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2251发布日期:2020-04-17 18:0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属于妇产科术后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女性在进行侧切或外阴整形等外阴手术后,一般手术后会按照医嘱进行盆浴或者坐浴。一般将高锰酸钾溶液溶解于水形成药液,药液一般是盛放在盆中,患者蹲着进行清洗,或者患者坐在盆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浸泡。

患者蹲着进行清洗时,一是患者外阴具有伤口蹲着不方便,二是蹲着时间长了腿部容易发麻也会抻到伤口,三是蹲着伤口与药液接触的面积收到一定的限制。

而患者坐在盆中进行浸泡时,臀部是要接触到盆体的,下座的幅度较大,臀部很大面积都会与药液接触,长时间浸泡,对健康的皮肤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而且盆的外沿也会卡着患者的大腿根部而不舒服,而将盆置放于板凳上坐着时,存在滑到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患者使用方便舒服,尽量减少健康皮肤与药液的接触面积,尽量增加患处与药液的接触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主体为一个圆柱型的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盆体内对称的设有两片结构相同的座板,座板呈半圆形,两片座板的圆弧边相对,两片座板的直径的两端固定在盆体的外沿上,两片座板的板面向下倾斜从而与水平面具有夹角;

所述的盆体,底部设有三个架腿;

所述的盆体,盆体中央设有一个圆孔,配设有圆形的塞子;

所述的座板,配设有半圆形的坐垫,座板上固定设有两根具有弹性的绑带,坐垫铺设在座板上且位于绑带下方;

所述的座板,底部设有一根弹簧,弹簧的末端固定在盆体,弹簧可以缓冲患者的重量,避免将座板坐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盆体,高度为10-20厘米,直径30-35厘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盆体,整体为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座板,直径为5-8厘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座板,整体为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夹角为15-45°;优选为3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三个架腿,长度相等且均为10-20厘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三个架腿,末端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端点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坐垫,为海绵垫或纱布垫。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

(1)配设有架腿,可抬高盆体的高度,患者坐着时方便;而盆体的高度不高,满足药液的体积即可。

(2)坐垫,为海绵垫或纱布垫;坐垫具有缓冲作用,避免患者臀部直接与座板接触,坐垫塞在弹性绑带下方更换也比较方便;

(3)座板向下倾斜,患者坐在座板上,可以使外阴部有一定的扩张,增加患处与药液的接触面积。而患者的臀部又不接触到盆体,大腿的根部也不会卡在盆沿上从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盆底的俯视图;

其中:1为盆体;2为座板;3为架腿;4为圆孔;5为塞子;6为绑带;7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

一种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主体为一个圆柱型的盆体1,如图1-3所示:

所述的盆体内对称的设有两片结构相同的座板2,座板呈半圆形,两片座板的圆弧边相对,两片座板的直径的两端固定在盆体的外沿上,两片座板的板面向下倾斜从而与水平面具有夹角;

所述的盆体,底部设有三个架腿3;

所述的盆体,盆体中央设有一个圆孔4,配设有圆形的塞子5;

所述的座板,配设有半圆形的坐垫,座板上固定设有两根具有弹性的绑带6,坐垫铺设在座板上且位于绑带下方;

所述的座板,底部设有一根弹簧7,弹簧的末端固定在盆体,弹簧可以缓冲患者的重量,避免将座板坐坏。

本实用新型中,盆体,高度为10-20厘米,直径30-35厘米。

本实用新型中,盆体,整体为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座板,直径为5-8厘米。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座板,整体为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夹角为15-45°;优选为30°。座板向下倾斜,患者坐在座板上,可以使外阴部有一定的扩张,增加患处与药液的接触面积。而患者的臀部又不接触到盆体,大腿的根部也不会卡在盆沿上从而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三个架腿,长度相等且均为10-20厘米。配设有架腿,可抬高盆体的高度,患者坐着时方便;而盆体的高度不高,满足药液的体积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三个架腿,末端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端点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坐垫,为海绵垫或纱布垫;坐垫具有缓冲作用,避免患者臀部直接与座板接触,坐垫塞在弹性绑带下方更换也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塞上塞子5,配制好高锰酸钾等药液后倒置于盆体中,患者坐在座板上即可进行药浴。

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主体为一个圆柱型的盆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盆体内对称的设有两片结构相同的座板(2),座板呈半圆形,两片座板的圆弧边相对,两片座板的直径的两端固定在盆体的外沿上,两片座板的板面向下倾斜从而与水平面具有夹角;

所述的盆体,底部设有三个架腿(3);

所述的盆体,盆体中央设有一个圆孔(4),配设有圆形的塞子(5);

所述的座板,配设有半圆形的坐垫,座板上固定设有两根具有弹性的绑带(6),坐垫铺设在座板上且位于绑带下方;

所述的座板,底部设有一根弹簧(7),弹簧的末端固定在盆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盆体,高度为10-20厘米,直径30-35厘米;所述的盆体,整体为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板,直径为5-8厘米;所述的座板,整体为塑料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角为15-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角为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架腿,长度相等且均为10-2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架腿,末端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端点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坐垫,为海绵垫或纱布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妇产科外阴手术后的修复装置,主体为一个圆柱型的盆体:盆体内对称的设有两片结构相同的座板,座板呈半圆形,两片座板的圆弧边相对,两片座板的直径的两端固定在盆体的外沿上,两片座板的板面向下倾斜从而与水平面具有夹角;盆体底部设有三个架腿,盆体中央设有一个圆孔,配设有圆形的塞子;座板配设有半圆形的坐垫,座板上固定设有两根具有弹性的绑带;座板底部设有一根弹簧,弹簧的末端固定在盆体。本实用新型装置,患者使用方便舒服,尽量减少健康皮肤与药液的接触面积,尽量增加患处与药液的接触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于莎;高群;张宁;赵蕾;马春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14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