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22569发布日期:2019-12-14 01:4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救援过程中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核辐射突发事件中,如核电站事故、核武器袭击等情况下,通常需要对放射损伤的伤员进行现场医学救援。

目前,在核应急医学救援中,通常采用“伤票”形式进行伤员的伤情信息流处理。现有伤票通常为一种格式化的表格或卡片式信息载体,多以纸张或塑料为材质,用以在救援过程中记录伤员基本信息、受伤地点、伤情伤类、生命体征、已实施的救援处置内容、下一步处置流向等救援信息。

然而,现有的伤票通常采用手工填写和人工传递作业模式,存在信息载体易破损、缺失、信息描述不完整、不准确及信息载体丢失等问题,导致在核应急救援现场中的伤情信息处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核应急救援中伤情信息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读取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上设置有存储芯片;采集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并建立所述伤员与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输出至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采集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根据所述伤员的抢救信息及当前伤情信息,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并将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输出至所述伤员的可穿戴射频设备。

可选的,所述伤员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血型、负伤时间、负伤地点以及到达救治点时间。

可选的,所述抢救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自救、互救、卫救、是否扎止血袋、负伤部位、负伤类型。

可选的,当所述抢救信息包括扎止血袋时,还包括:监测扎止血袋的时长,当监测到扎止血袋的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时,输出警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当前伤情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呼吸信息、循环信息以及意识信息;所述根据所述伤员的抢救信息及当前伤情信息,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包括:根据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对所述伤员进行验伤分类,以确定所述伤员的伤情程度;根据所述伤员的验伤分类结果,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其中,所述验伤分类结果包括:重度、中度、轻度及死亡中的任一种,其中,重度的伤情严重程度高于中度及轻度的伤情严重程度,中度的伤情严重程度高于轻度的伤情严重程度。

可选的,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属于重度、中度、轻度中的任一种时,对所述伤员进行验伤分类的同时,还包括:采集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伤员的验伤分类结果,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包括: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重度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时,根据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判断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是否合格;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不合格时,记录所述伤员的放射性沾染部位,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合格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医学检测。

可选的,在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判断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是否合格;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不合格时,记录所述伤员的放射性沾染部位,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合格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医学检测。

可选的,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时,在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后,还包括:定期采集所述伤员的伤情信息;根据所述伤员的伤情信息,当检测到所述伤员由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转换成重度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并将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输出至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伤员的验伤分类结果,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包括: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后送,并将后送信息输出存储于所述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所述后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后送方式、后送时伤员体位、后送时间以及后送去向。

可选的,所述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将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抢救信息、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输出至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及可被所述终端设备读写的可穿戴射频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被佩戴于伤员,包括存储芯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读取单元,适于读取所述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采集单元,适于采集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并建立所述伤员与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一输出单元,适于将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输出至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第二采集单元,适于采集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确定单元,适于根据所述伤员的抢救信息及当前伤情信息,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第二输出单元,适于将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输出至所述伤员的可穿戴射频设备。

可选的,所述伤员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血型、负伤时间、负伤地点以及到达救治点时间。

可选的,所述抢救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自救、互救、卫救、是否扎止血袋、负伤部位、负伤类型。

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检测单元以及第三输出单元,其中:所述检测单元,适于当所述抢救信息包括扎止血袋时,监测扎止血袋的时长;所述第三输出单元,适于当监测到扎止血袋的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时,输出警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当前伤情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呼吸信息、循环信息以及意识信息;所述确定单元,适于根据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对所述伤员进行验伤分类,以确定所述伤员的伤情程度;根据所述伤员的验伤分类结果,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其中,所述验伤分类结果包括:重度、中度、轻度及死亡中的任一种,其中,重度的伤情严重程度高于中度及轻度的伤情严重程度,中度的伤情严重程度高于轻度的伤情严重程度。

可选的,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三采集单元,适于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属于重度、中度、轻度中的任一种时,采集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适于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重度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以及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时,根据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判断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是否合格;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不合格时,记录所述伤员的放射性沾染部位,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合格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医学检测。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还适于在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之后,根据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判断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是否合格;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不合格时,记录所述伤员的放射性沾染部位,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合格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医学检测。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还适于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时,在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后,定期采集所述伤员的伤情信息;根据所述伤员的伤情信息,当检测到所述伤员由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转换成重度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并将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输出至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适于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后送,并将后送信息输出存储于所述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所述后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后送方式、后送时伤员体位、后送时间以及后送去向。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包括rfid电子腕带。

可选的,所述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适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出单元输出的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输出单元输出的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可穿戴射频设备承载伤员的伤员信息、抢救信息、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可穿戴射频设备上设置有存储芯片,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被存储在存储芯片上,且存储芯片上存储的信息可被读写,从而可以解决现有的纸质或者塑料伤票易破损、缺失、信息描述不完整、不准确及信息载体丢失等问题,可以避免重复验伤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伤情信息处理效率。

进一步,将伤员的伤员信息、抢救信息、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输出至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以便于后台人员快速便捷的了解和掌握现场实时救助情况,及时进行救援调整或者人员配置调整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的伤情信息采集界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的验伤分类界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然而,现有核应急救援中通常采用伤票进行伤员的信息流转,伤票通常采用手工填写和人工传递作业模式,存在信息载体易破损、缺失、信息描述不完整、不准确及信息载体丢失等问题,导致伤情信息处理效率较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可穿戴射频设备承载伤员的伤员信息、抢救信息、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可穿戴射频设备上设置有存储芯片,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被存储在存储芯片上,且存储芯片上存储的信息可被读写,从而可以解决现有的纸质或者塑料伤票易破损、缺失、信息描述不完整、不准确及信息载体丢失等问题,可以避免重复验伤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伤情信息处理效率。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读取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对伤情信息进行处理。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为应用软件,安装在平板电脑或手机等终端设备上。终端设备上设置有读写器,可穿戴射频设备上设置有存储芯片。当终端设备靠近可穿戴射频设备时,可以读取可穿戴射频设备的存储芯片的芯片标识信息以及存储芯片上存储的信息,也可以将信息写入可穿戴射频设备的存储芯片。

在具体实施中,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设置有注册和登录功能,医护或者救援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打开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点击“注册”按键进入注册界面,在注册界面里填写相关注册信息并选择相应的救治岗位,然后提交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以自动判断是否已存在该用户名的用户,若不存在该用户名的用户,则提示注册成功。用户注册信息可以包括登陆用户名、密码、姓名、年龄、性别、岗位、职位等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注册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当医护或者救援人员登录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之后,可以通过安装有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软件的终端设备读取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射频设备可以为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电子腕带,rfid电子腕带可以佩戴于伤员的手腕或者脚腕。

步骤12,采集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并建立所述伤员与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安装有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的终端设备读取到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之后,可以获取到可穿戴射频设备上的存储芯片的标识信息id,每个存储芯片的id均是唯一的,可以将存储芯片的id作为伤员的编号。医护或者救援人员可以采集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并建立伤员与可穿戴设备射频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伤员与可穿戴射频设备之间建立关联关系的过程,也即是将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与可穿戴射频设备的id的关联的过程。

在具体实施中,伤员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血型、负伤时间、负伤地点以及到达救治点时间等。

在具体实施中,抢救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自救、互救、卫救、是否扎止血袋、负伤部位、负伤类型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伤员的伤员信息及抢救信息的采集过程,可以为医护或救援人员将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录入至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中的过程。

具体而言,医护或救援人员可以将伤员的伤情信息或抢救信息输入至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后续采用安装有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的终端设备可以从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上读取伤员的伤情信息或抢救信息,便于后续救助过程中能够方便的获知伤员的抢救信息或伤情信息,避免出现重复验伤的现象,提高救援效率。

参照图2,给出了一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信息采集界面的示意图。

在信息采集界面设置有“读取手环”按键,将终端设备靠近可穿戴射频设备5cm内的距离,点击“读取手环”按键可以读取可穿戴射频设备的存储芯片上存储的信息以及可穿戴射频设备的标识信息。信息采集界面还设置有姓名选项,可以在姓名选项对应的位置输入伤员的姓名。信息采集界面设置抢救信息的具体选项,如自救、互救、卫救、未包扎选项等。与处置措施相关的选项:通气、止血、包扎以及固定。有无扎止血袋。与伤部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选项:左上臂、右上臂、左大腿、右大腿、左小腿、右小腿、骨盆、脊柱、上肢、下肢及内脏等。伤型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选项:贯通伤、盲管伤、切线伤、闭合伤以及其他。与伤类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如下选项:弹片伤、地雷伤、枪弹伤、烧伤、刃器伤以及挤压伤等。医护或救援人员可以根据伤员的伤情以及救助实际情况采集对应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抢救信息包括扎止血袋时,监测扎止血袋的时长,当监测到扎止血袋的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时,输出警示信息,以提醒医护或救援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如在抢救阶段有做过扎止血袋处置,自动追踪该伤员的去向,并定时将消息推送至当前处置医生,以及时对伤员做松绑处理。例如,医学行为上通常一小时需松一次,四小时后统一摘除止血袋。每隔一小时医护人员需对伤员扎的止血袋进行松绑操作,然后扎止血袋的时长重新计时,当扎止血袋的时长累计达到4小时后报警,提示医护人员摘除止血袋,其中,警示信息可通过弹屏的方式显示提醒需要进行止血袋处理的伤员,也可以通过声音方式提醒或者采用其他提醒方式。

步骤13,将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输出至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在采集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之后,可以将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输出至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上,以进行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的存储,便于后续救助流程获取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以避免重复采集,提高救援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采集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上传至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以便于后台人员快速便捷的了解和掌握现场实时救助情况,及时进行救援调整或者人员配置调整等。

步骤14,采集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根据所述伤员的抢救信息及当前伤情信息,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并将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输出至所述伤员的可穿戴射频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参照图3给出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的验伤分类界面示意图,对采集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根据所述伤员的抢救信息及当前伤情信息,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进行说明:

当伤员到达伤捡分类组室后,医护或救援人员可以将终端设备靠近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以读取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获知或确认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可穿戴射频设备的存储芯片上存储的伤情信息以及抢救信息。点击“查看伤员信息”按键,可以查看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等。

可以采集伤员的当前的伤情信息,当前的伤情信息可以包括呼吸状况、循环状况、意识状况等,其中,循环状况可以包括脉搏状况以及末梢循环状况等。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与呼吸状况采集装置或者循环状况采集装置连接,可以分别通过呼吸状况采集装置或者循环状况采集装置采集到伤员的呼吸状况、循环状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吸状况可以包括如下选项:“无”、“≥30bmp”及“<30bmp”,根据采集到的伤员的呼吸信息,在选项“无”、“≥30bmp”及“<30bmp”中三选一。脉搏状况包括选项“有”和选项“无”,根据所采集到的伤员的脉搏信息在选项“有”和选项“无”中二选一。末梢循环状况可以包括选项“≥2s”和“<2s”,根据所采集到的伤员的末梢循环状况在选项“≥2s”和“<2s”中二选一。意识状况包括选项:“清楚”、“模糊”、“昏迷”,根据伤员的实际情况从选项“清楚”、“模糊”、“昏迷”中三选一。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救援需求,呼吸状况、脉搏状态以及意识状况所对应的选项也可以存在其他情况,具体根据实际救援需求进行设定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对所述伤员进行验伤分类,以确定所述伤员的伤情程度。根据所述伤员的验伤分类结果,也即根据伤员的伤情程度,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其中,所述验伤分类结果包括:重度、中度、轻度及死亡中的任一种,其中,重度的伤情严重程度高于中度及轻度的伤情严重程度,中度的伤情严重程度高于轻度的伤情严重程度。当验伤分类结果为死亡时,则不再进行救助。在验伤分类界面上设置有选项:“轻度”、“中度”、“重度”及“死亡”,根据伤员的验伤分类结果选择对应的选项即可。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确保所确认的下一救助流程的准确性,医护或救援人员也可以对所确认的下一救助流程进行校核。

例如,能自己行动的伤员,验伤分类时确定为轻度。对于其他伤员可以根据伤员的当前的伤情信息,对伤员进行如下判断,以对伤员进行验伤分类:若伤员的呼吸为无时,弹出伤员通气后呼吸情况复选框,对伤员进行通气后呼吸恢复,若通气后未恢复呼吸,则跳过脉搏状况、末梢循环状况以及意识状况等的检查,判断伤员的伤势为死亡;若通气后伤员呼吸恢复,可以跳过脉搏状况、末梢循环状况以及意识状况等的检查,判断伤员的伤势为重度。若伤员的呼吸≥30bmp,选择选项“≥30bmp”,可以跳过脉搏状况、末梢循环状况以及意识状况等的检查,自动判断伤员的伤势为重度。当伤员呼吸<30bmp时,选择选项“<30bmp”,并获取脉搏信息,当伤员无脉搏时,可以跳过末梢循环状况以及意识状况等的检查,选择选项“无”并判定伤员的伤势为重度。当伤员有脉搏时,获取伤员的末梢循环。当伤员的末梢循环≥2s时,跳过意识状态,选择选项“≥2s”并自动判定伤员的伤势为重度。当伤员的末梢循环<2s时,选择选项“<2s”,获取伤员的意识状况。当伤员的意识状况为模糊或昏迷时,自动判定伤员伤势为重度,当伤员的意识状况为清楚时,自动判定伤员的伤势为重度。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按照意识状况、呼吸状况、脉搏状况、末梢循环状况的顺序进行验伤分类,还可以按照脉搏状况、末梢循环状况、呼吸状况、意识状况的顺序进行验伤分类,或者按照其他的排序方式结合脉搏状况、末梢循环状况、呼吸状况、意识状况进行验伤分类,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设定即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属于重度、中度、轻度中的任一种时,对所述伤员进行验伤分类的同时,采集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在体表放射性沾染检查中,设置有选项“有”和“无”,根据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选择对应的选项。此时,采集伤员是否有体表放射性沾染时,并对伤员做鼻拭子采样,连接蓝牙打印机,点击按键“鼻拭子检测打印”可以打印鼻拭子采样编号,并自动完成采样数据与伤员的绑定。

在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中可以显示有人体构造图,点击人体对应部位可以对伤员相应部位进行放射性沾染信息检测,并采集对应的沾染值,当某些部位的沾染值超过设定值时,则记录沾染值超过设定值的部位并作为需洗消的部位,并将所录入的需要洗消的部位输出至伤员的可穿戴射频设备上。还可以将所录入的需要洗消的部位同步至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重度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在对伤员进行急救过程中,采集急救信息,其中急救信息可以包括:使用的药品名称、剂量药品用途(如抗感染、抗休克)、过敏史、紧急手术信息等。将急救信息输出至伤员的可穿戴射频设备上,此外还可以将急救信息同步至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

在具体实施中,在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之后,根据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判断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是否合格;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不合格时,记录所述伤员的放射性沾染部位,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合格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医学检测。

在具体实施例中,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时,根据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判断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是否合格;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不合格时,记录所述伤员的放射性沾染部位,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合格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医学检测。

在对伤员进行洗消前,终端设备可以连接打印机打印出二维码标签,二维码标签用于粘贴在伤员的物品上,以避免伤员之间的物品发生混淆。

在具体实施中,当伤员到达放射医学检测组后,放射医学检测相关的医护或救援人员可以将终端设备靠近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获取伤员已处置的信息,并可以确认当前救助流程。放射医学检测可以包括鼻拭子检测、血样检测、甲状腺检测、肺部检测项目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将鼻拭子检测、血样检测、甲状腺检测、肺部检测项目等的检测结果录入至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中。放射医学检测的项目均存在于伤员对应的采样编号,当放射医学检测结果出来后,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或者电脑等将检测结果录入至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中,也可以同步上传至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当并将终端设备靠近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以将放射医学检测相关的信息输出至伤员的可穿戴射频设备,也可以同步至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当伤员到达下一救治点时,医护或救援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可以靠近rfid电子腕带,读取rfid电子腕带,并从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或救援信息管理平台获取对应的放射医学检测相关的数据,将终端设备靠近rfid电子腕带,将获取到的放射医学检测相关的数据信息保存于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的存储芯片内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时,在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后,定期采集所述伤员的伤情信息;根据所述伤员的伤情信息确定所述伤员转换成重度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并将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输出至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救助流程还可以包括救治组,伤员到达救治组后,医护或救援人员可以将终端设备靠近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可获取并查看伤员已处置的信息。采集所使用的抗防药品、对症治疗、抗感染、抗休克等药品名称与剂量,并将终端设备靠近rfid电子腕带,将采集的数据信息保存于芯片内部。还可以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同步上传到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救助流程还可以包括救治后送,采集救治后送信息,并救治后送相关信息输出至伤员的可穿戴射频设备以及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具体而言,伤员到达后送组后,医护或救援人员可以将终端设备靠近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进行救治后送信息的采集。

在具体实施中,救治后送信息可以包括后送方式、伤员体位、后送时间、后送去向等。其中,后送方式可以包括步行、担架、汽车、救护车、直升机、船、回程空车、铁路及其他等。伤员体位可以包括:坐、半卧、卧、侧卧及其他等。

由上可知,采用可穿戴射频设备承载伤员的伤员信息、抢救信息、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可穿戴射频设备上设置有存储芯片,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被存储在存储芯片上,且存储芯片上存储的信息可被读写,从而可以解决现有的纸质或者塑料伤票易破损、缺失、信息描述不完整、不准确及信息载体丢失等问题,可以避免重复验伤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伤情信息处理效率。

此外,在一些核救援场景中,可能存在断网情况,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采用终端设备将伤员的伤员信息、急救信息等输出至可穿戴射频设备上时,不依赖网络或局域网等,灵活性较高。

此外,将采集到的伤员信息、急救信息等同步上传至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伤情数据实时采集、储存、传输,救治现场全程共享,电子化伤情数据全面保障伤员救治的连续性与可继承性,现场指挥中心通过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可全面了解和掌握救援实时情况,为精准判断、决策提供依据和数据支撑,从而可以提升核应急医学现场救治效率与综合救援反应能力。还可以建立核应急救援临床医学一手信息资料库,用于核应急救援医学研究。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进行举例说明,参照图4,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注册救助岗位并登陆。

在具体实施中,医护或救援人员可以采用账号及对应的密码登录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对于没有注册的用户,可以通过注册页面并按照注册页面的提示信息进行账号注册,注册成功后可以采用注册的登录账号和密码登录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

步骤402,采集伤员信息和抢救信息。

医护或救援人员通过终端设备上安装的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应用软件(app)读取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将rfid电子腕带的标识信息(uid)作为伤员编号。医护或救援人员录入伤员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血型以及负伤时间、地点信息、到达救治点时间等伤员信息,在伤员信息录入完成后,将终端设备靠近伤员的rfid电子腕带,伤员信息自动保存于rfid电子腕带的存储芯片内部。此外,还可以将伤员信息同步上传到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

医护或救援人员对伤员进行抢救前或后,可以采用终端设备读取rfid电子腕带,完成处置措施、扎止血袋以及伤部、伤型、伤类、伤情的抢救数据采集与诊断。在完成救治后可以将终端设备靠近rfid电子腕带,将抢救信息自动保存于rfid电子腕带的存储芯片内部。此外,还可以将抢救信息同步上传到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

步骤403,对伤员进行验伤分类。

在具体实施中,对伤员验伤分类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步骤14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4,确定伤员的伤情为重度。

步骤405,确定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

当根据采集的伤员的伤情信息、当前伤情情况确定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在对伤员进行急救时,采集急救信息,并将采集的急救信息输出至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上,还可以将急救信息同步上传至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

步骤406,判断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是否合格。

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407,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409。

当检测结果显示伤员体表存在放射性沾染,且沾染值不合格时,则确定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进入洗消组进行洗消。采集伤员的洗消信息,并将洗消相关信息输出并存储在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式射频设备上。

步骤407,放射医学检测。

伤员到达放射医学检测组后,医护或救援人员可以将终端设备靠近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读取并查看伤员的伤员信息、救治信息或急救信息等已处置的信息。

放射医学检测可以包括鼻拭子、血样、甲状腺、肺部检测等项目。采集鼻拭子、血样、甲状腺、肺部检测项目的数据并录入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也可以同步将放射医学检测相关的数据上传到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当伤员到达下一救治点时,医护或救援人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可以靠近rfid电子腕带,读取rfid电子腕带,并从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或救援信息管理平台获取对应的放射医学检测相关的数据,将终端设备靠近rfid电子腕带,将获取到的放射医学检测相关的数据信息保存于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的存储芯片内部。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rfid电子腕带可以具有联网功能,主动从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或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获取对应的放射医学检测相关的数据,并自动更新存储于rfid电子腕带。

步骤408,救治后送。

根据伤员的伤情信息确定伤员的后送方式,并将所确定的后送方式通过终端设备写入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上。

步骤409,洗消组进行洗消。

在具体实施中,采用终端设备读取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获取伤员当前需要进行的救助流程。当获取到伤员的当前救助流程为洗消。完成洗消前准备事项,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连接蓝牙打印机,自动打印伤员二维码标签,可以将打印的二维码标签贴附到伤员的包装物品,以对个人贵重物品、衣物等进行标识,以避免混淆。

在核应急伤情信息处理系统中的洗消处理界面包括人体模型图,人体模型图可以分正、反两面,共切割成82个部位,正面和反面各41个部位,点击人体模型图上的任一部位,可录入检测的沾染值,根据沾染值的大小,确定需要洗消部位以及确定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可以将所指定伤员下一救助流程输出至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的存储芯片内部,也可以同步将下一救助流程上传到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可以理解的是,人体模型图上切割的部位数目也可以存在其他取值,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需求以及对部位确定精度的要求进行设定即可。

程序对当前的沾染值与伤口数据自动断定,并采用颜色对不同的沾染值区分以便于多次洗消过程中,医护人员快速确定待处理部位。例如,初次洗消录入对应部分的初始沾染值、确定是否为伤口。有沾染且为伤口,该身体部分呈现为红色。有沾染无伤口,呈现深蓝色。复检合格则为绿色。当伤员存在放射性沾染时,通常需要经过多次消洗,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伤票无法完整记录每次的消洗部位以及消洗后的沾染值,通常需要询问伤员或者进行再次对沾染部位以及沾染值进行检测,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伤票进行伤情进行记录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多次洗消过程中,医护人员快速确定待处理部位,提高核应急救援中的伤情处理效率。

在具体实施中,每次洗消处理后,可对沾染值进行更新。每次洗消的数据可以保存于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rfid电子腕带可以仅记录初始信息与最终复检沾染值。并采集伤员洗消相关信息,并将所采集到的洗消相关信息输出至伤员佩戴的rfid电子腕带上。

步骤410,判断是否转为重度。

在具体实施中,当伤员的伤情为中度或轻度时,定期采集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当根据所采集的伤员的伤情信息检测到伤员的伤情转为重度时,执行步骤405。当判断结果为否时,执行步骤407。

步骤411,确定伤员的伤情为中度。

在具体实施中,当确定伤员的伤情为中度时,执行步骤406。

步骤412,确定伤员的伤情为轻度。

在具体实施中,当确定伤员的伤情为轻度时,执行步骤406。

步骤413,确认死亡,终止救助。

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可以用于军事核应急救援领域,也可以用于民用核应急救援技术领域等与核相关的场景中。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和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

参照图5,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52以及可被终端设备52读写的可穿戴射频设备51。可穿戴射频设备51被佩戴于伤员,包括存储芯片。终端设备52可以包括:读取单元521、第一采集单元522、第一输出单元523、第二采集单元524、确定单元525、第二输出单元526,其中:

读取单元521,适于读取所述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的标识信息;

第一采集单元522,适于采集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并建立所述伤员与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第一输出单元523,适于将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输出至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

第二采集单元524,适于采集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

确定单元525,适于根据所述伤员的抢救信息及当前伤情信息,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

第二输出单元526,适于将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输出至所述伤员的可穿戴射频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伤员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姓名、性别、年龄、过敏史、血型、负伤时间、负伤地点以及到达救治点时间。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抢救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自救、互救、卫救、是否扎止血袋、负伤部位、负伤类型。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终端设备52还可以包括:检测单元(图5未示出)以及第三输出单元(图5未示出),其中:所述检测单元,适于当所述抢救信息包括扎止血袋时,监测扎止血袋的时长;所述第三输出单元,适于当监测到扎止血袋的时长达到设定时长时,输出警示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当前伤情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呼吸信息、循环信息以及意识信息;所述确定单元,适于根据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对所述伤员进行验伤分类,以确定所述伤员的伤情程度;根据所述伤员的验伤分类结果,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其中,所述验伤分类结果包括:重度、中度、轻度及死亡中的任一种,其中,重度的伤情严重程度高于中度及轻度的伤情严重程度,中度的伤情严重程度高于轻度的伤情严重程度。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终端设备52还可以包括第三采集单元(图5未示出),适于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属于重度、中度、轻度中的任一种时,采集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确定单元525适于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重度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以及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时,根据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信息判断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是否合格;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不合格时,记录所述伤员的放射性沾染部位,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合格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医学检测。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确定单元525还适于在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之后,根据所述伤员的体表放射性沾染值判断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是否合格;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不合格时,记录所述伤员的放射性沾染部位,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当所述伤员的体表的放射性沾染值合格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医学检测。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确定单元525还适于当所述验伤分类结果为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时,在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放射性沾染洗消后,定期采集所述伤员的伤情信息;根据所述伤员的伤情信息,当检测到所述伤员由所述中度或所述轻度转换成重度时,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并将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急救输出至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确定单元525适于确定所述伤员的下一救助流程为后送,并将后送信息输出存储于所述伤员佩戴的可穿戴射频设备,所述后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后送方式、后送时伤员体位、后送时间以及后送去向。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可穿戴射频设备包括rfid电子腕带。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的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还可以包括核救援信息管理平台53,适于接收所述第一输出单元523输出的所述伤员的伤员信息以及抢救信息,以及所述第二输出单元526输出的所述伤员的当前伤情信息以及下一救助流程。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可以参考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非瞬态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核应急救援伤情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任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