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臂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7993发布日期:2020-05-22 21:20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桡动脉穿刺臂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臂托。



背景技术:

随着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增多,对桡动脉穿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医师熟能生巧的临床经验外,设备对桡动脉穿刺及手术操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好的设计利于穿刺成功,利于术中方便操作,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术中风险。

传统的桡动脉穿刺臂托像一个阿拉伯数字“7”样的结构,如图1所示。手术时患者躺在导管床的床垫上,然后在导管床与床垫之间插入桡动脉穿刺臂托,患者躯干压着臂托的柄,患者的手放在臂托上,术者进行桡动脉穿刺术及冠脉造影、pci操作。它的设计存在一些弊端:①臂托移动不方便,影响操作。因患者躯干部压着臂托柄,使得臂托无法移动或不方便移动,而冠脉造影或pci操作时,有时需要移动手臂。②不利于桡动脉穿刺。桡动脉穿刺时手掌最好是后伸体位,便于桡动脉暴露更清晰。但此种设计使得前臂在平放时处于屈掌体位,不利于桡动脉穿刺。③臂托放置不方便。通常是患者躺在导管床上后,再把臂托柄从导管床和床垫之间插入,途径躯干下方,需要用力和患者配合,造成不便。手术结束后先去除臂托,患者才能下床,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桡动脉穿刺臂托,采用托板和底板之间可旋转式的连接方式,托板相对底板可根据需要拉出来60°角,也可旋转缩回,根据术者要求选择角度大小,灵活方便。托板上固定一斜支撑块,放置前臂,使前臂处于伸掌体位,利于穿刺。底板可以用螺栓固定在导管床的下方,避免了反复拿进拿出,最后通过旋转贴合将托板收回,完全放置在导管床下方,不影响患者上下导管床,不占用空间。利于桡动脉穿刺,利于冠脉造影、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桡动脉穿刺臂托,包括能够固定安装于导管床下方的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和底板接触处各开有一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转轴,托板和底板通过转轴可相对旋转式连接;

所述托板上方设置有斜支撑块,所述斜支撑块的底面固定于托板上方,斜支撑块的倾斜面朝上,并且沿远离托板和底板连接处的方向倾斜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斜支撑块的倾斜角度为10°-15°,斜支撑块的最高点到托板的距离为4-6cm。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上加工有一个与通孔同心的弧形限位导向孔,所述弧形限位导向孔内插放有一个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呈t字形,包括下方的定位轴和上方的定位板,所述定位轴插放于弧形限位导向孔内底部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定位板位于托板上方底面与托板面接触。能够限制托板以通孔为圆心旋转,并可通过控制弧形限位导向孔的弧度来限制托板的旋转角度。另外,定位板底面与托板面接触能够起到一定的杠杆作用,当人手搭放于斜支撑块上时,能够定位板底面与托板面接触受力,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斜支撑块上方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挡板。当患者将小臂放置于斜支撑板上时,两个侧挡板起限位导向作用,防止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两端各开设有一个安装孔,所述导管床与两个安装孔对应处开设有内螺纹,底板通过穿过安装孔并与内螺纹固定连接的螺栓固定于导管床下方。底板与导管床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拆卸收纳均方便快捷。

所述斜支撑块的倾斜面上设置海绵垫。提高手放在里面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托板和底板之间可旋转式的连接方式,托板相对底板可根据需要拉出来60°角,也可旋转缩回,根据术者要求选择角度大小,灵活方便。

托板上固定一斜支撑块,放置前臂,使前臂处于伸掌体位,利于穿刺。

底板可以用螺栓固定在导管床的下方,避免了反复拿进拿出,最后通过旋转贴合将托板收回,完全放置在导管床下方,不影响患者上下导管床,不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像一个阿拉伯数字“7”样的桡动脉穿刺臂托;

图2为桡动脉穿刺臂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桡动脉穿刺臂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桡动脉穿刺臂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底板,2为安装孔,3为托板,4为斜支撑块,5为侧挡板,6为转轴,7为定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4所示,桡动脉穿刺臂托包括能够固定安装于导管床下方的底板1。底板1上方设置有托板3,托板3和底板1接触处各开有一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转轴6,托板3和底板1通过转轴6可相对旋转式连接。

托板3上方设置有斜支撑块4,斜支撑块4的底面固定于托板3上方,斜支撑块4的倾斜面朝上,并且沿远离托板3和底板1连接处的方向倾斜向上。且斜支撑块4的倾斜面上设置海绵垫。提高手放在里面的舒适度。

托板3上加工有一个与通孔同心的弧形限位导向孔8,弧形限位导向孔8内插放有一个定位器7,定位器7呈t字形,包括下方的定位轴和上方的定位板,定位轴插放于弧形限位导向孔8内底部固定于底板1上,定位板位于托板3上方底面与托板面接触。能够限制托板以通孔为圆心旋转,并可通过控制弧形限位导向孔的弧度来限制托板的旋转角度。另外,定位板底面与托板面接触能够起到一定的杠杆作用,当人手搭放于斜支撑块上时,能够定位板底面与托板面接触受力,保持稳定。

穿刺臂托还包括斜支撑块4,斜支撑块4的底面固定于托板3上方,斜支撑块4的倾斜面朝上,倾斜角度为12°,并且沿远离托板3和底板1连接处的方向倾斜向上,斜支撑块4的最高点到托板3的距离为5cm。斜支撑块放置前臂,使前臂处于伸掌体位,利于穿刺。

优选的,所述斜支撑块4上方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挡板5。当患者将小臂放置于斜支撑板上时,两个侧挡板起限位导向作用,防止移动。

优选的,所述底板1两端各开设有一个安装孔2,所述导管床与两个安装孔对应处开设有内螺纹,底板1通过穿过安装孔2并与内螺纹固定连接的螺栓固定于导管床下方。底板可以用螺栓固定在导管床的下方,避免了反复拿进拿出,最后通过旋转贴合将托板收回,完全放置在导管床下方,不影响患者上下导管床,不占用空间。且底板与导管床之间以及底板与托板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拆卸收纳均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桡动脉穿刺臂托,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固定安装于导管床下方的底板(1);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托板(3),所述托板(3)和底板(1)接触处各开有一个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转轴(6),托板(3)和底板(1)通过转轴(6)可相对旋转式连接;

所述托板(3)上方设置有斜支撑块(4),所述斜支撑块(4)的底面固定于托板(3)上方,斜支撑块(4)的倾斜面朝上,并且沿远离托板(3)和底板(1)连接处的方向倾斜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穿刺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块(4)的倾斜角度为10°-15°,斜支撑块(4)的最高点到托板(3)的距离为4-6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穿刺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3)上加工有一个与通孔同心的弧形限位导向孔(8),所述弧形限位导向孔(8)内插放有一个定位器(7),所述定位器(7)呈t字形,包括下方的定位轴和上方的定位板,所述定位轴插放于弧形限位导向孔(8)内底部固定于底板(1)上,所述定位板位于托板(3)上方底面与托板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穿刺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块(4)上方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挡板(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穿刺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两端各开设有一个安装孔(2),所述导管床与两个安装孔对应处开设有内螺纹,底板(1)通过穿过安装孔(2)并与内螺纹固定连接的螺栓固定于导管床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穿刺臂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块(4)的倾斜面上设置海绵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桡动脉穿刺臂托,采用托板和底板之间可旋转式的连接方式,托板相对底板可根据需要拉出来60°角,也可旋转缩回,根据术者要求选择角度大小,灵活方便。托板上固定一斜支撑块,放置前臂,使前臂处于伸掌体位,利于穿刺;底板可以用螺栓固定在导管床的下方,避免了反复拿进拿出,最后通过旋转贴合将托板收回,完全放置在导管床下方,不影响患者上下导管床,不占用空间;利于桡动脉穿刺,利于冠脉造影、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方便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华;单蓉;周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29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