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4030发布日期:2020-08-25 20:1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提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困难气道尤其是困难面罩通气是麻醉诱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致命性风险,也是每一个麻醉医师担心的问题。该情况一旦出现而处理不得力将会给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解决困难通气也是麻醉界一个恒久探索的话题。尽管目前市面上的喉罩,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解决了很多困难气道。但是部分合并有舌体肥大、下颌托起困难、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情况的特殊患者,由于咽腔间隙狭窄、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没有置入的空间,都将无法进行或改善面罩通气。此时就需要将舌根进行拉拔或按压以增加空间,目前主要采用镊子操作,这种方式首先会使得患者极不舒适,其次镊子重复使用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舌器,其能够对舌根进行按压、拉拔,从而增加舌根处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舌器,包括把手、构体,所述构体为弧形且其一端与把手的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另一端连接固定且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中间部分通过加强片连接固定,从而在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加强片之间分别形成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构体内侧为着力弧面。

优选地,所述着力弧面上设置有无数凸起,每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槽。

优选地,构体内部为中空的固定槽,固定槽与金属片一端装配固定,固定槽延伸至第二把手环,且与第二把手环上的让位槽连通,让位槽一端穿出第二把手环;

金属片装入让位槽的一端与驱动片一端连接固定,驱动片另一端通过销轴与铰接板铰接,铰接板固定在第一把手环上。

优选地,驱动片上设置有内凹弧面,内凹弧面向第一把手环与第二把手环连接处凹陷。

优选地,位于第二把手环上的固定槽与金属片可滑动装配。

优选地,金属片采用高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拉拔舌根,从而可以更好通过增加空间使得喉罩,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顺利的置入,从而进行通气或气管插管。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使用,在使用后可直接丢弃,减少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f1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6中f2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一种提舌器,包括把手、构体110,所述构体110为弧形且其一端与把手的第一把手环120、第二把手环130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把手环120、第二把手环130另一端连接固定且第一把手环120、第二把手环130中间部分通过加强片140连接固定,从而在第一把手环120、第二把手环130、加强片140之间分别形成第一通孔101、第二通孔102;所述构体110内侧为着力弧面111。

在使用时,由医生握住把手,可以将手指伸入第一通孔101或第二通孔102从而增加着力点;然后将钩体110开放端着力于舌根处,将舌体等软组织直接向门齿方向整体拽拉,用力方向与门齿接近垂直,从而可以更好通过增加空间使得喉罩,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顺利的置入,从而进行通气或气管插管。并且将把手设计为环形,便于医生手指操作。

实施例二

参见图3-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着力弧面111上设置有无数凸起112,每两个凸起112之间形成凹槽。使用时,通过凸起112、凹槽增加着力弧面111与舌根处的摩擦力,从而实现防滑功能。

实施例三

参见图5-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构体110内部为中空的固定槽103,固定槽103与金属片210一端装配固定,固定槽103延伸至第二把手环130,且与第二把手环130上的让位槽104连通,让位槽104一端穿出第二把手环130;

金属片210装入让位槽104的一端与驱动片220一端连接固定,驱动片220另一端通过销轴240与铰接板230铰接,铰接板230固定在第一把手环120上,且驱动片220上设置有内凹弧面221,内凹弧面221向第一把手环120与第二把手环130连接处凹陷。

位于第二把手环130上的固定槽103与金属片210可滑动装配,且金属片采用高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如铝合金、铜合金。

使用时,金属片210能够增加构体110的刚性、弹性,从而使得构体110具有足够的刚度、弹力将舌根部分拉出,且手指与内凹弧面221贴合,将内凹弧面221向第一把手环120与第二把手环130连接处拉动,从而使得金属片210向构体110直接施力,这种力量能够增加构体110的弹力、刚性,从而防止构体110由于弹性系数偏小而无法将舌根部分拉出。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提舌器,包括把手、构体,其特征是:所述构体为弧形且其一端与把手的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另一端连接固定且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中间部分通过加强片连接固定,从而在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加强片之间分别形成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构体内侧为着力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舌器,其特征是:所述着力弧面上设置有无数凸起,每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舌器,其特征是:构体内部为中空的固定槽,固定槽与金属片一端装配固定,固定槽延伸至第二把手环,且与第二把手环上的让位槽连通,让位槽一端穿出第二把手环;

金属片装入让位槽的一端与驱动片一端连接固定,驱动片另一端通过销轴与铰接板铰接,铰接板固定在第一把手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舌器,其特征是:驱动片上设置有内凹弧面,内凹弧面向第一把手环与第二把手环连接处凹陷。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舌器,其特征是:位于第二把手环上的固定槽与金属片可滑动装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舌器,其特征是:金属片采用高弹性金属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舌器,其能够对舌根进行按压、拉拔,从而增加舌根处空间,包括把手、构体,所述构体为弧形且其一端与把手的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另一端连接固定且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中间部分通过加强片连接固定,从而在第一把手环、第二把手环、加强片之间分别形成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构体内侧为着力弧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地拉拔舌根,从而可以更好通过增加空间使得喉罩,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顺利的置入,从而进行通气或气管插管。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使用,在使用后可直接丢弃,减少交叉感染。

技术研发人员:丁祥宏;夏明成;丁章程;钟成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景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9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