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用颅底修补钛钉放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42506发布日期:2019-06-18 23:1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用颅底修补钛钉放置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手术中缝合使用的颅底修补钛钉放置器。



背景技术:

对于切除颅咽管瘤和鞍结节等肿瘤手术,有开颅手术和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具有如下优势:(1)对于颅底中线区的肿瘤,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与肿瘤的生长方向同轴,可以直视下处理肿瘤、视交叉等重要结构。(2)较传统开颅手术对垂体柄的保护更好。(3)神经内镜下几乎无视野死角,可直视下分离肿瘤与视交叉、下丘脑及穿支血管,并保护上述重要结构,还可发现组织间隙及第三脑室内部的残余肿瘤,提高肿瘤的切除率。患者术后围手术期高热、尿崩、水钠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传统开颅术低且易纠正。(4)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但是,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颅咽管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高。

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术中为切除肿瘤需要打开蛛网膜下腔,所以切除肿瘤后均出现较大面积的颅底缺损和高流量脑脊液漏。术后一旦出现脑脊液漏则可能导致患者感染,出现脑积水,严重时可导致脑室炎引起患者死亡,后果十分严重。国内学者在肿瘤切除后,多采用多层颅底重建技术,依次放置可吸收人工硬膜一自体脂肪瓣一阔筋膜一生物蛋白粘合剂一带蒂鼻中隔黏膜瓣一碘仿纱条。尽管如此,仍然有不低的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日本学者为了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采用了用缝线将人工硬膜和颅底硬膜缝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该方法要通过鼻腔在深部操作,操作空间非常狭小,操作困难且非常费时,仅仅缝合过程就需要1-2小时,为此必须还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可降低治疗成本的一种手术用颅底修补钛钉放置器。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术用颅底修补钛钉放置器,包括固定手柄、夹钉手柄、套管、夹钉拉索、二个钳夹和u形钛钉,其特征是固定手柄与夹钉手柄的上部通过销轴连接,在固定手柄与夹钉手柄下部之间设置有支承弹簧,支承弹簧的下端两侧分别与固定手柄和夹钉手柄内壁固定连接。在固定手柄的上端设置有套管支承座,在套管支承座前端面上设置有套管插孔,套管插孔末端与套管支承座另后端面贯通设置有拉索通孔,套管后端插设在套管插孔内,在套管插孔侧壁上贯通设置有螺杆通孔,套管支承座外侧壁上设置有套管旋转固定螺杆,套管旋转固定螺杆与螺杆通孔螺纹连接,套管旋转固定螺杆的前端抵顶在套管外侧壁上。在套管前端呈90º设置,其角度与手术钛钉缝合角度相匹配,套管前端设置有钳夹槽,在钳夹槽下端位于套管内壁上横向设置有拉索导轮。所述的二个钳夹后部交错重叠设置在钳夹槽内,二个钳夹分别通过钳夹销轴固定设置钳夹槽内,在二个钳夹后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拉索孔,二个钳夹前部夹口相对应端面上分别凹设有钛钉卡槽,u形钛钉卡设在钛钉卡槽内,在二个钳夹前端分别设置有隔离夹头,隔离夹头的对应面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夹钉手柄的上端与套管支承座对应处设置有拉索通孔,拉索通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夹钉拉索的前端分别为二个拉索头,二个拉索头分别固定设置在二个钳夹后部外侧的拉索孔内,夹钉拉索绕过拉索导轮,其后端分别穿过套管和拉索通孔后与调整螺栓固定连接,调整螺栓与拉索通孔螺纹连接。

本发明颅底修补钛钉放置器采用枪式,套管较细,容易进入鼻腔,主轴的长度到达27cm,可到达颅底,满足需要。套管可任意旋转需要角度,同时旋转套管旋转固定螺杆将套管固定。用颅底修补钛钉放置器将钛钉压合将人工硬膜和颅底硬膜紧密连接,避免了移位和出现脑脊液漏。本发明可以明显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患者风险和手术费用。同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避免出现脑脊液漏。

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器械数量,从而降低治疗成本,而且不用频繁更换手术器械,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并同步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二个钳夹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调整螺栓与拉索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套管支承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手术用颅底修补钛钉放置器,包括固定手柄1、夹钉手柄2、套管3、夹钉拉索4、二个钳夹5和u形钛钉6,其特征是固定手柄1与夹钉手柄2的上部通过销轴7连接,在固定手柄1与夹钉手柄2下部之间设置有支承弹簧8,支承弹簧8的下端两侧分别与固定手柄1和夹钉手柄2内壁固定连接。在固定手柄1的上端设置有套管支承座9,在套管支承座9前端面上设置有套管插孔20,套管插孔20末端与套管支承座9另后端面贯通设置有拉索通孔21,套管3后端插设在套管插孔20内,在套管插孔20侧壁上贯通设置有螺杆通孔22,套管支承座9外侧壁上设置有套管旋转固定螺杆23,套管旋转固定螺杆23与螺杆通孔22螺纹连接,套管旋转固定螺杆23的前端抵顶在套管3外侧壁上,套管3可任意旋转需要角度,同时旋转套管旋转固定螺杆23将套管3固定。在套管3前端呈90º设置,其角度与手术钛钉缝合角度相匹配,套管3前端设置有钳夹槽10,在钳夹槽10下端位于套管3内壁上横向设置有拉索导轮19。所述的二个钳夹5后部交错重叠设置在钳夹槽10内,二个钳夹5分别通过钳夹销轴11固定设置钳夹槽10内,在二个钳夹5后部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拉索孔12,二个钳夹5前部夹口相对应端面上分别凹设有钛钉卡槽13,u形钛钉6卡设在钛钉卡槽13内,在二个钳夹5前端分别设置有隔离夹头14,隔离夹头14的对应面分别设置有凹槽15,隔离夹头14在手术钛钉缝合时将需缝合周围的人体组织分部推挡或隔离,在u形钛钉6夹合时不易伤到人体其它组织。所述的夹钉手柄2的上端与套管支承座9对应处设置有拉索通孔16,拉索通孔16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的夹钉拉索4的前端分别为二个拉索头17,二个拉索头17分别固定设置在二个钳夹5后部外侧的拉索孔12内,夹钉拉索4绕过拉索导轮19,其后端分别穿过套管3和拉索通孔16后与调整螺栓18固定连接,调整螺栓18与拉索通孔16螺纹连接,旋转调整螺栓18可调整夹钉拉索4的松紧度,在手术使用时,将套管3前端通过鼻腔可到达颅底,捏合固定手柄1和夹钉手柄2,将套管3前端的二个钳夹5合并,使u形钛钉6压合,将人工硬膜和颅底硬膜紧密连接,避免了移位和出现脑脊液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手术用颅底修补钛钉放置器,包括固定手柄、夹钉手柄、套管、夹钉拉索、二个钳夹和U形钛钉,固定手柄与夹钉手柄的上部通过销轴连接,在固定手柄与夹钉手柄下部之间设置有支承弹簧,套管支承座外侧壁上设置有套管旋转固定螺杆,在套管前端设置有钳夹槽。二个钳夹后部交错重叠设置在钳夹槽内,二个钳夹前部夹口相对应端面上分别凹设有钛钉卡槽,U形钛钉卡设在钛钉卡槽内,在二个钳夹前端分别设置有隔离夹头,夹钉拉索的前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二个钳夹后部外侧的拉索孔内,夹钉拉索的后端分别穿过套管和拉索通孔后与调整螺栓固定连接。本发明可以明显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患者风险和手术费用。同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避免出现脑脊液漏。

技术研发人员:孙佩欣;王振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省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3.07
技术公布日:2019.06.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