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7502发布日期:2020-08-14 19:3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担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病人或伤员的躺卧运送,传统的担架主要分为走轮担架、铲式担架、充气垫式担架、篮式担架和卷式担架。

现有的大部分担架在携带时仍需占据较大的空间,质量较重,在使用时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解决了现有的担架携带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包括担架,所述担架包括两根主杆,主杆由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组成,两根主杆之间连接有支撑布,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相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手握杆,支撑布上表面设置有头枕、背枕和两个腿枕,背枕和一个腿枕的一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带,第一固定带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魔术贴勾面,背枕和另一个腿枕的另一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上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魔术贴毛面,第一支杆下表面远离第二支杆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活动设置有固定销,固定销上连接有拉簧,拉簧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块上,第二支杆远离第一支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孔,第一支杆下表面靠近第二支杆的一侧对称安装有第一安装块,第二支杆下表面靠近第一支杆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安装块,两个第一安装块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转轴上焊接有转动块,转动块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块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均由高质铝合金铝材制成,且第一支杆靠近第二支杆的一端为弧形结构,第二支杆靠近第一支杆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与弧形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手握杆上套设有防滑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头枕、背枕和两个腿枕均为海绵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销为t型结构,且固定销与固定孔尺寸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担架的主杆由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构成,使得担架可以折叠,折叠后方便固定,占据较小的空间,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采用高质铝合金铝材,轻巧便携;

2、在担架的支撑布上设置有头枕、背枕和腿枕,使病人躺卧舒适,头枕、背枕和腿枕均为海绵制成,质量轻,不会影响担架的折叠,同时设置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对病人进行固定,提高运送病人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折叠固定方便,灵巧轻便,便于携带,运送病人舒适安全,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仰视图。

图中标号:1第一支杆、2第二支杆、3手握杆、4支撑布、5头枕、6背枕、7腿枕、8第一固定带、9魔术贴勾面、10第二固定带、11魔术贴毛面、12固定块、13固定销、14拉簧、15固定孔、16第一安装块、17第二安装块、18转轴、19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包括担架,担架包括两根主杆,主杆由第一支杆1和第二支杆2组成,第一支杆1和第二支杆2均由高质铝合金铝材制成,且第一支杆1靠近第二支杆2的一端为弧形结构,第二支杆2靠近第一支杆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与弧形结构相匹配,两根主杆之间连接有支撑布4,第一支杆1和第二支杆2相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手握杆3,手握杆3上套设有防滑橡胶圈,支撑布4上表面设置有头枕5、背枕6和两个腿枕7,背枕6和一个腿枕7的一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带8,第一固定带8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魔术贴勾面9,背枕6和另一个腿枕7的另一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带10,第二固定带10上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魔术贴毛面11,头枕5、背枕6和两个腿枕7均为海绵材料制成,第一支杆1下表面远离第二支杆2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活动设置有固定销13,魔术贴勾面9和魔术贴毛面11相匹配,固定销13上连接有拉簧14,拉簧14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块12上,第二支杆2远离第一支杆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孔15,固定销13为t型结构,且固定销13与固定孔15尺寸相匹配,第一支杆1下表面靠近第二支杆2的一侧对称安装有第一安装块16,第二支杆2下表面靠近第一支杆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安装块17,两个第一安装块16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18,转轴18上焊接有转动块19,转动块19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块17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折叠固定方便,灵巧轻便,便于携带,运送病人舒适安全,值得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担架的主杆由第一支杆1和第二支杆2构成,第一支杆1靠近第二支杆2的一端为弧形结构,第二支杆2靠近第一支杆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与弧形结构相匹配,通过第二安装块17和转动块19使得第二支杆2可以沿着转轴18转动,然后固定销13插入固定孔15内,可以将第一支杆1和第二支杆2固定在一起,担架可以折叠,折叠后方便固定,占据较小的空间,第一支杆1和第二支杆2采用高质铝合金铝材,轻巧便携,在担架的支撑布4上设置有头枕5、背枕6和腿枕7,使病人躺卧舒适,头枕5、背枕6和腿枕7均为海绵制成,质量轻,不会影响担架的折叠,同时设置有第一固定带8和第二固定带10,利用魔术贴勾面9和魔术贴毛面11,方便的对病人进行固定,提高运送病人过程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包括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包括两根主杆,主杆由第一支杆(1)和第二支杆(2)组成,两根主杆之间连接有支撑布(4),第一支杆(1)和第二支杆(2)相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手握杆(3),支撑布(4)上表面设置有头枕(5)、背枕(6)和两个腿枕(7),背枕(6)和一个腿枕(7)的一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带(8),第一固定带(8)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魔术贴勾面(9),背枕(6)和另一个腿枕(7)的另一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带(10),第二固定带(10)上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魔术贴毛面(11),第一支杆(1)下表面远离第二支杆(2)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活动设置有固定销(13),固定销(13)上连接有拉簧(14),拉簧(14)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块(12)上,第二支杆(2)远离第一支杆(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孔(15),第一支杆(1)下表面靠近第二支杆(2)的一侧对称安装有第一安装块(16),第二支杆(2)下表面靠近第一支杆(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安装块(17),两个第一安装块(16)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18),转轴(18)上焊接有转动块(19),转动块(19)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安装块(1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1)和第二支杆(2)均由高质铝合金铝材制成,且第一支杆(1)靠近第二支杆(2)的一端为弧形结构,第二支杆(2)靠近第一支杆(1)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凹槽,且弧形凹槽与弧形结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杆(3)上套设有防滑橡胶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5)、背枕(6)和两个腿枕(7)均为海绵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勾面(9)和魔术贴毛面(11)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销(13)为t型结构,且固定销(13)与固定孔(15)尺寸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担架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急诊科便携担架,针对现有的担架携带不便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担架,所述担架包括两根主杆,主杆由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组成,两根主杆之间连接有支撑布,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相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手握杆,支撑布上表面设置有头枕、背枕和两个腿枕,背枕和一个腿枕的一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带,第一固定带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魔术贴勾面,背枕和另一个腿枕的另一侧壁上均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上的一侧壁上设置有魔术贴毛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折叠固定方便,灵巧轻便,便于携带,运送病人舒适安全,值得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鹏
技术研发日:2019.07.08
技术公布日:2020.08.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