,管形刚性丝支架由具有弹性的刚性丝经z形折叠后围成环形,再将多个环形与聚合物薄膜缝合或粘合在一起组成覆膜支架,使用时将覆膜支架轴向压缩后装载于输送器中,由输送器通过较小的股动脉、髂动脉、肱动脉送到病变动脉处再将其释放,由于金属丝支架的弹力作用自动恢复成直管状并紧贴于主动脉内壁,将动脉病变部位与血流隔离,从而达到了治疗目的。

现有技术中,涉及动脉分支治疗常用的支架包括烟囱支架、一体式多分支支架,开窗型支架,这些支架受限于支架的结构,往往需要临时定制,或者容易出现内漏等问题,另外出现的一些包块多个模块组成的分体式支架包括通过覆膜分隔出的可连接分支支架的多个分流口,并在所述覆膜支架远离心脏的一端端面设置有密封覆膜,以防止端面上多个分流口之间出现内漏。然而,由于所述密封覆膜的材质较软,因此,所述密封覆膜容易向分流口倾斜,从而干涉或阻挡分流口,甚至堵塞分流口,一方面,容易造成分支血管血流不畅;另一方面,因为密封覆膜对分流口的遮挡,在释放多个分支支架时,难以找到各分支对应的分流口,增加了应用多腔型覆膜支架进行腔内治疗的难度和时间,甚至易导致其腔内治疗的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分流口堵塞,使血流畅顺的增强稳定性的血管分流架,以及设置有所述增强稳定性的血管分流架的血管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稳定性的血管分流架,其包括主体管,所述主体管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密封覆膜,所述密封覆膜上开设有主血流口及至少一次血流口,所述密封覆膜上设置有至少一支撑件,至少一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与至少一所述次血流口相邻的两边缘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血管支架,其包括主体支架、分支血管、血管分流架,所述血管分流架包括主体管,所述主体管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密封覆膜,所述密封覆膜上开设有主血流口及至少一次血流口,所述密封覆膜上设置有至少一支撑件,至少一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与至少一所述次血流口相邻的两边缘之间。所述主体支架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覆膜上的主血流口插接于所述血管分流架的主体管内,所述分支血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覆膜上的次血流口插接于所述血管分流架的子体管内。

本发明提供的增强稳定性的血管分流架通过在主体管的密封覆膜上设置有至少一支撑件,且所述至少一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与至少一所述次血流口相邻近的两条边缘之间。因此,所述支撑件能够支撑所述密封覆膜,使所述密封覆膜充分铺开,以防止所述密封覆膜折叠而朝所述主血流口或次血流口移动,进而防止所述密封覆膜干涉、阻挡或堵塞所述次血流口或主血流口,一方面,容易造成分支血管血流不畅;另一方面,因为密封覆膜对分流口的遮挡,在释放多个分支支架时,难以找到各分支对应的分流口,增加了应用多腔型覆膜支架进行腔内治疗的难度和时间,甚至易导致其腔内治疗的失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上设置有子体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其中一环状波形支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显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其中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释放在血管中的示意图。

图31a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其中一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b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另一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c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另一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本发明所述“近端”是指靠近心脏位置的一端,所述“远端”为远离心脏位置的一端。本发明中所述的高、低是相对于主体管覆膜而言,超出主体管覆膜的端面称为高,未超出主体管覆膜端面的称为低,该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上设置有子体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其中一环状波形支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分流架100,其包括一主体管20,所述主体管20的至少一端设置有一密封覆膜50,所述密封覆膜50上开设有一主血流口52及至少一次血流口54,所述密封覆膜50上设置有至少一支撑件,至少一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与至少一所述次血流口54相邻的两条边缘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管20的远端设置有所述密封覆膜50,即,所述主体管20离心脏较远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密封覆膜50,所述密封覆膜50开设有一个所述次血流口54及主血流口52,所述子体管30的远端连通所述次血流口54。所述密封覆膜50上固定有一个所述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是支撑杆60,所述支撑杆6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所述支撑杆6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次血流口54邻近所述主血管口52的边缘。

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分流架100通过在主体管20的远端的密封覆膜50上设置有至少一支撑件,且至少一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与至少一所述次血流口54相邻的两边缘之间。因此,所述支撑件能够支撑所述密封覆膜50,使所述密封覆膜50充分铺开,并使密封覆膜50朝向远离主血流口52或次血流口54的方向延伸,保证覆膜方向的稳定性,以防止所述密封覆膜50折叠而朝所述主血流口52或所述次血流口54移动,进而防止所述密封覆膜50干涉、阻挡或堵塞所述主血流口52或次血流口54,从而使所述血管分流架100内的血液能顺畅流动。

如图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管20内设置有至少一子体管30,至少一所述子体管30对接于至少一所述次血流口54。即,所述子体管30连通所述所述次血流口54。所述子体管30由管状分隔覆膜31独立形成,或者半管状的分隔覆膜31与主体管管壁22合围形成。当次血流口54内接分支支架时,子体管30可延长分支支架的近端锚定区,进一步限定分支支架,增加分支支架释放后的稳定性。子体管30的轴向长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主体管20的轴向长度。同一分流器设置多个子体管30的情况下,各子体管30的长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管20的近端设置有所述密封覆膜50,即,所述主体管20离心脏较近的一端设置有密封覆膜50。所述密封覆膜50开设有至少一所述次血流口54及主血流口52,所述子体管30的近端连通所述次血流口54。所述密封覆膜50上固定有至少一所述支撑件,至少一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与至少一所述次血流口54相邻的边缘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管20的远端及近端均设置有所述密封覆膜50,每一密封覆膜50开设有主血流口52及至少一次血流口54,所述主体管20内设置有至少一所述子体管30,所述子体管30的两端分别对接两个密封覆膜50上的次血流口54,即,所述子体管30的远端连通所述主体管20的远端的密封覆膜50上的次血流口54,所述子体管30的近端连通所述主体管20的近端的密封覆膜50上的次血流口54。所述主体管20的远端及近端的密封覆膜50上的主血流口52连通。每一密封覆膜50上固定有至少一所述支撑件,至少一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与至少一所述次血流口54相邻的边缘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是圆弧,所述次血流口54正对所述圆弧的中点,即,所述次血流口54的圆心正对所述圆弧的中点。所述支撑杆6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的中部,即,所述圆弧的中点,所述支撑杆60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次血流口54邻近所述主血管口52的边缘的中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可以是直线型、曲线型或其他不规则线型等,所述次血流口54可以位于所述密封覆膜50上的其他任意位置。

所述主体管20包括管状的主体覆膜22,以及固定于所述主体覆膜22的壁面上的主体管支撑骨架24。所述子体管30由管状的分隔覆膜31围成,从而将所述主体管20的内腔分隔成一主体管内腔25及一子体管内腔33。所述主体管内腔25的远端连通所述主血管口52,所述子体管内腔33的远离连通所述次血流口54。所述主体管20是血管分流架100的主体结构,所述主体覆膜22为管状结构,其横端面的形状是与血管配合的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主体管支撑骨架24缝合在主体覆膜22上,所述主体管支撑骨架24由若干环状波形支撑杆242沿所述主体覆膜22的轴向排布而成。每一环状波形支撑杆242可以是高波支撑杆或高低波支撑杆等,所述高波支撑杆是指环状波形支撑杆242上的各个波峰的高度相同,且各个波谷的高度也相同,即,各个波峰及各个波谷分别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高低波支撑杆是指环状波形支撑杆242上的各个波峰的高度不相同,各个波谷的高度也可以不相同。

如图3所示,所述主体管支撑骨架24包括若干个z形或正弦波形的环状波形支撑杆242,这些环状波形支撑杆242沿所述主体覆膜22的轴向间隔排列。每一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的每一z形或正弦波形均包括一波峰2421、一波谷2423及连接于所述波峰2421与所述波谷2423之间的一连接杆2425。每一个环状波形支撑杆242通过一条超弹性镍钛丝编织而成,超弹性镍钛合金丝可选择的丝径(即直径)范围为0.3mm~0.55mm。每一个环状波形支撑杆242上设置有一连接套2427,所述连接套2427将所述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相对的两端连接,即,所述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相对的两端均收纳于所述连接套2427内,然后再通过机械压紧或者焊接方式将镍钛丝的两个端固定在连接套2427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状波形支撑杆242采用0.5mm直径的镍钛丝编织而成,z形或正弦波数量为9个,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的垂直高度为8-15mm。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管支撑骨架24可以是编织的网状结构或切割而成的网状结构。

所述主体覆膜22采用涤纶布、ptfe、pet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主体管支撑骨架24通过缝线缝合在主体覆膜22上,即,所述缝线可以沿着每一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的波形走向而伴随整个主体管支撑骨架24。所述缝线也可以通过若干非等间距分布的缝合小结将每一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缝合在主体覆膜22上。所述缝线的直径选择范围为0.05mm-0.25mm。

如图2所示,所述子体管内腔33是由分隔覆膜31独立合围而成,所述分隔覆膜31与主体覆膜22之间的空腔为所述主体管内腔25。通过这种设计,当压握所述血管分流架100时,能使所述血管分流架100的整体直径减小,从而能降低输送系统用于装配鞘管的直径,方便所述血管分流架100的输送。所述主体管内腔25的直径大于子体管内腔33直径,子体管30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一般在1-4个,优选2-4个。所述主体管内腔25和子体管内腔33的横端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无规则曲面形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子体管30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子体管30贴触所述主体管20的内表面且正对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的中点。所述血管分流架100包括一个圆形的主体管内腔25和一个圆形的子体管内腔33。

所述密封覆膜50设置于所述主体管20的远端,所述密封覆膜50密封连接于所述主体覆膜22,所述主血流口52及次血流口54均开设于所述密封覆膜50上,所述分隔覆膜31的远端对应所述次血流口54密封连接于所述密封覆膜50。即,所述密封覆膜50将所述主体覆膜22和分隔覆膜31连接在一起,并封闭所述主体管20与所述子体管30之间的空隙。所述主血流口52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主体覆膜22的径向横截面积,所述次血流口54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主血流口52的开口面积。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血流口52的开口面积也可以与所述次血流口54的开口面积相同。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管内腔25还包括一个与主血流口52对应的主腔管,所述主腔管可由管状分隔覆膜独立形成,或者半管状的分隔覆膜与主体管管壁22合围形成。

所述密封覆膜50也可以设置于所述主体管20的近端,或在所述主体管20的远端及近端均设置密封覆膜50。所述密封覆膜50可以沿所述主体管20的径向设置或近似径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覆膜50位于所述主体管20的远端,通过缝合的方式与主体覆膜22及分隔覆膜31缝合在一起。所述次血流口54远端端面低于主血流口52远端端面,所述密封覆膜50向所述次血流口54凹陷,使所述密封覆膜50与主体管20的侧壁覆膜形成一个喇叭口,即,所述密封覆膜50朝所述次血流口54倾斜。密封覆膜50是连接主血流口52、次血流口54、主体覆膜22,以及分隔覆膜31的斜面,所述斜面与主体管20中轴线的夹角为5-80度,优选15-60度。

在其他实例中,所述密封覆膜50可以是平行于所述主体管20的径向的平面,即,所述密封覆膜50是垂直于主体管20的中轴线的平面。

所述支撑杆60可通过缝合或者热压等方式固定在密封覆膜5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60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在密封覆膜50上。

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杆60包括一杆体61及设置于所述杆体61的两端的两个缝合环63,其中一个缝合环63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的边缘,另一个缝合环63连接于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缝合线将两个所述缝合环63固定于所述密封覆膜50上。所述支撑杆60材料可选用金属丝或者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优选记忆合金丝,在本实施中为镍钛丝,丝径为0.10-0.40mm,优选的,丝径为0.20-0.30mm。

本发明血管分流架100的密封覆膜50上于所述主血流口52的边缘与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之间固定有所述支撑杆60,所述支撑杆60不仅能够固定密封覆膜50的方向,使得密封覆膜50向前延伸,而不是朝次血流口54或者主血流口52折叠或倾斜,即,能使所述密封覆膜50完全平铺开,不会出现折叠,从而不会干涉次血流口54或主血流口52,能防止密封覆膜50遮挡次血流口54或主血流口52;而且支撑杆60也能够给插接于所述血管分流架100的次血流口54上的分支血管提供引导作用,即,所述分支血管的牵引导丝能沿着平滑的密封覆膜50滑入所述次血流口54内,方便插接分支血管,提高工作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覆膜50上开设有两个相切的次血流口54,所述主体管20的主体管内腔25内设置有两个所述子体管30,两个所述子体管30的远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位于远离所述主血流口54的一侧,两个所述子体管30的外侧面均贴触于所述主体管内腔25的内壁。所述支撑杆60固定于所述密封覆膜50,且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与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的相切点之间。所述密封覆膜50向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凹陷,即,所述密封覆膜50朝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倾斜。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6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次血流口54的边缘的中点,所述支撑杆60的另一端连接于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的相切点。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次血流口54的边缘的中点、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的相切点,以及所述主体管内腔25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血管分流架的支撑杆60能防止密封覆膜50折叠,还能方便插接两根分支血管。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密封覆膜50设置有两个支撑件,即,所述密封覆膜50上固定有两根支撑杆60,两根支撑杆60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与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两个支撑件能更加稳定地支撑所述密封覆膜50,防止密封覆膜50折叠,同时也方便插接分支血管。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杆60对称设置,即,两根支撑杆60沿经过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的相切点与所述主体管20的中轴线的平面对称。每一支撑杆60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次血流口54邻近主血流口52的边缘的中部,另一端连接于主血流口52邻近次血流口54的边缘的端部。

每一子体管30的分隔覆膜31上固定有波形支撑杆35,波形支撑杆35可以根据分隔覆膜31的形状设定。即,所述分隔覆膜31上可以固定一个波形支撑杆35,或所述分隔覆膜31上沿其轴向排列若干间隔的若干波形支撑杆35,这些波形支撑杆35围成所述分隔覆膜31的子体管支撑骨架。波形支撑杆35可以是环状的或者开环的波形支撑杆35的结构、形状及材料与主体管20上的环状波形支撑杆242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覆膜50上的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可以不相切,两根所述波形支撑杆35固定于所述密封覆膜50上并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的边缘与对应的次血流口54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分隔覆膜31上也可以固定编织网状的子体管支撑骨架。

在其他实施例中,分隔覆膜31也可以是半管状结构,所述半管状结构的分隔覆膜31缝合在主体覆膜22的内表面上,以与主体覆膜22共同合围形成半圆形的子体管。

在其也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覆膜22远离次血流口54的一侧可以裁成v形或u形,在主体管22配合分支血管或其他分支支架使用时,能增加子体管30的四周的可视性,更方便插接分支血管。上述结构可以设置于所述主体管22的远端,也可以设置于所述主体管22的近端,或主体管22的远端及近端均设置。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根支撑杆60,即,密封覆膜50上固定有三根支撑杆60,三根支撑杆60间隔设置,位于中间的一根支撑杆60连接于两个次血流口54的相切点与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之间,两侧的两根支撑杆60分别连接于两个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与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之间。通过三根支撑杆60支撑所述密封覆膜50,能使密封覆膜50更加稳定,更不会折叠而干涉或阻挡次血流口54或主血流口52,使主体管20及子体管30内的血液流动更顺畅,且方便插接分支血管。

本实施例中,中间的支撑杆60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次血流口54的相切点,另一端连接于主血流口52邻近次血流口54的边缘的中点;两侧的两根支撑杆60对称设置,即,两侧的两根支撑杆60沿经过两个次血流口54的相切点与所述主体管20的中轴线的平面对称。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根支撑杆60,即,密封覆膜50上间隔地固定有四个支撑杆60,其中两根支撑杆60连接于一个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与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之间,另外两根支撑杆60连接于另外一个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与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的边缘之间。本实施例中,通过四根支撑杆60支撑所述密封覆膜50,能使密封覆膜50更加稳定,不会折叠而干涉或阻挡次血流口54或主血流口52,使主体管20及子体管30内的血液流动更顺畅,且方便插接分支血管。

本实施例上,四根支撑杆60沿经过两个次血流口54的相切点与所述主体管20的中轴线的平面对称。中间的两根支撑杆60呈“八”字形,每一根支撑杆60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的边缘的中部与对应的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两侧的两根支撑杆60呈倒“八”字形,每一根支撑杆60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的边缘的端部与对应的次血流口54的边缘。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覆膜50上可以固定有四根以上的支撑杆60,如五根、六根等,其中一部分所述支撑杆60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与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之间,另外一部分所述支撑杆60连接于另外一个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与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覆膜50上开设有若干所述次血流口54,所述密封覆膜50上对应若干所述次血流口54固定有若干支撑杆60,每一支撑杆60连接于对应的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与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之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四根支撑杆60也可以间隔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密封覆膜50上。

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图1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六实施例中的支撑杆60a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中的支撑杆60的结构不同,所述支撑杆60a包括一第一杆体64及倾斜地连接于第一杆体64的一端的一第二杆体65,所述第一杆体64与所述第二杆体65之间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24~130度。每一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固定于密封覆膜50上,第二杆体65固定于对应的子体管30的侧壁上,即,第二杆体65固定于对应的子体管30的分隔覆膜31上。所述第一杆体64与所述第二杆体65的相交处位于所述密封覆膜50与对应的分隔覆膜31的相交处。所述第一杆体64与所述密封覆膜50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第二杆体65沿对应的分隔覆膜31的轴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64与所述第二杆体65是一体式,所述第一杆体64与所述第二杆体65之间的角度通过热压弯折定型而成。第一杆体64与所述第二杆体65通过缝合的方式分别固定在密封覆膜50和分隔覆膜31上,所述第一杆体64与所述第二杆体65的端部或者中部可设置缝合固定孔。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固定于密封覆膜50上,对密封覆膜50有支撑作用;第二杆体65固定于分隔覆膜31上,不仅能支撑密封覆膜50,且也能定位对应的分隔覆膜31,能够增强子体管30的径向支撑力,使密封覆膜50与主体管20的侧壁覆膜围成一个稳定的喇叭口结构,从而主体管20及子体管30内的血液流动更顺畅,且方便插接分支血管。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64与所述第二杆体65也可以是分体式设计,所述第一杆体64与所述第二杆体65的连接点通过焊接结合,或者将第一杆体64与所述第二杆体65抵接后再分别固定于密封覆膜50和分隔覆膜31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覆膜50上可以设置一根或二根以上的支撑杆60a。当所述密封覆膜50设置一根支撑杆60a时,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固定于密封覆膜50上,第二杆体65固定于两个子体管30的相切处。

请一并参阅图13及图14,图13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七实施例中,密封覆膜50上设置有四根支撑杆60a,四根支撑杆60a首尾相连围成一个“w”形的支撑件,所述“w”形的支撑件的中部朝同一侧翻折。每一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固定于密封覆膜50上,所述支撑杆60a的第二杆体65固定于对应的子体管30的侧壁上,即,第二杆体65固定于对应的子体管30的分隔覆膜31上。第一杆体64与第二杆体65的相交处位于密封覆膜50与对应的分隔覆膜31的相交处。

本实施例中,四根支撑杆60a是一体式对称结构,中间的两根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连接点连接于所述主血流口52邻近次血流口54的边缘的中部,即,中间的两根支撑杆60a围成一个倒“v”字形结构,中间的两根支撑杆60a的第二杆体65分别固定于两个子体管30的分隔覆膜31上。两侧的两根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与主血流口52的边缘的两端部,两根第二杆体65的底端分别与中间的两根支撑杆60a的第二杆体65的底端相连且固定于对应的子体管30的分隔覆膜31,即,每一子体管30的分隔覆膜31上的两根第二杆体65围成一个“v”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四根支撑杆60a的第一杆体64间隔地固定于密封覆膜50上,对密封覆膜50有更好的支撑作用;四根支撑杆60a的第二杆体65围成两个“v”形支撑结构,且分别固定于两个子体管30的分隔覆膜31上,进一步能够增强子体管30的径向支撑力,使密封覆膜50与主体管20的侧壁覆膜围成一个更加稳定的喇叭口结构,从而主体管20及子体管30内的血液流动更顺畅,且方便插接分支血管,增加主体支架与分流器的兼容性,使主体支架与分流器接合的更稳定。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八实施例中,所述主血流口52的边缘固定有适应其形状的定型件,所述定型件设置于所述主血流口52远离所述主体管20的侧壁一侧的边缘的密封覆膜50上,即,密封覆膜50邻近主血管口52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所述定型件。所述定型件是固定于所述密封覆膜50上的定位杆70,所述定位杆70用于撑起所述密封覆膜50,当主血管口52内连接主体支架时,所述定位杆70能紧贴于所述主体支架的外表面上,以防止主体管20与主体支架相接处发生内漏。所述定位杆70沿所述密封覆膜50邻近主血管口52的一侧的边缘延伸,因此,所述定位杆70可以是波浪形杆、曲线形杆、波浪形杆或其他形状杆。所述定位杆7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或由几段相连接的分体式结构。所述定位杆70由记忆合金所制,优选镍钛合金。所述定位杆70的直径为0.10-0.40mm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70由三段圆弧杆连接而成的波浪形结构,所述定位杆70两端的两段圆弧杆的结构相同,且沿中间的圆弧的中点对称。

在其他实施例中,次血流口54的边缘也固定有适应其形状的定型件,所述定型件是固定于所述密封覆膜50上的定位杆。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九实施例中,密封覆膜50邻近主血管口52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如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杆70,密封覆膜50上的支撑杆60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杆70的中间的圆弧杆的中点处,所述支撑杆60的另一端连接于两个次血流口54的相切点处。

请参阅图17,图17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九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子体管30及其分隔覆膜31的长度不同,避免子体管30近端端部重叠在一起装鞘时压握直径过大,错位的设计能够减小输送鞘管直径。

请参阅图18,图18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一实施例中,密封覆膜50邻近主血管口52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如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杆70,密封覆膜50上的两根支撑杆60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定位杆70的两端的两段圆弧杆上,两根支撑杆60的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次血流口54邻近主血流口52的边缘。

请参阅图19,图19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二实施例中,密封覆膜50邻近主血管口52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如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杆70,密封覆膜50上的中间两根支撑杆60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定位杆70的中间的圆弧杆的中点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次血流口54的边缘;密封覆膜50上的两侧的两根支撑杆60分别连接于定位杆70的两端的两段圆弧杆与两个次血流口54的边缘。

请参阅图20,图20是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三实施例中,密封覆膜50邻近主血管口52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如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杆70,密封覆膜50上的两根第一杆体64远离次血流口5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杆70的两端的两段圆弧杆上。

请参阅图21,图21是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四实施例中,密封覆膜50邻近主血管口52的一侧的边缘设置有如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杆70,密封覆膜50上的中间两根支撑杆60a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定位杆70的中间的圆弧杆的中点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次血流口54的分隔覆膜31上;密封覆膜50上的两侧的两根支撑杆60a分别连接于定位杆70的两端的两段圆弧杆与两个次血流口54的分隔覆膜31上。

请一并参阅图22及图23,图22是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显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五实施例中,所述子体管30的远端于所述次血流口54的四周设置有环状显影结构80,所述环状显影结构80包括支撑件82和显影件84。所述支撑件82为适应次血流口54的边缘形状的金属环或金属杆,所述显影件84为连续或间断缠绕于所述金属环或金属杆上的显影丝。或者所述显影结构80的支撑件82为掺有显影材料的合金所制成,例如所述镍钛合金金属丝由含钽的镍钛合金金属丝,所述镍钛合金金属丝的直径为0.10-0.4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82由记忆合金制成的金属环,所述金属环适应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形状,所述显影件84是连续或间断缠绕于所述金属环上的显影丝。由于环状显影结构80具有显影性且为环状,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影像设备能清楚地观察出环状显影结构80的位置,即,能观察至所述显影结构80是所述次血流口54的边缘一围,而不是零散的显影点,因此,更方便快捷的在所述次血流口54内插入分支血管。所述显影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铂、铂-钨、钯、铂-铱、铑、钽,或这些金属的合金或复合物。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影结构80为连续或者间断固定在次血流口54边缘于密封覆膜50上的显影点,所述显影点通过缝合、冲压、热压、镶设或贴设的方式固定在支撑件82上或者缝合在支撑件82所在的密封覆膜50上。

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子体管管口30近端管口位置边缘设置有显影结构80,所述显影结构80的设计与次血流口54边缘的显影结构80的设计相同。通过在子体管30的近端管口和远端管口(及对应的次血流口)边缘设置显影结构,能够方便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更清晰的找到子体管的路径,方便分支血管导引导丝的入路路径的建立,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影结构80还可设置在子体管30的分隔覆膜31上,优选可在分隔覆膜31上设置沿轴向方向从近端到远端设置连续或间断的多个显影点,所述通过缝合、冲压、热压、镶设或贴设的方式固定在分隔覆膜31上。所述轴向设置的显影点可周向间隔设置1-4排。通过轴向设置的显影点可进一步标记子体管的延伸的方向,使术者在手术过程中能更快捷的完成手术。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血流口52边缘也设置有显影结构80,所述显影结构80为连续或者间断固定在主血流口52边缘的密封覆膜50上的显影点。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82是适应主血流口52或者次血流口54的边缘形状的金属环或者金属杆,所述显影件84为连续或间断缠绕于所述金属环或金属杆上的显影丝。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82的外表面上可以镶设有至少一周的镍钛合金金属丝,或在支撑件82的外表面上粘贴至少一周镍钛合金金属丝。优选的,所述支撑件82上缠绕钽丝。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子体管30的近端于次血流口54的边缘也设置有上述显影结构80。

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管20的远端于主血流口52的边缘也可以设置有上述显影结构80。

在其他实施例中,显影件84是镶设或贴设在所述金属环或金属杆外表面上的显影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显影件84是融合在所述支撑件82内的显影材料,即,显影件84是融合在金属环或金属杆内的显影材料。所述支撑件82由含钽的镍钛合金丝围成,所述支撑件82的丝径为0.10-0.40mm,所述支撑件82的外径为12-16mm。由于所述支撑件82上由含有显影材料的合金所制,因此,所述支撑件82可以直接当作显影结构,无需在所述支撑件82上设置于所述显影件84。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影像设备能清楚地观察出支撑件82的位置,能方便快捷地在所述次血流口54内插入分支血管支架,使用方便。

请参阅图24,图24是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六实施例中,每一子体管30的远端于所述次血流口54的四周设置有上述显影结构80;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子体管30的近端边缘也设置有上述显影结构80。

请参阅图25,图25是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七实施例中,每一子体管30的远端于所述次血流口54的四周设置有上述显影结构80;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子体管30的近端边缘也设置有上述显影结构80。

请参阅图26,图26是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八实施例中,每一子体管30的远端于所述次血流口54的四周设置有上述显影结构80;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子体管30的近端边缘也设置有上述显影结构80。

请参阅图27,图27是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十九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分流架的结构与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十九实施例中,每一子体管30的远端于所述次血流口54的四周设置有上述显影结构80;进一步地,所述每一子体管30的近端边缘也设置有上述显影结构80。

请一并参阅图28至图30,图28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9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其中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0是本发明第二十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架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血管支架,其包括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九实施例中的任一血管分流架100、主体支架200及分支血管300,所述主体支架200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覆膜50上的主血流口52插接于所述主体管20的主体管内腔25内,所述分支血管300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覆膜50上的次血流口54插接于所述子体管30的子体管内腔33内。

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血管分流架100的远端的密封覆膜50上设置有两个子体管内腔33及一个主体管内腔25,所述主体管内腔25插接有主体支架200,每一子体管内腔33内插接有分支血管300。

主体支架200包括连接覆膜201和固定在连接覆膜201上的连接支撑骨架202。主体支架200结构可以是等径支架,或者非等径支架。如图31a所示,其中等径支架型血管是指主体支架200的轴向上不同位置的直径都相同。如图31b所示,非等径支架型血管是指主体支架200的轴向上不同位置的直径不同,所述非等径支架型血管是由近端向远端依次包括第一管状体210、第二管状体220和第三管状体230组成的非等径支架,所述第二管状体220直径小于第一管状体210和第三管状体230。第一管状体210、第二管状体220和第三管状体230之间还可以设置过渡部221、222。

连接覆膜201采用采用涤纶布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等径支架型血管的连接覆膜201为直筒状,非等径支架型血管的连接覆膜201为轴向不同直径的管状结构。

所述主体支架200也可以是高低波支架型血管或等高波支架型血管。如图31c所示,高低波支架型血管为部分缝合支架。连接支撑骨架202通过缝线缝合在连接覆膜201,具体缝合方式与上述血管分流架100的主体管覆膜22和主体管支撑骨架24之间的缝合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内嵌分支面为环状波形支撑杆高波排列面,并且内嵌分支中线对应高波中心线。插接主体支架200至所述血管分流架100上时,高波面可提供径向支撑力,低波面提供较好的柔顺性,以便于吻合主动脉弓部的结构。

所述分支血管300的结构与所述主体支架200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使用时,先将所述血管分流架100在体内释放,通过影像设备观察判断所述血管分流架100的释放位置;再将主体支架200的近端释放至所述血管分流架100远端的主体管内腔25的主血流口52内。由于所述主体管内腔25的主血流口52的直径小于主体支架200的近端部分释放后的直径,因此,所述主体管内腔25压缩主体支架200的近端部分,使得主体支架200的管状体与主体管内腔25壁贴合,防止内漏。再将分支血管300的近端释放至所述血管分流架100远端的子体管内腔33的次血流口54内,所述分支血管300的近端沿所述密封覆膜50的倾斜面插入所述子体管内腔33内,从而方便插接分支血管300。由于所述子体管内腔33的次血流口54的直径小于分支血管300的近端部分释放后的直径,因此,所述子体管内腔33压缩分支血管300的近端部分,使得分支血管300的管状体与子体管内腔33壁贴合,防止内漏。由于血管分流架100的主体管内腔25的主血流口52处和子体管内腔33的次血流口54处均设置有显影结构80,从而能方便插接所述主体支架200及分支血管300。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血管支架可用于胸主动脉瘤或者胸主动脉夹层疾病的治疗,特别适合涉及升主动脉或者主动脉弓的胸主动脉瘤或者胸主动脉夹层疾病的治疗,如图30所示,释放时,沿超硬导丝推送输送器,将预装的血管分流架100推送到胸主动脉夹层病变位置,通过外鞘管前端的显影环和血管分流架100远端端部的显影结构进行定位,通过操作输送器的固定把手和滑动把手,释放血管分流架100。然后按照相同步骤释放主体支架200,使得主体支架200近端插装到血管分流架100的主体管内腔25中,膨胀后,主体支架200近端被主体管内腔25和主血流口52卡紧形成紧配合,防止主体支架200与血管分流架100脱离。最后,按照相同步骤释放分支血管300。

如图30所示,所述主体支架200上也可以再开设分支血流口205,所述分支血流口205上插接有分支血管。

另一方面,部分所述主体支架200或分支血管300的远端至近端依次为非等高环状波形支撑杆,所述环形支架在覆膜支架远端或近端有1-4个未缝合在覆膜上的波峰和/或波谷,所述波峰和/或波谷作为裸支架,便于装配。各环形支架的数量依据覆膜支架的轴向长度而定。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