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4836发布日期:2020-06-20 15:45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尿道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泌尿外科给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尿道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勃起功能障碍需要尿道给药或者需要进行尿道局麻操作时,口服药物很难作用于患处,为了使药物直达患处,需要利用专门的给药装置直接通过尿道给药,操作时需要尽量避免泌尿系感染的。现有的给药装置,当给药管头插入至尿道时,尿道内的污物容易污染给药管头,甚至污物可以渗入到药液中,这样会造成尿道的二次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尿道给药装置,给药操作过程中,能够减少药液受到感染,避免了传统的直插式给药造成管头滑动,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尿道给药装置,包括注射器,注射器通过连接管与给药管尾端连接,给药管的前端为圆头结构,所述圆头的中心向内凹陷形成了给药槽,给药槽内设有出药口,出药口为锥形口。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给药管尾端的外壁设有防滑层。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防滑层包括若干环形凸起,若干环形凸起呈线性排列在给药管外壁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给药管上设置有膨胀节,膨胀节靠近防滑层前端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膨胀节为环形气囊结构。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给药管的管壁内设有缓冲气囊,缓冲气囊为圆筒结构;缓冲气囊位于防滑层与给药管圆头之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连接管为软管,连接管的两端设有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均设有圆形插槽,给药管尾端设有连接插筒;所述两个连接头分别用于与注射器和给药管连接。

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给药管的前端为圆头结构,使得给药操作不会刺痛患者的尿道,所述圆头的中心向内凹陷形成了给药槽,给药槽内设有出药口,出药口采用凹陷隐藏设计,且进药口呈锥形设计,当给药管插入尿道的过程中,尿道内的液体或污物不易从出药口渗入至给药管内的药液中,减少了药液受到感染;

2、给药管通过软管与注射器或其他注射装置连接,当给药时,避免了传统的直插式给药造成管头滑动;

3、防滑层为医护人员手持的地方,防滑层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防止手持部位滑动;

4、膨胀节的作用在于:第一,起到限位作用,膨胀节前端长度为给药管插入的深度,当膨胀节与尿道口接触时,插入过程完成,接着进行给药操作,如果药液发生倒流现象,膨胀节还可以起到堵塞作用;第二,进一步防止医护人员手持部位滑动,膨胀节可以阻挡手指向前滑动;

5、给药管的管壁内设有缓冲气囊,缓冲气囊为圆筒结构,缓冲气囊主要起到缓冲作用,当患者尿道受到刺激时,尿道会出现痉挛显现,该设计可以减少患者痛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给药管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给药管解剖图;

图4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给药管解剖图。

图中:注射器1、连接管2、圆形插槽201、给药管3、给药槽301、出药口302、连接插筒303、防滑层4、膨胀节5、缓冲气囊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优选的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尿道给药装置,包括注射器1,注射器1通过连接管2与给药管3尾端连接,给药管3的前端为圆头结构,所述圆头的中心向内凹陷形成了给药槽301,给药槽301内设有出药口302,出药口302为锥形口;

给药管3的材质为tpe(高性能聚烯烃热塑弹性体),给药管3的直径和长度大小根据不同人群的尿道尺寸来设计,一般成人的尿道直径为8mm左右,男性和女性的尿道长度差异比较大,大人和小孩的尿道尺寸同样差异比较大;本装置的尺寸没有特殊要求,根据勃起功能障碍或需要进行尿道局麻操作的患者具体情况,来选用不同型号的给药管3,保证给药管3直径与患者尿道直径接近即可。

进一步地,给药管3尾端的外壁设有防滑层4。

进一步地,防滑层4包括若干环形凸起,若干环形凸起呈线性排列在给药管3外壁上;

给药管3制造中采用注塑成型的工艺,而环形凸起随同给药管3一体注塑而成。

进一步地,连接管2为软管,连接管2的两端设有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均设有圆形插槽201,给药管3尾端设有连接插筒303;所述两个连接头分别用于与注射器1和给药管3连接;

连接管2也采用tpe材质,连接管2的壁厚比给药管3薄;给药管3上优选设计容量指示刻度。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技术上,以更优的技术介绍如下:

优选的方案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给药管3上设置有膨胀节5,膨胀节5靠近防滑层4前端设置。

进一步地,膨胀节5为环形气囊结构。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技术上,以更优的技术介绍如下:

优选的方案如图5所示,给药管3的管壁内设有缓冲气囊6,缓冲气囊6为圆筒结构;缓冲气囊6位于防滑层4与给药管3圆头之间;

所述的缓冲气囊6可以理解成双层结构,内侧的壁厚大于外侧的壁厚,这样使得给药管3表面比较柔软。

整个装置的操作步骤如下:

给药操作前,将连接管2和给药管3连接组装,注射器1内吸入药液,然后将注射器1与连接管2连接;

推动注射器1的推杆,将连接管2和给药管3内的空气排尽;

将给药管3插入至患者的尿道内,进行给药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尿道给药装置,包括注射器(1),其特征在于:注射器(1)通过连接管(2)与给药管(3)尾端连接,给药管(3)的前端为圆头结构,所述圆头的中心向内凹陷形成了给药槽(301),给药槽(301)内设有出药口(302),出药口(302)为锥形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给药管(3)尾端的外壁设有防滑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滑层(4)包括若干环形凸起,若干环形凸起呈线性排列在给药管(3)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尿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给药管(3)上设置有膨胀节(5),膨胀节(5)靠近防滑层(4)前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尿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膨胀节(5)为环形气囊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尿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给药管(3)的管壁内设有缓冲气囊(6),缓冲气囊(6)为圆筒结构;缓冲气囊(6)位于防滑层(4)与给药管(3)圆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尿道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管(2)为软管,连接管(2)的两端设有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均设有圆形插槽(201),给药管(3)尾端设有连接插筒(303);所述两个连接头分别用于与注射器(1)和给药管(3)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尿道给药装置,包括注射器,注射器通过连接管与给药管尾端连接,给药管的前端为圆头结构,所述圆头的中心向内凹陷形成了给药槽,给药槽内设有出药口,出药口为锥形口。给药操作过程中,能够减少药液受到感染,避免了传统的直插式给药造成管头滑动,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感。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进
技术研发日:2019.06.04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