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6964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ecmo(体外膜氧合)作为一项高端的生命支持技术临床推广也越来越大。ecmo管理难度极高,对于医护人员管理技术能力要求极高。加之俯卧位通气等的临床推广,进一步增加了ecmo管路管理的难度。而一旦发生脱管,于患者而言是致命性的。

头颈部ecmo管路,鉴于头颈部特殊的生理解剖及ecmo管路的粗细及柔韧度,导致管路易滑脱,易移位,易打折,且管路接触到皮肤上易形成机械性皮肤压力性损伤,故需设计一款既能有效固定又能保证患者皮肤完好及维持患者雅观的头颈部管路固定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其能够解决管路易滑脱、易移位、易打折、易形成机械性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包括至少一个头部固定部和至少一个管路固定部,所述头部固定部绕患者头部一周设置,所述管路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头部固定部上;所述管路固定部由两个半固定部组成,两个半固定部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两个半固定部形成一腔体,所述ecmo头颈部管路穿过所述腔体。

优选地,所述头部固定部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头部固定部和第二头部固定部,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头部固定部的前方,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前半部分,所述第二头部固定部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后半部分。

优选地,所述管路固定部为四个,分别为第一管路固定部、第二管路固定部、第三管路固定部和第四管路固定部,所述第一管路固定部和第三管路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的两侧,所述第二管路固定部和第四管路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头部固定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和第二头部固定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魔术贴,并通过魔术贴调节松紧。

优选地,所述两个半固定部形成的腔体为圆柱形腔体。

优选地,还包括可通管路垫枕,所述可通管路垫枕用于支垫颈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包括至少一个头部固定部和至少一个管路固定部,所述头部固定部绕患者头部一周设置,所述管路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头部固定部上;所述管路固定部由两个半固定部组成,两个半固定部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两个半固定部形成一腔体,所述ecmo头颈部管路穿过所述腔体。这样,ecmo管路与患者身体以环绕方式固定于患者头部,方便了管路的固定,降低了管路弯折及移位的风险,增加了管路固定的可靠性,由于装置头部固定部隔离开了管路与皮肤的接触,因此,避免管路带来的机械性皮肤压力性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的除去可通管路垫枕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的除去可通管路垫枕的前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的可通管路垫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仰视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中:1-第一头部固定部;2-第二头部固定部;3-第一管路固定部;4-第二管路固定部;5-第三管路固定部;6-第四管路固定部;7-可通管路垫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或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包括至少一个头部固定部和至少一个管路固定部,所述头部固定部绕患者头部一周设置,所述管路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头部固定部上;其中,头部固定部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头部固定部1和第二头部固定部2,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1位于所述第二头部固定部的前方,第一头部固定部1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前半部分,所述第二头部固定部2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后半部分。管路固定部为四个,分别为第一管路固定部3、第二管路固定部4、第三管路固定部5和第四管路固定部6,所述第一管路固定部3和第三管路固定部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1的两侧,所述第二管路固定部4和第四管路固定部6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头部固定部2的两侧。其中,每个管路固定部均由两个半固定部组成,两个半固定部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两个半固定部形成一腔体,所述ecmo头颈部管路穿过所述腔体。在需要固定管路时,管路穿过所述腔体后,调紧螺钉,两个半固定部夹紧管路,这样便实现了对管路的固定;在不需要固定管路时,调松螺钉,两个半固定部的一端分离(如图3所示),管路离开腔体。

在图1至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1和第二头部固定部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魔术贴,魔术贴可以调节第一头部固定部或第二头部固定部的松紧。

在图1至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半固定部形成的腔体为圆柱形腔体。由于管路一般为圆柱形,因此圆柱形腔体的形状与管路的形状相适应,使得在固定管路的时候,两个半固定部更容易夹紧管路。

如图4至6所示,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还包括可通管路垫枕7,所述可通管路垫枕7用于支垫颈部。使得患者颈部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ecmo管路与患者身体以环绕方式固定于患者头部,方便了管路的固定,降低了管路弯折及移位的风险,增加了管路固定的可靠性,由于装置头部固定部,隔离开了管路与皮肤的接触,因此,避免了管路带来的机械性皮肤压力性损伤。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装置头部固定部为软质高分子材料,在隔离开了管路与皮肤的接触后,软质高分子材料的头部固定部也避免了头部固定部带来的机械性皮肤压力性损伤。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

本技术:
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技术特征:

1.一种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头部固定部和至少一个管路固定部,所述头部固定部绕患者头部一周设置,所述管路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头部固定部上;所述管路固定部由两个半固定部组成,两个半固定部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两个半固定部形成一腔体,所述ecmo头颈部管路穿过所述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部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头部固定部和第二头部固定部,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头部固定部的前方,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前半部分,所述第二头部固定部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后半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固定部为四个,分别为第一管路固定部、第二管路固定部、第三管路固定部和第四管路固定部,所述第一管路固定部和第三管路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的两侧,所述第二管路固定部和第四管路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头部固定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部固定部和第二头部固定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魔术贴,并通过魔术贴调节松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半固定部形成的腔体为圆柱形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通管路垫枕,所述可通管路垫枕用于支垫颈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ECMO头颈部管路固定器,包括至少一个头部固定部和至少一个管路固定部,所述头部固定部绕患者头部一周设置,所述管路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头部固定部上;所述管路固定部由两个半固定部组成,两个半固定部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两个半固定部形成一腔体,所述ECMO头颈部管路穿过所述腔体。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管路易滑脱、易移位、易打折、易形成机械性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技术问题,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灿;申艳玲;刘宝;孙秀梅;魏娴;高瑞乾;段宏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灿
技术研发日:2019.08.16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