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堵瘘支架及支架推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8464发布日期:2020-04-21 17:49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消化道堵瘘支架及支架推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化道堵瘘支架及支架推送器,属于医疗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消化道瘘病因复杂,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及肿瘤等均是其相关因素¨j,其中又以食管肿瘤术后并发食管瘘最为常见。若未及时治疗,其病死率高达80%。内镜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消化道瘘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较,其具有安全、微创、低治疗成本等诸多优势。在内镜技术应用的同时,对于内镜技术难以封堵的消化道瘘,外科手术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目前内镜下治疗消化道瘘的方式主要包括: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单纯空肠管法疗效较差,建议作为消化道瘘患者的辅助治疗方式,配合其他封堵技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内镜下生物胶封堵术,内镜下蛋白封堵术效果尚不确切,且对于瘘口要求较高。对于局部糜烂、溃烂严重者,其封堵效果较差,目前可作为有出血风险瘘口的替代方案;内镜下夹闭术,内镜下钛夹夹闭术具有更为可靠的封堵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远期将取代内镜支架成为消化道瘘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瘘口较小(<1cm)且周围组织正常者,可予钛夹直接夹闭。瘘口较大或周围组织纤维化严重者,宜选用otsc夹闭瘘口;内镜下支架封堵术,内镜下支架置入作为目前主流治疗方式,对于癌性消化道瘘或术后食管狭窄风险的患者有较高收益,其优点在于:①直视下操作,导丝位置判断准确,医源性穿孔率低;②清晰显示支架位置,尤其是支架下缘的状态,避免压迫组织造成二次瘘;③放置过程可动态显示,操作流程简单,成功率高;④避免x线放射损伤,同时可及时处理术中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但其缺陷在于:支架置入后可能出现穿孔、出血、脱落、移位、胸痛、反流等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移位、不易脱落且能有效降低患者不适感的消化道堵瘘支架,并提供一种便于将该消化道堵瘘支架置入人体的推送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化道堵瘘支架,包括空心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丝线编织(丝线材质可以选用镍钛丝)而成且其前端和后端均为封闭式,支架本体的至少外表面涂覆有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覆膜(覆膜可以由硅酮或聚四氟乙烯制成);使用时,支架本体穿设在瘘口中,且支架本体的前端从瘘口前端伸出并自扩张形成封堵瘘口的前封堵部,支架本体的后端从瘘口后端伸出并自扩张形成封堵瘘口的后封堵部。

所述支架本体的前端或后端进一步设有位置调整绳(调整绳优选环状),用于对堵瘘支架放置角度及位置进行微调。若是放置后感觉有点偏的话,可使用异物钳等器械,夹住调整绳进行微调,若是没有调整绳的话,直接夹住支架调整,可能会对外面的覆膜造成损伤。

一种支架推送器,用于将上述的消化道堵瘘支架送入消化道瘘口,包括推送杆以及滑动套设在所述推送杆外部的推送管;所述推送管前部用于塞入所述消化道堵瘘支架,且消化道堵漏支架带有调整绳的一端靠近推送杆前端。

为了方便操作,还包括与推送杆后端连接的后手柄,及滑动套设在推送杆上且前端与推送管后端连接的前手柄。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从支架的结构层面对于支架移位、脱落的风险进行了将低,且直接作用与篓口部位,相较于目前现有的支架,对于正常组织的影响更小,患者支架放置后的不适感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消化道堵瘘支架收拢在消化道堵瘘支架推送器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消化道堵瘘支架部分被消化道堵瘘支架推送器推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消化道堵瘘支架完全被消化道堵瘘支架推送器推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消化道堵瘘支架在使用时的展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消化道堵瘘支架侧方堵瘘时的推送方法示意图。

图中:1.消化道堵瘘支架,1-1.前封堵部,1-2.后封堵部,2.推送管,3.调整绳,4.推送杆,5.前手柄,6.后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见图4,一种消化道堵瘘支架1,包括空心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丝线编织而成且其前端和后端均为封闭式,支架本体的至少外表面涂覆有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制成的覆膜。支架本体的前端或后端设有位置调整绳3,具体的支架本体为由镍钛丝编织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的编织物,其开口端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金属帽收口,金属帽的顶端设有供调整绳两端穿过的通孔,穿过通孔的绳端系为绳结,用于防止绳子滑脱,然后向金属帽中灌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胶,用于进一步防止绳子滑脱并保证支架本体的端部封堵。

使用时,支架本体穿设在瘘口中,且支架本体的前端从瘘口前端伸出并自扩张形成封堵瘘口的前封堵部1-1,支架本体的后端从瘘口后端伸出并自扩张形成封堵瘘口的后封堵部1-2。

见图1至图3,一种支架推送器,用于将如上所述的消化道堵瘘支架送入消化道瘘口,包括推送杆4以及滑动套设在所述推送杆外部的推送管2。还包括与推送杆4后端连接的后手柄6,及滑动套设在推送杆4上且前端与推送管2的后端连接的前手柄5。所述推送管2的前部用于塞入所述消化道堵瘘支架1,且消化道堵瘘支架带有调整绳3的一端靠近推送杆4的前端。

使用时,首先将消化道堵瘘支架1塞入推送管2的前部,且消化道堵瘘支架带有调整绳3的一端靠近推送杆4的前端;然后将支架推送器经由内镜钳道孔伸入消化道至瘘口处;然后一手握住前手柄5,另一手推送后手柄6,使推送杆4将消化道堵瘘支架1的前端从推送管内推出并升入瘘口并从瘘口伸出,此时消化道堵瘘支架1的前端伸出瘘口后会自动扩张成伞状的前封堵部并封住瘘口前端,前封堵部的后端面与消化道外侧组织壁完全贴合;在然后慢慢拉动前手柄5,使消化道堵瘘支架1的后端移出推送管,此时消化道堵瘘支架1的后端停留在瘘口后方并自动扩张成伞状的前封堵部封住瘘口后端,后封堵部的前端面与消化道内侧组织壁内完全贴合;最后移出支架推送器,根据需要将异物钳经由钳道孔伸入,并夹住调整绳,进行位置微调。

见图5,当瘘口位于侧方且需支架推送器前端弯曲并配合瘘口时,可将支架推送器配合圈套器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消化道堵瘘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由丝线编织而成且其前端和后端均为封闭式,支架本体的至少外表面涂覆有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覆膜;使用时,支架本体穿设在瘘口中,且支架本体的前端从瘘口前端伸出并自扩张形成封堵瘘口的前封堵部(1-1),支架本体的后端从瘘口后端伸出并自扩张形成封堵瘘口的后封堵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道堵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前端或后端设有位置调整绳(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道堵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绳(3)为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道堵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由硅酮或聚四氟乙烯制成。

5.一种支架推送器,用于将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化道堵瘘支架送入消化道瘘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推送杆(4)以及滑动套设在所述推送杆外部的推送管(2);所述推送管(2)的前部用于塞入所述消化道堵瘘支架(1),且消化道堵瘘支架带有调整绳(3)的一端靠近推送杆(4)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推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推送杆(4)后端连接的后手柄(6),及滑动套设在推送杆(4)上且前端与推送管(2)的后端连接的前手柄(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道堵瘘支架及支架推送器,其中消化道堵瘘支架包括丝线编织成的内部中空两端封闭的支架本体,使用时,支架本体穿设在瘘口中,且支架本体的两端分别自瘘口两端伸出并自扩张形成封堵瘘口的前封堵部和后封堵部。支架推送器,则用于将消化道堵瘘支架送入消化道瘘口,包括推送杆以及滑动套设在所述推送杆外部的推送管;所述推送外管的前部用于塞入所述消化道堵瘘支架,且消化道堵瘘支架带有调整绳的一端靠近推送杆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从支架的结构层面对于支架移位、脱落的风险进行了将低,且直接作用与篓口部位,相较于目前现有的支架,对于正常组织的影响更小,患者支架放置后的不适感大大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林敏;范丽;黄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敏;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4.29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