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耳道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4580发布日期:2019-01-18 23:5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耳道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耳道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外耳道冲洗法是指用温生理盐水冲出外耳道深部不宜取除的碎软耵聍、微小异物或已软化的耵聍栓,需要用品有注射器、温生理盐水、棉签等。具体方法是:患者取坐位,头略偏向对侧;使患耳稍向上,同侧颈及肩部围以治疗巾或橡皮布;患者手托弯盘紧贴耳垂下颈部皮肤,以便冲洗时水可回流入弯盘;操作者左手将耳廓牵向后上如系婴幼儿则向后下方牵拉,使外耳道成一条直线;右手持注射器,将温水调整适宜最好与体温相近,过冷过热均可引起眩晕;对着外耳道后上壁注入,用力不可过猛,也不可将冲洗器头紧塞外耳道内,以致水不能流出而胀破鼓膜,更不该正对鼓膜冲击,以免损伤鼓膜;冲洗后用干棉签拭干外耳道,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有无损伤或病变,若有,则予以及时处理。目前外耳道冲洗法中常用注射器,在冲洗的过程中,冲洗出来耵聍栓随废水流出,需要经常擦拭,污染患者的身体、衣物,而且需要较长的清洗时间,操作十分不便;另外,使用注射器清洗时要时刻注意力度,否则可能会使水流冲击到鼓膜,损伤鼓膜,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合理,使用便捷,易于操作,提升清洗效果的外耳道清洗装置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便捷,易于操作,提升清洗效果的外耳道清洗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外耳道清洗装置,包括集液杯与储液囊,集液杯与储液囊之间设置有连接板,集液杯的顶部设置有置耳槽,储液囊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体,盖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储液囊的底部设置有导管,导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导管的自由端设置有冲洗管,冲洗管的自由端倾斜设置有导板。

所述的集液杯的一侧设置有棉签盒,棉签盒的顶部设置有与集液杯的侧壁相铰接的盖板。

所述的集液杯的顶部设置有支板,置耳槽开设在支板的顶部,置耳槽是与人体耳朵下部相贴合的槽体结构。

所述的置耳槽的内侧弧形边沿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为硅胶膜。

所述导管与冲洗管相连接的一端外部设置有拿持管,拿持管与冲洗管为一体结构。

所述拿持管的侧壁上与导板内侧相对的一侧开设有识别槽,拿持管的外侧设置有防滑条纹。

所述导板与冲洗管端部平面的夹角不大于60°,导板与冲洗管为一体结构。

所述导板与冲洗管端部平面的夹角为45°。

所述的冲洗管的长度为5-8cm,外径为0.3-0.5cm。

所述的储液囊为弹性橡胶囊,储液囊的顶部与盖体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发明的结构合理,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2.通过集液杯可收集冲洗出来耵聍栓及废水,避免弄脏患者身体及衣物;

3.导板倾斜设置,起到导流作用,有效避免水流损伤鼓膜;

4.冲洗管便于伸入外耳道,通过识别槽可以辨别导板朝向,拿持管便于医务人员捏持,使用更加便捷,易于操作;

5.棉签盒可用于盛放便签,在清洗完毕后,便于拿取棉签拭干外耳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用来更加清楚的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3所示的外耳道清洗装置,包括集液杯1与储液囊4,集液杯1与储液囊4之间设置有连接板14,集液杯1的顶部设置有置耳槽11,储液囊4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体5,盖体5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6,储液囊4的底部设置有导管8,导管8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导管8的自由端设置有冲洗管2,冲洗管2的自由端倾斜设置有导板9。储液囊4在使用过程中既可以将其挤压排出药水清洗外耳道,同时握持储液囊4可以将集液杯1的拿起,便于操作。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集液杯1的一侧设置有棉签盒15,棉签盒15的顶部设置有与集液杯1的侧壁相铰接的盖板16。棉签盒15为去顶的长方体空腔结构,其一侧与集液杯1连接成一体结构。盖板16的一侧与集液杯1的外侧壁相铰接,盖板16可向上翻折打开,棉签盒15的内部由于盛放棉签,通过打开盖板16可取出棉签,同时盖板16可以避免清洗过程中飞溅出的废水污染棉签。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的集液杯1的顶部设置有支板13,置耳槽11开设在支板13的顶部,置耳槽11是与人体耳朵下部相贴合的槽体结构。支板13为弧形板体,支板13设置在集液杯1顶部的一侧,支板13与集液杯1为一体结构。使用时置耳槽11可与耳朵紧密贴合,避免废水泄漏,通过支板13导流到集液杯1中。所述的置耳槽11的内侧弧形边沿设置有保护层12,保护层12为硅胶膜。保护层12粘接在置耳槽11的内侧弧形边沿,提升舒适性及贴合度。

如图3所示,所述导管8与冲洗管2相连接的一端外部设置有拿持管3,拿持管3与冲洗管2为一体结构。所述拿持管3的侧壁上与导板9内侧相对的一侧开设有识别槽10,拿持管3的外侧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导板9与冲洗管2端部平面的夹角不大于60°,导板9与冲洗管2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冲洗管2的长度为5-8cm,外径为0.3-0.5cm。冲洗管2的一端与识别槽10的一端连接成一体结构,导管8的端部与拿持管3的内侧过盈连接或是粘接在一起,冲洗管2便于伸入外耳道内部进行清洗。导板9与冲洗管2端部平面的夹角不大于60°,作为优选的可以是45°,通过导板9的导流作用水流向冲洗管2的一侧喷出,可以避免水流直接冲击鼓膜,识别槽10所在位置与经导板9导流后的水流喷出的方向相对应,在操作过程中便于通过识别槽10进行定位。

如图1所示,所述的储液囊4为弹性橡胶囊,储液囊4的顶部与盖体5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储液囊4的上部设置有外螺纹结构,盖体5上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结构相配合的内螺纹结构,拧下盖体5可以向储液囊4的内部加入药液。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耳道清洗装置,包括集液杯与储液囊,集液杯与储液囊之间设置有连接板,集液杯的顶部设置有置耳槽,储液囊的顶部设置有可拆卸的盖体,盖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储液囊的底部设置有导管,导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导管的自由端设置有冲洗管,冲洗管的自由端倾斜设置有导板;本发明的结构合理,成本低廉,便于推广使用;通过集液杯可收集冲洗出来耵聍栓及废水,避免弄脏患者身体及衣物;导板倾斜设置,起到导流作用,有效避免水流损伤鼓膜;冲洗管便于伸入外耳道,通过识别槽可以辨别导板朝向,拿持管便于医务人员捏持,使用更加便捷,易于操作;棉签盒可用于盛放便签,在清洗完毕后,便于拿取棉签拭干外耳道。

技术研发人员:吴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峣
技术研发日:2018.11.15
技术公布日:2019.0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