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0024发布日期:2020-06-30 20: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

女性下肢水肿的原因比较多,既有心脏疾病的原因,也有肾病的原因,当然,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水肿现象,比如说经常穿高跟鞋,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对孕妇来说,因为身体体质的改变,也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引起下肢浮肿,目前没有一种很好对腿部进行活动以减轻浮肿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支管,两个所述支管的下端均固定有底座,每个所述支管的上端均插设有支杆,每个所述支管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两个所述支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侧壁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托板,两个所述支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平板一和平板二,所述平板一的上侧壁固定有固定杆,插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端部固定有齿轮,所述平板一上还插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下端位于平板二的上侧,所述移动板靠近齿轮的一侧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锯齿。

优选地,所述横板的上侧壁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位于滑槽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横板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每个滑槽内部连通的螺纹口。

优选地,所述弧形托板的上侧壁粘接有毛绒层。

优选地,每个所述弧形托板的内部嵌设有多个恒温加热棒。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的优点在于:

1、设置滑槽,根据病人肢体需要打开的距离进行弧形托板之间距离的调节,在滑槽内滑动连接杆进行进行距离的调节后,在与连接杆相应的位置的螺纹口内旋入螺栓对连接杆进行固定,将病人的肢体放在弧形托板上,进行病人肢体的放置;

2、设置齿轮和移动板,人为反向转动转杆,锯齿与齿轮啮合带动移动板往上移动,将横板顶起,将病人的肢体抬起,当人为反向转动转杆时,带动横板往下移动,通过缓冲弹簧对往下移动的力进行缓冲,通过齿轮的不断正反转动,实现病人肢体上下的往复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的转动以及与移动板上的锯齿进行啮合,通过齿轮的正反转实现横板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病人的肢体进行上下运动,能减轻浮肿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中横板的部分俯视图。

图中:1底座、2支管、3支杆、4缓冲弹簧、5横板、6连接杆、7弧形托板、8平板一、9平板二、10齿轮、11移动板、12恒温加热棒、13毛绒层、14螺纹口、15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支管2,两个支管2的下端均固定有底座1,每个支管2的上端均插设有支杆3,每个支杆3的下端与支管2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4,进一步地,缓冲弹簧4的上端与支杆3的下端相接触,两个支杆3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5,横板5的上侧壁连接有两个连接杆6,两个连接杆6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托板7,弧形托板7的上侧壁粘接有毛绒层13,设置毛绒层13保证病人肢体与弧形托板7接触的舒适触感,每个弧形托板7的内部嵌设有多个恒温加热棒12,恒温加热棒12为现有的设备,可实现恒温加热,通过对弧形托板7的加热对病人肢体进行加热,进一步促进血液流通,减轻浮肿,横板5的上侧壁开设有两个滑槽15,连接杆6的下端位于滑槽15内滑动,横板5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每个滑槽15内部连通的螺纹口14,当需要根据病人肢体打开的角度进行弧形托板7之间距离的调节时,滑动连接杆6进行进行距离的调节后,在与连接杆6相应的位置的螺纹口14内旋入螺栓对连接杆6进行固定。

两个支管2之间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平板一8和平板二9,平板一8的上侧壁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插设有转杆,转杆的端部固定有齿轮10,固定杆与转杆的连接处开设有开口,开口内固定有轴承,转杆插设在轴承内,齿轮10固定在转杆的端部,转杆可通过人为进行正反转动,或通过正反转电机与转杆的端部连接,带动转杆正反转动,平板一8上还插设有移动板11,移动板11的下端位于平板二9的上侧,进一步地,移动板11的下端外壁上固定有限位块,避免移动板11移动距离过长脱离平板一8,移动板11靠近齿轮10的一侧设有与齿轮10相啮合的锯齿,人为带动齿轮10进行逆时针转动,齿轮10与锯齿啮合带动移动板11往上移动,将横板5顶起,将病人的肢体抬起,当齿轮10正向转动时,拉动横板5往下移动,缓冲弹簧4对横板5的下落进行缓冲,避免较强的撞击对病人造成影响,通过齿轮10的不断正反转动,实现病人肢体上下的往复运动,实现一个病人肢体上下活动的动作,减轻病人的浮肿现象。

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作如下阐述:

根据病人肢体打开的距离进行弧形托板7之间距离的调节,滑动连接杆6进行进行距离的调节后,在与连接杆6相应的位置的螺纹口14内旋入螺栓对连接杆6进行固定,将病人的肢体放在弧形托板7上,人为带动齿轮10进行逆时针转动,齿轮10与锯齿啮合带动移动板11往上移动,将横板5顶起,将病人的肢体抬起,当齿轮10正向转动时,拉动横板5往下移动,通过齿轮10的不断转动,实现病人肢体上下的往复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支管(2),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管(2)的下端均固定有底座(1),每个所述支管(2)的上端均插设有支杆(3),每个所述支管(2)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4),两个所述支杆(3)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5),所述横板(5)的上侧壁连接有两个连接杆(6),两个所述连接杆(6)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托板(7),两个所述支管(2)之间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平板一(8)和平板二(9),所述平板一(8)的上侧壁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插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端部固定有齿轮(10),所述平板一(8)上还插设有移动板(11),所述移动板(11)的下端位于平板二(9)的上侧,所述移动板(11)靠近齿轮(10)的一侧设有与齿轮(10)相啮合的锯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5)的上侧壁开设有两个滑槽(15),所述连接杆(6)的下端位于滑槽(15)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5)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每个滑槽(15)内部连通的螺纹口(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托板(7)的上侧壁粘接有毛绒层(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弧形托板(7)的内部嵌设有多个恒温加热棒(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妇产科用肢体辅助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支管,两个所述支管的下端均固定有底座,每个所述支管的上端均插设有支杆,每个支管的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两个所述支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侧壁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托板,两个所述支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平行设置的平板一和平板二,所述平板一的上侧壁固定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的转动以及与移动板上的锯齿进行啮合,通过齿轮的正反转实现横板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病人的肢体进行上下运动,能减轻浮肿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袁玉芳;贾春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袁玉芳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